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9.45KB ,
资源ID:177596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7596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中国古代铅粉的制作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中国古代铅粉的制作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此条乃选自龙泉县志,即此条有关“韶粉”的制作工艺乃是转引自龙泉县志的。而据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王菱菱教授考证:此处的龙泉县志乃是南宋人陈百朋所撰写的一部地方志1。由此我们可知:有关“韶粉”的制作工艺,早在南宋时代就已经出现并已有详细的记载。注: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卷误认为龙泉县志是元代的著作,所以相应地把其中的“韶粉”制作工艺看成是元代的事情,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出于对其中的“元出韶州”一句中“元”字的误解而造成的。铅粉,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铅或碱式碳酸铅 Pb(OH) 22PbCO3。它又名胡粉、铅白、定粉、光粉、白粉、水粉、官粉、韶粉、瓦粉、辰粉、铅料、鹊粉等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这些别名略有解释

2、,称“胡者糊也,和脂以糊面也;定、瓦言其形;光、白言其色;俗呼吴越者为官粉,韶州者为韶粉,辰州者为辰粉。”又按古汉语大词典的解释胡粉:傅面或用作涂料用的铅粉。释名释首饰:“胡粉:胡,糊也,脂合以涂面也。”后汉书李固传:“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2所以,天工开物胡粉章中的“胡粉”,其实它的本名应是“韶粉”,因为它最早是在“韶州”创制而成的,所以就以地为名,即龙泉县志中所谓的“韶粉,元出韶州,故名”。其实,天工开物胡粉中也提到:此物古因辰、韶诸郡专造,故曰韶粉。所以天工开物中所谓的“胡粉”即是菽园杂记韶粉中所记的“韶粉”。因为铅性变化多端,而且它的化合物又常常有着特殊的色彩,正如本草纲目中所提及

3、的“金公变化最多,一变而成胡粉,再变而成黄丹,三变而成蜜陀僧,四变而为白霜。”所以铅及其化合物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例如本草纲目中有这样一些引用的文字:如墨子曰“禹作粉”;又如晋人张华博物志云“纣烧铅锡作粉”。但这些所谓的“粉”是否就是指“铅粉”呢?这还有待进一步考究。还有人认为楚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著粉太白,施朱太赤”这一句中的“粉”亦是“铅粉”,这仍值得商榷,因为有学者认为那时的化妆粉大概主要还是蛤粉和米粉3。此外,学者李亚东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判断秦始皇陵中陶俑身上原有的白色颜料即为“铅粉”4,这大概是现在我国铅粉用途的有确凿证据的最早时限了。在随后的历朝历代中,有关“铅粉”制作工

4、艺的记载主要散见于一些炼丹术的书籍中,例如抱朴子内篇论仙中说:“铅粉是化铅所作”;孙思邈的太清丹经要诀中“造丹法”的前半部分实际上就是制作铅粉。到了宋代,范成大虞衡志言:“桂林所作铅粉最有名,谓之桂粉,以黑铅着糟瓮中罨化之。”5详细记载铅粉制作工艺的书籍恐怕要数南宋人陈百朋所撰写的龙泉县志了。到了明代,记叙“铅粉”制作工艺的书籍渐渐多了起来,如何孟春余东录云:“嵩阳产铅,居民多造胡粉。其法:铅块悬酒缸内,封闭四十九日,开之则化为粉矣。化不白者,炒为黄丹。黄丹滓为蜜陀僧5另外还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等。现在根据菽园杂记韶粉、本草纲目以及天工开物胡粉的相关记载,试着把中国古代“韶粉

5、”的制作工艺整理、分析与比较如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南宋时,“韶州”属广东南路,即今天的广东韶关及其临近地区。龙泉县志中所记载的“韶粉”的制作工艺,乃是南宋龙泉“韶粉”的制作工艺方法,而非“韶粉”的原产地韶州的制作方法。菽园杂记韶粉中有关“韶粉”的制作记载如下6:韶粉,元出韶州,故名。龙泉得其制造之法:以铅镕成水,用铁盘一面,以铁杓取铅水入盘,成薄片子。用木作长柜,柜中仍置缸三只,于柜下掘土,作小火日夜用慢火熏蒸。缸内各盛醋,醋面上用木柜叠铅饼,仍用竹笠盖之。缸外四畔用稻糠封闭,恐其气泄也。旬日一次开视,其铅面成花,即取出敲落。未成花者,依旧入缸添醋,如前法。其敲落花,入水浸数日,用绢袋滤过其

6、滓,取细者别入一桶,再用水浸。每桶入盐泡水并焰硝泡汤,候粉坠归桶底,即去清水。凡如此者三,然后用砖结成焙,焙上用木匣盛粉,焙下用慢火熏炙,约旬日后即干。擘开,细腻光滑者为上,其绢袋内所留粗滓,即以酸醋入焰硝白矾泥矾盐等,炒成黄丹。实出自陈百朋龙泉县志 元:通“原”,原来、本来。 杓:通“勺”,一种盛水的器具。 畔:边、周。 焰硝:即通常所说的“硝石”。经分析,其制作工艺流程为:镕铅成水用醋熏蒸铅饼,使铅饼面呈铅花状敲落铅花入水浸泡滤滓二次浸泡铅花三次浸泡铅花四次浸泡铅花焙铅花末制成韶粉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一、镕铅成水,再用铁杓盛铅水到一铁盘中,应注意让铁盘中的铅水成很薄的一层,以便使它冷却后能

7、成为非常薄的铅饼;这里的方法和天工开物中的记载略有不同:天工开物所记的是把铅“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因为铅性软,稍加热,便会熔化,所以可以用刀削成薄片,并把它卷作筒状。二、把铅饼放入木柜中用醋进行熏蒸,直至铅饼面呈现出花状;当然,在熏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问题:1、须用小火:龙泉县志称“作小火日夜用慢火熏蒸”,而天工开物谓之“安火四两”,即保持大约四两木炭的火力;2、熏蒸的时间:龙泉县志谓之要“旬日”,即十天;天工开物称要“养之七日”。因为时间愈久,醋和铅的化学反应会愈强烈,那么铅饼面上所结成的“铅花”即会愈多,所以龙泉县志说要十天。3、在熏蒸的时候,应注意使蒸具不要“泄气”,所以天工开

8、物说要“外以盐泥固济,纸糊甑缝”,龙泉县志则称“缸外四畔用稻糠封闭”;4、饼面未形成花的铅饼或敲落铅花后的铅饼,继续使用原来的方法进行熏蒸;三、敲铅花入清水中浸泡数日,再用绢袋过滤,把细小的铅末收集起来放入另一清水桶中,并加入盐、焰硝一起进行浸泡,直到铅末沉入桶底,才去掉清水。这一工序要经过三四次。四、焙铅花末先用砖块砌成焙东西的焙灶,用木匣装入铅末放在焙灶上进行焙干。在焙干时,也是要用慢火进行熏炙。大约十天后,就会焙干铅末中的水分,然后打开木匣,铅末即成“韶粉”。关于“韶粉”的用途,龙泉县志中并没有记载,而天工开物则记载了两种用途:一是加入色料丹青中,从而使得画面中的白色不会褪色;二是用作古

9、时妇人搽脸的化妆品。这一点大概是可信的,因为在现在的化妆品中,特别是在“增白霜”之类的化妆品中,仍含有铅。当然,龙泉县志与天工开物胡粉所记载的有关“韶粉”的制作工艺流程也有不同之处。天工开物胡粉有关铅粉的制作工艺记载如下7:凡造胡粉,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糊甑缝。安火四两,养之七日。期足启开,铅片皆生霜粉,扫入水缸内。未生霜者,入甑依旧再养七日,再扫,以质尽为度,其不尽者留作黄丹料。每扫下霜一斤,入豆粉二两、蛤粉四两,缸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将干,截成瓦当形,或如磊磈,待干收货。今则各省直饶为之矣。其质入丹

10、青,则白不减。揸妇人颊,能使本色转青。胡粉投入炭炉中,仍还熔化为铅,所谓色尽归皂者。安火四两:即保持大约四两木炭的火力。直:通“只”,只有。饶:指南宋时的饶州,即现在的江西上饶。揸:通“搽”,涂抹。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南宋与明代铅粉的制作工艺有所不同:1、所制作的铅片的形状不一样:龙泉县志中称是“呈饼状”,而天工开物则是“卷作筒状”;2、熏蒸时所用的时间不同:龙泉县志中称要“旬日”,即每熏蒸一次要求十天,而天工开物称“养之七日”,即只需七天;3、龙泉县志所记载的工艺流程中有一个过滤渣滓的工序,但是天工开物中却没有这一个环节;4、龙泉县志所记载的工艺流程中称所敲落的“铅花”要入水浸泡至少要

11、四次,在第二次及以后的浸泡中,要加入盐、硝石一起浸泡;天工开物中的记载表明只需浸泡一次,浸泡时要加入豆粉、蛤粉,三者的数量之比是:10:2:4,单位是“两”;5、龙泉县志所记载的工艺流程表明是要用慢火焙干铅末,而天工开物则是自然阴干铅末。本草纲目中有关“铅粉”制作工艺的记载如下5:【时珍曰】按墨子曰:“禹作粉”。张华博物志云:“纣烧铅锡作粉”。则粉之来亦远矣。今金陵、XX、韶州、辰州皆造之,而辰粉尤真,其色带青。彼人言造法: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封甑缝。风炉安火,四两养一匕,便扫入水缸中,依旧封养,次次如此,铅尽为度。不尽者,留炒作黄

12、丹。每粉一斤,入豆粉二两、蛤粉四两,水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将干,截成瓦定形,待干收起。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天工开物五金章中所记载的有关“铅粉”的制作工艺和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工艺流程与方法几乎一样,这也说明在有明一代,中国铅粉的制作工艺或方法在各地基本上是一致的。虽然有关“韶粉”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其基本原则始终是使铅与醋的蒸气相作用而生成醋酸铅,然后让它和空气中的碳酸气相互反应而转化为铅粉,但这也切实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熟知了铅的化学性质之后,对铅的有效利用的另一条途径,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化学知识,特别是天工开物中所提到的“胡粉投入炭炉中,仍还熔化为铅,所谓色尽归皂者”,这其实就是铅的化学还原反应的具体体现。参考书目1王菱菱.宋代矿业业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XX.2古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XX.3蒋玄佁.中国绘画材料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4李亚东.秦俑彩绘颜料及秦代颜料史考j.考古与文物,1983,3.5(明)李时珍著,尚志钧校订.本草纲目M.XX: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6(明)陆容.菽园杂记M.XX:中华书局,1985.7(明)宋应星著.管巧英,谭属春点校注释.天工开物M.XX:岳麓书社,XX.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