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2.55KB ,
资源ID:17404807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4048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学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学知识点.docx

1、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2、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3、人身心的发展的规律性及要求(1)顺序性:人的发展先后顺序,教育必须循序渐进;(2)不平衡性:不同年龄发展不均衡;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教育必须抓好最佳期; (3)阶段性: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4)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5)整体性:教育必须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

2、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4、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能动性,教育。内发论内在需要 :人之初性本善外铄论外在力量:人之初性本恶(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3)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4)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5、教育对人的发展(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6、教

3、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生产力制约教育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校结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促进生产力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培养人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维持或改变社会政治关系。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文化影响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保存文化、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4、、选择提升文化7、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定义):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要求,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制定受到:生产力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影响。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史同步的。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与区别: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总方向和行动指针。教育目的是

5、教育方针的核心组成部分。教育方针除规定教育目的外,还规定为谁培养和怎样培养的问题。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而言,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落实。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托尔普、涂尔干):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个人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齐):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的发展。8、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现代学制)双规学制(西欧),单轨(

6、美国),分支型(苏联)我国学制:清-壬寅学制-癸(gui三声)卯学制,北洋政府-六三三制现行学制:“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9、课程课程定义:广义课程: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内容的综合,包括学校的教学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具体学科。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育机构或学校制定的有关课程的文件课程标准: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教学实施建议等的指导性文件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规范用书(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教科书编写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基础性,实用性,内在逻辑型与教学法统一,表达确

7、切,强化联系性。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科书+讲义)泰勒原理课程编制过程的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实施、评价结果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社会中心课程论学科课程:根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学生不同年龄发展水平,选出基本的知识组成不同的学科。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一)主要观点: 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中心; 4.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做作用。(二)评价:至今仍是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积极方面: 1.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递; 2.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3.根据学科逻辑编排教材,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8、 消极方面:1.易于割裂相关知识; 2.往往与现实问题脱节; 3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活动课程: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杜威(一)主要观点:1. 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2.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 3.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在活动中学习; (二)评价: 积极方面:重视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消极方面:忽视了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忽视儿童思维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对教师要求较高,降低了教师的指导作用。社会中心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

9、理论):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机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使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总之: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生成和自主学习,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10、教学 教学: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还记得吗 我们

10、当时一起背过这) 教学任务(1)掌握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2)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情感 两对关系教学与教育的关系部分与整体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活动等进行教育。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智育不仅可通过教学实现,还有课外活动1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A与B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A为B的基础,B提高A)(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11、就是说老师教的东西是间接经验,学生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是直接经验),但必须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要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学了知识会变聪明,聪明的人学知识快)。(3)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防止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脱离知识上的传授另搞一套思想教育。(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关系注意:知识不等于智力。不同: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实际的能力。传授了知识不等于智力会提高。学生的智力还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12、学习方法、运用知识有关。联系:相互统一。传授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12、教学原则 一个理科生起床后拱直背调低音量寻找教学原则 (启发性)巩固性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文化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基本要求: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教师提高自我水平直观性原则:通过学生观察或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发展认识能力。 基本要求: 选择好直观教具、语言直观。不能为了直观而直观。启发性原则:激发学生主体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基本要求:激发学生主体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理论与实

13、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要求: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巩固性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记忆,并加以运用基本要求:要理解知识,注意复习 理科音量拱直循序渐进原则:按逻辑顺序进行教学 基本要求:按顺序,抓重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基本要求:了解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量力性原则: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并有一定的难度基本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著作教育思想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不牵引,不抑制)启

14、发性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学不躐等。”(等:等级)循序渐进原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不陵节而施之谓孙”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性原则13、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讲授法(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谈话法(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练习法(作业、习题)演示法(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ppt等)实验法(运用仪器设备,自己做)讨论法(学生探讨)14、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优点:(1)有利于高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学生身

15、心的健康缺点:一刀切,不能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创造力的培养; 不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1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教学围绕上课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循序进行、周而复始的工作流程。教学流程(基本程序)主要有五个环节:1.备课 : 前提与基础2.上课 : 中心环节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上课的延续4.课外辅导: 上课的补充和辅助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反馈环节 (1)检查:考查和考试; (2)评定:记分(百分制,等级制),写评语。16、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所作的测评。它对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

16、和时间等进行评价、17、一节好课的标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紧凑;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18、德育定义:德育是培养品德成长,促成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道德认识:对道德行为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个体表现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德育过程(1)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2)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开展德育活动时,兼顾各要素,开展德育,可以从知或情或意或行开始)(3)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德育原则 一致性连贯性 严格;长善救失周鹏的知 音,在一连 集体中,延 长 梳 理德育原则的时

17、间。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集体中教育; 疏导;理论。(1)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联系学生生活(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有话好好说(3)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对人,严和爱相结合(4)知行统一原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5)在集体中教育依靠学生集体,培养集体荣誉感,教师与集体左右结合(6)长善救失原则调动学生积极性,去克服品德上的消极因素(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指校内外两方面(8)因材施教原则德育方法(看一下就好)说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榜样: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式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方法。锻炼修养:如立志 反思 箴言等陶冶:指教育者

18、创设情境和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奖惩制度19、美育培养人们美感的教育活动。意义:使教育走向完善(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的:提高辨别美丑的能力,对美的感受能力,创造美的能力(2)有助于完善教育自身(3)有助于协调德智体各育的功能:美育培养人不计功利,使人高尚;美育可以提高人的学习兴趣;美育促进人的生理健康。20、体育定义:广义的体育是身体文化、身体教育、身体锻炼。狭义上是学校体育。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巧。意义:(1)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生长发育(2)与智育、美育、德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健康的身体是学习文化知识、思想品德教育、审美

19、感受的物质基础)(3)普及体育锻炼,发展运动事业21、教师教师劳动的特点(浏览一下)(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发展变化的,主要是未成熟的“人”;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不限于学校内部的,不限于学校内部(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育内容;教育言行;教育手段。学生的向师性来决定的。(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因为教育的对象也就是学生的因素。学生是处在发展中的。教育内容,方法也需要创造性。(4)教师劳动的专业性:(5)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培养人。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A、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B、行动研究教

20、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C、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D、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E、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F、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1)深厚的文化素养与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2)教学能力强: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职业道德素养: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4)良好的身心素质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换22、现代学生观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育人为本(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2)学生是独特的人,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尊重学生的自主独立性23、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加强自身修养(4)发扬教育民主(5)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人际沟通艺术。24、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领域: 1.信息技术教育 2.劳动与技术教育 3.研究性学习 4.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内容选择的原则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 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