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318.73KB ,
资源ID:175496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5496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师大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师大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岩浆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而形成有气孔或流纹构造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在地表以下冷却凝固而形成有明显的晶体形态和突出的矿物颗粒花岗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来的成分、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3.地壳的物质循环(1)岩浆岩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形成。(2)沉积岩由岩浆岩、变质岩等各类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2、和固结等外力作用而形成。(3)变质岩由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如岩浆岩、沉积岩等)经变质作用而形成。(4)岩浆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回到地幔深处时,经过重熔再生作用而形成。(5)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实质就是从岩浆到岩石再到岩浆的转化过程。(6)岩石转化中能量的地球内部的热能和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考点二| 地球表面形态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它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2)各种地表形态(山脉、丘

3、陵、高原、盆地、平原等)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互相挤压碰撞或彼此分离。板块相对移动边界类型对地貌的影响举例板块张裂生长边界裂谷、海洋、海岭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板块碰撞陆陆相碰消亡边界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陆海相碰海沟、海岸山脉、岛弧马里亚纳海沟、美洲西岸山脉、亚洲东部岛弧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3.地质构造的类型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地质构造新老关系地形实际应用褶皱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山谷(顶部受张力,岩

4、石破碎,抗侵蚀能力弱)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开凿隧道。(原因: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不易积水)向中间新两翼老山岭(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储水构造断层地垒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如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等断层线附近易形成泉水、湖泊;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害堑相对下降,多形成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4.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布风化作用在温度、水、生物等的影响下使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碎屑物质。如石蛋地形、棒槌山普遍侵蚀作用流水侵蚀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风力侵

5、蚀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洼地)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冰川侵蚀冰蚀地貌(冰斗、角峰、U形谷、峡湾)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滨海地带搬运流水搬运泥石流湿润、半湿润地区风力搬运沙尘暴干旱、半干旱地区;海滨地区冰川搬运物质迁移海浪搬运沉积流水堆积冲积平原(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山口处,河流中下游风力堆积黄土高原、沙丘干旱的内陆及临近地区冰川堆积冰碛地貌,沉积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海浪堆积海滨沙滩考点三| 大气环境1大气的垂直分层分层特征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

6、杂多变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高高层大气气温先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到达一定高度后,又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作用形式作用特点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被削弱的辐射形成的自然现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较大尘埃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散射作用选择性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颗粒较大的尘埃等天空呈灰色吸收作用臭氧、水汽、二氧化碳紫外线、红外线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

7、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4.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气压带名称成因气流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0附近热力作用受热膨胀上升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动力作用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炎热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温和

8、湿润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冷却下沉寒冷干燥风带风向北半球南半球低纬信风带东北风东南风中纬西风带西南风西北风温暖湿润极地东风带(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5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时间亚洲大陆太平洋七月: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显著)一月: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阿留申低压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季风环流气候类型分

9、布范围东亚季风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6.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运动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冷暖气团势力相当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湿度大,天气温暖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湿度小,天气低温晴朗连续性降水过境时阴天、强风、降温、雨雪连续性降水或雾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湿度下降,天气转晴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湿度升高,天气转晴降水

10、位置锋后锋前天气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寒潮、沙尘暴华北春雨连绵长江中下游的梅雨(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气压状况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气压梯度力方向从四周指向中心从中心指向四周气流流向逆时针辐合中心上升顺时针辐散中心下沉顺时针辐合中心上升逆时针辐散中心下沉天气状况阴雨晴朗干燥我国的典型天气夏秋季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考点四| 水循环和洋流1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类型发生区域主要环节作用人类干预和控制的环节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海陆之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其中内陆循环包含植物的蒸腾

11、作用最重要的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地表径流(人类影响最大环节):修建水利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等地下径流:抽取和补充地下水降水:人工降雨蒸发和蒸腾、下渗、植树造林等陆地内循环陆地内部补充陆地水数量很少海上海洋内部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2.洋流(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海区洋流分布规律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的副热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环流东部为暖流,西部为寒流;大陆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

12、成季风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对气候的影响概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水温比流经海域高增温增湿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位于北极圈内俄罗斯西北部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水温比流经海域低降温减湿秘鲁荒漠环境的形成(受秘鲁寒流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渔场名称形成条件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寒暖流交汇处,海水上下搅动,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至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

13、繁殖,饵料丰富;两种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鱼群集中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秘鲁渔场盛行上升流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最佳航线的选择);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例如:南极海洋动物体内发现农药。章末限时集训(第二章)(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代表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是()A7,a B3,b C

14、2,c D1,dB根据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规律,再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变质作用”这一信息,可确定d为变质岩;由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形成岩浆这一规律,可确定a为岩浆,4、6、7为重熔再生作用;由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确定b为岩浆岩;剩下c为沉积岩。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作用过程,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2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B通过景观图的岩层弯曲判读此处为典型褶皱山地,而形成褶皱的力量主要来自地壳运动的水平挤压。搬运作用和风化作用为外力作用,图中信息体现不出高温、高压之后的变质作用。

15、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回答34题。3下面关于图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与实际相符的是()4关于该板块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海水最深B乙处岩石形成年代较晚C丙处岩石圈厚度为全球最大D丁处地震多,火山活动少3D4.B第3题,该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图中甲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稳定,A图为板块交界处,故与A图不相符;乙处为板块的生长边界,B图中心岩层下陷,不符;丙为板块的消亡边界,C图为板块的生长边界,故与C图不相符;丁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形成海沟等,与D图相符。第4题,甲处位于板块内部,海水比较深的位置,一般在板块的消亡边界;乙处为生长边界,故岩石形成

16、的年代较晚;丙处为消亡边界,但是不能判断是大陆板块,还是大洋板块形成的消亡边界,故不能判断是不是最厚处;丁处为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活动。图1为某地貌景观图。为解释该景观的部分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2的演示。读图,回答56题。图1图25该景观的地质构造是()A地堑 B地垒 C断层 D褶皱6教师演示了()A板块挤压碰撞 B岩块断裂上升C岩层水平挤压 D外力侵蚀搬运5D6.C第5题,从图1中显示岩层有弯曲现象,并没有断裂,所以为褶皱。第6题,图2是教师用书本演示岩层受到挤压,板块挤压碰撞应是两块岩层相向运动的结果。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

17、,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下题。7从成因看,该河谷为()A地堑谷 B断层谷 C背斜谷 D向斜谷B图中显示沉积岩2和3并不连续,且位置错开,说明此处是断层,因此应是断层谷。下图中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读图,完成89题。8下列选项,与图中环节相吻合的是()A黄河入海流 B沙尘暴C台风登陆 D伏旱9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水循环的部分环节会发生改变,其中()A增加 B减少 C增加 D减少8C9.B第8题,黄河入海流为地表径流,台风登陆为水汽输送,沙尘暴、伏旱为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征,与水循环无关。第9题,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水循环下渗环节受阻,从而使得部分减少,增加。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使蒸发、蒸腾作用减

18、弱,减少。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1011题。10所代表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A BC D11甲、乙、丙、丁四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丙、丁10C11.D第10题,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为寒流,图中为寒流。第11题,丙处寒暖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丁处上升补偿流形成秘鲁寒流。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回答1213题。某地水循环示意图12图中分别为()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13在水资源的各社会循环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A

19、取水保护水源地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12B13.D第12题,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和流程可判断出:表示降水,表示地表径流,表示蒸发,数码的图例含义为流域间循环,因此为跨流域调水。第13题,在水资源的各社会循环环节中,排水环节,既要注意防止当地污染,又要防止对下游地区造成污染。二、非选择题(共48分)14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该地地形是_。(2)该地地质构造在形成时受到_力作用,其方向是_向。(3)甲地地质构造是_;乙地地质构造是_。(4)根据该地地层的形态和组合关系,说明其成因。(

20、5)若要在图中所示地区寻找地下水资源,则水井应打在甲、乙两地中的_地,理由是什么?【解析】本题立意在于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该地海拔约为50米,地势平坦,地形为平原。第(2)题,该地有褶皱构造,说明在形成时受到的力应为挤压力,且为南北方向。第(3)题,甲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第(4)题,岩层受挤压力形成褶皱后,曾经遭到侵蚀,以后地面下沉,在侵蚀面上沉积了图中上面的沉积物。第(5)题,向斜构造有利于储存地下水,故寻找地下水资源应在乙处打井。【答案】(1)平原(2)挤压南北(3)背斜向斜(4)岩层受到挤压力形成褶皱后,曾经遭到侵蚀,

21、以后地面下沉,接受外力沉积,形成沉积物(5)乙向斜构造有利于储存地下水。15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甲图乙(1)图甲中,只包含a、b的水循环称为_,包含a、c、d、e的水循环称为_,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使水资源得以再生。(2)古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它在我国可通过_环流进行水汽输送,实现西归。(3)如果图乙表示1月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若此时日本的一艘油轮从波斯湾回国恰经过此海区,那么该油轮航行为()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4)在图乙中洋流C的名称是_,形成洋流A和D的主要动力是_和_。(5)洋流B对沿岸地区气候的主要影响是_。E

22、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解析】第(1)题,水循环示意图中,a表示蒸发,b、d表示降水,a、b构成海上内循环,c表示水汽输送,e表示陆地上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a、c、d、e构成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第(2)题,通过季风环流实现水汽输送。第(3)题,1月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受其影响,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日本油轮从波斯湾回国是向东航行,逆风逆水。第(4)题,受东南信风和西风的影响,南印度洋的洋流终年按逆时针方向运动;C位于澳大利亚西部,为西澳大利亚寒流。第(5)题,洋流B为暖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E海域为本格拉寒流,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可借助秘鲁渔场的成因

23、归纳。【答案】(1)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更新(2)季风(3)B(4)西澳大利亚寒流东南信风西风(5)增温增湿海洋底部冷海水上泛,将大量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饵料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渔业资源丰富学考章末检测(第二章A卷)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2题。1人造天体在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A减增 B增减C减增减增 D增减增减2人类排放的氟氯烃,会破坏图中哪层中的臭氧()A层 B层C层 D层以上大气层1C2.B第1题,结合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可知,先减再增,再减再增,故选C。第2题,人类排放的氟氯烃,能破坏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图中层即为平流层。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完成34题。3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4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b处的地面辐射弱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A BC D3A4.B第3题,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因而离地面越远,获得地面辐射越少,温度越低。第4题,b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大部分热量向高空辐射,近地面大气吸收的热量少。5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A散射作用 B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