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Ba(OH)28H2O与NH4Cl混合搅拌b. 高温煅烧石灰石c. 铝与盐酸反应某同学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测量稀盐酸与烧碱溶液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实验表明:反应温度升高,由此判断该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_。(2)电能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下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中,其负极是_,正极上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若消耗锌6.5g,则放出气体_g。(1)c 放热 H+OHH2O(2)Zn 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泡 2H+2eH2 0.2 (1)金属和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选项c正确,a和b中反应均是吸热反应,答案选c。反
2、应温度升高,由此判断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H2O。(2)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装置图可知,锌的金属性强于铜,所以锌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正极上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泡,其中正极电极反应式是2H+2eH2。31,2-二溴乙烷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密度是2.18g/cm,沸点是131.4,熔点是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室中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
3、试管c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1)写出制备1,2-二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_。(2)安全瓶a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c中导管是否发生堵塞。如果发生堵塞,a中的现象是_。(3)容器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容器d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4)试管c浸入冷水中,以及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的原因是_。(5)某同学在做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通入的乙烯混合气体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出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_(1)CH2=CH2+Br2CH2BrCH2Br(2)a中玻璃管内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水会溢出(3)除去乙烯中的CO2和SO2;吸收溴蒸气(4
4、)减少溴的挥发 (5)通入乙烯的速率过快(1)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1,2二溴乙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2)通过观察实验装置,可知a是安全瓶防止液体倒吸。锥形瓶的水中插有一直玻璃管,主要作用是检查试管c是否堵塞。因为当c堵塞时,气体不畅通,则b中气体产生的压强将水压入直玻璃管中,甚至溢出玻璃管,所以如果发生堵塞,a中的现象是a中玻璃管内水柱上升,甚至水会溢出。(3)由于乙烯中含有SO2和CO2,会干扰后续的实验,所以b中盛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乙烯中的CO2和SO2。由于溴易挥发,而溴是有毒的,所以d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蒸
5、气,防止污染空气。(4)溴与挥发,低温能减少溴的挥发,所以试管c浸入冷水中,以及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的原因是减少溴的挥发。(5)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而乙烯的用量偏多,这说明在反应过程中通入乙烯的速率过快,导致部分乙烯来不及反应即挥发了。4碘是人类必需的生命元素,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人体中碘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加碘食盐。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以碘酸钾(KIO3)的形式存在,其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加碘食盐的食用方法是“待食品熟后加入”,说明碘酸钾在受热时易_。(2)海带或海苔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也是人体碘的一种来源。取海带灰的浸取液加硫酸酸化,再加入少量H2O2溶液与淀粉溶液,溶
6、液变蓝,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2012年3月,北京市最新规定食盐中碘含量标准为(1833)mgkg。为测定加碘食盐样品的碘含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步骤:I. 用天平准确称取10.0 g食盐样品,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II. 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III. 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6.0 mL,恰好反应完全。(已知:)步骤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步骤III中判断反应恰好完全的现象是_。上述实验样品中碘含量是_mgkg,符合北京市规定。(1)5 分解 (2) (
7、3)蓝色褪去 25.4 (1)碘酸钾中K和O的化合价分别是1价和2价,所以碘的化合价是23-1=+5价。碘酸钾受热易分解,所以应该是“待食品熟后加入”。(2)双氧水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方程式为。(3)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能氧化碘化钾生成单质碘,方程式为由于碘和淀粉发生显色反应,容易显蓝色,所以终点时碘现象时蓝色褪去。根据方程式可知KIO33I26Na2S2O3,所以碘酸钾的物质的量是2.0L10.006L62.0106mol,所以样品中碘含量是2.01061271000mg0.01kg25.4mgkg。5某化学课外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溴苯并探究该反应的类型。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
8、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3)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4)若要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通常有两种方法,请按要求填写下表。向试管D中加入的试剂能证明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的现象方法一方法二(1)Br2HBr(2)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3)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4)方法一:AgNO3溶液 产生(淡黄色)沉淀方法二: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色(或其他合理答案)(1)苯与溴在铁作催化剂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化学方程式为(2)B中盛
9、有NaOH溶液,溴苯中混有的溴可与NaOH反应,从而出去溴;(3)由于反应放热,苯和液溴均易挥发,溴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溴化氢中混有的溴蒸汽可以溶于CCl4中,从而除去,以防干扰检验H+和Br-。(4)如果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化氢,溴化氢易溶于水电离出H+和Br-,只要检验产物中含有氢离子或溴离子即可,溴离子的检验:取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淡黄色沉淀就证明是溴离子;氢离子的检验:如果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就证明含有氢离子。6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Ag+、Fe3+、K+、Ba2+、NH4+等离子,进行如下实验:向该待测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又有白
10、色沉淀生成。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入2滴KSCN溶液,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另取少量步骤中的滤液,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加热,可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根据实验现象回答:(1)待测液中一定含有 离子,一定不含有 离子。(2)还有一种离子无法确定是否存在,检验该离子实验方法的名称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1)Ag+、Ba2+、NH4+ Fe3+ (2)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呈紫色(1)根据的反应现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为银离子,白色沉淀为氯化银沉淀,所以原溶液中存在Ag+;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又有白色沉淀生成,银离子除去后,与硫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11、,则该溶液中存在钡离子,所以原溶液中存在Ba2+;根据滴入2滴KSCN溶液,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说明滤液中不存在铁离子,则原溶液中不存在Fe3+;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则该气体为氨气,说明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所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Ag+、Ba2+、NH4+,一定不含Fe3+;(2)钾离子不能确定,若确定钾离子是否存在,需做焰色反应的实验;因为钾离子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黄色对其有干扰作用,所以观察钾离子的焰色反应时,需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呈紫色。7利用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收集氯气并验证氯气的性质:(1)A为Cl2的发生装置。若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与
12、之对应的A装置是_(填写装置的序号)。(2)利用D中的广口瓶收集氯气,试在装置图中完善D装置(将虚线表示的一根或两根导管改为实线,也可都不改)。(3)写出装置E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利用D中收集的氯气进行铁与氯气的反应实验:用坩埚钳夹持一束细铁丝, _,然后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5)通入氯气一段时间后,洗气瓶B溶液中有一部分SO32-氧化成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试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洗气瓶B溶液中Cl和SO的存在。可供选择的试剂及仪器为:稀盐酸、稀硝酸、BaCl2溶液、Ba(NO3)2溶液、AgNO3溶液、澄清石灰水、试管、胶头滴管。(1)MnO2+4HCl(浓)MnCl2
13、+Cl2+2H2O;b;(2)左边导管改为实线,右边导管为虚线;(3)Cl22OH=ClClOH2O;(4)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5)Cl2H2O+ SO32-= 2HClSO42-。步骤1:过量的稀盐酸和BaCl2溶液;步骤:3:AgNO3溶液和稀HNO3。(1)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由于是固体与液体混合加热制取气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应该选择装置b;(2)由于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氯气,即入气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底部,出气导管稍微露出橡胶塞即可。左边导管改为实线,右边导管为虚线;(3)装置E是尾气处理装置,应该用NaOH溶液来吸收,反应的离子
14、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用坩埚钳夹持一束细铁丝,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然后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5)通入氯气一段时间后,洗气瓶B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一部分SO32-氧化成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 SO32-= 2HClSO42-。取适量的B中的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洗气瓶中含有SO42-;步骤2:另取适量的B中的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振荡、静止,由于在酸性环境中NO3-有强氧化性,可以把SO32-氧化为SO42-,所以不能证明是否含有SO32-;取步骤2后反应的溶液,放入另一试管中,向其
15、中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若产生白色沉淀,就证明含有Cl-。8“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 。(3)浓硫酸的作用是: ;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5)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 。(6)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7)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 。(8)生成乙酸乙酯的反
16、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 。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2)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3)催化作用; 吸水作用;(4)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
17、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5)倒吸 (6)分液 (7)防止大试管中液体暴沸而冲出导管 (8) (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为(2)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3)酸与乙醇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作用;吸水作用。(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
18、,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5)a试管受热不均,试管b中的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倒吸。(6)试管b中的液体不互溶分层,可以分液的方法分离提纯,具体操作为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承接蒸馏出的乙酸乙酯,再分液。(7)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防止大试管中液体暴沸而冲出导管。(8)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错误;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1mol乙酸表示逆反应速率,等于化学
19、计量数之比,说明到达平衡,正确;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错误;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正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正确,选。9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所示。(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_,_。写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关溶剂是_。A甲苯,酒精 B四氯化碳,苯C汽油,乙酸 D汽油,乙二醇(3)为了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准备了烧
20、杯、玻璃棒、锥形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如上流程图所示,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经过蒸馏,指出下图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_;_;_。(5)进行上述蒸馏法操作时,使用水浴的原因是_;最后,晶态碘在_里聚集。【答案】 (1)过滤 萃取分液 (2)B (3)漏斗 分液漏斗 (4)缺石棉网 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冷凝水方向 (5)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 控制温度不过高 蒸馏烧瓶 (1)溶液中有不溶于水的固体,所以过滤即可。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萃取即可。(2)酒精、乙酸和乙二醇和水互溶,不能作为萃取剂,答案选B。(3)过滤需要漏斗
21、,分液需要分液漏斗。(4)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蒸馏时温度计测量的时气体温度,其水银球应该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出口处;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应该是下进上口出。(5)水浴加热,能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不过高。碘是固体,在蒸馏烧瓶里聚集。10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1)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下:试剂适宜选用 (填序号)。A盐酸 B石灰乳 C氯化钠溶液操作的名称是 。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MgCl2制备金属M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下图是某课外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实验装置。A装置中通入Cl2一段时间后,改通热空气,将Br2吹
22、出至B装置。A装置中发生反应生成Br2的离子方程式为 。B装置中,Br2被SO2还原,B装置中产生的两种主要阴离子的符号为 、 。C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1)B 过滤 MgCl2 Mg + Cl2(2)Cl2+2Br= 2Cl+Br2 SO Br防止Cl2、SO2、Br2对环境污染(答出一点即可) (1)据题意选项中只有石灰乳与MgSO4反应生成Mg(OH)2沉淀。通过过滤将Mg(OH)2沉淀分离出来。电解熔融的MgCl2生成Mg和Cl2。(2)A装置中Cl2与Br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Br2和Cl。Br2与SO2在水溶液中反应方程式为Br2+ SO2+2H2O=H2SO4+2HBr,
23、其产生的两种阴离子为SO和Br。该装置会带来Cl2、SO2、Br2等有毒气体,用NaOH溶液能吸收这些气体,防止其污染空气。11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打气球。(1)实验时,为在E烧瓶中收集到NO,以便观察颜色,必须事先除去其中的空气。其中第一步实验操作为: 。从装置的设计看,确定E中空气已被赶尽的实验现象是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有人认为
24、E中收集到的可能是H2而不是NO,如何证明?(3)实验过程中,发现在未鼓入空气的情况下,E中就产生红棕色。有人认为是由装置E部分设计不当造成的。你认为装置应改进的地方是 。(4)装置D的作用是 。(1)将装CaCO3的干燥管下移与稀HNO3反应产生CO2;C处出现白色沉淀(2)3Cu+8H+2NO3-=3Cu2+2NO+4H2O 用F向E中鼓入空气,E内气体由无色变成棕色(3)应左导管短,右导管长有利于排尽空气 (4)吸收多余的尾气,防止污染环境(1)要除去装置中残留的空气,可以利用碳酸钙和硝酸反应生成的CO2来实现,即将装CaCO3的干燥管下移与稀HNO3反应产生CO2;当装置中空气被排尽后
25、,C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混浊,据此可以判断E中空气已被赶尽。(2)硝酸是氧化性酸,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O3-3Cu2+2NO+4H2O。由于NO极易被氧化生成红棕色的NO2,据此可以证明。即操作是用F向E中鼓入空气,E内气体由无色变成棕色。(3)在未鼓入空气的情况下,E中就产生红棕色,这说明E中空气没有完全被排尽。由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因此正确的设计应该是左导管短,右导管长,这样才有利于排尽空气。(4)NO、NO2等都是大气污染物,氢氧化钠溶液的主要是吸收多余的尾气,防止污染环境。12(1)在一密闭的2L的容器里充入8mol SO2和4mol 18O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2SO2(g)O2(g)2SO3(g),2min末测得容器中有7.2mol SO2。试回答:反应后18O原子存在于哪些物质中_;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