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春秋后期)受到诸侯国的重视吗?为什么? 4、简述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5、请你写出孔子和老子的名言和哲理。(至少写出5条)6、找一找一中校园里能体现孔子和老子思想精髓的人文景观。课堂教学案导入新课:课前利用幻灯片展示“曲阜孔庙中的龙柱”,然后设问“龙柱一般在什么地方会有?”“图中的龙柱是在什么地方呢?”绝大部分学生会肯定的回答在皇宫。老师接着介绍图中的龙柱并不是在皇宫,而是在曲阜的孔庙中,据说这十根柱子是由二十个工匠用二十年的时间雕成的,它的工艺水平远远高于皇宫中的龙柱。就连乾隆帝和慈禧太后都为之嫉妒。学生们疑惑的表情,已经表明兴奋点被激活起来。老师顺势引导“这些足以说明
2、封建统治者对孔子的推崇和重视,那么孔子为什么能享有如此高的地位呢?本节课让我们走近孔子和同时代的伟大思想家老子,解读他们的思想,领悟他们的智慧。”通过这种方式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课的讲述中,抓住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一下子集中起来,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走,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不着痕迹地实现了课堂导入,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实施打下基础。一、走近孔子: 问题思考:据教材和你所了解的知识简述孔子的生平和经历。二、解读孔子的思想主张:问题探究1: 阅读材料: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
3、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你认为孔子的“仁”的含义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在治国方面如何运用?说说“仁”的现实意义。问题探究3:孔子的思想可谓博大精深,但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三、感悟孔子思想:问题探究4: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就此事,某校甲、乙两个学生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请先思考支持的论据有哪些? 整整100天后,2011年4月20日,天安门广场孔子像被移走。在1月14日 新华网博客有人说: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
4、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据此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小组讨论)问题探究5:相比较而言,这两位思想家你更喜欢谁的思想?说说你的理由。史料搜集篇:史料是重现历史的重要依据,没有史料的历史课堂是空洞的。有效地历史素材,能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有血有肉,变得鲜活起来。因此对于素材性课程资源的搜集、筛选和有效运用,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能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史料,就能更好的为
5、教学服务。学习孔子和老子一课时,因为这两位思想家距离现在久远,学生感觉上很生疏,不太乐于接受,因此在教学中引用了大量的与孔子和老子有关的成语和名言,通过耳熟能详的名言帮助学生走近历史,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三人行,必有吾师矣;三军可夺帅也,大丈夫不可以夺志;以柔克刚、以德报怨、大智若愚、深藏若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欲取先予、欲擒故纵、大器晚成、功成身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通过这些材料使学生更加亲近历史,从而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孔子虽然家喻户晓,但对孔子一生到底做了写什么,很多同学还真不清楚,对此,在教学中,引用
6、了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概括的一段材料“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并加上设问:“结合你对古文的理解,谁能解释一下?你对孔子的一生有何认识?你的人生规划又是什么?”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说明:“孔子在不同的时期有自己不同的规划和认识,孔子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和完善自己,那么对于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来说,不同的时期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并向目标奋斗,绝不能虚度时光。”以此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老子的思想深邃而学生知道的又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对此,给学生展示了三组漫画,通过活泼的漫画引导学生理解老子的“道是万物本原”、“
7、 辩证法”、和“无为而治”等的思想内涵。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深入浅出的目的。5效果分析、6课后反思:中国古代的思想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授课过程中特别注重了老师的引导,通过引入材料设计小问题,分解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到由简到难,化难为简。通过引用大量的图片、材料,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具有立体感,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大量补充了论语中的材料,通过历史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解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孔子的思想,特别是仁和礼的深刻含义,以及仁礼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力,以及“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课堂整体设计思路符合学生
8、的认知规律,思路清晰、流畅,环环相扣,重难点问题突出。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易到难,深入浅出,既顾及了基础,又解决了重难点问题。7评测练习1.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 A注重以人为本 B重视研究社会现实C探究人与自然 D重视人的前生未来2.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 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 A B C D 3.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y,是奏乐舞蹈的行列)舞于庭,是可
9、忍,孰不可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A仁爱思想 B忠恕之道 C等级秩序 D以德治民4.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二、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摘自论语为政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
10、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
11、政治观点。(4分)(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6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二、答案要点: (1)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民。(2)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3)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8观评记录:我认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是,在部分知识的处理上教师可以再放开一些,在题目的设计上力求再新鲜一些。比如对学生预习成果展示的处理上还需要再深入一些。在对材料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再细化一些,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消化的时间。对所运用材料的处理上,比如孔子的“仁者爱人”的相关材料,可以多让学生思考并展示效果,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等等。学无定法,教无定式,让我们在课堂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相长,共同前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