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3、课文解读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本文利用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富有特色。而且涉及很多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例如“师”、“学者”、“惑”等,我们应该掌握这些词
2、含义,夯实古文功底。二、综合练习题(一)给下列词注音:受业()解惑(愚笨(乐师(阿谀(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李潘(经传(或不焉(嘉(贻(句读(读书(嗟乎(长幼(二)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吾从而师之:则耻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十年春,齐师伐我:【之】择师而教之:郯子之徒:古之学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句读之不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惑】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余嘉其能行古道:【乎】其皆出于此乎?生乎吾前:固先乎吾:【于】耻学于师:其皆出于此乎?于其身也: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翻译:或师焉,或不焉(不:(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吾从而师之:(活用:翻译:吾师道也(活用: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活用:则耻师焉:小学而大遗:孔子师郯子:(五)分别写出下列词的古今含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今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无贵无贱无(古义:句读之
4、不知读(古义: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义: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义:今之众人众人(古义:(六)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句读之不知(句式类型:惑之不解(句式类型:不拘于时(句式类型:学于余(句式类型:耻学于师(句式类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类型:不必贤于弟子(句式类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式类型:Shuhuyyutnchngxingdnpzhufujiyddjizhng【师】(名词,老师)(名词,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动词,从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拜师)(名词老师)(名词军队)【之】(代词,指代人)(指示
5、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结构助词,不译)(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代词,代六艺经传)【其】(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些)(人称代词,他们)(人称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人称代词,他们的)(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惑】(名词,疑难问题)(形容词,糊涂)【道】(名词,道理)(名词,风尚)(名词,道路、途径)【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介词,相当于“于”)(介词,相当于“于”)【于】(介词,向)(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介词,表示比较,比)(介词,表示
6、被动,受,被)(受:通“授”,教授)(不:通“否”,表否定)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所以-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从而-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无-古:不论;不分今:没有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u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小学-古:学习小的方面今:泛指低等教育场所不必-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古文-古:秦汉的散文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大多数人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被动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判断句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