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44.83KB ,
资源ID:179087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9087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Word格式.docx

1、n)南佚(y)之狐夜缒(zhu)而出共(gng)其乏困阙(ju)秦秦伯说(yu)逢(png)孙4生结合课文注释、导学案进一步梳理课文。(边轻声朗读,边梳理)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各段大意。每组选代表展示,师引导大家筛选归纳。第1段:秦晋围郑。第2段:临危受命。第3段:智退秦师。第4段:晋师撤离。三、文本赏析。 第1段(1)生齐读第1段。 (2)学生展示本段知识点。贰:从属二主;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 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还原后的正常句式应为“以其于晋无礼”。-(3)留时间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在字词上得到落实)(4)师引导学生2分钟即兴背诵本段。多媒课件启发第2段(1)男生齐读本段。

2、(2)女生接龙串析本段。(师点拨)“佚之狐言于师必退。”A形象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声)(即“才”)。B在此也可窥见佚之狐知人善任的一面。C还可窥见郑伯善纳谏的一面。辞曰:“臣之壮也已。进一步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是一位满腹才华,却未能被重用的大臣,人物形象更鲜活。公曰:“”许之。A郑伯首先自责,体现了明君风范,然后以国家利益、形势与个人利益的透彻分析感动了烛之武,可谓善于做思想工作。B烛之武最终应允,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只身去见秦伯,体现了他深明大义的一面。(3)生质疑问难,师点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4)学生展示本段知识梳理题:“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

3、词结构后置句,还原后的正常句式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辞曰:省略句,补充完整后为“(烛之武)辞曰”;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也”字表判断。(5)师引导学生用5分钟即兴背诵本段。第3段一生范读本段。生借助注释细细梳理本段。(因为本段集中刻画了烛的形象、表现出其高超的游说技巧,所以让学生细细品味)生接龙串析本段。(5)学生小组讨论归纳、展示本段知识点。(6)师引导学生结合烛的游说步骤即兴背诵本段。第四段(1)女生齐读本段。(2)男生接龙串析本段。晋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看似冠冕堂皇,其实,“不仁”只是一个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是实质,“知”是

4、理智,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是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不武”是因为胜负之数,难以预料。所以,说到底,晋的退兵,是“利”字使然。(3)学生讨论归纳本段知识点师引导学生即兴背诵本段。四、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学生合作讨论,学生展示) 烛说秦伯运用了高超的攻心术:多媒课件明确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坦言知亡,避其锐气:郑既知亡矣。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亡郑只对晋有利: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舍郑会对秦有益:君亦无所害。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五、总结全文,背诵全文。六、课堂巩固练习。(学生根据课件提

5、示,展示巩固内容,教师展示规范答案) 多媒体展示(一):重点文句翻译练习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夫晋,何厌之有?多媒体展示(二):重点文句翻译练习规范答案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从属于晋国又从属于楚。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多媒体展示(三):重点文段翻译练习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

6、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避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多媒体展示(四):重点文段翻译练习规范答案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

7、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课堂反思 本节课授课前我参阅了许多有关本课的教学设计

8、和教学课件,博采众长,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力求贯彻“预习展示巩固”的创新课堂教学思想,把学案导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高课堂效率。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合作探讨意识明显增强,课堂效率明显提高。由于对这一课堂理念的精髓还没有理解很透彻,教学中明显带有较多传统课堂的痕迹。自我评价 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下,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较好地完成了课堂的三维目标。学案导学构建了师生交流的共同平台,便于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主动思维、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需要积极探讨,踊跃参与,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迎接挑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案二

9、: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教学重点 1.古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文言句式。2.概括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把握本文的写作技巧、艺术特色。教学难点 1.常见实词、虚词用法的归纳总结。2.特殊文言句式的理解掌握: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判断句。第一课时 本课重点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讲授第一、二自然段 3.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孙子兵法谋攻篇曾言:“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说百战百胜,并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10、而不必开战就能降服敌人,使敌人屈服,这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然而,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就有一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义士、勇士、智士,他就是烛之武,他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消弭了一场战争。因此,如果说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战争经验的理论性阐释,那么左传就可以被视为记录具体战例的军事教科书。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左传中的著名篇章烛之武退秦师。1. 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时候,我们学习过的那篇文章选自左传。明确:曹刿论战 追问:那么这篇文章的那些情节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试着回答。(众说纷纭,各抒己见) 明确(老师印象最深之处):“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

11、 那么左传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请同学回答,老师进行补充)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被称为左氏春秋,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著名的散文作品。二、朗诵课文,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请回答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秦、晋围郑,郑国

12、危在旦夕,烛之武临危受命,置生死度外,只身前往秦国,以其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秦军,并且与秦军形成了联盟,最终使郑国解除了被吞并的厄运。2.对重点字词进行正音 氾(fan)南佚(yi)之狐夜缒(zhui)而出若不阙(que)秦 逢(pang)孙夫晋(fu),何厌之有微夫(fu)人之力不及此 3. 通假字 “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通“缺”,削减) 共其乏困(“共”通

13、“供”,供给) 4. 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意:“把当做”,今意:认为。“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行李“,古意:出使的人,今意:出行时带的包裹。共其乏困。“乏困”,古意:缺少的东西,今意:精神不佳。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意:那个人,今意:成年男子的配偶。亦去之。“去”,古意:离开,今意:往。三、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分析 1.回答问题:秦、晋两国为什么要围攻郑国?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也。关于这一段话的历史故事,有哪位同学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无理于晋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

14、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贰于楚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2.回答问题:那么晋军与秦军分别驻扎在什么地方?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请看当时春秋时期形势图),可见当时郑国的政治局势非常危机。这明显是一个特殊的文言句式,即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而且也存在了一个此类活用的现象,即“军”字,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驻军”。3.分析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回答问题:佚之狐、烛之武、郑伯的形

15、象分别如何?佚之狐,有人认为他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在国难当头之际,他向国君举荐了烛之武,并言:“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这句话怎么翻译?请同学回答,即“郑国危机了,如果派遣烛之武去拜见秦君,秦师一定会撤退的。”大家注意了,一个“必”字,能够得知他对烛之武的才能是非常洞悉的,那么这么有才的烛之武为什么到了年老,才被重用呢?难道佚之狐真的是伯乐吗?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虎狼之地,能否说服秦伯谁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恼了秦伯,自己掉了脑袋不算,还可能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后人指指点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几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

16、也落个“伯乐”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猾的狐狸!郑伯,有人认为他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善于自省的明君。从他的“我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这句话找个同学来翻译一下,“我不能早些使用你,现在情况危机而求你,这件事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这)对你来说也是不利的。”需要提醒一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是一个判断句,其中“是”不是系词,而是一个代词,代指这件事。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请大家注意。再请同学们,仔细想想,“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是否含有威胁的意味呢?回想当年慢待晋文公重耳,可知郑伯是一个目光短浅、自私的人,如今来求

17、烛之武,只不过是临时抱佛脚罢了。面对着郑伯的“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这句含有威胁意味的话语,烛之武大可说“自古易君不易民”的道理。然而我们注意到烛之武虽然发泄了不满,表达了牢骚,即“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怎么翻译?请同学回答,“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年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那么,烛之武最后又是如何抉择的呢?对,“许之”。他答应了国君出使秦国的请求。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烛之武怎样的品格?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不计个人利害关系,我们可以用一个著名的诗句来刻画他的品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清朝林则徐的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是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伊犁时告别家

18、中人时口头吟诵的。据冯梦龙编的东周列国演义记载,烛之武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只是担任“圉(y)正”(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一个人才长期被淹没,国家危急了才想起我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你说烛之武会没有怨言吗?“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年老而被见用,既然他这么有才能,为什么不像毛遂、冯谖、张仪那样自荐呢?这就体现了春秋士人的孤傲、耿介的品格。他们会静静地、耐心地等待机会的垂涎,这正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样。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诗句来形容烛之武的此种精神,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作业

19、1背诵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2预习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试着归纳总结课文中出现的特殊文言句式: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前置句。第二课时1.特殊文言句式归纳总结 2.重点讲解第三、四自然段 3.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1.提问学生背诵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2.对上节课所讲授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 二、特殊文言句式归纳总结 1.省略句 晋军函陵省略介词于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烛之武 许之。夜缒而出。省略宾语烛之武 敢以烦执事。省略宾语这件事情 许君焦、瑕。省略主语晋惠公 2.宾语前置句 有何厌?3.状语后置句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佚之狐言于郑伯于

20、郑伯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三、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时郑国被晋国、秦国围困,郑国危在旦夕。就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因此烛之武被推到了拯救国家的风口浪尖上,身负使命的烛之武是如何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君,化解国家危机的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同时也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烛之武的说话艺术。1.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段,做整体的感知。2.“夜缒而出”,其中的“缒”字如何解释,同时这句话又含蕴着什么?“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同时也暗示了当时晋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战事十分地紧张。另外,也从侧面写出了

21、烛之武为了国家做出的英勇表现。3.综合而言,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军退兵的?(1)从地理角度上看,越国鄙远,只能是亡郑陪邻。课文言:“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过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这几句话应该如何翻译?请同学们回答,即“如果使郑国灭亡而对您有好处,怎敢那这件事来麻烦您。越国别的国家来把远方的土地当作边邑,您也知道这样很难。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我们知道秦在西,郑在东,中间隔着晋国,秦要跨越晋国,把郑国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作为自己的边邑,这是很难办到的。亡郑”之后,郑国的土地不为秦所得,反为晋所有,结果是“邻之厚

22、,君之薄也”,从而提醒秦国不可“亡郑以陪邻”。这里有几个知识点需要同学们加以特别的关注:“亡”,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灭亡”。“鄙”,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即“以作为边疆,把作为边境”,“陪”,通“倍”,“增加”的意思,这在上节课我们已经讲解了。从逻辑角度上看,舍郑为主,供行李往来乏困。从历史角度上看,晋不可信,背信弃义只为己。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第三课时 1. 课文背诵状况的检验 2. 总结归纳左传烛之武退秦师的艺术特点 3. 重要虚词的总结归纳 4. 分角色表演 重要虚词总结归纳 1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

23、(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4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 5之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是寡人之过也(

24、的)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教案三: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的特点,学习梳理、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2学习利用注释、工具书自读课文,培养自读文言文的习惯。 3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烛之武的形象,探讨他在外交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机智,学习他的顾全大局、沉着机智的品质。 4鉴赏本文叙事的简洁之美。二、教学重难点: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好习惯,学习梳理文言文基础知识。2理解烛之武在外交斗争中的机智。 3鉴赏本文叙事语言的简洁之美。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教学设想:这是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第一篇课文,教学中

25、要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意识、习惯的培养,如查阅工具书、梳理基础知识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学习活动,辅以教师的点拨,通过他们的自学、研讨和教师的引导达成教学目标。注意发掘课文的吸引力,如故事情节、人物智慧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趣味,乐意学习文言文,避免进行枯燥的字词句教学。注重“读”的落实,保证文言文教学的语文味,感受文言的魅力。第一课时 一、教学任务:1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文化常识,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2通过自学、讨论,读懂课文,概括课文内容。3引导学生梳理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梳理、积累的意识和习惯。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张飞在长坂坡一声怒吼,不费一兵一卒吓退十万曹军,这是曹军忌惮张飞的威猛。比这还早八百多年的时候,更有英雄,只身前往强敌的军营,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同样不费一兵一卒,退去强大的进犯之敌,保住了弱小的国家。此人谓谁?他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烛之武。今天我们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退”“师”各作何解释?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退却;师军队 (二)关于左传和事件背景(出示ppt课件):1关于左传:学生简介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