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2 ,大小:103.74KB ,
资源ID:176328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6328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教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教案Word格式.docx

1、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四言的节奏型是:。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语速:赏景诗一般语速较慢,诗人往往是边赏景,边歌从心来。3调整语调,体会情感,声情并茂诵读。语调:高亢激昂、雄浑有力。宋人敖陶孙诗评说曹操的诗歌“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情感:吞吐天地之志向、统一中原之抱负。三、反复品读,体味诗歌境界之美导问:王昌龄的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我们一起来看看此诗是如何体现

2、三境之真昧,传达境界之高远的。1想象连读,体味物境之形似。用“我读一词(字)仿佛看到了的景象”说说读诗的体悟,看看此诗如何用精准形象的词语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宏大气势。“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水波荡漾状。“澹澹”一词可以让我们想象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大海一望无垠、波摇浪涌、苍茫动荡,多么辽阔和多么壮丽的景色!“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一个“涌”字用得尤其出色,我们仿佛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是虚写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两个“若”字生动描写出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

3、落入海里和大海包孕万千、吞吐日月的雄奇景象。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精致的体裁之一,通过联想体味,从用词角度感受诗歌语言之美、意象之美,感受曹操作为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2补充连读,体味情境之真切。(1)补充背景,知人论世。政治:曹操在仕途上青云直上,手握强兵,权重天下。军事: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和乌桓。八月取得北伐的胜利。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那时,他已统一了北方,这正是他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之时。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

4、)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2)补充组诗,丰富深化。步出夏门行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以下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略读其他三章,加深体会。艳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临观异同,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复何从。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冬十月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土不同乡土不

5、同,河朔隆寒。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蘴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小结:古人说:“诗言志。”这组诗虽然全是写景,但所写的景物都是由诗人的“志”来统率的。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权倾朝野的自得、战事凯旋的喜悦,更有秦皇汉武为宣示主权曾经登临的山东“碣石”的联想,所以在诗中自然流露出一种君临天下、一统天下的“霸气”来,无怪乎清代沈德潜说曹操诗“沉雄俊爽,时露霸气”。3拓展比读,体味意境之阔大。王国维认为诗词“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6、”。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但境界高远,曹操却远非其他人可堪比肩。咏菊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咏菊: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赞歌。但霸气有余,胸襟狭促。(2)渔家傲:从寄语亲人表达思乡、怀人及自身戍边飘零的情状,表达

7、壮志难酬的苦闷。虽也情深但境界有所差别。(3)曹诗:境界高远的表现。首先是意象的选择。萧瑟的秋天,自然万物却都充满豪迈雄奇的气概,锐意进取的冲劲,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些意象将曹操不可一世的沛然豪气、英雄霸气都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其次是大气的想象。曹操的想象宏奇、大胆、夸张、大气磅礴,是理想抱负的张扬。那“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大海的气派,是他征服天下的写照;那“神龟”与“腾蛇”的联想,是他“壮心不已”的情怀。这些诗句,饱含了诗人“俯仰天地的情怀,洋溢着一种眼空四海的气魄”。只有出自曹操这个“中原霸主”之笔,我们才不会觉得诧异。再次是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大海”自比,暗喻自

8、己精神不老,浩气长存。总结:人格是文化理想的承担者。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评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雄心壮志帝王风,苍凉刚劲建安骨,一人一诗一世界,品读观沧海,我们体味到曹操的独特人格魅力,这也是曹诗流传不朽的原因所在。第二课时 龟虽寿(戎马一生,古直为文曹操龟虽寿课堂实录)一、导入师: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次喝完酒后,就咏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并以铁如意击打壶口,以至于壶口尽缺。王大将军对此诗句情有独钟,这几句诗出自何人之手?生:(齐)曹操的龟虽

9、寿。(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是呀,这是曹操的龟虽寿中的名句,这几句诗深受仁人志士的青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下面我们一起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学生齐读。)同学们朗读得非常响亮,但有几个字的读音没有读好。(教师出示投影,纠正读音。请一位同学再大声朗读一遍,力求读准字音。(一位学生大声读。你已经咬准了每个字的读音。但是这只是读好诗的第一步,听老师示范读一遍,然后,请同学们来评价老师的朗读。准备(教师字正腔圆地读,学生凝神谛听。请同学们评价老师的朗读。生1:(胆怯地说)老师读得好。评价言简意赅,请说出好的理由。生2:老师的声音特别洪亮。生3:老师读得比我们要有感情。你听得真用心。生4:老师读得要比我

10、们慢。是否每一句都读得很慢呀?(学生摇头。生5:老师读得很有节奏,该慢的慢,该快的快,可谓抑扬顿挫。老师相信你的语感一定很强,你试着读一遍。(学生摇头晃脑地读。你有很强的音乐感、节奏感,朗读古诗文就应该像你一样地读。请同学们再次放声朗读一遍。三、再读钟嵘在诗品中是这样评价曹操的诗句:“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投影)我想同学们肯定能读懂诗歌的大意,请你选最喜欢的一两句谈谈你的理解。我喜欢“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四句,用“神龟”“腾蛇”来比喻,强调人寿是有限的。是呀,这四句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呀。我喜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几句,这几句话表明了曹操的伟大的

11、志向。我也喜欢这四句,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曹操的慷慨豪迈,表明了曹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你一语中的,语言精到,我喜欢曹诗,更喜欢你!曹操写这首诗时,已经53岁,但还是驰骋沙场,戎马倥偬,斗志昂扬。我喜欢“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意思是说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曹操很懂得养生,懂得科学规律。你太了解曹操了。古代君王,像秦始皇、汉武帝,他们都到处求取仙丹企图长生不老,但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在那个时代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人生,读完全诗,一位豪迈的军事家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我们再次齐读全诗,就像你在欣赏一件心仪已久的

12、艺术品。四、三读同学们读得很响亮,但没有读出情感的变化。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读这首诗?我觉得要充满激情,读得有气势。请你选几句示范一下。(生1读。(众生窃窃私语。有什么看法吗?我觉得中间四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像他这样读比较好,“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应该读得慢一些。有点道理,你试着读一读整首诗歌。(生2读后,众生鼓掌。“神龟”后四句与“盈缩”后四句朗读的语气有何不同?请同学们读一读,小组讨论一下。“神龟”后四句应读得沉重一些,“盈缩”后四句读得更欢快一些,轻松一些。(学生试着朗读。生死的话题是沉重的,读得要低沉;对生命的憧憬和自信则让人感到温馨

13、,应读得自然委婉。诗歌感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余韵无穷。教师出示投影:“犹有”“终为”两个词组下笔沉着。而“老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肌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迸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曹操是在怎样的处境中写出这篇脍炙人口的诗歌的?龟虽寿出自步出夏门行,步出夏门行共有五章,四首诗。观沧海是第一首,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首,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作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

14、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一面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让我们第三次齐读全诗,就像你就是曹操,你就是诗人。(大声齐读。五、结语读曹操的诗歌,不但可以体会到他悲凉苍茫的风格,还可体会到他直抒胸臆、博大雄伟的特点。曹操不愧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自成一体,颇具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出示投影: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泽东非常推崇曹操,毛诗和曹诗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同学们课后去图书馆查资料,探究一

15、下,毛泽东的诗词和曹操诗歌的异同。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诵全诗。二格律诗五首教学设计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预习和诵读的习惯,拥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形成了基本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文字阅读障碍。反复诵读本课五首格律诗,尽量弄懂诗句的含义,初步疏通全诗的含义。有能力的同学,尽量做到熟读成诵。课前印发关于格律诗的有关知识、关于五首格律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等资料,要求学生阅读。1知道格律诗的种类、对仗、押韵、平仄的基本知识。2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这五首诗,积累名句。3初步弄明白五首诗在结构和炼字上的特点。4理解五首格律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教

16、学重点】2初步弄明白五首诗在结构和炼字上的特点。【教学难点】初步弄明白五首诗在结构和炼字上的特点。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的国度,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格律诗更是中国人永远的骄傲。在星光灿烂的格律诗夜空中,名家云集,精品如林,异彩流光,美轮美奂。本课的五首格律诗都是流芳百世的名家名作,五首诗争奇斗艳,美得令人目眩神迷。我们将用3课时来学习它们。二、检查预习1选五位同学每人朗读一首诗歌,教师矫正错误读音。2课件展示五首诗歌的题目,要求学生答出作者的名、字、号和所处朝代。3课件展示课下注解中的有关知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三、学习课文本课五首诗都是格律诗,与从前学过的

17、古体诗在格律上有很大差异,了解其格律是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学习两首七言绝句。1讲解赤壁。(1)读。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诵读。教师着重指导诵读的节奏、强弱、韵律,向学生强调要学会按照诗文的感情基调确定自己的音调,本诗节奏宜缓不宜急,读出沉思之意、含蓄之情。(2)析。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诗句,体会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特点:“折戟沉沙铁未销”起,“自将磨洗认前朝”承,“东风不与周郎便”转,“铜雀春深锁二乔”合,这是格律诗在结构上的最通常的格式。通过对结构的分析,可以抓住诗歌意义的转换,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3)思。推想一下作者运用联想进行创作的过程,尝试从作品中理出作者联想的

18、脉络。明确:由“折戟”联想到东汉末的动乱分裂;再联想到群雄蜂起,中原逐鹿;再联想到赤壁大战,三分天下;再联想到赤壁大战中的人与事,物与情:由周瑜联想到大小乔,由曹操联想到铜雀台;再联想到个人的命运变迁和国家的兴衰存亡。(4)品。品味一下诗的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谈谈作者使用形象的思维描摹了一个怎样的虚拟的画面,这样对史实进行议论好在哪里。详见“思考与讨论”第三题答案。(当堂背诵这首诗,学习小组内部互相检查,自主完成。2讲解夜雨寄北。教师着重指导诵读的节奏、强弱、韵律,向学生强调要学会按照诗文的感情基调确定自己的音调。本诗节奏宜缓不宜急,应读出无奈、思念、孤独、向往之情。“君

19、问归期未有期”起,“巴山夜雨涨秋池”承,“何当共剪西窗烛”转,“却话巴山夜雨时”合,这是格律诗在结构上的最通常的格式。结合作品想象一下,然后谈谈作品中作者思念妻子(或友人)的心理活动是如何呈现的。诗人的思绪在“现实想象想象中的现实”之间流动,回环往复,曲折缠绵。详见“整体感知”部分。短短四句诗中,“期”“巴山夜雨”分别出现了两次,而这不仅没有削弱诗歌的表达力度,反而增加了内容的厚度。请品悟一下,谈谈你的看法。详见“问题探究”第4题与“思考与讨论四”答案。四、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两首七言绝句。2背诵次北固山下春望。3在学过的五、七言绝句中,或课外阅读五、七言绝句,探究在结构上有没有不是“起承转

20、合”结构的。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1从每组抽查一名同学背诵次北固山下。2全班默写次北固山下。3抽查部分学生的语文笔记本并当面提出问题及改进意见。4提问春望的相关文学常识。二、学习课文1讲解次北固山下。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诵读,教师着重强调节奏、强弱、韵律。让学生注意本诗颈联的节奏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绝句不同,五言律诗的意思往往以一联为一个意义单位:“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起,“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承,“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转,“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合。想一想,你喜欢哪句诗?说说理由。(略)想象一下,作者面对眼前之景时的处境和心情。淡淡的羁旅乡愁,积极乐观的心

21、境。颈联中“生”“入”炼字工稳,咀嚼一下这两个字的精妙之处。详见“问题探究1”“思考与讨论一”和“课文鉴赏”。(5)悟。从这首诗里面你能够悟出什么人生道理或生活哲理?这是开放式问题,答案可以丰富多彩。学生从任何诗句中有所感悟,只要真实、有理,皆应肯定、鼓励,整理后请全班同学加以积累。(“悟”这个教学环节在五首诗歌的学习中的要求和“明确”的内容都是相同的,篇幅所限,以下略。2讲解春望。教师着重指导诵读的节奏、强弱、韵律,向学生强调要随着诗句内容的感情基调调整自己的音调,节奏宜放缓。(2)译。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翻译,集体交流,统一内容。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的翻译大致有两种,学生可以采取任

22、何一种(具体请参见“思考与讨论”第二题),不必强求统一。司马光温公续诗话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想一想,你觉得这一说法有道理吗?请结合原文说说理由。这一说法有道理。诗中“破”字有雷霆万钧之势,使人触目惊心。“破”到什么程度?“山河在”,意即只有高山和大河在,其他都荡然无存了。“春”字既可以理解为名词,表示概念,又可以理解为形容词,表示状态,而且更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以为“城春”显示了繁荣景象。但是,接下去的是“草木深”,“深”字显出人迹罕至,场面凄凉。这两句诗还妙在形式上像是转折:“国破”但是“山河(仍)在”,“城春(春色明媚)”但是“草木深”,是一片荒芜景象。这是启发人们

23、咀嚼艺术手法绝妙的一副名对、绝对。请品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这两句有两种解析,详见“思考与讨论”第二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两句是如何写“春望”的?“白头”是多年愁苦离别的结果;“搔”是搔白发的生动的急求解愁的动作;“浑”是说“欲不胜簪”的数量或程度,是副词。本句讲“离愁”的极浓极深,是明确地、具体地从心情上写“春望”。三、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两首五言律诗。2背诵过零丁洋。3 在学过的五言律诗中,或课外阅读五言律诗,探究在结构上有没有不是“起承转合”结构的。第三课时1从每组抽查一名同学背诵次北固山下春望。2全班默写次北固山下春望。4提问过零丁洋的相关文学常识。讲

24、解过零丁洋。教师着重指导诵读的节奏、强弱、韵律,向学生强调要学会按照诗文的感情基调确定自己的音调,节奏缓急相济,读出慷慨悲愤、激昂不屈之情。“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转,“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合。想一想,“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使用了何种修辞方法?使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方法。“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被人称为“绝对”,请品读并说说你的看法。所谓“绝对”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语义相同(相似)或者相反;第二,语法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第三,平、仄协调。这一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国事的

25、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其利用修辞和音韵的精妙之处详见“课文鉴赏”部分。三、背诵默写1当堂背诵这五首诗,学习小组内部互相检查,自主完成。2当堂准确默写这首诗,同桌、同学之间互相检查,自主完成。四、总结这五首格律诗从字数上看有五言的,有七言的;从体裁上看有律诗,有绝句;从题材上看,有记游的,有思家爱国的,有怀古的;从结构上看,都是“起”“承”“转”“合”结构,作为律诗结构上的常态,大家掌握了这个特点,在读其他格律诗的时候,可以当作一把钥匙。从押韵上看,格律诗都要押平声韵,首句既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上下句平仄交替等等(教师可视具体情况或详或略介绍格律知识),可见写好格律诗是有限制的,但

26、是优秀的诗人反而能利用这些规则,使作品既合格律,又浑然天成。因此,我们了解一些格律知识,主要不是为了用以指导大家写格律诗,而是为了体会在严格的格律下,优秀诗人仍然能写出好诗,是多么不容易。五、布置作业1必做题:在语文笔记本上整理本课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能够熟读成诵。2选做题:在学习过的五首格律诗中任选一首,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诗中你印象深刻的一幅画面,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附:板书设计格律诗五首题目:略类别:过程:读(重声律)译(重准确)思(重义理)品(重情韵)悟(重个性)三宋词二首教学设计1请学生整理前两册学过的词,手抄下来。2将本课的两首词熟读成诵。1体会词中典故的使用在表达上所起到的含蓄、增强效果的作用。2弄懂题目、序的作用。3比较两首词的风格与从前学过的“婉约风格”的差别。体会两首词的风格与从前学过的“婉约风格”的差别。(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先是做杭州通判,后又转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当时密州长年干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