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既又佐其案为儒生师帅。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铎,谓:“麒麟风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风言,三叹加飨食。”其曾偶持论若此。(选自弃州山人四部稿,有期节)【注】宗子相: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矩钱:犹规则、法度。碱:似玉的石头。考功郎:吏部官员。参:这里指担任布政参议。岛寇事:指倭寇侵扰福建沿海。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叩之泠然中五声 中:符合。B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难:诘问。C字不得累句 累:积累。D以不能附会 附会:
2、依附(权贵)。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则岂尽人力哉?(4分)(2)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二、考点精讲(一)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这些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虽然近几年全国卷不再单独设题考查实词,但对文言文文意的把握、文言断句的考查、语句翻译的考查,都是基于对实词含义的理解;没有对实词含义的正确理解,就无法正确解答这些题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多义实词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多义实词,需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
3、引申义和比喻义。本义引 申 义比 喻 义词的本义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就词的来源来说,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意义,如“本”的本义是“草木的茎或根”;另一种是就词的应用来说,把词的最常用的意义当作本义,也叫“基本义”,如“道”的基本义是“路,道路”。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道”的引申义为“方法、道理、主张”;“本”的引申义为“根本、本来、原本、基本”。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武臣、重臣”,也比喻“坏人的党羽、亲信”;“草菅人命”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二)巧辨“
4、一词多义”1知识积累是基础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只有脑中储备了足量的文言词语,记住了它们的常见义项,才能在解题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具体措施有二:其一,记住典型例句。高考文言实词,基本能在中学教材中找到实例。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熟读典型例句,记住常见义项,不断充实自己的词汇仓库。其二,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可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常见偏义等内容分类整理,把握其基本特征及类型,提高分辨能力。2紧扣具体语境是关键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依据上下文作出选择,也就是说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
5、篇”的解题原则。例:“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句话中的“亡”与“举大计”并举,而其结果都是“死”,可见它绝不会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两个“亦死”而来,意思是“同样”。3学会推断方法能提高(1)观字形,究其义。根据字形合理猜测字义(根据该字的形旁推断大致词义)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其义符为我们破译文言实词的词义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请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系梁父子以组 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4抚军亦厚赉成名。 5汗交颐不少休。 6
6、可以独飨白粲。7眇(mio)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8. 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就有可能较为准确的把握词义。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 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禾”与五谷关;“贝”与金钱关;“皿”与器具关;
7、“阝”与地名关;“求”与毛皮关;“隹(zhu) ”与鸟雀关;“能”与熊罴关;“尸”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关;“系”与捆绑关;“攴(p) ”与敲击关;“歹”与死亡关“月”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眼总之,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知。 (2)依对举,推其义。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有时同一句中相对应之处的字词也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有时用互文对举法可帮助你快速判断。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词义,我们从该句的对仗特点来看,“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
8、,“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再如判断“去郑而之许”中“去”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郑”和“许”同为地名,都作宾语,“之”为动词“到”,“去”与“之”相对,应为“离开”,刚好与现代汉语相反。1.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 2. 追亡逐北。 3.是谓求祸而辞福。 4.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5.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循语法,断其义。根据汉语语法知识可知,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9、。2017年高考山东卷中的“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句中的“奇”如果翻译为“稀奇”则是形容词,而在此句中,“奇”字前有主语“王筠”,后有宾语代词“其”,可确定“奇”在句中处于谓语位置,应作为动词才能说得通,故此句中的“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应翻译为“对感到惊奇”。同样一个“微”字,在“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中,它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藏匿”;在“微行入古寺” 中,它作状语,修饰“行”,释为“暗暗地、隐蔽地”;在“微风鼓浪”中,它作定语,修饰“风”,释为“微小、微弱”等等。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2.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3.令国致乐不已。 4.且夫我尝闻
10、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4)善联想,晓其义。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课文或熟知的成语典故或同义组词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中的“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句中的“训”可以联想成语“不足为训”,解释为“典范、法则”。 如(2014山东卷)“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联系语境,再联想课文陈情表中“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中“夺”可以理解为“改变
11、”。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2.至丹以荆卿为计,如速祸焉 3.势拔五岳掩赤城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 (5)明通假,辨其义。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焉。吾闻之,养其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此处“说”字如不从通假角度考虑就难以理解,这里的“说”通“悦”,以此代入,符合上下文语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2、,完成题目。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龚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节选自汉书循吏传第五十九,有删改)指出下列各句中所含的通假字并解释。(1)二千石不能禽制“”通“”,(2)上闻遂对,甚说 “”通“”,当然,以上几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可综合运用,对同一道题目
13、而言,也可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多掌握几种方法技巧,在解答文言实词题时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若能就此平时有意识地结合课本进行操作,做到熟能生巧,在未来的高考竞技场上就不会茫无头绪,手足无措了。三、考点精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趍(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
14、宋,曷为弗取?“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节选自淮南子修务训)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闻而悼之 悼:哀悼B足重茧而不休息 重:重叠C九攻而墨子九却之 却:打退D于是乃偃兵 偃:停止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
15、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予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草定。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制敕不便,辄驳正。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顾李乂不可耳!”谏罢金仙、玉真二观,帝虽不
16、从,优容之。太平公主干政,欲引乂自附,乂深自拒绝。 (选自新唐书) (1)第( )累( )严促( )多( )制敕( )辄( )优( )引( )附( ) (2)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译文:(3)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六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祐,何以
17、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1)忤( ) 当( ) 益( ) 副( ) (2)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3)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祐,何以及斯。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
18、,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节选自宋史郭浩传)1.与“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的“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B.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C.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D.子路率尔而对曰2.与“浩率精骑数百夺之”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范增数目项王C.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D.一曲红绡不知数3.与“诸军从之,敌遁去”中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弟走从军阿姨死C.战则请从D.樊哙从良坐4.与“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中的“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侯生乃屏人间语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5.与“时其半度”中的“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内立法度,务耕织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