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48.80KB ,
资源ID:18534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534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动控制原理练习题2.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动控制原理练习题2.docx

1、自动控制原理练习题2例2.6 试绘制图2-8所示RC电路的动态结构图。例2.7 化简图2-10所示RC电路的动态结构图, 并求出传递函数。例2.8 试绘制图2-22所示RC电路的动态结构图对应的信号流图。 例2.9 试用梅逊公式求图2-23所示RC电路的信号流图的传递函数。例2.10 试用梅逊公式求图2-2所示动态结构图的传递函数。例3.1 一阶系统的结构如图3-7所示, 其中KK为开环放大倍数, KH为反馈系数。 设KK100, KH0.1, 试求系统的调节时间ts(按5误差带)。 如果要求 ts0.1 s, 求反馈系数。 例3.3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 s4+2s3+3s2+4s+5=0试判

2、断该系统的稳定性。 例3.4 系统如图3-15所示。 为使系统稳定, 试确定放大倍数K的取值范围。 例3.5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 s3+2s2+s+2=0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例3.6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s3-3s+2=0试用劳斯判据确定该方程的根在s平面上的分布。 例3.7 某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s6+2s5+8s4+12s3+20s2+16s+16=0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例3.8 已知系统的结构如图3-23所示。 求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例3.9 设系统结构如图3-19所示, 其中 又设r(t)=2t, n(t)=0.51(t)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例4.1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

3、数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例4.9 设某正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例4.10 设某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例4.11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例4.12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例4.13 设某正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例4.14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根据根轨迹图分析开环零点对该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例4.15 已知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以时间常数为参变量的参量根轨迹图, 其中开环增益k及时间常数T为已知常数。 4.1

4、某反馈系统的方框图如习题4.1图所示。 试绘制K从0变到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4.2 试应用根轨迹法确定习题4.2图所示系统无超调响应时的开环增益k。 4.3 已知某负反馈系统的前向通道及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分别为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4.4 设某反馈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s2(s+a)+k(s+1)=0 试确定以k为参变量的根轨迹与负实轴无交点、 有1个交点与有2个交点时的参量a, 并绘制相应的根轨迹图。 4.5 设某正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为该系统绘制以k为参变量的根轨迹图。 4.6 设某正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为该系统绘制以k为参变量的根轨迹图。4.7 某反馈系统的方块图如习题4

5、.7图所示,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4.8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4.9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4.10 某反馈系统的方框图如习题4.10图所示, 试绘制以下各种情况下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1) H(s)=1; (2) H(s)=s+1; (3) H(s)=s+2。分析比较这些根轨迹图, 说明开环零点对系统相对稳定性的影响。 4.11 设某正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4.12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为试为该系统绘制以a为参变量的根轨迹图。 4.13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为该系

6、统绘制以时间常数T为参变量的根轨迹图。4.14 设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以a为参变量的参量根轨迹图。 例5. 在如图5-2所示的RC电路中, 设输入电压为ui(t)=A sin(t), 求频率特性函数G(j)。2绘制例5.1中C电路的极坐标频率特性图, 其中R=1 k, C=500 F。 3 绘制例5.1中RC电路的对数坐标频率特性图例5.4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函数极坐标图。 例5.5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试绘制该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例5.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5-20所示, 试求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7、例5.7 4个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幅相特性曲线如图5-2所示。 已知各系统开环右极点数p, 试判断各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例5.8 某两个系统的开环对数幅相特性曲线如图 5-2所示, p1=0, p2=1, 试判断其稳定性。例5.9 某系统如图5-28所示。 试分析该系统的稳定性并指出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 5.1 试求下列各系统的实频特性、 虚频特性、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5.2 已知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各系统的开环极坐标图。 5.3 已知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各系统的开环对数幅相特性曲线。 5.4 已知道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习题5.4图所示, 试写出它们的传递函数。 5.

8、5 设系统开环幅相特性曲线如习题5.5图所示, 试判别系统稳定性。 其中p为开环传递函数的右极点数, 为开环的积分环节数。5.6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试绘制系统开环极坐标图, 并判断其稳定性。 5.7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试绘制系统开环对数幅相图, 并判断其稳定性。 5.8 设反馈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函数的极坐标图如习题5.8图所示, 开环放大倍数为K=500, p=0, 试确定使系统闭环稳定的K值范围。 5.9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K=1时, 求系统的相角裕度;(2) K=10时, 求系统的相角裕度;(3) 讨论开环增益的大小对系统相对稳定性的影响。 5.10 设单位反馈控制

9、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试确定使系统相角裕度等于45的值及K值。 5.11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确定使系统幅值裕度等于20 dB的K值。 5.12 设最小相位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线如习题5.12图所示。 (1) 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2) 计算开环截止频率c; (3) 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4) 将幅频曲线向右平移10倍频程, 试讨论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 ts及ess的变化。 5.13 闭环控制系统如习题5.13图所示, 试判别其稳定性。 5.14 某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试求系统开环截止频率c及相角裕度。 例6.1 已知一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一

10、无源校正装置, 使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45, c50 rad/s。 例6.2 已知一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校正环节, 使校正后的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下ess0.1, 45。 例6.3 已知一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 使校正后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下ess0.1, 40, Lh10 dB。 6.1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有源校正装置和无源校正装置有何不同特点? 在实现校正规律时, 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 (2) 进行校正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能用改变系统开环增益的办法来实现? (3) 如果型系统在校正后希望成为型系统, 应该采用哪种校正规律才能保证系统稳

11、定?(4) 串联超前校正为什么可以改善系统的暂态性能?(5) 在什么情况下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可以改善系统的相对稳定性?(6) 为了抑制噪声对系统的影响, 应该采用哪种校正装置?6.2 试求习题6.2图所示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 并绘制伯德图。 6.5 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原有的开环传递函数G0(s)和两种串联校正装置Gc(s)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习题6.5图所示。(1) 试写出每种方案校正后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表达式;(2) 比较两种校正效果的优缺点。6.6 三种串联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习题6.6图所示, 若原系统为单位反馈系统, 其开环传递函数为试问: (1) 在这些校正装置中, 哪种校正使系

12、统的稳定裕度最好? (2) 为了将12 Hz的正弦噪声衰减至1.2 Hz左右, 应该采用哪种校正装置?6.7 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绘制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并求相角裕度。 (2) 如采用传递函数为的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求出校正后的相角裕度, 并讨论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有何改进。 6.8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设计校正装置, 使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R(t)=t作用下, 稳态误差ess0.0625, 校正后的相位裕度45, 截止频率c2 rad/s。 6.9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 使系统满足: (1) 在单

13、位斜坡输入R(t)=t的作用下, 稳态误差ess0.05。(2) 相位裕度45, 截止频率c10 rad/s。 6.10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设计一串联滞后校正装置, 使系统的相角裕度40, 并保持原有的开环增益。 6.11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 使系统的相角裕度45, c50 rad/s。 7.1 试求取X(s)=(1-e-s)/s2(s+1)的Z变换。 7.2 试求取X(z)=10z/(z-1)(z-2)的Z反变换x(nT0)(n=0, 1, 2, .)。 7.3 试求取习题7.3图所示线性离散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C(z)/R(z)。 7.

14、4 试求取习题7.4图所示线性离散系统输出变量的Z变换C(z)。 7.5 设某线性离散系统的方框图如习题7.5图所示, 试求取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已知采样周期T0=1 s。 7.6 设某线性离散系统的方框图如习题7.6图所示, 试分析该系统的稳定性, 并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参数K的取值范围。 7.7 试分析习题7.7图所示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设采样周期T0=0.2 s。 7.8 试计算习题7.8图所示线性离散系统在下列输入信号 (1) r(t)=1(t); (2) r(t)=t;(3) r(t)=t2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已知采样周期T0=0.1 s7.9 试求取X(s)=(s+3)/(s

15、+2)(s+1)的Z变换。 7.10 试应用幂级数法、 部分分式法、 留数法等3种方法求取X(z)的Z反变换, 即求X(z)的原函数, 此处7.11 试求取习题7.11图所示线性离散系统的输出变量的Z变换C(z)。 7.12 试求取习题7.12图所示多环线性离散系统的输出变量的Z变换C(z)。 7.13 设某线性离散系统方框图如习题7.13图所示, 试求取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并计算其超调量、 上升时间与峰值时间。 已知采样周期T0=1 s。 7.14 设某线性离散系统方框图如习题7.14图所示, 试求取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已知采样周期T0=1 s。 7.15 设某线性离散系统方框图如习题7.15图所示, 其中参数T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