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56.70KB ,
资源ID:180467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0467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选《短文两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选《短文两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Word格式.docx

1、其次,文章谈如何读书。书有好坏优劣,开卷未必有益,因此颇需区别对待: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多数只需大体浏览,少数则需认真阅读、仔细消化。再次,是说书犹镜子,可以映照出多种人生样态,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有明智者读书,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将立身处世、做人之道与书本中传递出来的人生智慧和经验结合起来,修饰剪裁,去留取舍,全在一心,所谓“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第四,是说书如良药,可以疗治各种心智缺陷。不同书籍,各有专能,史使人明智,诗使人灵秀,科学使人深刻,逻辑使人善辩,所以,读书也应因人而异,正如治病理当对症下药一般。此外,人只能在某一有限时空之中生存,故其

2、人其书总难免缺漏之处,后人站在前人肩上,往往在某些方面能够超越前人,但是前人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永远不可鄙薄。因此,文章还提醒我们,读书时虽不可尽信书上之言,然而也不能存心诘难作者。批判的阅读精神正应落实到宽容的接受态度上,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2、文风简练,措辞精到,与其思想稳健警辟的特点恰好相配,作者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作者运用排比说理。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

3、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又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作者运用对比说理。正面说了以后,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3、名句积累:(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3)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

4、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4)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5)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4、有关读书的名言积累: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张潮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 苏轼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们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 塞涅卡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5、。列夫托尔斯泰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读一部书有两个动机:一个是你喜爱它,另一个是你可以夸耀它。 罗素好书读得越多越让人感到无知。 萧伯纳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 笛卡尔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毛姆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辩之才。 伏尔泰5、有关读书的小故事: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

6、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做

7、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不求甚解(一)作者简介:1、邓拓(19121966年),笔名马南邨,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重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2、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1、梳理文章的思路,分析作者是如何进行驳论和立

8、论的。第一段,开门见山表明观点:不求甚解也是好的。第二段,分析“不求甚解”的出处,点明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我们应虚心学习。第三段,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而会意的基础则是好读书。如果不好读书,谈什么甚解、不甚解都是没有意义的。第四段,分析陶渊明说“不求甚解”的本意。第五段,以普列汉诺夫为例,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第六段,又以诸葛亮为例,证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可使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第七段,对“不求甚解”作出解释。第八段,列举陆象山的道理论据来证明上一段的观点。第九段,最后介绍了一个读书方法,就是书要反复地读。综观全文,作者所持的总观点是读书是可以“不求甚解”的,但是这

9、“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一、会意,即理解书的精神实质;二、整体观,即不要固执于一点,不要因小失大,应注重整体。(第1段)摆出错误的看法,树靶子(24段)引出正确的观点(56段)举例证明自己所提出的观点(78段)作对比反复证明所述观点(第9段)总结上文,提出重要的书需反复阅读2、细致推究:首先谈读什么书。选择书很重要。不加选择,如果读的是一本没有用处的书,或者是一本坏书,那就是浪费时间。不只是浪费时间,有时还接受些错误的东西。到底读什么不读什么?这要根据各人的专业、兴趣来定。第二点叫由博返约。不能说限定在哪一门学问里的书我才念,别的书我不念。你如果不读别的书,只陷在你搞的那一门的书里边,这是很不足

10、取的,一定念不好,因为你的知识面太窄了,碰到别的问题你就不懂了。从博到专,再由博返约。 第三点,要厚今薄古。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因为前人的书,如果有好的,现代人已经研究,并加以总结和发挥了。我们念今人的书,古人的书也包括在里边了。其次谈怎样读书。首先应当读书的序例,即序文和凡例。过去我们有个坏习惯,以为看正文就行了,序例可以不看。其实序例里有很多好东西。序常常讲到写书的纲领,目的。替别人作序的,还讲书的优点。凡例是作者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这些都很好,而我们常常忽略。其次,要摘要作笔记。现在人们喜欢在书的旁边圈点,表示重要。这个好,但是还不够,最好把重要的地方抄下来。这有什么好处呢?张之洞书目答

11、问中有一句话很重要,他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一本书什么地方重要,什么地方不重要,你看不出来,那就劳而无功,你白念了。第三点,应当考虑着作眉批,在书的天头加自己的评论。看一本书,如果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可以说你没有好好看,你好好看,总会有些意见的。所以最好在书眉,又叫天头,即书上边空的地方作些眉批。试试看,我觉得这本书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合适,都可以加上评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也是一篇驳论文。(二)梳理思路,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驳论和立论的。第1段:解释对方谬误论据“公开”一词的含义:暗示国民党反动派还有许多不愿或不敢公开的见不得人的事。第2段:揭示对

12、方谬误论点“有人”的“人”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中国人”指:所有的中国人。分析这句话:由上文三条敌论据引出敌论点,为本文树立了批驳的“靶子”。第3段:抓住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论点与论据脱节直接反驳。揭示其论证的错误,进而反驳对方论点。(即:中国人不信“地大物博”和“国联”是失去他信力而不是自信力。第5段:只有一句话:“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点明中国人没有失去自信力,而是在国民党的错误引导下,正在发展“自欺力”。“中国人”指的是: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句话是从以上对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失掉“他信力”而产生的恶果所得出的结论。“自欺力”一语道破了现实。)第6段:过渡段,前一句

13、承上,后一句启下。(后一句“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是正面论点。第8段:写现在具有自信力的中国人也不少,但总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被人所知,但他们是客观存在的。第9段:结论段“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这句话中的“中国人”指谁?这句话该如何理解?(“中国人”指除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广大中国人民,这句话告诫广大中国人民,不要被一小撮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的反动宣传所迷惑,要看到革命的力量,要看到抗日战争的光明前途。部分号段号在议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所揭示的要旨(一)12揭示对方论点及其论据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二)35从驳斥对方的论证入

14、手,分析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对方的论点。指出悲观论者早就失掉自信力,只有“他信力”。(三)68摆出另一面的论据,证明正确的论点,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四)9得出结论指出要论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要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小结:本文写作特点:直接批驳与间接批驳相结合,有破有立。从驳斥对方论证入手,又“驳”又立,二者紧密结合。直接批驳部分,就对方的事实论据加以剖析,从而揭露悲观论者早就失掉了自信力,是由“他信”走向“自欺”。正面立论也是间接批驳,摆出从古至今的事实,证明“我们有并不失

15、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批驳了对方的谬论,鼓舞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语言风格尖锐泼辣,富有战斗性。总结梳理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答题时间:40分钟)【基础知识训练】 1、字词注意及解释:怡( )情 统筹( ) 藻( )饰狡黠( ) 诘( )难 要诀( )蒸馏( ) 劝诫( ) 滞( )碍吹毛求疵( ) 味同嚼( )蜡慨叹( ) 省悟( ) 家谱( ) 搽脂抹粉( ) ( )mio茫 ( )j梁 ( )kung骗 ( )w蔑味同嚼蜡:吹毛求疵:寻章摘句:豁然贯通:因小失大:2、选词填空:狡黠者 学问,无知者 学问,聪明者则 学问。(运用、轻鄙、羡慕)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 ,有些可以 。只有少数需要仔

16、细 ,慢慢 。(吞咽、浅尝、品味、咀嚼)读书使人 ,讨论使人 ,作之使人 。(机敏、准确、充实)读史使人 ,读诗使人 ,数学使人 ,科学使人 ,伦理学使人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深刻、庄重、善辩明智、灵秀、周密)3、你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格言?4、填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 ,或 (驳论点),或 (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_ 并加以论证。5、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意思。(1)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玄虚:_(2)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前仆后继:_(3)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

17、下。不足为据:6、阅读文章,完成题目:【甲】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

18、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需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

19、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乙】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应

20、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

21、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

22、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

23、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1)解释下列词语怡情_ 矫_诘难_ 不求甚解_(2)用斜线给甲文划分层次,并写出大意。_(3)乙文中作者所要批判的观点是:_;作者自己的观点是:_。(4)乙文第六段中加点的“这样”指:_。(5)你能否为甲文划线的两个句子各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事实论据。_(6)以上两文中都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

24、,并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论点:_论据:【探究拓展训练】一、阅读文章,完成题目:学会学习由于社会信息、知识总量的急剧增加,即使世界上最聪明、记忆力最好的天才学生的头脑也容纳不下如此之多、而且还在不断激增的信息和知识。即使能容纳得下,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学习那么多的内容。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的:“光是浏览一下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化学论文和著作,一位化学家每周使用40个小时需要阅读40年。”因此,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和信息,未来的学校教育只能传授那些最基本的理论、最重要的信息,其他很多东西,特别是那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尚不存在的信息和知识,需要他们今后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自己不断再搜集、再学习。所以

25、,学校教育十分重要的任务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在综合、分析、学习、消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能力。在未来社会中,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是加强基本训练,给学生传授那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知识、实际知识和综合化的信息,并在传授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果说,在50年代我们用25%的时间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话,那么目前我们将用50%的时间来学习基础课程,在未来,我们更将增加学习面向未来的边缘交叉学科和综合基础学科。如果说,未来的学生需要着重开发智力的话,那么,最最需要的是开发他们的右脑,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如果说,未来的学生需要着重培养各种各样的能力的话,那么,最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研究,获取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指出的:“鉴于可以预见到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今天我们认为正确的东西,明天将会成为错误的东西。学生们必须摆脱过时的概念,并知道何时、如何去替代这些过时的概念总之,他们必须不断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习的人。”南斯拉夫的纳伊曼博士也指出:“学会学习的概念,意味着受教育的人将会知道从哪里能很快地、很准确地找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在各级教育体系中,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如果现在约用80%的时间传授知识,用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