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2 ,大小:314KB ,
资源ID:175369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53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doc)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doc

1、中 国 当 代 文 学(教案)第一章 50-70年代的文学思潮第一节 文学的转折一、 4050年代之交的文学界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社会政治的变革,并不一定导致文学形态的变化,但是我国文学和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长时间以来,始终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因而四五十年代之交的社会转折直接影响了文学的转折。“转折”指的是什么:指的是40年代文学格局中各种倾向、流派、力量关系的重组。1、 以延安文学作为主要构成的左翼文学,进入50年代,成为唯一的文学事实。从20年代后期开始,左翼文学就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文学形态,20-50年代是一个推进文学“一体化”的过程。40年代后期的作家群

2、,其实存在着不同的思想艺术倾向,存在着不同的文学力量,比如我们1945年10月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改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第二年另外一个作家群也成立了一个协会,就是以张道藩为首的、与国民党政府有密切关系的作家群,组织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作家协会”。两个协会处于对峙状态,宣告了战争期间文艺界“团结”局面的结束。另外,国民党官办刊物文艺先锋,提出了“促进三民主义文艺建设”的口号,加紧了对左翼文学的挞伐。还有一个作家群,被称为“自由主义作家”。属于这个作家群的人,他们的主张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都主张文学的“独立性”,他们怀疑和批评文学与商业、政治、宗教结缘,认为文学不应该成为政治、宗教

3、的奴隶,作家应该忠于艺术,坚持“独立的识见”,创作“受得住岁月陶冶的优秀作品”。比如1937年初创刊的文学杂志复刊,由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主编,在卷首语里,他们重申自己的目标是“采取充分自由的严肃的态度,集合全国作者和读者的力量,来培养一个较合理底文学刊物,藉此在一般民众中树立一个健康底纯正底文学风气”。朱光潜对左翼文学追求的“文艺新方向” 持批评、抵制态度1946年萧乾从国外回到上海,任大公报社负责“文艺”副刊,他撰写了一篇社评中国文艺往哪里走?,批评了文艺的“集团主义”,提出“应革除只准一种作品存在的观念”。46年沈从文来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教授,他也批评“政府的裁判”之外的“另一种一尊独占”,

4、等等,这些都是指向左翼文学的。他们都属于“自由主义作家”这个群体,这个群体在二战结束后,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力图匡正文学的强烈意识形态化的走向,试图开拓40年代文学的另一种可能性,但是最终没有实现他们的愿望。40年代后期,有着明确目标,并有力量左右文学界走向的,只有左翼文学。在中国文学总体格局中,左翼文学是最有影响力的派别,从30年代开始,到50年代,左翼文学逐渐成为主流文学力量。2、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考察中国当代文学,不可能离开对毛泽东文艺思想、文学政策的了解。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遗产和左翼文学运动的理论、实践,加以选择、融会、改造,在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形成

5、了自己的文艺理论体系。他的文艺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这些著作中: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论,特别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最大的特征是:实践性。他在文学领域提出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针对现实的紧迫问题。讲话中就明确指出“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要从分析“客观现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他列举的客观现实,指的是抗日战争和中共领导的革命等。毛泽东是十分确定地从现实的政治任务的要求,来看待文学问题的,也就是说革命事业面临的问题是他考虑文学问题的出发点。 (2)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问题:文学的社会政治效用(功能)

6、。毛泽东不承认具有独立品格和地位的文学的存在,认为“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和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对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他说:“党的文艺工作”,“是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从这种观点出发,他必然要批判托洛斯基,托氏认为“艺术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走自己的道路”。在毛泽东的文学主张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个左翼文学的问题,已经被极大地简化、直接化:现实政治成为文学的目的,而文学是政治力量实现其目标的手段,是政治斗争的武器。那么文学批评的标准就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3)毛泽东文艺思想

7、的重要问题:生活是艺术创造的“唯一源泉”。他在一定程度上把创作看成是对生活的加工。在1954年以前的讲话版本中,毛泽东称“社会生活”为“原料”、“半制品”或“自然形态的文艺”,文学创作就是对它们的加工。那么他是怀疑否定创作过程中的直觉、感悟、灵感、重视形式等。 (4)毛泽东的文化政策:从40年代到70年代,他的文化政策不同。40年代初,他严厉批评延安鲁艺的“关门提高”;50年代他把民歌确定为新诗发展的方向;“文革” 期间,他对“旧文化”实行摧毁性的打击,在文化的过去到现在的关系上,他强调的是变革和断裂,尤其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3、 文学写作的题材、主题、风格等,形成了体系性的规范。 50-

8、70年代的文学题材以工农兵题材为主,农村题材成就比较大,赵树理、柳青、梁斌、马烽、李准、浩然等都是著名的农村小说家,三里湾创业史红旗谱李双双小传艳阳天等都是有名的农村小说。农村题材发达,和我们是农业大国有关,也和当时的农村政策有关。当时重视培养农民作家,主张作家深入农村。农村题材大都表现农村新旧势力的冲突,新旧思想意识的冲突,最终以农村新人的胜利而告终。革命斗争题材也比较发达,如杜鹏程、吴强、曲波、峻青、王愿坚、茹志鹃、杨沫等都是写这个题材的,作品量更大,如红岩红日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黎明的河边党费百合花等,都是以我党军队胜利而告终。4、 作家的存在方式,写作方式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制约。建设

9、新文化,依靠什么人来实现也是一个难题。作为知识分子的现有的作家,毛泽东对他们有很大的保留。他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接受的是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的教育,与工人农民的生活相脱节。他在讲话中说,尽管工人农民“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他认为有些作家的立足点“还是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方面”,“灵魂深处还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王国”。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毛泽东把作家思想改造、转移立足点,长期深入工农兵生活,作为解决文艺新方向的关键问题提出。即使如此,毛泽东对他们能否胜任这个任务(建设新文化)一直持怀疑态度。因此他把建立无产阶级的“文学队伍”,特别是从工人、农民中发现

10、、培养作家,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他以“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来鼓励他们“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提问:你怎样看待文艺走工农兵道路?5、 作品的出版、阅读和批评等文学活动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作家也有收入问题,书籍的出版、销售也不能完全摆脱市场的制约。当时的作家都隶属某一组织机构,身份是国家干部,都有固定工资,而没有自由撰稿人。著作和译著有稿费,但以一千字为计费的基本单位。作品的印刷数量和出版次数,与作家经济收益关系不大;畅销书与非畅销书差距也不明显。但是当作家还是比较有诱惑力的职业,一是让人敬佩,一是收入不低。出于政治、道德、宗教、社会秩序等各种原因,国家、社会组织往往通过各种方

11、式,对文学写作、出版、阅读,加以调节和控制。这种现象很普遍,存在于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中。在50-70年代的中国,作家的文学活动,包括作家自身,都被高度组织化。国家对作家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作家协会两个组织来实现的。其权利核心是作协中的“党组”。文联和作协在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和直接介入下,曾经发起了一系列文学运动和批判斗争。在五六十年代,常以决议的方式,对作家、作品、文学问题,作出政治裁决性质的结论。50年代对文学期刊非常重视,从数量上看,比三四十年代多很多,1959年统计,全国文艺刊物达到89种。其中最重要的、最有分量的是文联和作协的“机关刊物”,如文艺报人民文学,此外比较

12、重要的刊物是新观察、文艺学习、诗刊、民族文学等。另外,如解放军文艺、译文、世界文学、文学研究、文学评论、文艺月报、上海文学、收获、北京文艺、长江文艺等,也都很重要。这些刊物的性质和作用:(1)它们是发布文艺政策、推进文学运动、举荐优秀作品的阵地。这些刊物的控制权,主编和编委的构成,是当时文艺界斗争的组成部分;从人员的频繁更迭,可以窥见当时激烈斗争的线索。(2)刊物数量虽然大增,但不可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有人争取办出个性、特色,但他们却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最终不能实现。因为,当时文学已经被死死地规定在了一个统一的路线里。例如负责文艺报、人民文学、文艺学习的秦兆阳、钟惦斐、萧乾、唐因、唐达成、黄

13、秋云等,都曾为动摇僵硬的文学规范做过努力,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二、“文学新方向”的确立在四五十年代之交的社会政治转折中,一部分作家离开大陆,前往台湾、香港、美国等地,如胡适、梁实秋、苏雪林、张爱玲、徐圩等。而大多数作家,都留下来,怀着创建新中国的理想,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当时在国外的一些作家,如老舍、曹禺、卞之林等,也回到了国内。1949年初,北平已经被确定为未来的首都,大批作家从四面八方进入北平,并开始酝酿召开全国性的文艺工作者的会议。1949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的理事、监事和华北文协的理事,共同召开联席会议,产生了筹备委员会,郭沫若任主任委员,茅盾、周扬任副主任委员。1949年7月2

14、日到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后通称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共有正式代表和特邀代表824人,分别组成平津、华北、西北、华中、东北、部队、南方等代表团参加,实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作家、艺术家的大会师。在会上,周恩来、郭沫若、茅盾、周扬等,分别作了报告,一些代表还作了专题发言。1、第一次文代会的意义:(1)第一次文代会后来被当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2)第一次文代会指定了当代文学发展的方向:它在对40年代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艺运动和创作实践的总结基础上,把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文学方向,指定为当代文学的方向,并对当代文学的创作、理论批评、文艺运动的方针、政策和展开方式,制定了规范性

15、的纲要和具体的细则。(3)第一次文代会成立了专管文化艺术部门的组织机构:成立的全国性的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它是我们国家和执政党对作家、艺术家进行控制和组织领导的机构。全国文联下属的各协会,也都先后成立。在这些协会中,最重要的是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1953年9月,改名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文联和中国作协的重要报纸、刊物文艺报和人民文学在会后也陆续创刊。2、存在的问题:(1)第一次文代会确定了各种文学力量在当代文学中的资格和地位。会师的文艺大军成份不同,如各自的文学观念不同,创作实绩不同,在文学界的地位不同,因而,在大会上不具有同等的价值和地位。大会按照40年代已经明确的文学

16、阶级性的类型学尺度,同时也包括文学界的宗派利益,被分为不同等级。这种等级不仅存在于“新文学”和“旧文学”,存在于“左翼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之间,而且还存在于“解放区文学”和“ 国统区的革命文学”之间,甚至存在于来自解放区的不同文学派别的关系上。(2)在这次大会上,延安文学的主题、人物、艺术方法和语言,以及解放区文学工作、开展文学运动和文学斗争的经验,作为最主要的经验被继承。第一次文代会开始了当代文学“一体化”的进程,违背了文艺发展的自身规律。三、作家的整体性更迭四五十年代之交,中国的社会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谓“结构性的变化”,文学也不例外。作家、作家群大规模更替,位置上也不断变动、转移,这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事实。究其原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