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43.53KB ,
资源ID:180205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0205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体生理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体生理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3、种类:分娩,排便,排尿,血液凝固。(四)前馈:调节者发出信息同时,又通过另外途径,作用于被调节者。总结:本章内容贯穿于全书。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膜转运。(二)转运物质:O2,CO2,NH3.二、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或离子在细胞膜蛋白的帮助下,由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根据膜蛋白的不同分类:(二)通道转运:1、通道的种类:电压门控通道 化学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另外,以转运的物质分:Na通道,K通道,通道。、通道的状态:开放、失活、备用(后种:关闭)、转运物质:离子(、Na、CI、Ca)4、影

2、响离子转运的方向和转运量的因素: 浓度差、电位差。(三)载体转运:1、转运物:小分子有机物(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特异性(专一性); 有饱和性 竞争性抑制三、主动转运通过泵蛋白耗能,将物质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二)转运的物质:离子、小分子Na泵分解1ATP使3Na出细胞2K入细胞。四、入胞和出胞通过膜的运动将大分子或团块物质转运到细胞内或细胞外。(二)入胞:吞噬、吞饮(三)出胞:胞吐。四种转运方式转运的物质。考题: 1、O2进细胞 单 2、CO2出细胞 单 3、AA进C 载 4、Na进C 离 5、Na出C 主 6、K出C 离 7、K进C 主 8、白细胞吞噬细菌 入 9、激素

3、分泌 出 10、N递质释放 出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传导功能一、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够接受化学信息的特殊蛋白质。2、基本功能:识别载体结合的化学信息; 转发化学信息。二、类型:三类。见书。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二)产生机制:、生物电产生的条件:细胞内外要有离子浓度差;细胞膜对离子的选择通透性。、产生:细胞安静时只有通道开放,离子外流,达到的电化学平衡电位。、性质:外正内负。、离子基础:离子外流。二、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快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2、几个名词:极化:静息电位的状态;去极化:RP的基础上膜电位负值减少;复极

4、化:去极后又回到极化状态;超极化:RP的基础上膜电位负值增大;超射:锋电位:后电位:3、AP的产生:(1)去极化:膜条件:细胞受刺激时,K通道关闭,Na通道开放; 离子流:Na+内流,达到Na的电化学平衡。(2)复极化: 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K+外流,达到K+的电化学平衡。4、AP的产生条件: 阈电位:能引起动作电位或使Na+通道开放的膜电位值。 刺激使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Na+通道开放,Na+内流,产生AP。5、动作电位的传导: 是AP在细胞上的依次产生过程,而不是局部电流的结果,局部电流仅起刺激作用。6、AP的特点:呈全或无式;传导无衰减;(可远传)幅度与刺激强度无关;呈“脉冲式”

5、。三、局部电位细胞受刺激时产生的微弱的电位变化。(未达到阈电位水平)可改变细胞组织的兴奋性。 去极:使细胞的兴奋性增高; 复极:使细胞的兴奋性降低。(与AP相比) 传导有衰减不能远传; 幅度与刺激强度呈正比; 可总和。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一、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一)结构:接头前膜:N末梢;接头间隙:NC与肌C之间;接头后膜:肌C膜(运动终板)。(二)传递过程: 基本过程:电-化学-电。(三)特点:单向性传递;时间延搁;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二、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三联管(体)(二)耦联因子: Ca2+三、骨骼肌的收缩原理:(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肌小节是肌细胞收缩的基本单位。包括1个暗

6、带+2个1/2明带。(二)收缩机制: 滑行学说:细肌丝向M线滑行使肌小节缩短而产生收缩。 暗带:不变;明带:缩短;H带:肌小节:缩短。四、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一)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1、等长收缩:长度不变,张力增加。2、等张收缩:长度缩短,张力不变。(二)单收缩与强直收缩:1、单收缩:有完整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刺激的频率较低,间隔时间大于收缩期和舒张期。2、不完全强直收缩:有收缩期和不完整的舒张期,刺激频率高,间隔时间大于收缩期而小于收缩期+舒张期。3、完全强直收缩:只有收缩期而无舒张期,刺激频率最高,间隔时间小于收缩期。心肌属于单收缩,骨骼肌属于完全收缩。五、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一)前负荷

7、:肌肉在收缩之前所承受的负荷。2、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影响肌肉收缩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越大,肌肉的初长度越长,收缩能力越强。(二)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 影响肌肉收缩的形式。当后负荷大于肌肉产生张力的能力时,出现等长收缩;当后负荷为0或小于肌肉产生的张力时,出现等张收缩。 一般而言,骨骼肌先产生等长收缩,后产生等张收缩。(三)肌肉收缩能力第三章 血液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一 组成:全血 血浆:水 溶质:血浆蛋白:白(参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球(参与机体免疫)纤(血凝) 电解质、有机物 血细胞:RBC、WBC、PLt血细胞的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二 理化

8、性质:(一)颜色:A血鲜红色;V血暗红色。(二)比重(三)粘滞性(四)渗透压1、渗透现象:(扩散:溶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 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扩散现象。2、渗透压: 溶液中溶质吸引溶剂的能力,其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与溶质颗粒的大小种类无关。3、血浆渗透压:(1)血浆晶体渗透压:组成:血浆晶体物质组成(电解质NaCI、有机物)生理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从而保证细胞的正常形式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物质组成(蛋白质白蛋白主要)吸引血管外的水进入血管内,从而保证血浆的容量。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作用?临床常用等渗液:.的生理盐水;的葡萄糖水。五、正

9、常:.第二节血细胞一红细胞(RBC)(一)RBC的数量,Hb的含量:1、数量: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2、含量:男性 120160g/L 女性 120150g/L(二)红细胞的功能:(填空)、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缓冲血液的PH。(三)生理特性:1、悬浮稳定性:概念:RBC悬浮在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血沉:RBC下沉的速度。用魏氏法测定。 男性 015mm/h 女性 020mm/h影响血沉的因素:a、白蛋白阻止红细胞叠连,使血沉减慢;b、球蛋白、纤维蛋白促使红细胞叠连,使血沉加快。2、RBC的渗透脆性:指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抵抗力与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呈

10、反比关系。(具体实验)3、RBC的形态:4、RBC膜的通透性:(四)RBC的生成:1、生成部位:红骨髓。2、生成过程: 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红C(母C)早中晚幼稚红C网织红CRBC 体积:越来越小 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成熟RBC是没有细胞核的) Hb:越来越多3、生成的原料: Fe2+,蛋白质4、成熟因子: 叶酸、维生素B12注意: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小C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 大C性贫血(巨幼贫) 缺叶酸、Vit12.5、RBC的生成的调节:方式:负反馈调节物质:a 促红细胞生成素 b 雄激素 PO2(促进)肾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造血功能RBCPO2抑制肾(五)RBC的破

11、坏寿命120天,衰老的RBC在肝、脾的巨噬细胞吞噬。二、白细胞 (自学)三、血小板(一)正常值:(100300)109/L。(二)生理特性:粘附、聚集、释放、吸附、收缩、修复(三)生理功能:1、参与生理性止血:损伤的血管反射性收缩;形成血小板血栓止血栓形成,血液凝固2、参与血液凝固:PF3血小板因子,提供凝血场所3、维持毛细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血小板数量低于50109/L时,就会产生出血倾向。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凝血液由流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胶体状态。(二)实质: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丝网罗红细胞形成血凝块。(三)凝血因子:1、除因子是Ca2+外,其余因子都是蛋白质

12、;2、除因子存在于血管外组织,其余因子都存在于血浆中;3、合成于肝,均需VitK参与。 表示方法:(四)凝血过程: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2、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凝血酶)3、纤维蛋白的形成(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凝血途径有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途径 速度?启动因子?共同启动因子?生理性止血有内外参与;若抽血于试管中只有内源性参与。(五)抗凝与促凝1、抗凝措施:提供光滑面;降低温度;使用抗凝剂:a体外:柠檬酸钠、草酸盐可去除血浆中Ca+b体内:肝素2、促凝措施:提供粗糙面;升高温度;使用VitK。二、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纤溶酶原(激活物作用下)纤溶酶使纤维蛋白转变为降解产物(碎片)激活物:有3类。月

13、经血不凝的原因:子宫组织激活物多第四节 血量与血型一、血量占体重的7%8%.失血情况。二、血型 血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抗原)的类型。(二)ABO血型的分型依据: 根据红细胞膜上所结合特异性凝集原(抗原)的种类和有无。(三)抗原、抗体的分布:1、抗原:A抗原、B抗原 据此,就可将血型分为A、B、AB、O型。2、抗体:抗A、抗B 抗原 抗体A型A抗原抗BB型B抗原抗AAB型A、B抗原无抗体O型无抗原抗A、B(四)凝集反应: A抗原+抗A凝集 B抗原+抗B血清(下)/血C(右)AB+(五)输血原则: 1、同型血相输; 2、异性输血时,供血者的RBC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破坏,就可少量缓慢输血。(六)输

14、血关系: 供血者: A B AB O 受血者: A B AB O(七)交叉配血实验:详细讲解。题:若受血者为A型,描述上述几种情况时供血者的血型?三 Rh血型(一)抗原:D抗原(二)血型: 含D抗原的就是Rh阳性 占99%; 无D抗原的就是Rh阴性 占01%。(三)抗体:无天然抗体 接触Rh阳性(D抗原)才能产生抗D的抗体。 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一、心肌C的生物电现象(一)心肌C的分类:1、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 自律细胞:特殊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浦氏纤维) 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无收缩性。 非自律细胞: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细胞) 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无自律性。2

15、、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Na+通道。 慢反应细胞:K+通道。(二)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1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离子基础:0期:Na+内流1期:K+外流2期:K+外流,Ca+内流3期:4期:Na+、K+、Ca+的主动转运特点: 2期平台。使AP时程延长(有效不应期延长)2、窦房结细胞的APCa+内流+外流K +外流递减,Na+内流递增 4期自动去极化二、心肌生理特性(一)自律性组织或细胞在没有外来因素作用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2、起搏点: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潜在起搏点3、影响因素:(了解)(二)兴奋性 心肌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兴奋)的能力2、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

16、化(1)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去极0期复极3期55mv 备用:复极3期55mv60mv 有效不应期:去极0期复极3期60mv 兴奋性为0(2)相对不应期: 复极3期60mv80mv 兴奋性低于正常。(3)超常期 复极80mv90mv 兴奋性高于正常。3、兴奋性与机械收缩的关系4、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三)传导性 心肌细胞间传导兴奋的能力。2、传导途径:3、房室延搁的意义:(四)收缩性 特点:1、不发生强直收缩。(原因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存在2期平台) 2、“全或无“式收缩。 3、依赖细胞中的Ca+较强。三、心脏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机械活动周期。2、心率概念:每分钟心跳的

17、次数。3、心率的正常值:60100次/分,平均75次/分4、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 呈反比关系。心率越快,心动周期时程缩短,以舒张期缩短更明显。5、房室活动关系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心房 收缩 舒张心室 舒张 收缩 舒张房室瓣 开 关 开动脉瓣 关 开 关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房内压与室内压室内压与A压房室瓣A瓣血流方向心室容积1、心房收缩期大于小于开关心房到心室增加2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无进出不变3心室收缩期射血期心室到A减少4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5心室舒张期 充盈期房到心室增加 增加常考题:1、室内压最高时期:射血期 既高于房内压又高于A压:

18、 2、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时期:等容收缩期 3、房室瓣处于开放的时期:心房收缩期、充盈期 4、房室瓣处于关闭的时期: 5、动脉瓣处于开放的时期: 6、动脉瓣处于关闭的时期: 7、房室瓣开放的时间:等容舒张期末或充盈期初。 8、房室瓣关闭的时间:心房收缩期末或等容收缩期处。 9、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等容收缩期末或射血期初。 10、动脉瓣关闭的时间:射血期末或等容舒张期初。 11、心室容积最大时期:心室舒张期末。 12、心室充盈主要是:心室舒张。(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1、每搏输出量:心脏跳动一次由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2、每分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3、射血分数:搏

19、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55%65%。4、心脏指数:自学(四)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的因素:1、每搏出量:(1)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前负荷)增大收缩能力增强每搏出量增加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等于回心血量+余血量。回心血量取决于回心血量的速度和心室舒张时程。(2)动脉血压(后负荷)增高每搏出量降低。(3)心肌收缩能力(性能)增高每搏出量增高。2、心率:在一定范围内(180次/分),心率越快,心输出量越多。简述影响心腧出量的因素?(五)心力储备1、心率储备:22.5倍2、搏出量储备:(1)收缩期储备(射血分数增加) 5.56.5倍 (2)舒张期储备 15ml四、心音和心电图(一)心音(

20、dong-da)产生机制标志特点意义第一心音房室瓣关闭震动心室收缩开始音调低 时间长反应心肌收缩力;反应房室瓣的机能状态第二心音动脉瓣关闭震动心室舒张开始音调高 时间短反应动脉血压高低;反应动脉瓣机能状态(二)心电图(ecg)1、p波:两心房去极化2、QRS波:两心室去极化3、T波:两心室复极化4、P-R间期(P-Q):P波起点到Q波起点。心房开始兴奋至心室开始兴奋。5、S-T段:s波终点到T波的起点。心室全部去极化。6、P-P间期:P波起点到下一p波的起点。代表一个心动周期的时间。计算?7、Q-T间期第二节 血管生理一、血压概念: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二、动脉血压

21、动脉血管内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二)正常值:收缩压-最高值:100120mmHg舒张压-最低值:6080mmHg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 3040mmHg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三)动脉血压的形成1、形成条件:要有足够的血液充盈血管要有心脏收缩射血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要制造阻力2、收缩压的形成: 心脏射血使动脉中血液增加,血压升高至最高值形成收缩压。3、舒张压的形成: 心脏停止射血,血液流到外周,血流减少,血压降低,降低至最低值就形成舒张压。(四)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1、每搏出量2、心率+1/23、外周阻力4、大A脉管壁弹性5、循环血量/血管容积1、简述影

22、响动脉血压的因素?2、选择:主要影响心收缩压的因素 主要影响舒张压的因素(五)动脉脉搏 自学三 静脉(一)中心静脉压:影响因素1、心脏泵血功能: 越高中心V压低;差中心V压高2、回心血量:多中心V压高。(二)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回心血量)1、微循环平均充盈压:高多2、心肌收缩力(泵血功能):强多3、骨骼肌挤压作用:4、呼吸运动:吸气多;呼气少5、重力和体位:直立位少;平卧位多四 微循环(一)通路 (7个结构构成3条通路)路径功能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真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场所2、直捷通路通血毛细血管使血快速回心3、A-V短路动-静脉吻合支调节体温(二)调节 直捷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 迂回通路平时

23、仅20%交替开放 迂回通路关闭:交感N使血管及Cap前括约肌收缩 迂回通路开放:局部代谢产物(CO2、乳酸)使血管舒张 迂回通路开放或关闭主要取决于局部代谢产物。五 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一)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有效滤过压(Cap血压+组织胶压)(血浆胶压+组织液静水压) 正值 组织液生成 负值 组织液回流1、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2、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3、促使组织液回流的因素:(二)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 a炎症充血;b心衰中心V压升高淤血;ab均导致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水肿。2、血浆胶压:营养不良肝功低、肾炎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增高组织液生成增多水肿。3、毛细血管通透性: 炎症、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组织胶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水肿。4、淋巴液: a肿瘤压迫淋巴管;b丝虫病阻塞淋巴管;ab均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组织液回流减少水肿。(三)淋巴循环: 生理意义:1、回收蛋白质 2、运输脂肪 3、调节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4、参与防御作用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一)心脏的神经支配:1、副交感N(迷走N)的作用:负性变速变传变力,即心跳减慢。2、交感N的作用:正性变速变传变力,即心跳加快。(二)血管的神经支配:1、缩血管N: 交感缩血管F 分布在全身血管,作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