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810.81KB ,
资源ID:177361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7361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必考的实验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必考的实验含答案.docx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必考的实验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必考的实验含答案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实验题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的坡度不宜过_(选填“大”或“小”)。(2)如图,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cm/s。(3)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2在“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

2、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1)该实验的原理是_,(2)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_(选填“大”或“小),便于减小_选填“时间”或“路程”)的测量产生的误差(3)如图,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_ cm,若tA、tB、tC所对应的时间依次如图,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 m/s(4)如图,小组的成员分别画了小车从A运动到C的几个图像,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_3在“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中,云云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甲,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

3、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1)该实验的原理是_;(2)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_(选填“大”或“小”),便于减小_(选填“时间”或“路程”)的测量产生的误差。(3)如图甲,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_cm,若tA、tB、tC所对应的时间依次如图乙,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BC段的平均速度偏_。(填“大”或“小”)(5)如图丙,云云分别画了小车从A运动到C的几个图像,其中与实验相符的是_。(6)B点是AC的中点,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云云让小车从B点

4、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BC偏_,她的做法正确吗?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B、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

5、D、_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E琴弦的长度应为_cm;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1.02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4)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某同学做了下面的一组实验。(1)如图甲所示装置能探究的实验有哪两个?_、_。(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得到怎样的实验结论?_。(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怎样变化?_。

6、并由此推理可得到怎样的实验结论?_。(4)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硬卡片产生的声音发生了变化(如图丁),请给出实验结论。_。6用下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 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时间/

7、min00.511.522.533.544.55温度/-8-6-20000000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态(4)由图像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变化”或“不变”)7如图甲所示,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使冰和石蜡受热均匀、_;(2)由图乙可知,_ (选填“A”或“B”)是冰,该物质在第4 min时的状态为_;(3)冰全部融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

8、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8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A估计被测物液体的温度;B取出温度计;C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选择适当的温度计;D让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1)则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_,他在测量过程中的操作如图甲所示。(2)指出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_;(3)此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加热过程中测出的温度值偏_。(选填“高”或“低”);(4)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液体的温度是_。9小志和小丽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图像。(1)如图A和图B,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是图_

9、所示,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其温度是_。(2)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低于100,原因是此时气压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_(选填“升高”、“不变”、“降低”)。小志的实验中水沸腾所需的时间明显更长一些,可能是因为(写出一种原因即可)_。(3)实验结束后,细心的小丽发现撤掉酒精灯后,烧杯中的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4)小志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原因是水_(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10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记录的

10、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0.511.522.533.544.555.56温暖/404244464848484850535659(1)请根据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描点,并绘制本次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2)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5时,其状态是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在第3.2min时该物质的温度是_。(3)实验过程中,同组的丽丽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值,你认为_(填“小明”或“丽丽”)记录的数据更便于找到规律,理由是_。参考答案1大 25.0 小于 【解析】【分析】【详解】(1)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越快,计时会越

11、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的倾斜度应较小,不宜过大。(2)2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运动时间tAB=1.6s,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3)3小车沿斜面做加速运动,通过下半程所用时间小于通过上半程所用时间,即tBCtAB则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tAC=tBC+tAB2tBC全程是下半程的2倍,由可知,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2v= 小 时间 40.0 0.2 C 【解析】【分析】【详解】(1)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2)23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动速度较慢,运动时间较长,便于计时避免斜面太高时,小车运动速度太大,运动时

12、间太短,难以测量,即减小时间测量时产生的误差;(3)4由图可知: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80.0cm-40.0cm=40.0cm5 小车从B到C经过的路程为:=40.0cm-0.0cm=40.0cm小车从B到C的运动时间为:10:35:05-10:35:03=2s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20.0cm/s=0.2m/s(4)6小车由静止释放,在重力、支持力、摩擦阻力作用下,小车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即小车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所以图像的斜率越来越大,故C符合题意3 小 时间 40.0 0.2 小 B 小 错误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

13、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她的方案不正确 【解析】【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滑下的速度较小,时间较长,便于测量;(3)根据图像读出AC段和BC段的距离,并求出BC段所用的时间,再运用公式求出BC段的平均速度;(4)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5)根据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分析小车从A到C的ts图像的大致情况。(6)根据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详解】(1)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2)2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

14、通过的时间更长,便于测量时间。(3)4由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1cm,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5BC段的平均速度(4)6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5)7小车从A到C,做加速直线运动;A丙中A图物体做匀速直线运,故A不符合题意;B丙中B图路程增加的幅度大于时间增加的幅度,做加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C丙中C是时间不变,路程增加,不符合实际,故C不符合题意; D丙中C图路程增加的幅度小于时间增加的幅度,做减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8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云云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

15、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BC偏小。910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方案是错误的。4C F 80 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详解】(1)1为验证猜想一,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B、C进行研究。(2)2为验证猜想二,应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A、D、F进行研究。(3)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择横截面积和长度都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研究,由此可知G、H符合题意,长

16、度都是80cm,横截面积都是1.02mm2,为了是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E琴弦长度应为80cm。(4)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来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5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声波传递能量 响度降低,直至基本消失 真空不能传声 物体(木梳的齿)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高,物体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低 【解析】【分析】【详解】(1)12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可以探究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弹起的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验可以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2)3由图乙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

17、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45 图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响铃的闹钟的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而可以推理得到:真空不能传声。(4)6硬卡片拨动木梳的齿,卡片由于振动会发出声音,当用相同的力显著改变拨动木梳齿的快慢时,卡片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物体(木梳的齿)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高,物体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低。6慢 用搅拌棒搅拌 状态 -4 如下图所示 保持不变【解析】

18、试题分析: (1)冰的熔点为0,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用搅拌棒进行搅拌;(2)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不仅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且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3)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并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4)由图象知,冰达到熔点后熔化,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7保证冰和石蜡吸收的热量相等 A 固液共存 达到沸点,不能持续吸热 【解析】【分析】水浴法加热主要目的是物体受热均匀,在同一烧杯加热还可以

19、两物质吸收相同热量;冰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当试管的内外都为水时,试管中的水是不会沸腾的,因为温度虽然能达到沸点,但到了沸点后,内外的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详解】(1)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有二,一是受热均匀,二是可以保证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2)23由如图乙可知,A物质在0时,吸热温度不再升高,全部熔化为液体后,温度再升高,所以A为晶体,即A是冰;该物质在第4分钟时,处在熔化过程中,有冰也有水,所以状态为固液共存的状态。(4)4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是

20、因为试管内外都为水,当外面的水沸腾时,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温也能达到沸点,但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即原因是:达到沸点,不能持续吸热。8ACDEB 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 高 69 【解析】【分析】【详解】(1)1要测量液体的温度,应该:估计被测物液体的温度;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选择适当的温度计;让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不与容器接触,示数稳定后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取出温度计,所以实验顺序为ACDEB。(2)2甲图中的错误是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3)3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加热过程中会使读数偏高。(4)4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69。9A 68 低于 不变

21、小志的水量较多 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温度低于沸点 【解析】【分析】【详解】(1)1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故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是图A。2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其温度是68。(2)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由此可判断当地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4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5由题图可知,在水的初温相同,而且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志的升温较慢,其原因是水的质量多于小丽的缘

22、故,即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质量不同,且小志的水量较多。(3)6撤掉酒精灯后石棉网仍有余热,并且温度高于水的沸点,烧杯内水仍可以继续吸收热量而沸腾,即不会立即停止沸腾。(4)7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则水的温度低于了水的沸点,水会停止沸腾。10 固态 48 小明 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更多 【解析】【分析】【详解】(1)1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作图如下:(2)2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5时,此时没有达到该物质熔点,还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处于固态。3由图像可知,在第3.2min时该物质的温度是48。(3)45实验过程中,同组的丽丽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值,与小明的记录相比,间隔时间过长,小明记录的数据更便于找到规律,因为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更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