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4.97KB ,
资源ID:179778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9778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鬻熊史事解析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鬻熊史事解析Word格式.docx

1、的身份,历来有不同解释。前贤对此,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曰此&师&为师长、师傅或老师之&。此说始自贾谊、司马迁、班固等。贾谊新书·修政语下中记有鬻子答三王问的内容,上引史记亦有类似说法。今人沈长云则认为此&当非师傅或师长之&,而是指见于文献和金文中的&师氏& 楚史与楚文化界较流行的说法则是鬻熊为&火师&,张正明、王光镐等皆持此说。鬻熊为&文王之师&的说法,出现较早。除贾谊新书外,汉书卷30艺文志小说家有鬻子说19篇,班固自注:后世所加。道家有鬻子22篇,班固自注: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 地理志则更明确地说:周成王时,封文、武先师鬻熊之曾孙熊绎于荆蛮,为楚子,居丹阳。

2、按班志沿自刘歆七略,七略则本自刘向别录,上引史记卷4周本纪: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句下集解引刘向别录云:鬻子名熊,封于楚。 由此来看,汉代学者,从西汉初年的贾谊、西汉中期的司马迁、西汉晚期的刘向、刘歆一直到东汉的班固,均相信鬻熊为&,其来源可能是鬻子一书。然此说疑之者亦众。主要是涉及到鬻子及贾谊新书的真伪问题。崔述丰镐考信录即疑之云:今所传鬻子书,有与文王、武王问答之语,列子及贾谊新书颇述之,由是世称鬻熊为文武师云。余按书中所载问答之言,皆浅陋无深意,义亦多近黄老,明系后人伪托。且熊绎之事康王,楚灵王尝述之矣,灵王好为夸张大言者,若其祖果为文武师,何容默而不述乎? 是

3、崔述由疑鬻子一书进而疑鬻子为文王之师。今本鬻子虽有鬻子与文王、武王问答之语,但鬻子答三王问的内容并不见于今本鬻子,而是见于贾谊新书&修政语下。梁玉绳史记志疑亦有类似怀疑:路史&后纪八注据鬻子书‘九十见文王’之语,以史言&早卒&为谬,非也!今鬻子是伪书,故有封康叔及三监、曲阜事,而贾子&修政载成王六岁往鬻子之家问道,恐亦难信。按今传 鬻子一书,前人多以为伪书,四库提要云:此本题唐逄行珪注,…考汉书&艺文志道家鬻子说二十二篇,又小说家鬻子说十九篇,是当时本有二书。列子引鬻子凡三条,皆黄老清净之说,与今本不类,疑即道家二十二篇之文。今本所载,与贾谊新书所引六条,文

4、格略同,疑即小说家之鬻子说也。似乎六朝之末、尚无此本,或唐以来好事之流,依仿贾谊所引,撰为赝本,&且其篇名冗赘,古无此体,又每篇寥寥数言,词旨肤浅,决非三代旧文。 在疑古辨伪之风盛行的时代,今本鬻子为伪书几乎已成定论,崔述更据今本鬻子而疑鬻熊为文王之师。然此说只是辨伪家之言,明宋濂诸子辨即认为今本鬻子&其文质、其义弘,实为古书无疑。 胡应麟四部正讹则称:太史谓其文质、其义弘,余读之信然。近人顾实则认为:盖逄本去其妄为标题,犹古本残帙,而非伪作。 宋、胡、顾之说,得到现代学者的认同,今人治鬻子者,均否认今本鬻子为伪书及四库提要所谓今本鬻子为汉志小说家类的说法。王齐洲认定,今本鬻子即汉志所录之道家

5、鬻子22篇之残篇断简,其成书则在秦汉以前。 陈自力对逄本鬻子作了严密的考察,确定逄本鬻子(即今本)确非后人伪造赝本,它与子钞、意林所引鬻子残本一样,同属汉志所录&鬻子&之残帙。由此看来,崔述等人以鬻子为伪书而疑鬻熊为文王之师,实所疑不当,其怀疑的立足点即不存在。退一步讲,即使果如辨伪家所言今本鬻子为伪书,则今本鬻子与汉时贾谊、刘向、班固等所见之本非为一书,不能因今本鬻子为伪书而疑及鬻熊其人其事,固崔述之疑,实疑非所疑。至于贾谊新书,较为复杂,各家说法颇有出入。陈振孙明确否定新书,谓:非汉书所有者,辄浅驳不足观,决非谊本书&四库提要则取调和态度,一方面认为今本&已非北宋本之旧&,又据陈振孙书录解

6、题认为&且非南宋时本矣&,但仍据汉书谊本传赞及应劭、颜师古注认定:今本即唐人所见,&其书不全真、亦不全伪。朱子以为杂记之稿,固未核其实;陈氏以为决非谊书,尤非笃论也。卢文弨则认为:新书,非贾生所自为者,乃习于贾生者,萃其言以成此书耳。 然此说遭余嘉锡严厉驳议,余氏认为今本较之南宋刻本,&文字并无阙失&,&新书自南宋已苦无善本,卢文弨以校勘名家,然其校此书于非汉书所有者,率不能订其谬误,通其训诂。凡遇其所不解,辄诋为不成文理,任意删削。俞樾诸子平议(卷27)讥其是读汉书,非治贾子,深中其病。若陈振孙者,其识未必过于卢氏,彼亦徒知读文从字顺之汉书耳,则不以为汉书录新书,而反以为新书录汉书,固其宜也

7、。乃提要从而附和之,谓此书乃取本传所载,割裂颠倒,其亦未免汩于俗说也夫。经综核群书后,余嘉锡最终认定:陈振孙谓决非贾本书,固为无识,即提要调停之说,以为不全真亦不全伪者,亦尚考之未详也。由此看来,新书虽在流传过程中有一些散乱错失,但仍基本保持了其原始面貌。由是可知,新书中保留的鬻子答三王问的内容,当源自汉时所传之鬻子书,而汉代学者亦据此信鬻熊为&文武先师&至于今本鬻子,以前以为是伪书,学者即据此而疑鬻熊为文王师,然现在看来,此书并非伪书,而是汉时所传之鬻子残篇。至于汉时贾谊、刘向、刘歆、班固等所见之鬻子书,虽非为鬻熊本人所作,应为战国时人作品,则未可简单地以&伪书&二字斥之。二字,多为后世辨伪

8、学者依据后代的&作者&观念而指斥先秦古书者,然古书体例之一即是&古书不题撰人&,虽题名鬻子,但未必为鬻熊本人所作,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云:至鬻熊知道,而文王谘询,余文遗事,录为鬻子&11,四库提要则认为:裒辑成编,不出熊手,流传附益,或构虚词。12 此为古书的普遍情形,未可据此而加&之名。此外&依托&亦为古书之常见情形,然&并非无影之事,必有所本。李零认为,诸子书与史书有继承关系,&这些诸子书往往都是&借古喻今&,具有寓言的形式,利用&古&作谈话背景&,而战国子书均有游说性质,游说君王就要讲究技巧、要有&谈资&有了这些&,大家就可以少说废话,直奔主题,便于抓住要领,也便于打动人心。诸子书的&,来源

9、不一,很多当然是来自&语&类的成语和掌故,但也有一些是来自&世&和&书&其中来自&的东西,往往非常简略,本来只是一个轮廓或一句话,&但却是很多历史演义的母题,&他们都是以某种&古代史&作&理想国&或&乌托邦&,以某种&近代史&建国方略&13汉本鬻子亦当作如是观,此书当是战国时学术大开之时,学者依据鬻熊生平事迹发挥而成。新书中保留的鬻熊答三王问的内容,应该是反映了战国时人的观点。但战国时人能作此语,则必有鬻熊其人其事作为基础,姜亮夫楚辞学论文集&楚文化与文明钩沉:汉书&艺文志载鬻子一书,或为战国秦汉间人所伪作,然其人其事,必有传在人间而大有可观者。 我们至少可以从中认定,在战国时人的观念中,鬻熊

10、确为&在&的背后,我们应看到有真实的历史存在。另外,史记中有关鬻熊的记载,也有一些矛盾之处,需略加说明。楚世家中有&鬻熊子事文王&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两种说法。有学者认为&指鬻熊为文王麾下奔走给事的臣僚,14甚或有学者以为此指鬻熊被周文王收为养子,&子事文王&是指鬻熊象儿子一样从事于文王。15然孙重恩据艺文类聚&封爵部&功臣封所引文:鬻熊事文王、早卒&,考订出&子&字为衍文,唐以前的史记本无此&字。16这样,史记中的矛盾也可得到解决,史记亦以鬻熊为文王之师。可见,从战国至汉代,所有相关记载均以鬻熊为文王之师,战国秦汉时代的学者,对此无任何异议。所有的怀疑均出自后世学者,然后世学者之疑,或所疑

11、不当、或因文献错讹、或不明古书之形成过程与体例,以后世之观念而疑及前人,均未有充足之证据。故余嘉锡在考订新书后有云:夫惟通知古今著作之体,而无蔽于咫见讠叟闻,然后可以读古书矣。17准此,则鬻熊为文王之师当无疑问。二、火师说解析由于后世学者受疑古影响,不信古籍记载,举目所见,几尽为伪书,进而由伪书而疑及史事,因而不信鬻熊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只好另寻出路,寻求合理的解释。师氏说、火师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师氏说,张正明、王光镐等已辨其非。18火师之说,其立足点有四:一是以后推前,以楚国初封时疆域之弱小、地位之卑下,推断鬻熊当非地位尊崇之师氏或师傅;二是国语&晋语八曾明确记载楚君在岐阳之会中

12、守燎、周原甲骨中亦有类似记载;三是司火之职在商周时已失去了上古时期的显赫地位,降为与虞人、甸人等同列的侧微小臣;19四是楚为祝融之后,司火正是其祖传之业。四者相合,几乎是天衣无缝,于是鬻熊为火师之说得到楚史与楚文化学界多数学者的信从。但火师之说,亦有难以解释之处,并非完全圆通之说。首先是鬻熊在周室中的地位问题,现有的史料并不能说明鬻熊的地位低,相反,仔细分析这些史料,所反映出来的是鬻熊的地位相当高,并非侧微小臣。按诸史记,鬻熊是与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辛甲大夫等人同列。这些人中,伯夷、叔齐是古代道德的典范,孔子和儒家称颂的贤人。辛甲大夫,据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九年,大夫辛甲出奔

13、周。 左传襄公四年: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廟,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 刘向别录:辛甲,故殷之臣,事纣。盖七十五谏而不听,去至周,召公与语,贤之,告文王,文王亲自迎之,以为公卿,封长子。20则辛甲大夫本为殷大夫,与鬻熊一同投奔周文王,汉书&艺文志中道家有&辛甲&29篇,今已佚,其人其事可能与鬻熊相似或相当。至于太颠、闳夭、散宜生等,皆周初之重臣,在周初的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尚书&君奭中周公历述夏、商、周三代之贤臣,讲到文王重用的贤臣时

14、说: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散宜生、有若闳夭,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在君奭中,周公对这五人极力称许,说他们都是有&德&之人,文王之所以能用&、闻于上帝、&受有帝命&,武王之所以能奉&天威&,取得克商的胜利,都是这几位大臣的功劳。墨子卷2尚贤中第九:武王有闳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而天下和,庶民阜,是以近者安之,远者归之。论语卷8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何晏注引马融曰:乱,治也。治官者十人,谓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其一人谓文母。 这几位文、武时期最重要的大臣中,太颠、闳夭、散宜生等三人赫然在列,杨宽认为,当时治臣

15、十人中,以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适四人比较重要,21这四人中,闳夭、散宜生、太颠三人均系与鬻熊一同投奔周文王者、辛甲大夫虽未名列治臣十人中,亦位列公卿,得到文王亲迎的待遇,后为周太史。鬻熊与这些人并列,则地位亦相当。这些人投奔文王,是当时有指标意义的政治事件,代表着周人得道将兴、商纣失道将亡。鬻熊果为一侧微小臣,则不当列于有名望的贤者之林。而后世出现鬻子书,亦从侧面证实鬻熊是历史上有影响、有地位的人物,而且这种影响是因其个人的地位而来,不是由于后世楚国之强大而来。不然,楚始封之君为熊绎,而后世楚君,亦颇有名望很高者,如季紃、若敖、蚡冒等,但未见有依托者。分析可见,鬻熊的地位并不低,相反,是地

16、位与名望都很高的社会贤达,未可以后世楚君地位之低而推断鬻熊为侧微小臣。其次,火师说的直接证据是国语&晋语八和周原甲骨,一共两条。仔细考察这两条文献,并不能得出鬻熊为火师的结论。这几条文献,兹引如下:国语卷14晋语八&叔向论务德毋争先&章: 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牟守燎,故不与盟。周原甲骨: 曰今秋楚子来告父后哉。(H11:83) 其微、楚氒,师氏受。4)22这三条文献中,国语所载为周成王时的岐阳之会,此时鬻熊当已死,故守燎者应为楚君,可能是熊绎,可以肯定与鬻熊无关。周原甲骨H11:4未能明确究是何人,我们认为应是熊绎或其后人,亦非鬻熊。其证有二:一是同坑所出H11:

17、83中有&楚子来告&楚子&二字表明此时楚已受封立国,而史记明载周成王封熊绎为楚子,故周原甲骨H11:4中所记至少也应是熊绎;其次,芈姓季连一族在熊绎受封于楚蛮之地、建立芈姓楚国之前,芈姓一族尚无楚人之称。由此可知,国语和周原甲骨中所记的守燎者绝非鬻熊,而是熊绎或其后人。通过对火师说的初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鬻熊的子孙确为火师,无论是传世文献还是出土文献,均可证明这一点,但这些文献不能证明鬻熊本人为火师,相反,文献中反映出来的是鬻熊的地位相当高,这与前面论证鬻熊为文王之师的结论是一致的。分析至此,似乎有一个无法解释的矛盾:鬻熊为周师,地位尊崇,鬻熊的子孙虽得封为诸侯,却地位卑微,直到数百

18、年后,楚人还为此愤愤不平,其间的原因何在?对这一问题,我们尝试从鬻熊的年寿问题来切入。鬻熊的年寿,有早卒与长寿二说。司马迁言鬻熊早卒,楚世家谓&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后文又载楚武王之言,亦谓&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刘向则言鬻熊长寿,如刘向别录定鬻熊长寿至成王之世,宋翔凤过庭录云:(刘向)知(鬻熊)至成王时尚存,定熊自封丹阳。23鬻熊长寿说可能源自鬻子一书,据唐逄行珪鬻子序: 鬻子名熊,楚人,周文王之师也。年九十,见文王。王曰:老矣!鬻子曰:使臣捕兽逐麋,已老矣;使臣坐策国事,尚少也。文王师之。此言亦见于宋高似孙子略: 魏相奏记载霍光曰:文王见鬻子,年九十余。文王曰:噫,老矣!君若使臣捕虎

19、逐麛,臣已老矣。若使坐策国事,臣年尚少。文王善之,遂以为师。可见鬻熊九十见文王之说广为流传,而贾谊新书中亦有鬻子答三王问的内容,正好与鬻熊九十见文王互为印证,史记也说鬻熊等投奔周文王,是因为周文王&敬老&、&礼下贤者&善养老&,鬻熊长寿说可能即由此而来。但鬻熊长寿说与史记&说相矛盾,于是言鬻熊早卒者以鬻子为伪书而斥鬻熊长寿之说,如前引梁玉绳史记志疑云:之语,以史言& 然清人严可均认为:蚤卒蚤终,谓不及受封先卒耳,非不寿之谓也。24今人徐俊综合考察早卒与长寿二说,也认为鬻熊非短命早逝,而是因年事已高,见文王之后不久即去世了。25此说解决了文献记载中鬻熊早卒与长寿的矛盾,其说可信。分析至此,鬻熊为

20、周师、地位尊崇与鬻熊的子孙为火师、地位卑微之间的矛盾就可迎刃而解。鬻熊本人年事较高,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位列名人贤士、其地位与太颠、闳夭等相当,由此看来,鬻熊本人非地位卑微的火师,而是确为周文王之师傅或老师,但因其年事已高,因而事周时间甚短,为&文王师&的时间不长。据徐俊考证,早在文王被拘于羑里之前,鬻熊就已去世,鬻熊&之时,其年当在九十以上。26由于鬻熊&,不及见周人伐商成功,这影响了鬻熊子孙在周初分封时的地位。但由于鬻熊与周人建立了政治联系,鬻熊之族人得以发挥其司火的特长,以其司火的技能服务于周室,在周室中担任火师之职,则是完全有可能的。按芈姓本为祝融之后,司火为其专长、是祖传的技能。古人

21、燔柴祭天,需要有具备专业司火技能的人来打理。由于鬻熊未及为周人建树重大功勋,其族人也未有如鬻熊一般位列贤人名士、名望很高者,因而鬻熊族人虽因鬻熊的关系服事周室,但地位不高,仅能担任火师之职。虽然由于鬻熊早卒,影响了其后裔在周王朝的政治地位和封爵,但毕竟为芈姓一族奠定了在周朝的政治基础。至周成王时,鬻熊之后熊绎得以受封立国,列于诸侯之林。楚世家记熊绎受封曰: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熊绎以&勤劳后嗣&的身份受封,当是指其父、祖熊丽、熊狂,不应是指鬻熊。因鬻熊事周时间甚短,且鬻熊的身份、地位较高,与太颠、闳夭等同列,&勤劳&二字,似不适于鬻熊,能当此二字者,应为熊丽、熊

22、狂。由于鬻熊的原因,熊丽、熊狂等得以服事周室,而熊丽、熊狂在当时并无特殊的声望,只能是以其世传的司火特长为周室服务。综上,鬻熊本人应是地位尊崇的文王之师,其地位与太颠、闳夭、散宜生、辛甲大夫等周初的重臣名士相当。鬻熊事周,是以其人生经验和政治智慧辅佐、教导周文王。但鬻熊事周时年事已高,不久即去世,不及见周人伐商成功,因而鬻熊子孙在周初分封时地位不高。同时,由于鬻熊与周人建立了政治联系,鬻熊族人得以发挥其司火的特长为周人服务,在周室中担任火师。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楚国都城与疆域演变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5JJDZH244。注释: 史记卷40楚世家。14 沈

23、长云:鬻熊&解,江汉论坛1983年第6期。18 张正明:鬻熊&解辨误,江汉论坛,1983年第9期;王光镐:楚文化源流新证,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6、95-96页。 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19、118页。 王齐洲:汉志著录之小说家伊尹说、鬻子说考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5期。 陈自力:逄本鬻子考辨,广西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12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197、1564页。 清卢文弨:抱经堂文集卷10书校贾谊新书,四部丛刊本。 参阅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197页;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62、4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