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7.03KB ,
资源ID:171950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1950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3G1011答疑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3G1011答疑文档格式.docx

1、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

2、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答梁问题(1):应按第一种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实行。梁问题(2):关于03G101图集第54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5d和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laE也不要紧。” 答梁问题(2):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点

3、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laE的错误方法。 梁问题(3): 对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96G101图集的“原位标注”中有“第4条”:“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4a)。然而在后面两本

4、图集中,这一条不见了,但“图4.2.4a”依然存在中间一跨的上部跨中进行原位标注的实例。再以03G101图集的“图4.2.7”为例,在KL3、KL4、KL5的中间跨,也都采用了“上部跨中注写”的方法,可见这种方法还是很适用的。建议在03G101图集中,肯定96G101图集“原位标注”中的“第4条”。 答梁问题(3): 应该在03G101修版时还原该条规定。 梁问题(4): 03G101-1图集第24页“注: 2、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为 la 或 laE ”。 现在的问题是:当抗扭钢筋伸入端支座时,若支座宽度(柱宽度)太小,不满足直锚时,是否进行弯锚? 如果进行弯锚,“弯折长度”

5、如何取定?我想到两种办法:(1)弯折长度=laE - 直锚部分长度 (这可能不合适) (2)弯折长度 为“多少倍的 d ” (不会是 “ 15d ”吧?) 答梁问题(4): 应当勘误。应改为“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 墙问题(3): 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钢筋内侧还是外侧,现实中大多数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觉得这样不妥,但图集上没有详细规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 答墙问题(3): 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侧即可。剪力墙尽端

6、不存在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请参看03G101勘误:6、第47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 墙问题(4): 请问陈总在03G101第47页中“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为什么取消了原00G101第33页中“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的“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设搭接接头”的构造做法?因为在转角墙外侧设搭接接头比较便于施工,外侧水平筋连续通过转弯在施工中比较困难。 答墙问题(4): 按照我国施工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局部无间隙(纵筋搭接或箍筋局部重叠)的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如果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360度握裹,不应该允许有无间隙的并列钢筋

7、,请参看35页右上角构造)。由于转角部位存在比较密的箍筋,如果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在阳角位置设搭接接头,则难以保证局部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钢筋混凝土中将形成多条贯通内缝,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在此关键部位发生破坏。 墙问题(5): 关于补强钢筋“缺省”标注的问题。03G101-1图集第17页,剪力墙矩形洞口补强钢筋的第(2)条是否和第(1)条相联系的,即:如果设置补强纵筋大于构造配筋,则需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数值;如果设置补强纵筋不大于构造配筋,则按第(1)条“洞口每边加钢筋 212 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钢筋总面积的50%”执行。这样的“缺省”标注规则对圆形洞口是否适用?首先是圆形洞口允许不允许“

8、缺省标注”?如果允许的话,其缺省值是否可用 212 ?(例如,在第(4)、(5)、(6)条中) 答墙问题(5): 两条规定互相联系,在逻辑上是在同一大前提下(洞宽、洞高均不大于800)的两个不同的小前提。由于圆形洞口有可能只切断一个方向上的钢筋,例如梁中部圆洞只切断箍筋,却需要在洞口上下补强纵筋,所以,矩形洞口缺省标注的做法不适用于圆形洞口。 墙问题(6): 关于圆形洞口补强钢筋设置方式的问题。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5)条规定:洞口上下左右每边都设置补强钢筋;但第(4)条只在上下设置、而不在左右设置? 答墙问题(6): 03G101-1的洞口规则与构造仅适用于剪力墙上(含墙身、墙梁

9、与墙柱)开洞,如果在框架梁或非框架梁上开洞,其构造方式就有所不同了。梁与墙梁的主要受力机理不同,梁的主要功能是承受竖向荷载,连梁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剪力墙承受横向地震荷载;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梁的(受剪)强度而设,连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连梁的刚度而设。所以,当设置在连梁中部且直径不大于1/3梁高的圆洞切断了连梁的箍筋时,并不会使连梁的受剪强度减弱到不安全的程度,但却会影响连梁的刚度。所以,第(4)条规定仅需在洞口上下设置“补强钢筋”(严格的说法应是“补刚钢筋”)。 墙问题(7): 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6)条说明了“直径不大于800时”的开洞做法,对于“直径大于800”的圆形洞口怎样处理?

10、 答墙问题(7): 在剪力墙上开直径800的圆洞情况比较少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一般主要解决普遍性问题(偶尔涉及特殊性问题)。如果圆洞直径大于800,建议按17页第(3)条 洞宽大于800的矩形洞处理,并在圆洞四角45度切线位置加斜筋,抹圆即可。 墙问题(8): 当(洞宽大于800的矩形)洞口上下使用了补强暗梁以后,洞口左右就不须设置补强钢筋了?其中有什么道理? 答墙问题(8): 不设置补强钢筋是因为补强钢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所以要在洞口两侧按(约束或构造)边缘构件配筋,见17页第(3)条规定。 墙问题(9): 关于“补强暗梁高度”计算问题 03G101-1图集第17页第(3)条:“补强暗梁梁

11、高一律定为400,施工时按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03G101-1图集答疑 三 分类: 建筑工程 2011-02-16 10:3665、按照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理念,只须“保证质量”,不可以“提高质量”。即要考虑如何“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而非“提高”混凝土的强度。66、一端与柱、另一端与梁为支座的梁构不成框架,没有必要按框架梁的构造。保守的做法可以与柱相连一端按框架梁(KL),与梁相连的一端按非框架梁(L)。67、 03G101-1中48页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的锚固从板底起算,如果剪力墙顶部有梁,如框架梁等,竖向筋能不能从梁底算锚固?如果能算,剪力墙的一侧和梁的一侧再同一个面上,墙竖向钢筋

12、放在梁内还是梁外?剪力墙顶部的暗梁或边框梁不可能独立于刚度极大的墙体而存在,而实际上是墙体的一部分。从梁底起算锚固,是把暗梁或边框梁当成了剪力墙的支座,这在概念上完全行不通。如果进行改进,也只能是建立将边框梁(不包括暗梁)当作剪力墙顶部“刚性边缘”的模型来推演其构造。如果剪力墙的一侧和梁的一侧再同一个面,那么从外到内依次为:剪力墙水平筋( 一层),简力墙竖向筋和暗梁箍筋(二层),暗梁纵筋(三层)68、 柱的箍筋需全长加密的,柱箍筋有弯钩位置的(即开口处)在柱上要怎么叠放,有弯钩的开口处可以在柱的对角线上一层一层叠放吗?还是沿柱四边一边一个这样一圈一圈叠放,这样子对柱的结构各有什么影响吗?对角交

13、错即可。这是出自结构的对称原理,没有实际的试验资料。69、03G101-1图集第55页提到“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其中柱外侧纵筋配筋率如何计算? 1、“柱外侧纵筋”是不是包括柱的“角筋”? 2、如果是所有柱纵筋的总配筋率,就是把纵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混凝土的总截面积。 但现在求的是“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也还是把柱外侧纵筋的截面积除以混凝土的总截面积,而不是除以“一半的”混凝土截面积吧? 3、按柱外侧纵筋的截面积除以混凝土的总截面积来算得“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的话,则柱的总配筋率很可能3%, 此时柱箍筋有什么特别要求?如箍筋焊接等. 包括两根角筋。2. 是除以柱总截面积。但应注意,如果计

14、算梁的上部或下部纵筋配筋率,则应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而不是总截面积,即梁“有效”截面积为梁宽乘以梁的“有效”高度(当配一排筋时为梁高减35,两排筋时为梁高减60)。3. 新规范中已经没有对总配筋率大于3%时采用焊接箍筋的硬性规定,仅对非抗震柱总配筋大于3%时,除对箍筋直径、间距、末端弯钩角度及平直段长度有要求外,还规定:“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但抗震时无焊接箍筋的要求。箍筋的具体要求条文较多,请参阅规范GB50010-2002、GB50011-2001、JGJ3-2002。70、请问陈老师: 1 柱子的保护层3公分,是将砼预制保护层块邦在柱主筋还是箍筋? 2 柱子的保护层邦在柱钢筋上对量的

15、要求是什么(比如说3米3的柱高在其四个柱面上保护层需要怎么绑才算够?)有的说隔1米在两边绑2个保护层块,有的说是每隔60公分绑保护层,请问具体要怎么做才算符合要求呢?好像都没有一些明确的做法. 3 柱子的拉筋在设计中是两个钩都是同一边的,拉住柱主筋后绑扎,工地上是用做S钩的,这样可以吗?用S钩的或两个钩的方向都在同一边的,其弯钩的水平长度是不是都用10d. 4 还是柱子拉筋的问题,如果没有钩在柱子主筋上而钩在箍筋上对结构有什么影响?柱子的箍筋和拉筋都必顺要弯135度?1 柱主筋。 2 以浇筑混凝土时不使钢筋笼移位为原则,还要取决于文明施工。 3 可用S钩,都是10d。 4 拉筋是为直接拉住纵筋

16、而设,拉在箍筋上等于间接拉住纵筋,肯定比直接的效果差;是135度。71、结构有数不清的特殊情况,特殊情况要特殊处理。内侧较短的拐角墙要全部用箍筋,不必重复设置水平筋,此时,可以考虑将此拐角暗柱作为“异型端柱”对待,水平筋不必绕过去72、满堂基础,底部筋宜在跨中1/3范围,顶部筋宜在柱网轴线两侧各1/4跨度范围,按搭长即可。楼板筋与基础板筋上下相反。73、对柱而言,箍筋的作用是制造三向受压条件,体积配箍率应以(箍筋圈住的)核心面积计算,这是没有疑问的。对暗柱而言,采取与柱同样的计算方式有利于统一。但是,由于暗柱不可能脱离墙身而独立存在,若考虑其特殊性则有必要与柱有所区别,以免概念发生混淆。当然,

17、只要规范明确规定如何计算,大家应按统一标准。74、挑梁侧面构造纵筋设置同跨内梁。挑梁箍筋非常重要,设计若没有注明,属于疏漏,施工不可瞎猜,应由设计方面补充注明。75、陈教授,您好,请教您一个问题:有个工程有预应力梁柱,因设计时考虑不够充分,现预应力穿管发现钢筋密集,穿管困难,波纹管直径65-80,柱子为500*800(柱主筋三级钢32),现在准备采取以下措施调整:1、调整钢筋位置,保证预应力管通过,柱子纵筋少数用短筋点焊拉接定位,少数错不开的就斜向伸至第二排,请问是否可行?2、根据以上措施调整后,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是:内排柱主筋只有1根或2根,箍筋又如何设?另外,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不仅有钢筋

18、锚固,而且横向(梁内)和竖向(柱内)预应力管同时穿过,空隙很小,很不容易保证砼的浇灌质量。请问陈教授如何处理最佳?问题可能出在梁和柱均采用预应力上。设计为什么要采用预应力柱?柱采用预应力后,轴压比增加,对抗震不利。如果是非抗震或抗震等级比较低,采用预应力柱亦可,但设计方面应预先考虑好钢筋的布置问题。如果如您所讲节点区挤成这种样子,说明设计方面考虑不周,比较好的处理方案是由设计者调整柱截面尺寸,否则很难保证节点质量。76、第47页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图的“端柱”都是矩形截面,其0.4LaE都是从矩形截面的端柱边沿算起。现在的问题是:当端柱带有“翼缘”时如何处理?例如本图集的GDZ1,在600*60

19、0的端柱外带有600*300的翼缘,当剪力墙(本例是连梁LL1)的水平分布筋伸入端柱时,其直锚水平段长度 (1)是从“翼缘”(600*300)的边沿算起? (2)还是从端柱的“矩形截面”(600*600)的边沿算起?如果采取(1)的做法的话,那么12的水平分布筋在“翼缘段”(600*300)中已经满足一个锚固长度LaE的要求了,根本不用伸入“矩形截面的端柱”中去了。但这样做合适吗?两个问题提的较有思想。这是尚未完全解决好的诸多问题之一,其症结在于走表皮时锚固效果要不要“打折扣”的问题,因为地震时墙身剧烈摆动可能会使未生根的表皮筋蹦出。假如我来具体处理这样的工程情况,有可能会考虑墙水平筋与“翼缘

20、”箍筋进行搭接(而不是锚固),并将端头设直钩“扎入”墙柱。总之这是03G101-1中未解决的构造(其实谁也做不到“包打天下”),现阶段应由具体设计者提供解决方案。77、请问陈老师: 桩芯用C30无收宿细石砼填芯,其砼可否参入微膨胀外加剂UEA.?这个是无收宿的吗? 柱钢筋的保护层本来是用预制砼块来绑在柱筋上的,现在钢筋工提出是否可以用直径6毫米的钢筋焊在箍筋上来做保护层?如果不行,有什么理由?我想箍筋尺寸准确的话,用短钢筋焊在箍筋上更能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因尺寸已定死了,浇砼时也不会跑掉。CDF用“短钢筋焊在箍筋上”的做法不妥:(1)梁、柱箍筋的保护层要求为15mm;(2)焊短钢筋时,搞不好

21、会“咬肉”,使箍筋受损。还是预制一些砂浆垫块(带绑丝),用绑丝拧在箍筋外侧为好。/可添加UEA,但控制置换量到不收缩程度即可。箍筋本来直径不大,施焊时会咬去一块,同时残余应力会影响强度的均匀性。/现在施工中的做法是另外加一箍筋专门用来焊保护层的,与柱箍筋放在一起,并在四个边角和边中间都用直径6MM的钢筋焊做保护层. 请问陈教授这样没有什么影响吧? 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呢?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呢?/除了砼垫块,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塑料保护垫,有墙,梁,柱等专用,不同直径,不同规格,直接卡在钢筋.但是我周围应用的还不是太多./钢筋保护层塑料垫块:高承载力,自锁定,不脱落,不破碎,操作简便,且彻底消除了传统的石

22、子,水泥保护层的不稳定隐患, 我刚才在网上搜索,这方面信息不少,采用工程塑料,我以前担心的是这种卡子的强度,怕压碎.因为当钢筋制作有偏差时,要保证保护层厚度,垫块要受很大的压力 相关信息/我个人认为用钢筋头不好,因为这样会使砼浇注完成后,钢筋头留于空气中,造成腐蚀,时间久了会影响结构。78、基础梁顶部钢筋可在柱左右各1/4跨度范围内连接并控制接头百分率;底部钢筋可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连接。79、柱子钢筋的变径直径上比下大时,要在下面一层连接。80、钢筋搭接连接的实质,是混凝土做“媒介”分别粘接两根钢筋,如果两根钢筋离开一定距离(英国人的做法),效果肯定更好一些。但是我国的传统做法允许(其实是

23、要求)两根钢筋紧挨在一起,所以搭接长度比较长。如果按英国人的做法,在国内反而找不到依据了。81、请问,假使转角墙柱两侧水平筋直径不同时,是在直径较大的一侧搭接还是在直径较小的一侧搭接呢?要转到直径较小一侧搭接,以保证直径较大一侧的水平抗剪能力不减弱。82、梁比柱宽的端支座怎么锚固呢?/03G101-1中没有提供此构造,所以应由设计者补充设计。83、今天看了陈教授的话: 当跨中“通长筋”直径小于支座上部角筋时,每一根通长筋有两个搭接位置(如03G101-1图示);当跨中“通长筋”直径与支座角筋直径相同时,每一根通长筋有一个搭接位置(见03G101-1相应图注)。 从上面的话可以看出,“通长筋”的

24、直径可以小于支座上部角筋。但是,一般的设计往往使用“通长筋”直径与支座角筋直径相同。是不是“通长筋”的直径不可以大于支座上部角筋。例如:我见过一个设计,梁的上部“通长筋”为225,而支座上部角筋为416,这应该是错误的吧?抗规6.3.4第1条和高规6.3.4第1条规定,(对于框架梁)“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两根纵向钢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梁跨中配直径25,支座配16,对结构虽然没有什么坏处,但没有必要这样做,估计是设计失误。84、最好从柱截面

25、需要变大那一层的下面一层就开始变大截面。也许设计方面就是这样处理的,从第四层开始变大,可能真正需要变大的是从第五层开始。85、框架梁的截面高度较小,开洞后必然削弱,究竟削弱多少,不经过实际计算很难推算,故不应在构造中解决,而留给设计者自己处理;剪力墙连梁截面高度较高,有较高的刚度储备,开一定大小的洞,以构造方式即可以解决。86、1.当仅一层框架,即底层框架上部砖混结构的综合楼,底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是按“楼层框架梁”(P54)还是按“屋面框架梁”(P55)的构造选用图集?2.图集P54,抗震框架梁端支座下部纵筋伸至柱外边且0.4LaE,而上部纵筋仅要求伸入支座0.4LaE后下弯15d,没有要求

26、伸至柱外边,实际施工时为避免局部钢筋密集上部纵筋是否可以只满足0.4LaE后下弯15d,而不伸至柱外边? 伸至柱外边也没错吧?3.砖混结构中的单梁,两端是240*240的构造柱,单梁钢筋的锚固若直锚满足12d时是按12d、还是按0.4La(LaE)+15d?03G101-1适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你问的第1、3两个问题属于砌体结构的问题,如果选用03G101-1是设计者扩大了使用范围,问题最好由设计者解决。1、该问题是砌体结构中的“墙梁”问题(详见GB50003-2001),既不能按03G101-1中的“楼层框架梁”,也不能按“屋面框架梁”,但可以借鉴“框支梁”,不过其构造也不能照搬(其实也

27、无法照搬),要经设计者按墙梁要求进行调整。2、图集规定的很清楚:“伸至柱外边(柱纵筋内侧)”。3、这不属于03G101-1解决的问题,应由设计者出构造要求。87、锚固可以简单的分成弯锚和直锚! 弯锚时平直段的0.4lae是必须满足的! 大多情况下弯锚比直锚要节省钢筋!88、暗柱设计的拉筋在竖向布置上不可以隔一道箍筋拉一道,至于隔一道纵筋拉一道应按设计。设几道拉筋应按设计,不存在每根纵筋必拉或各一拉一的规定(因暗柱并不是“柱”)。90、规范改了术语,我们必须与规范保持一致。过去所提的贯通筋与现在的通长筋没有任何区别,我本人也认为将业界已广泛接受的贯通筋术语改成通长筋并无必要。可能的解释是:从字面

28、上感觉,贯通筋不改变直径,而通长筋是可以改变直径的。03G101-1中,原位标注的钢筋包括通长筋,与集中标注的通长筋是同一根,但不一定与集中标注的通长筋直径相同。规范规定的通长筋直径并不大,且可与支座负筋搭接完成“通长使命”。不过设计工程师通常简单地将支座负筋中的两根(或多于两根)直接伸至跨中与对面来筋搭接作为通长筋,钢筋直径往往比规范规定的最小直径大,但设计施工都方便。91、平法第49页,在计算lc时需用到墙肢长度hw,在一段直墙中,有多个YAZ,请教应算到哪一个呢?只考虑端部的,本来就是“边缘构件”的lc。92、暗柱是剪力墙的一部分,暗柱不可能独立于墙肢而存在。暗柱的功能一是集中安放整片剪力墙需要的抗弯钢筋,二是构成剪力墙肢的加强边缘。93、端柱请看第11.7.17条;扶壁柱用于较薄墙体支承较大梁时墙体的局部加厚;暗柱为翼墙、转角墙和“非墙周边位置的边缘构件”(墙周边要设端柱)94、框架柱在梁范围内的那一段箍筋?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只需要在放梁筋的同时,将柱子的箍筋套上,就是先放梁底筋,再套柱子箍筋,然后放梁面筋,等梁筋扎好后,再扎柱子箍筋即可,我们这时都是这样施工的.95、抗扭筋的搭接按受拉连接,构造筋严格讲不属于搭接,属构造交错。96、 有这么一问题:在框架或砌体的构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