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这三句使用的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第二步:分析两种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抓住“争先”“鏖战”“缴缠”分析比拟手法,从三句元曲整体上分析排比手法。第三步:指出两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比拟手法重在分析“生动形象”,排比手法重在分析对气氛的“渲染”。【参考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思路规范1了解重要修辞手法
2、的概念及表达效果。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夸张、拟人、对比、比喻、借代、对偶等,修辞不同,表现的手法也就不同,对此要全面了解。2结合诗句分析修辞手法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在分析时注意三部曲:点明概念分析形成说明效果。如上述试题中,先要指出比拟和排比两种手法,再加以分析形成过程,最后指出表达效果。3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些诗歌本身蕴含着作者非常复杂的思想情感,作答时,要在分析修辞手法的基础上加以点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特点及作用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生
3、动形象,使道理通俗易懂,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比拟 比拟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使具体事物人格化、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
4、内容,加重感情。反复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考点二 表达方式近年来,表达方式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必考点,尤其是描写和抒情这两种最常见。描写方面,对正侧描写、虚实描写、动静描写的考查是重点,对描写的感官角度和观察角度的考查是次重点;抒情方面,间接抒情是考查的重点。该考点有时直接设题,有时结合思想感情间接设题,但后者在今后的高考中会是考查重点。典例2(2015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
5、首词,完成后面问题。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 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分析上片描写角度。上片第一句介绍乐曲演奏者,第二、三句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写乐曲的复杂变化,第四句写乐曲超出了最天然的音律和乐器,属于正面描写。分析下片描写角度。下片由“洗耳为
6、渠听”可知,主要是从听者的角度来描写乐曲,并且运用联想与想象进行渲染描绘,属于侧面描写。上片和下片进行对照,形成答案。【参考答案】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1明方式。就是首先要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描写是写景诗中的最主要表达方式,景物描写的角度主要有视角、感官、写实与想象、正面与侧面、白描与细描、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等。如上述试题中,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虽然都对琵琶演奏进行了描写,但所选的角度并不相同。作答时,要找出两
7、者的差异。2释运用。就是结合诗句阐释该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有些考题是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释的,这就需要对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3析作用。还必须简要分析该表达方式的作用。对于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每一首诗歌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所以在鉴赏诗歌时,一定要立足于诗歌本身去分析。*【合作学习】*考点三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高考古诗歌鉴赏题中的必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所用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的表现手法主要指渲染、烘托、象征、映衬、对比、比兴、铺陈、用典、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联想想象等。典
8、例3(2015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锁定诗句,找出表现手法。这首诗的颔联写新居周围“渠水”“秋色”“点山”之景,是远景,实写;颈联由在新居内栽种的松树、芍药,联想到了碧松朗月、红药开放之景,是近景,虚写。这两联作者由新居之外,到新居之内采用了移步换景、由远及近、虚实结合等手法铺陈写景,景中含情。结合诗句,对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注意抓住颔联和
9、颈联中的关键信息,对表现手法的解说要言之有物。分点作答,指出表达效果。全诗表达了对美好景物的向往之情。【参考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诗人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描绘。移步换景,富有层次。作者描绘时采用由远及近、由外而内的顺序来写,使院内的近景层次分明;虚实结合,寓情于景。这首诗的颔联实写,颈联虚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物的向往之情。1写景的表现手法。景物描写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正面侧面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空间位置变化。答题时先要提取出诗歌中的重要景象点,再明确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如上述试题中考查写景艺术,考生要先提取出重要景象,如一渠水、数
10、点山、碧松、红药;然后明确表现手法,如虚实结合,由远及近等;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如体现出层次分明的特点等。2写人的表现手法。就这一点来说,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类,直接描写包括行动、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间接描写有对比反衬、虚实结合、借景写人等。分析时,要注意联系人物的情感。3写物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最主要的是托物言志、侧面烘托。由于某些物象寄托的人生志趣往往是固定的,考生需要记住一些重要物象的意义,但对于咏物诗,仍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4识记答题要领。作答时,可按照如下答题程式:确认(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结合相关语句分析这个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概括
11、(该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及运用该手法的效果)。答题格式可概括为:揭示手法分析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表达效果。诗歌中主要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特征象征 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抑扬结合 把要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12、联想、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虚实结合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考点四 结构技巧所谓构思技巧是指诗歌的结构安排方面的技巧,主要有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对此,高考中多有涉及,经常会就诗歌的开头、中间、结尾、整体结构进行提问。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是考查重点。典例4(2016高考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3、节选) 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通读这首诗,根据题干要求,确定这首诗行文构思的技巧铺垫。分析全诗内容,看前四句诗是如何进行“铺垫”的。第二句“画工如山貌不同”写众多画工画马,但均不成功,这是为后面作铺垫;第四句“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玉花骢的神韵,也是为画家善于捕捉此马的风采作铺垫。简要
14、概括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组织完整答案。【参考答案】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1要注意诗歌的体裁。特别是律诗的起承转合,词的上片与下片的不同写法,一字领起数句的情况;还要注意埋伏与照应、过渡与承接、开头结尾的方式等等。2分析诗歌的行文思路或情感变化。考生要熟悉古代诗歌常见的行文思路,如由景到情、由事及人、写景顺序(时间、地点变化)、抒情顺序(由己及人)等。分析时考生首先要明确行文顺序,再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分析。3分析诗歌
15、某一句的作用时要从诗歌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常见的结构方面的作用有铺垫呼应、借景抒情、奠定基调、承上启下、总领全篇、卒章显志等。考生要依据上下文的内容变化分析诗歌思路的变化,以此判断该句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古诗词中常见的结构技巧结构技巧 特征开门见山 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首尾照应 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照应 这是篇章前后某点内容的衔接,又叫呼应。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面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代。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卒章显志 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
16、的心志或情怀。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应用学习】*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注】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凌波:水面之上。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酒楼秋望 华岳【注】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17、。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注】华岳:南宋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 刘长卿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吹寒角,独戍临江夜泊寒。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
18、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带时所作。元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刘长卿(约726约786),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742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时。栖迟:居留。两首诗颔联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舟中晓望 孟浩然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应用学习】*( daan)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修辞手法。“有意”“无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荷花;“开晓露”“敛斜阳
19、”,则运用了对比手法。前者写出了荷花尽情绽放的风姿,后者渲染出荷花的庄重的情态。答案: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了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这首诗的尾联没有以景结语,而是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作答时,要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找出两者的异同。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有不同。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
20、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长沙过贾谊宅本题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刘长卿的这两首诗在颔联中都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而前首诗既有写实景,又有写虚景,虚实结合,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后首诗所描绘的全为眼前之景。相同点:寓情于景。第一首诗颔联诗人远眺汉口,看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遥想洞庭秋水浩渺,似与渺远的天边连在一起。诗人身在汀洲心驰洞庭,对友人的牵挂思念之情充盈其间。第二首诗颔联“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贾谊旧宅,表现出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自己的孤独落寞之情。不同点:第
21、一首诗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一为实景,一为虚景。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写友人所在地洞庭湖浩渺的水色,虚实相生,使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真挚、浓烈。而第二首诗颔联所绘为眼前实景。舟中晓望此题考查诗歌的结构技巧。题干中说“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因此分析的重点是结合律诗的特点阐释如何开门见山和首尾呼应的。首联开篇就点出“望”字,紧扣诗题,且表现了诗人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心情,是全篇的精神之所在,因此说是开门见山,尾联写诗人坐在船上看见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于是想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坐看”照应“望”字和次句中的“遥”字,“霞色晓”与诗题中的“晓”相呼应,表明是在一个早晨,而所表达的都是诗人急切的心情。因此说,全诗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