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91.83KB ,
资源ID:183609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3609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湘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湘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不同发展程度国家所存在的环境问题不同。发达国家或地区多环境污染问题,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多生态破坏问题。探究点一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核心归纳利用结构图表表示生物进化对环境变迁及环境变迁后对生物灭绝的影响。利用生物进化演变规律确定地层时代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因此,可以根据古生物的演化规律,利用化石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利用生物化石可以恢复生物的生活时代和古地理环境。例如:在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中,可以形成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在湿热的

2、森林茂密地区,可以形成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等。应用体验读下面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A BC D2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异明显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解析:仔细看图,明确图中化石的地质年代。如含三叶虫化石的为古生代早期地层,含鱼类化石的为古生代中期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的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层。第1题,图中为中生代地层,图中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层,图中均为古生代地层。第2题,煤炭是地质史上的森林埋藏到地下,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答案:1.

3、D2.C3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图中,陡崖出现在_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2)在图中数码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_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3)地球演化过程中,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可复生,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_性。第(1)题,背斜处岩层上凸,向斜处岩层下凹,断层处岩层断裂错开。从地表形态看,断层处往往发育有陡崖,向斜往往成山,而背斜往往成谷。背斜(甲处)成谷是因为背斜处受张力影响,岩石破碎,容易受到外力侵蚀变成洼地(或谷地)。第

4、(2)题,三叶虫化石形成在古生代早期地层(即层);恐龙蛋化石形成在中生代地层(即层);早期人类遗迹则会保留在新生代地层(即层)。第(3)题,结合题干图示信息,不难得出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的结论。(1)背斜向斜断层丙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受张力作用影响,岩石破碎,因此更容易受到外力侵蚀,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2)(3)不可逆探究点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图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箭头指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2)箭头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3)箭头、指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个方面

5、: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4)箭头、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有的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有的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环境植物作用大气圈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形成现代大气水圈参与水循环,改变水圈的化学成分及分布岩石圈参加岩石形成,促进岩石风化,加快土壤形成气候调节气候,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生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城市吸烟滞尘、过滤空气

6、、降低噪声、美化环境读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序号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为生产规模过大B为过度利用自然资源C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D为破坏生态环境2下列关于该图所反映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明错误的是()A人类必须停止开发资源,恢复自然环境原始面貌B人类与自然环境具有对立性C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D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向恶性循环方向发展第1题,由图可知,人口过多会导致生产规模过大,从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人口素质过低,生产活动会违背自然规律,通过破坏生态环境来获取资源,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第2题,该图说明人与自然环境具有对立性,如果不合理利

7、用自然资源,就会使环境向恶性循环方向发展,故我们必须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停止开发资源、恢复自然环境原始面貌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是不合理的。1.C2.A3读图甲和图乙,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政府在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CO2浓度增加。图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CO2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地球上的碳循环示意图。(1)造成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多选)()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过度砍伐森林C人口剧增,呼出的CO2增多D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

8、作燃料(2)你认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3)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第(1)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释放二氧化碳和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第(3)题,治理全球变暖的趋势可结合其形成的原因分析,包括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植被等措施分析。(1)BCD(2)CO2含量增多,导致全球变暖,从而使得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会淹没沿海低地。(3)植树造林,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等。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

9、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13题。1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A20亿年前 B14亿年前C0.7亿年前 D6亿年前2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生物是()A原核细胞生物 B爬行动物C真核细胞生物 D无脊椎动物3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寒武纪 D新生代第1题,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14亿年前。第2题,无脊椎动物是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生物。第3题,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中生代末期。1.B2.D3.

10、B中外古生物学者在四川省西南部大凉山腹心地带的昭觉县,发现了中国首例确凿的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的大型爬行动物肉食恐龙游泳足迹。读图甲和图乙,回答45题。4肉食恐龙生活的年代是图乙中的()A B C D5当时昭觉县的地理环境最有可能是()A干旱环境 B温暖浅海C热带深海 D森林密布第4题,由材料中“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的大型爬行动物肉食恐龙游泳足迹”可知,肉食恐龙生活的时代是图乙中的。第5题,由于肉食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不可能进入深海,再结合材料中“游泳”可知,当时昭觉县的地理环境最有可能是温暖浅海。4.D5.B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

11、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如图是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A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B从西南向东北递减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从西北向东南递减7关于该区域气候要素与生物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上生物量随年均温的升高而减少B地上生物量随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多C若该区域变暖,则光合作用增强,地上生物量增多D若该区域变暖,则水分蒸发和蒸腾加剧,地上生物量减少第6题,结合两幅图可判断该区域地上生物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减。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地上生物量随年均温增加而减少,随年降水量增加而增多。6.A7.C教

12、材活动点拨1教材P67活动思考提示:见下表代纪生物发展阶段动物界植物界新生代第四纪第三纪中生代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古生代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元古代太古代地球初期发展阶段2教材P68活动探究活动1.从教材中的材料可以看出,在中生代的地层内,铱元素的含量异常,比正常值高出约30倍,而铱元素在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却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使地球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造成大量生物灭绝。活动2.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全世界感兴趣的问题,除上面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外,仍有各种不同的假说:如认为这与中生代末期剧烈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形、气候、植

13、物等条件的改变有一定关系;或者认为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恐龙本身的退化、流行病等有关。总之,恐龙的灭绝与其本身的内在因素和密切的外在因素(周围环境)有关。例如恐龙为适应环境向特定方向迅速发展,但中生代的地形、气候多变以及植物的盛衰与恐龙生活的习性形成很大矛盾,导致其最后灭绝。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曾有一颗彗星爆炸,使海水温度升高,造成生物死亡。3教材P69活动实践对某个工矿企业进行调查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该企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二是该企业排放废弃物数量的多少;三是该企业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造纸厂、电镀厂以水污染为主,水泥厂以大气污染为主,钢铁厂则以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为主。

14、课时作业14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选择题1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在有氧环境中B原核细胞生物能通过遗传变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C自由氧原子吸收紫外线,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减弱D生物进化能促使环境变迁,环境变迁则不可能促进生物进化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原核细胞生物,诞生在无氧环境中。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一方面,生物通过遗传变异适应环境的能力大为增强;另一方面,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进化促使环境变迁,环境变迁促进了生物进化。C读某地地质剖面略

15、图,回答23题。2图中化石形成年代最早的是 ()A B C D3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第2题,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同时灭绝,所以图中化石形成年代最早的是含三叶虫的化石和含鱼类的化石。第3题,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核细胞生物;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

16、了真核细胞生物。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以后又依次出现了原始鱼类、两栖类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人类。2.A3.B如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45题。4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5该河最有可能是()A塔里木河 B松花江C淮河 D珠江第4题,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的日蒸发量的差异与地表物质的种类有关。植被覆盖率高的耕地、林地、草地及水分条件好的水体的日蒸发量较高;植被覆盖率低的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日

17、蒸发量较小。第5题,水体的日蒸发量最高,但日蒸发总量很低,说明河流的水量小;草地及未利用地日蒸发量较小,但日蒸发总量却很大,说明草地及未利用地面积大。综合分析,该河流流域气候干旱,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大,河流水量小,最有可能是内流河。4.C5.A如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67题。6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 B鸟类C两栖类 D鱼类7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 B中生代C元古代 D新生代第6题,四个选项中生物出现由早到晚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第7题,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盛行时期。6.D7.B人类活动会导致某

18、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森林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根据以上材料,完成89题。8判断如图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土壤水增多库区蒸发量增大蒸腾加强植被覆盖率增大A BC D9大面积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造成臭氧层空洞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许多物种灭绝A BC D第8题,修建水库直接造成两个结果,一是使库区蒸发量增大,二是使土壤水增多,进而使植被覆盖率增加,蒸腾加强。第9题,森林砍伐使森林吸收CO2的能力减弱,导致大气中CO2增加,同时使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但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8.C9.D人类活

19、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012题。年份2009 2010 2011 2012 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 1.001.00 草本植物l 1.18 1.201.211.23地上生物量 1.091.101.121.111 1.47 1.55 1.52 1.53地下生1.010.990.980.971.291.421.58

20、10.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植被分布改变A BC D11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12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第10题,表中信息显示生物量包括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除灌木地下生物量略有减少外,其他均有明显的增加,故生物量提高,正确;表中草本植物数量明显增加,密度增大,而灌木数量没有变化,故正确。第11题,对比表格中的数据,表中地下生

21、物量中灌木植物下降,草本植物则大幅上升,出现此消彼长的竞争。第12题,根系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自2011年开始明显低于2009年,说明根系出现萎缩,草本植物相反,故未来变化趋势是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10.A11.D12.D二、非选择题13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到图中相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2

2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本题以我国土地资源退化为背景考查了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了土地退化,但人为原因是主要的,特别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或城镇建设致使植被破坏等。为此国家推行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既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a、b、d、c(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或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等原因造成土地退化。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

23、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降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知识上的准备工作。(1)考察名称: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考察工具准备:_。(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如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较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代

24、。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至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_环境向_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解答该题应从地球演化、化石与地层的关系、古生物环境的特征及其成因等基础知识入手,通过理解所反映的相关古生物化石的内容,针对性地解答各小题。解决该题的关键应抓住以下几点:(1)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2)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及地壳的运动过程;(3)化石形成的岩层沉积岩;(4)古生物的生存环境:三叶虫(海洋)、恐龙(陆地)。(1)生物化石(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3)沉积古生海洋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4)海洋陆地抬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