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0.96KB ,
资源ID:1847833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4783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发生在南漳境的十次三国战事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发生在南漳境的十次三国战事Word格式.docx

1、”吴志吴主传载:“(赤乌)四年辛酉,吴朱然围樊城,诸葛瑾取柤中。(四) 步骘与诸葛瑾侵掠柤中 吴赤乌四年五月,诸葛瑾、步骘侵掠柤中,声势浩大。 吴国将领步骘字子山,孙权称帝后拜步骘为骠骑将军,领冀州牧。赤乌九年,代替陆逊为丞相。步骘性情宽宏,深得大众拥戴很有人缘,喜怒不形于声色,而外内都很恭敬他。大将军诸葛瑾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兄长。史书记载有二人侵扰柤中的战争故事。晋书宣帝纪记载:“柤中夷夏万余家避冦北渡沔,吴袭破柤中。”吴将步骘、诸葛瑾攻破柤中城(今南漳县东南武安镇洪山寺村二组古罗国城旁),柤中地区夷夏十万民众越过汉水逃到樊城避难。魏国太傅司马懿自请出兵前往讨伐,亲自率大军进兵柤中,吴军连夜

2、撤退。(五) 马穴山陆逊屯兵围襄阳陆逊,吴国主公孙策的女婿,吴大帝孙权的侄女婿。陆逊文武双全,武为上大将军,文为丞相,是为东吴重臣。吴国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孙权北征,派陆逊与诸葛瑾攻襄阳。陆逊屯兵古襄阳城西潍水河西岸, 背靠马穴山(今南漳县七里山),在马穴山留下了两个有智、有趣的故事。一是情报被截后,处事不惊,俏然撤兵。马穴山东潍水河距古襄阳城三十里地,正是古代兵家所称的一“舍”之地。此处屯兵,背靠大山,前有潍水,是一个绝佳之地。一切安顿妥当,陆逊派遣亲人韩扁前往东吴送情报,不想在沔水河中被巡逻的魏国军队将韩扁捕获,吴国军队战略部署全都被魏国军队得知。诸葛瑾听说这一消息后很恐惧,写信给陆

3、逊说:“魏国军队获得韩扁,大势已经扭转,我军的兵力部暑敌人全都知道了。而且潍水河里水也干了,没有了屏障。应当急速撤兵。”陆逊没有回信,一面催人种蔬菜,一面安排诸将栾棋射戏如常。诸葛瑾亲自来见陆逊,陆逊对诸葛瑾说:“敌人已经知道了我军的军事机密,只是不敢冒然出击,其主要精力是既要盯住我们,又要守住自己的要害之处,兵将要想移动,应当自已稳定以安全为主,谋划好了以后行动。现在就撤退,敌人会认为我们害怕了,就会出兵来袭击,这是一个必败的举动。”于是,秘密与诸葛瑾设立计谋,令诸葛瑾督舟船,陆逊兵将全数上马,向襄阳城进发。魏国军队素来畏惧陆逊,赶紧向城内跑。诸葛瑾便引船只出汉水,陆逊有序的调整部队,张扬扩

4、充声势,向舟船靠近,魏国军队果然不敢出击。二是在古襄阳城西潍水河屯兵时,于马穴山获数十匹巴滇马。马穴山在汉代中庐县西,是中庐县城的西山。后汉书郡国志注引 巴汉志云:“县(中庐,今南漳县东北九集镇境),就是春秋时期庐戎国。县故城南有水(潍水,汉中庐县在潍水河畔北岸)出西山,山有石穴出马,叫做马穴山。”襄阳府志记载:“南漳交襄阳界,一水名石河,流经襄阳的潼口入汉水,应当就是潍水。” 今七里山在汉代中庐县城(九集镇吴集社区东南)西,潍水发源于七里山北麓(一说发源于七里山最东南二公里的鲢魚潭, 疑为潍水另一支源, 否则, 马穴洞应在鲢魚潭),马穴应在七里山的北部。清同治版南漳县志载:“马穴山在县北,汉

5、时有数百匹马出其中,马形小似巴滇马。三国时陆逊攻襄阳,于此又得马数十匹。”陆逊在马穴山屯兵时,得巴滇马数十匹 ,由于马从石穴出,马身上有污泥,后在潍水河畔洗马,洗马的地方就更名为“洗马巷 ”。只可惜不知道往日“洗马巷” 如今在什么地方。陆逊得巴滇马后送往建业(吴国都城,今江苏省南京市),那个时候刚好有蜀汉的使者到吴国都城建业,使者中有一位家住在滇地的人,认识其中一匹马的毛色,说是他父亲所乘的马,而这匹马见到蜀汉使者时也还流眼泪。 (六) 司马宣王开凿“八叠山” 魏国宣王司马懿在荆山最东一支脉八叠山凿山开道,意在翻过山脉,寻找屯在漳水北岸二、三支列山脉中的蜀汉驻军,意图歼灭蜀汉军队的有生力量。

6、八叠山在南漳的什么地方?清乾隆襄阳府志有记载:“(南漳)县东南六十里。瀑布飞腾,倒泻石壁,群峰直上,高入云表。魏国宣王司马懿凿山开辟道路,回旋地绕山弯曲重复八次,所以叫这个山名。”元和志 记载:“吴国的时候,朱然诸葛瑾乘山间的危险道路北出柤中,距襄阳150里,或者说司马宣王凿八叠山,开路于这里。”柤中,在今南漳县东南刘集、安集一带,柤中城在古罗国都城旁,两个古城址紧紧相邻。八叠山疑在与今刘集毗邻的肖埝镇辖响水洞,响水洞南不远的地方,修建有八叠寺。司马宣王凿八叠山,是为了开辟伐蜀的蹊径。“凿山开辟道路,回旋地绕山弯曲重复八次”,可见当年司马懿讨伐蜀国的决心大,凿山开道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多

7、,所驻南漳的军队人数之众。清顾文炜有八叠山诗云:“能凿蜀青山,还凿蜀社稷。社稷屡兴亡,青山如昔日。 (七) 吴将丁封、孙异入沔中 公元263年,在魏国将军邓艾攻打蜀国军队的时侯,已故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儿子、蜀国将军诸葛瞻接受了在绵竹关迎击邓艾的任务,诸葛瞻预料自已不敌邓艾,写信请求吴主支援蜀国军队,吴国主公命令大将军丁奉率丁封、孙异等将军急速援救蜀国军队。就在这次援救蜀国军队的过程中,大将军丁奉的亲弟弟后将军丁封,和将军孙异率大军进入到南漳境的蛮水流域。只可惜为时已晚,诸葛瞻战死绵竹关,蜀国主公刘禅已向魏国将军邓艾投降,丁封、孙异大军只好从南漳蛮河流域撤回吴国本地。(八)魏将徐晃讨伐中卢、临沮

8、魏国右将军徐晃,是一位能征善战的骁将,很得曹魏赏识,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魏明帝封他的子孙二人位列侯爵。徐晃在曹操的军旗下多次立有功勋,参与了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徐晃跟随曹操征伐荆州(古襄阳城),平定荆州后,率部属驻扎樊城。接着受命“讨中卢、临沮、宜城贼”。 徐晃亲自率领大军在南漳东北,今九集镇吴集街道社区东南古中卢县城柘林,进行了一场讨伐战争,夺取了中卢县城,中卢县改吴国南郡中卢县为魏国南阳郡中卢县;又率领军队攻打临沮县(汉时南漳县,在今南漳西南和远安北部),拿下临沮县为魏国所有,当时境内中卢、临沮二县都全收入魏国囊中。从南漳东北到南漳

9、西南,到处都留有魏国将军徐晃征战南漳的战争阴影。直到刘备借荆州(南荆州,今江陵)后,将南郡十八县的江北诸县划归刘备管辖,临沮县归属到刘备的旗帜下,但中卢县离魏国襄阳城太近,还是归魏国所有。 (九) 魏将乐进征伐刘备临沮县 魏国将军乐进字文谦,容貌短小但胆烈巨大,战功卓著,深得曹操赏试。建安十年(公元206年),曹操上表给汉献帝刘协,称赞乐进及于禁、张辽:“武力既弘大,计策谋略又周全具备,品质忠诚性情如一,坚守执着节义,每次临战斗进攻,经常是督军率兵,奋不顾身硬要得到结实、坚固的阵地,没有什么坚固的阵地不能突破,自已帮助司鼓手用鼓槌击鼓,手不知道疲倦。又派遣到别的地方征战,统帅管理师旅,抚恤大众

10、聚人和,遵守法令秋毫无犯,恰当对敌制定计划决定最后胜负,没有丢失和错误。论功纪载使用,应当各显偏爱。”献帝因此封乐进为冲折将军。乐进跟从曹操平定荆州(古襄阳城)后,留守驻扎襄阳,击走了关羽、苏非等,南郡众多县山谷里蛮人夷人(未入王土者)都被说降。这时又奉命挥师南下,“又讨刘备临沮(南漳南部)长杜普、旌阳(枝江北)长梁大,全都顺利击破”。如此强悍的将军率大军攻打区区县城,没有不“顺利击破”的道理。南漳南部的临沮县,在強大的曹魏大军的铁蹄下,又一次遭受了三国战争的蹂躏。(十) 关羽临沮落难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市)人,蜀主刘备的结义兄弟,驻守荆州时,屯兵于荆山深处,常活动于荆山山脉的九

11、列支脉中,司马懿凿八叠山,就是从水路进攻蜀军不利,转而凿山开道,翻越荆山最东面的支脉,攻击蜀军。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月,关羽败走麦城,派廖化到上庸求救无果,关羽父子率残部向临沮方向逃奔,一路遭吴国将领朱然、潘璋部众围追堵截,从漳乡逃到古临沮困羽山,父子二人被俘后不屈就义。二、南漳境内多战事的成因 三国时期南漳多战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疆域的因素,鉴于南漳的特殊地理位置魏、蜀、吴三国的接壤地,成为了三家必争之地;荆山山脉向汉水平原过渡的“柤中” 地区是魏、吴的边界地区,柤中地区是历史上的“膏腴之地”, “民附十万”、“ 宜桑麻”, 是魏、吴最宜擦枪走火的地方;荆山深处的漳水流域,是蜀汉

12、屯兵的去处,是曹魏最迫切希望攻击的地方;三国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是战争的直接取向。(一)南漳境曾被魏、蜀、吴三分其地 历史上有很多巧合。汉末魏蜀吴三分天下,魏蜀吴又在南漳境内三分南漳地,是巧合中的巧合。说南漳境在三国时期属哪国管辖?因三国分南漳地,魏国、蜀国、吴国都管一块。这在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中,也算奇特的一页。汉时,南漳境为荆州南郡中庐、临沮二县。中庐县在南漳北半部,东起襄城东南的泥咀、欧庙镇,西至中庐与房陵的界山康狼山,就是现在南漳与保康交界的司空山,北与谷城接壤,南以临沮岗为界。临沮县面积更大,北起临沮岗,向南三百六十里至今远安中部,东起武镇界碑头,西去三百里到今保康县东南马良镇。除临沮、

13、中庐二县外,还有南漳南部与荆门、远安接壤地的东巩苍坪、新安(公元1942年7月划入漳河对岸的远安县)一带属于编县(今荆门市)辖境。据荆门市志记载:西汉初置编县,县治在荆门州西北八十里的高阳城。编县疆域包括今荆门西部、当阳东北部、远安东部和荆山南部与荆门、远安相邻的东巩、巡检等部分地区。东晋隆安五年,即公元401年,编县治所由荆门西八十里之高阳城,向东北移一百四十里,到荆山西南的漳水流域许茂城(疑似今东巩镇苍坪彭家老屋场)。编县治所在南漳南境经历了156度春风秋月,于南朝萧梁太平二年,即公元557年,“废编县入长林县(今荆门市)”了。原编县后来并入荆门,有相当一部分疆域后来划入相邻的当阳、远安和

14、荆山三个县市。由于废编县距今时间远久,人们似乎把编县治所曾在南漳县境给遗忘了。三国名将关羽镇守荆州时,藏兵于沮漳河流域,经常活动在顺漳河而上的南漳境内,其活动地点大多都是属于原来的编县疆域。1.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魏国用武力夺得荆州,分荆州南郡北境设襄阳郡,中庐县、临沮县沿用东汉之县名,属荆州襄阳郡,后属南阳郡。编县属南郡。根据清朝乾隆版襄阳府志记载:“襄阳府,东汉建安中魏国用武力分立为郡。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襄阳的南界是南郡,北界隶属南阳郡。汉朝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名称,隶属荆州刺史部,东汉魏国用武力夺得荆州,置襄阳郡,起初郡治在宜城,不久移治到古襄阳城,郡治与城至今没有迁改。”中庐、

15、临沮二县属襄阳郡。地理志也有载:“襄阳郡,魏置。统县八,户二万二千七百。宜城是原来的鄢、中庐、临沮荆山在东北、邔、襄阳侯相、山都、邓城、鄾。2. 建安十四年,即公元209年,曹仁败北,编县属东吴南郡。赤壁鏖战,曹军被火烧战船后,曹操想要暂时返回许都,等待再收拾军马来报仇。吩咐曹仁保全南郡。曹仁在南郡,令曹洪守彝陵,作为犄角的形势。有人来报告:“吴国军队已经渡过汉江”。 曹仁安排不要和吴国作战为上策。东吴大将甘宁得知曹仁令曹洪据守彝陵,自愿率领三千精兵直截夺取彝陵,攻下彝陵后,都督周瑜可取南郡。甘宁夺取了彝陵,却又被困在彝陵城中。周瑜留凌统坚守营地,亲自率大军去救彜陵之围。周瑜救出甘宁后,陈兵于

16、南郡城外,见曹兵分三门而出,对阵鼓响处,两军交战,周瑜麾两翼军杀出,曹军大败。吴国前面的军队尽全力追赶。周瑜见城门大开,城上又无人,于是命令众军抢城。不想中计,被伏兵一弩箭,正中周瑜左肋。后来曹军在东吴军营前骂阵三日,第四日,周瑜带伤亲自出战,曹仁让军士大骂周瑜,未等双方交战,周瑜怱然大叫一声,口中喷血,坠下马来。原来是周瑜用计,想让曹军知道他病重危险,这只是一个假象,曹仁一定夜晩来劫寨。四下埋伏,可以擒住曹仁。曹仁果然上当,夜晩来劫寨,四下炮声齐发,东、西、南、北吴国将领率兵杀出,曹兵大败。杀到五更,离南郡不远,一声炮响,吴国将领凌统又引一支军队拦住去路,曹仁引领军队往刺斜方向逃走,又遇吴国

17、将领甘宁大杀一阵。曹仁不敢回南郡,向北直接往襄阳大路行走,南郡失守。3. 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吴、蜀分荆州,编县又归蜀汉。这是一个吴蜀争夺荆州的战争故事。荆州,辖七郡。包括南阳郡(治今河南省南阳市)、南郡(治今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江夏郡(治今湖北省云梦南)、武陵郡(治今湖南省常德市)、长沙郡(治今湖南省长沙市)、桂阳郡(治今湖南省郴县)、零陵郡(治今湖南省零陵北)。赤壁之战后,曹操还占据着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借荆州”就是孙权将自已占据的南郡南部借给刘备。刘备取得益州的第二年(公元215年),孙权便派诸葛瑾作为特使去跟刘备商量,要求把荆州南部的几个郡归还

18、东吴,刘备托辞拒绝,孙权便派人去接收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关羽坚决不让,把东吴接收大员轰了出去。孙权一怒,派吕蒙带领三万人马用武力夺得了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刘备闻知,急率五万军马东下,驻扎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恰巧在此时曹操进攻汉中(治今陕西省汉中东),刘备怕益州有失,主动向孙权求和,孙权许诺,双方以湘水为界,共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归孙权;南郡、武陵、零陵归刘备。编县属南郡,因而归蜀汉管辖。4.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关羽败亡,编县重属吴国。关羽败亡,根本原因是东吴耽心关羽北伐得胜,势力坐大,影响以后收回荆州,毅然决定毁盟暗通曹营,偷袭后方。关

19、羽大意失荆州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关羽北伐樊城,吕蒙偷袭荆州”。 关羽的荆州治所江陵和与它一江之隔的军事重镇公安失守,关羽前线的几万大军的家属被吕蒙扣为人质,导致关羽军心瓦解。关羽败走麦城,计点马步军兵,止剩三百余人,粮草又尽。在这个夜晚城外吴兵招唤各位蜀国军人姓名,越墙而去的人很多,救兵又不见到。于是留周仓与王甫同守麦绒。关公与关平、赵累,引领残卒二百余人突出北门,向临沮(今南漳)困羽山方向突围,赵累死于乱军当中,关羽被东吴伏兵长钩套索并举绊倒坐骑,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关平急去救父亲,背后潘璋、朱然率兵全都赶到,关平孤身独战,用完全部力气被擒获。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关羽、关平父子不投

20、降,被孙权所害。荆州南郡重归东吴,编县属南郡,又归东吴管辖。5.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秋,南阳郡所辖的中庐县归附东吴(二十五史三国志吴主传)。(二)柤中地区是历史上的“膏腴之地”柤中在什么地方?上黄县境内。数有史志相互印证。清同治版南漳县志纪事载:慎重按襄阳记记载:“柤中在上黄界,距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部曲万余家驻扎在这个地方,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鄢、沔二谷中,土地平敞,适宜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沔南的膏腴(三国志为“膏腴沃壤”),地名叫做柤中(湖北通志)。”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载:“柤中,古地名。又作沮中。就是今湖北省沮水上游;或者说为今南漳县境蛮河流域。三国时期夷王梅敷

21、兄弟三人及其部曲万余家驻扎在这里。”只要把“上黄界”、“距襄阳一百五十里”、“蛮河流域”、“宜城西山”等概念融汇在一起,马上就会把柤中定位到今安集到刘集这块土地上。古罗国城遗址在今安集洪山寺村二组,但史籍上一般都说在宜城西山。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载:“罗,古国名。春秋封国。熊姓。在今湖北省宜城市西。”清同治四年版南漳县志古迹载:罗国城,“罗国在宜城西山中,今宜城西五十里就是南漳境,是汉、晋时期这个地方还隶属宜城管辖的原因,注说是这个事情,今罗、庐二国全都在南漳境内,这个地方就是罗国故城。”今南漳县安集到刘集就是汉晋时宜城的西山。柤中是一个地区名,它的范围较广,在沔(汉水)南上黄地界上。也就是中

22、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所说的今蛮河流域。是在上黄县的东境。上黄境的北边以临沮岗为界,今武安镇、安集、刘集,西南肖堰、东巩、巡检、板桥,今保康的重阳、马良、店垭等都曾属上黄县辖境。柤中是指一个地区,同时也是一个地名。因有“上黄界”、“距襄阳一百五十里”的具体地理位置。比如说南漳,南漳是一个县域,广袤八百里。但南漳同时又是一个地名,南漳距襄阳43公里。那么柤中的地名位置在哪里呢?综上分析,就在原刘集区的范围内。再具体一点,就是以古襄阳城为基点,沿上黄县距襄阳一百五十里的弧线去查找,就是在今安集到刘集之间。这里方圆几公里的地方古迹密布,有古罗国城遗址,有安家河北岸的百斗街古城址,有总督包,有打鼓台等遗迹。

23、柤中故址或许就在某一古迹的不远处。柤中地区是南漳历史上的“膏腴沃壤”之地,这一地区内历史上曾经建有至少七座古城池。从时间顺序上排列,第一应当为西周初封国罗子国的都城罗川城。罗国的一世祖匡正,因助周伐纣有功,于周武王(约公元前1057前1043年在位,于前1046年起践天子位)三年封于此,建立了罗国,子爵。古罗国都城罗川城遗址在今南漳县武安镇安集洪山寺村二组罗家营。这是一处三千多年前的古城址。据罗国城遗址的调查报告称:遗址东部原有座古城池,不知为何时所建。可列为柤中地区第二座城。第三座城池是战国末年秦将白起在公元前279年,引蛮河水冲垮楚鄢郢(今宜城市楚皇城遗址),因功被封为“武安君”。封地武安

24、邑,即今武安镇,这座城镇至少应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第四座城池是晋朝上黄县治所,在今南漳县东南五十里、武安镇西北的軨乡。第五座城池是西魏襄州总管府的归义郡治所,在今南漳县东南武安镇境内,至今不能悉指所居。第六座城池为西魏归义郡左安或开南县治所,疑在今南漳县东南武安镇辖境安家河北岸的百斗街古城址。南漳县东南武安镇辖境刘集兴缘寺村,还有一座东西长约一千米,南北宽约四百米的古城遗址,曾被中国百家姓寻根游误为古罗国遗址。从上述众城池来看,有古城遗址、没有明确的所居是什么朝代什么治所的,又符合柤中距古襄阳城距离的,有刘集兴缘寺古城遗址、安集洪山寺村二组罗家营古罗国城遗址东部古城池。而古罗国城“遗址东部原

25、有座古城池”,因这里两座城池在一个地点,从时间顺序上来排例,时间在前的就应当是“古罗国城遗址”;时间在后而又更靠近宜城西山的东部古城池疑似柤中城遗址。柤中是一个处在蛮河流域上黄境并与宜城接壤,平原、丘陵、山地三者兼有的地区。宜城西山的海拔最高程在500米以下,今南漳与宜城交界的山脉中,母猪岭、天岗岭、南界山、团山、杨家大山,其海拔高程分别为376米、402米、425米、262米、和446.5米,柤中东北的神龙山海拔325.4米,柤中西部的龙角尖海拔261米,柤中北部为丘陵地。柤中就处在一个“U”型的浅山包围之中,因而可以说这个“U”型的浅山包围圈就是柤山。这里的柤山不是一座山名,而是这个“U”

26、型山脉的总称。柤中就是在柤山的包围之中的意思。所谓“群蛮依阻山谷”,就是柤中东南为山脉,山脉东南是汉水,柤中东南的山脉筑就了一条自然的山体防线。侵扰柤中必然要越过汉水,翻越东南的柤山山脉屏障。如果在东南山脉的通道上设伏阻击,这里退可保聚,进可攻取,入侵者是很难突破防线的。这或许正是东吴多次侵寇柤中而不能得其手的重要客观原因。(三)荆山深处漳水流域是蜀汉屯兵处荆山深处漳水流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屯兵处,这里至今仍保留有许多蜀汉将领关羽及其驻军留下的遗迹。1. 春秋寨关羽夜读春秋春秋寨,在今南漳县南部东巩镇陆坪村,座落在太极峡内鲫魚山上,顺山脊建有150余间石房屋。相传关羽曾在这个寨子里秉烛夜读春

27、秋,春秋楼原为当地居民邓氏兄弟在陆坪寨所盖,在当时是比较高档的楼房。三国时期有很长一段时间关羽受刘备委托镇守荆州,这段时间里,东巩、巡检一带是关羽的重要屯兵处。关羽白天巡视督训军队,夜晚在邓氏楼房休息。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是一位非常讲义气的人,要完成义兄交给的任务,除了辛勤带兵、扼守要地以外,还需要勤奋学习,提高自身政治、军事、文化素养,春秋一书就是关羽在邓氏楼房利用夜间休息读完的。所居楼宅被后人命名为春秋楼,春秋寨因春秋楼而得名。春秋寨三面环水,一面临山,而临山的地方恰是断壁悬崖,形势险峻。春秋寨现已开发为三国旅游线上的新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山寨经历了由兵寨到民寨的几度演变,虽历经垣残

28、瓦剥雨蚀风颓,但寨体、碉楼、城墙巍然屹立,保存完好。春秋寨是南漳古山寨之乡上千座山寨的杰出代表,入选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山寨自然环境优美,“负阴抱阳”、“枕山环水”,具有“奇、险、峻、秀”四大特色,被专家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最美的古山寨”。2. 东巩团山寺卧牛寨关羽收周仓周仓,字元福,关西人氏。传说周仓在苍坪团山寺卧牛山寨占山为王,周仓因何到了团山寺卧牛山寨呢?相传周仓在汉末参加了农民起义军黄巾军,为农民起义军领袖张角的弟弟、地公将军旗帜下的一名渠帅,周仓也领一支几千人的起义队伍,当起义军遭到朝庭的残苦镇压,地公将军张宝战死之后,周仓率领劫后余

29、生的众兄弟逃至南漳东巩的团山,发现这里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于是就在团山安营扎寨,搬石伐木建造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卧牛山寨。寨内还修建了练兵场、点将台。周仓就在这里演兵操练,等待时机。有一天,关羽护送二位嫂夫人前往江南寻找义兄刘备,车仗队伍路过卧牛山寨,被周仓属下截住车仗,关羽上前打退众人,早有人跑进山寨向周仓禀报,来了一位红脸髯须的大汉,众兄弟都不是他的对手,还请渠帅亲自出马。周仓立马收拾兵器下山,一看来者是关羽,急忙丟枪下马,俯伏参拜。周仓向关羽讲述了前因后果,愿带山寨人马相随关羽。关羽一路南下寻兄也多有艰险,见周仓心性直率,就收周仓相随,后辟为副将。周仓对关羽忠贞不二,后来听说关羽遇害后,周仓悲痛不已,自刎而亡。周仓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忠勇好汉,在各地的关帝庙中,关羽神象的两则也经常供奉周仓、关平(关羽之子)的神象。宗教文书中记载,上帝诰封周仓为“刚直忠勇大天尊”。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有撰刻碑文云:“南漳东南百八十里,有山如团,号称团山,疑是古时候的卧牛山,是关圣人收周仓的地方.”人们的纪念方式虽不同,然而却心诚如一。3. 尖峰岭寨上拜关公小漳河村古山寨之多,这里相距十里、五里都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