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5.89KB ,
资源ID:171222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1222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文档 专题强化训练三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文档 专题强化训练三Word格式.docx

1、(4)有的文本材料,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本材料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词句理解题要点:词句理解题是材料题中一种常见的题型。这里的“词”,可能是某一个概念性名词,也有可能是一个动词或形容词。但无论是哪种情形,都需要结合文本,探究它在文中的含义。从考试实践来看,概念性名词的理解考查的频率很高。对于概念性名词来说,需要结合探究概念的具体内涵;对于动词、形容词来说,需要探究这些词语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材料中的句子含意理解,同现代文阅读中的句子理解题方法一样,都要关注句中关键词语、句

2、子结构和句子表达特点,都要结合上下文,只是要注意所给材料的性质:如果是文学性语段,则要侧重于情感的体悟;如果是论述性语段,则要侧重于思想内涵的探讨。无论是哪种语段中的句子,都要关注句表意思和句里意思,不仅要回答句子自身的含意,还要说明“怎么写的”和“为什么写”(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题要点:1分析题考查的是对文本材料的分析。它要求考生以文本为出发点,紧扣文本作者的观点,通过对材料的综合考虑,提出自己的看法。当然,这个看法必须是紧扣文本而得出的,并不需要过多地联系材料外的资料,或者较为鲜明地表达考生的个性化见解。2进行归纳分析时,可以遵循以下步骤:(1)整体通读,把握内容;(2)理清思路,梳理层

3、次;(3)看清要求,归纳整合;(4)检查核对,谨防遗漏。3培养几个意识:(1)文本意识。分析的依据是材料,不能天马行空,毫无约束。归纳出的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解决对策基本呈对应关系。(2)分析意识。明确分析的对象,找到切分的角度,注意表层和深层的意思,看到事物的现状和趋势,有时提出的对策要有前瞻性。(3)内外结合意识。有一部分分析题,要求分析关键词语、句子的含意,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25题,这种题目的做题方法同现代文阅读的做题方法一样。分析题,如要考生提出解决办法,或要“你”去思考的,作答时要“内外结合”,既要立足于文本分析,又要联系现实,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去分析。鉴赏题要点:1要求考生就文中

4、重要语句乃至整篇文章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进行鉴别赏析,理解其特点,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2注意事项。做分析鉴赏表述题时,要具有紧扣文本本身内容、抓住文本主要信息、结合作者写作意图、把握作者观点态度、运用艺术鉴赏术语、辩证思考所论问题、综合运用文科知识、抓全要点清楚作答等意识。无论哪类题目,都要牢牢掌握住这样的原则:细心阅读,认真分层,找全要点,分条答题。一、材料概括分析题将卢梭的忏悔录引到中国语境,用以比附古代中国文人的,还有钱钟书先生。他的管锥编有如下说法:虽然,相如于己之“窃妻”,纵未津津描画,而肯夫子自道,不讳不饰,则不特创域中自传之例,抑足为天下忏悔录之开山焉。把天下忏悔录的开山,拉

5、到中国来,而且一搁就是两千年前的汉代。这考证,很令人振奋,但似乎有点不大对劲。司马相如的自叙对于琴挑卓文君,确实是既不隐讳,也不羞愧。因此,唐代刘知己撰史通时,才会嘲笑司马相如说,别人的自传都是表彰祖宗功德和自家业绩,你可好,连琴挑卓文君这么不道德的事情都写进来了,实在太不应该。钱钟书则反其道而行之,说你看,他把自己这么不道德的事情都写出来,不是忏悔录是什么?其实,同是琴挑卓文君,刘知己认为不道德,是伤风败俗的举动;司马相如则认为这是风流雅事,不只没必要隐瞒,还可以炫耀。所以,是否属于“忏悔录”,取决于立说时的心理状态。傲世越礼的司马相如,根本就没有忏悔的意思。只不过斗转星移,到了唐代,道德标

6、准变了,刘知己觉得此举惊世骇俗。又过了一千年,钱钟书以唐人的评价来解读汉人的心态,于是出现了“过度阐释”。与此相类似的,可以举出宋人洪迈的容斋随笔。洪迈论及琵琶行时,嘲笑白居易不该夜入妇人船中,相从饮酒,极丝弹之乐,“中夕方去”。接下来的责问,更是义正词严:“岂不虞商人者,他日议其后乎?”你就不怕商人日后到处说你的坏话?对这段妙语,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作了辨正:白居易邀请妇人过来饮酒,而不是跳到人家船上去。既然是独居的茶商外妇,空船上怎么办得起如此盛筵?再说,诗中并没说明何时散宴,你怎么会有半夜才离去的想象?如此读诗,“可惊可笑”。更重要的是,陈先生称,这牵涉到古今社会风俗之不同,不能不辨。唐宋

7、两代,男女礼法,相差甚远。(选自陈平原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有删节)1试概括画线句中“唐人的评价”“汉人的心态”“过度阐释”的具体内容。答:2依据第四段,“如此读诗”是怎样的读法?3对如何准确解读古代诗文,你从本文中获得哪些启示?二、材料概括分析题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苦”的雪莱。1821年,雪莱在为诗辩护中写到,推理与想象是人类的两种活动,自有人类即有诗。而语言最初的发明,本身就是诗。在他看来,广义的诗人是具有审美能力的人。诗人的隐喻式表达、层出不穷的联想,这些虽然不能绘出人类思想的全景,却有助于表现人类崇高的目的,领会世间的真善美。自古以来,当科学攻城

8、略地不断扩大我们生活的疆土时,诗歌已经借着想象,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宇宙。所以,雪莱赞美诗人“是世间未经公认的立法者”。大多数时候,我觉得人生是最荒谬而无望的。但也正是这种荒谬而无望,给了我们赋予自己人生意义的可能。一个人活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我赋予意义的能力。我们需要找到并拥有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借此击碎现实的荒谬。正如辛波斯卡所说:“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诗歌与个人寻找生活的意义有关,一定程度上属于私域范畴。诗歌不同于社论,虽然人们也会将它拿出来发表,但是它所具有的私人属性也是不容忽略的。有些诗歌,读者看不懂,作者自己或许也不全懂,但是无关紧要。就像你进不了别人的大脑中

9、思考。他需要的可能只是获得一种审美上的存在感,至于交流,什么是美,都在其次。这不表示我鼓励诗人都去自说自话,故步自封。既然承认文学首先是人学,承认诗关系到人的自我塑造,诗歌也因此具有某种公共性。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私有性,还是公共性,诗的价值都在于意义的赋予和美的呈现。这也意味着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外,还交织着一个文学搭建起来的意义领域,安放写作者的灵魂。(选自读书2015年第2期,有删改)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中所阐述的“诗”与“思”的关系。5如何理解辛波斯卡所说的“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这句话?6作者是如何认识诗歌的私人性的?三、材料分析概括题艺术和游戏都像斯宾塞所说的

10、,有几分是余力的流露,是富裕生命的表现。初学一件东西都有几分困难,学习的趣味就在逐渐战胜这种困难,使本来牵强笨拙的变为自然娴熟的。小儿初学语言,到喉舌能转动自如时,就常一个人鼓舌转喉作戏。他并没有与人谈话的必要,只是自觉这种玩艺所产生的声音有趣。每种艺术都用一种媒介,都有一个规范,驾驭媒介和迁就规范在起始时都有若干困难。但是艺术的乐趣就在于征服这种困难之外还有余裕,还能带几分游戏态度任意纵横挥扫,使作品显得逸趣横生。这是由限制中争得的自由,由规范中溢出的生气。艺术使人留恋的也就在此。这个道理可适用于写字、画画,也可适用于唱歌、作诗。诗人驾驭媒介的能力愈大,游戏的成分也就愈多。他们力有余裕,便任

11、意挥霍,显得豪爽不羁。从民歌看,人对文字游戏的嗜好是天然的,普遍的。凡是艺术都带有几分游戏意味,诗歌也不例外。我们现代人偏重意境和情趣,对于文字游戏不免轻视。一个诗人过分地把精力在形式技巧上做功夫,固然容易走上轻薄纤巧的路。不过我们如果把诗中文字游戏的成分一笔勾销,也未免操之过“激”。凡是真正能引起美感经验的东西都有若干艺术的价值。巧妙的文字游戏,以及技巧的娴熟的运用,可以引起一种美感,也是不容讳言的。文字声音对于文学,犹如颜色、线形对于造型艺术,同是宝贵的媒介。图画既可用形色的错综排列产生美感,诗歌何尝不能用文字声音的错综排列产生美感呢?在许多伟大作家如莎士比亚和莫里哀的作品中,文字游戏的成

12、分都很重要,如果把它洗涤净尽,作品的丰富和美妙便不免大为减色了。(选自朱光潜诗论,有删节)7第一段中“这个道理”具体指什么?(18字以内)8依据第二段,说说作者不主张“把诗中文字游戏的成分一笔勾销”的理由。9结合全文推断,对于诗人玩文字游戏,作者隐含哪些建议?四、材料概括分析题审美判断不涉及欲念和利害计较,所以有别于一般快感以及功利的和道德的活动,即不是一种实践活动;审美判断不涉及概念,所以有别于逻辑判断,即不是一种概念性认识活动;它不涉及明确的目的,所以与审目的判断有别,美并不等于(目的论中的)完善。审美判断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以能引起快感,是因为它适应人的认识功能(即想象

13、力和知解力),使这些功能可以自由活动并且和谐地合作。这是康德审美判断中的基本内容。这种美的分析,把审美活动和人的思考力、情感等其他功能割裂出来,只留下想象力和知解力自由运用和谐合作所产生的一点快感。这两种认识功能如何自由运用与和谐合作,也还是一个不可知的秘密,因为他明确地说过“审美趣味方面没有客观规则”。他把美分为“纯粹美”和“依存美”两种。到讨论“依存美”时,康德又把他原先所否定的因素偷梁换柱式地偷运回来。就对象(客体)方面来看也是如此,他先肯定审美活动只涉及对象的形式,与对象的内容无关;可是后来讨论“理想美”时却又说“理想是把个别事物作为适合于表现某一观念的形象显现”,“它只能在人的形体上

14、见出,在人的形体上,理想是道德精神的表现”。指出如此等类的矛盾,并不是要把康德一棍子打死,他虽没有解决这些矛盾,却可以激发后人的思考,推动美学的进一步发展。不幸的是康德的门徒后来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形式主义”之类五花八门的学说。这类学说痛病和康德一样,都在把人这个整体宰割开来成为若干片段,单挑其中一块来,就说这一点就是打开人这个秘密的锁钥,也是打开美学秘密的锁钥。这就如同传说中的盲人摸象,这个说象是这样,那个说象是那样,实际上都不知道真象究竟是个啥样。(节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10康德审美判断的要素有哪些?11康德对美的分析有哪些矛盾?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12如

15、何理解“这就如同传说中的盲人摸象,这个说象是这样,那个说象是那样,实际上都不知道真象究竟是个啥样”这句话?五、材料概括分析题万历到明末的晚明时期,是明代小品文发展之全盛期,虽说先秦诸子及唐宋古文中一些精彩的短篇确实都是一些“小品”文章,但与晚明小品文却有本质的不同。上述文章尽管短小精悍,叙述描写上也不乏艺术性,但其写作之最终目的是道德教化,其价值也在于寓教于乐。明初与中叶的小品文仍具有这样的特点,到了晚明,小品文有了特殊的目的:自娱和娱人。历代不被正统文学看中的小品文在晚明具有了特有的审美价值娱乐性。叶圣陶把小品文看成是与教科书、讲义体式的说理文不同的一种生动、有趣、能与读者达到情感与理智交流

16、的“艺术性”文体。他认为:“教科书、讲义体文章无非人生经验的公式化、化石化”“讲义跟教科书无论讲的什么,总使人有一种毫不亲切的感觉,仿佛是生活以外的事情,让人感觉厌倦。”因而,精粹的小品文是一个极端,好比最深色;讲义体中间的尤其坏的是另一个极端,好比最淡色。在这两极端之间的就只有程度的差异,越接近小品文的越是文学,越远于小品文的越不是文学。林语堂曾说:大体上,小品文闲适,下笔随意,常常夹入遐想及琐碎常谈,没有“雷池”限制,可以达到自由无限的想象空间。13先秦诸子及唐宋古文中的“小品”文章与晚明小品文有哪些异同?14如何理解“教科书、讲义体文章无非人生经验的公式化、化石化”这句话?15结合材料,

17、说说为什么“越接近小品文的越是文学”。六、材料概括分析题中华文化的精义周汝昌中华民族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天、地、人”三才文化,处处显示出它特异的光彩与魅力,而与西方文化难以混同。“三才”之道,识其变而综以“和”:三才中人为核心,人之道统以“善”,万事万物能共生同存,其道在和。人类社会,事务纷繁,倘无“和”以统之,势必至紊极乱。俗语“天时、地利、人和”,正说明识天须顺其时,用地须尽其利。而人则尤其重要的在一个“和”,人的“和”就是今之所谓“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之道与所收的效应。欲求社会安定、人际谐和,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即人的培育教养。力主性善的儒家极重“教”善,以为人之归于恶是不教之过。于是,

18、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是“正面宣传”的策略:提善不捉恶。但善也要以“教”为本,教义百端,归于一善。“仁”即“人学”之本,人尽知之。“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就是己与人的关系问题。其余的礼让、容忍、谦抑、诚敬,正义、施舍、恻隐、信用、廉耻等道德标准,无一不是为了一个“善”。其实也无一不是为了一个“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系列由“治己”到“治人”的修养和抱负,不是玄想空语,从古以来的仁人志士,忧国爱民的传统思想,其实质就是要做到布善而致和。在中华文化中,一向是看不上“自了汉”的。所谓“独善其身”,实际只是十分不得已的“自慰性”的话,而绝非理想。好的宰相称

19、为“医国手”,自古是“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者何以互喻?正因都是以治病救人、安民治国为志趣。即如近世许多的救亡图存,投身革命的仁勇之志士。何自而生?不从中华文化的精义上去领会其源流脉络,自然陷于数典忘祖。16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中华文化精义的主要内涵。17文中的“自了汉”指的是什么样的人?18本文谈到了儒家哪些扬“善”的做法?答案精析1对于琴挑卓文君一事,唐人的评价是不道德,汉人的心态是炫耀,钱先生的过度阐释是:司马相如的自传中敢于直书琴挑卓文君这一不道德之事,是天下忏悔录的开山祖师。2马虎粗疏、妄想臆测。3要探究作者著文立说时的心态;要辨析古今社会风俗之异;要细读文本;要不为前人之见所束缚。4借

20、助想象的诗歌与借助推理的思想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态。诗歌伴随着语言,语言伴随着思想而诞生。诗歌的隐喻、联想和想象,有助于表现人类的崇高思想。诗歌能够迅捷地创造广袤的思想空间。5“不写诗的荒谬”是指现实人生的荒谬。“写诗的荒谬”是指超越现实人生的诗歌创作的荒谬。人要借助诗歌,寻找生活的意义,拥有热爱的东西,并战胜现实。6诗歌与个人寻找生活的意义有关。诗歌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存在感。诗歌关系到诗人的自我塑造。诗歌的私人性并不排斥公共性。7艺术的乐趣就在于力有余裕的游戏。8诗歌天然带有几分游戏意味;巧妙的文字游戏,可以引起美感;许多伟大作家的作品中,文字游戏的成分都很重要。9要增强驾驭媒介,即文字声音的能

21、力;不要过分注重在形式技巧上做工夫。10对象的形式,人的认识功能(或“想象力和知解力”),认识功能的自由活动与和谐合作。11矛盾:宣称“审美趣味方面没有客观规则”,在讨论“依存美”时,却又对审美趣味的客观规则进行了分析;先指出审美活动与审美对象的内容无关,但后来又分析“理想”这一内容层面的因素是审美活动的重要方面。原因:仅将审美活动与人的认识功能结合起来,不能明确说明想象力和知解力是如何自由运用和谐合作产生快感的。12康德门徒进行美学分析时,提出了许多学说,但因为这些学说都是建立在将人整体割裂而成的某个片段基础上,因而康德门徒没有真正掌握人的秘密,掌握美学的秘密。13异:前者的写作目的、价值道德教化、寓教于乐,后者的写作目的、价值自娱和娱人、娱乐性。同:短小精悍,叙述描写具有艺术性。14教科书、讲义体文章内容虽然是人生经验,但是刻板、无趣,不亲切,脱离生活,让人厌倦。15因为小品文生动、有趣,具有艺术性;小品文闲适,下笔随意,想象空间没有限制。16三才和谐:人为核心,以善统“人之道”。17以“独善其身”自我慰藉、不能以安民治国为志趣的人。18重视教人向善以免归之恶;提出仁恕、礼让、诚信、廉耻等道德标准;倡导由“治己”到“治人”的修养抱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