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右移通过弹簧挤压,也右移,但因惯性比略有延迟,对的反挤压则阻滞的右移,锤继续对施加更大的压力以抵消对的反挤压,同时使以更大的力量挤压,进一步向右移动进而挤压,也右移挤压.随着时间的延续,扰动向右传递。图一的曲线表示某一时刻杆内应力的大小情况。随着锤的速度的逐渐减小,速度的逐渐增加,锤与的速度会在某一时刻相等,这时锤、之间的作用力达到最大值(图二)。 接下来,与、与、与之间的作用力也将依次达到最大值,而锤在锤、之间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开始向左移动,从而导致锤、之间作用力的减小。这个“减小”使相对于也开始向左移动,又导致、之间作用力的减小,进而、之间作用力也会减小(图三)。当锤、之间的作用力从
2、最大值减小到零时,锤击结束(图四),所需时间由锤的大小和杆的横截面积等因素决定,一般在毫秒量级,最初的扰动可以到达距几米处,并以杆内音速继续前进。杆的每段都会有段相同的经历,只是早晚不同。这就是锤击产生的应力波。 锤击结束的瞬间,锤与的速度第二次相等,都指向左方,在惯性主导下一同向左移动。的左移通过弹簧牵拉,使加速左移,在的反牵拉作用下速度减小,因锤不再受力,所以锤速不变,于是出现锤被弹离端的现象(此时锤速可由恢复系数算出,数值上比最初锤速小,图五、图六最低点对应的数值假定为最高点数值的一半)。的左移拉也加速左移,又拉.这样,刚刚承受挤压的区段现在承受拉伸。不会一直拉着,而是拉够了压,压够了再
3、拉(图六、七、八)。末段的情况有些复杂,可也是重点。当最初的扰动到达,也就是受到的挤压时,同时反挤压,并右移又挤压了,同样反挤压并右移。的右移与、的不同,右移受阻滞,右移受阻滞,的右移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它把它所受到的压力完全转化为动力,以比更大的加速度右移。的右移会使、之间的挤压力减小,其值为零时,、之间的弹力势能完全转化为的动能,相对于的速度达到最大值。随后因惯性相对于继续右移,、之间已由刚才的挤压变成了拉伸,直至相对于的动能再次完全转化为、之间的弹力势能,相对停止右移,、之间的拉伸力达到最大值,其值与它们曾经经历过的最大挤压力几乎相等。拉,导致拉,又拉.这就是应力波在自由端的反射,传
4、播方向与入射波相反,而且,入射波是压应力波时,反射波则成了拉应力波。这还只是最初扰动被反射的情景,随着后续扰动的到达,相邻两原子的作用性质及大小取决于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对于、来说,因为它们总是同时受到两个相邻扰动的影响,而相邻扰动大小几乎相等,被反射的扰动又与先前拉压相反,所以叠加的结果是基本抵消,也就是说、之间的应力始终接近零,所以锤击不能损害自由端表面。图九至图十五的红色曲线表示杆内应力相应反射波的大小情况,绿色曲线表示杆内应力相应入射波的大小情况,黑色曲线则是叠加后的应力分布。图十六是反射波又被反射的情况。 这是杆未被锤击损坏的情况。而现实生活中,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人们总是可以得到一
5、些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出现这些效果的原因。为此,需要知道杆内应力的确切数值。这是一个计算最大应力的公式: v/(1/(dccc)+1/(dgcg) ,其中:v-锤相对于杆的速度; dc、dg-分别是锤、杆的密度; cc、cg-分别是锤、杆内的音速。 如果是理想的30混凝土,图二至九的黑色曲线、图十的绿线及图十六红线最高点,以及图十三至十五红线的最低点对应的应力值是 v/(1/(78505120)+1/(24003506)=7v(兆帕).图五至十二的黑色曲线、图十四的绿线的最低点,以及图十六绿线的最高点对应的应力值为其一半。压应力还是拉应力由轴线的上、下表示。 当锤速小于每秒0.2857米(相
6、当于自由下落4毫米的速度)时,杆内拉应力最大值对应的是图十四中黑色曲线的最低点,其值 7v+3.5v3,低于30混凝土的抗拉强度3兆帕,杆不会拉坏;杆内压应力最大值对应的是图十六中黑色曲线的最高点,其值330,低于3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30兆帕,杆不会压坏。 当锤速大于每秒0.2857米,小于每秒0.8571米(相当于自由下落37毫米的速度)时,杆内压应力最大值对应的是图二中黑色曲线的最高点,值是 7v70.8571=6,杆在端不会压坏;杆内拉应力第一个最大值对应的是图五中黑色曲线的最低点,值是 3.5v(7+3.5)0.2857=3,杆会在距离半压应力波长处被拉断,断头携带剩余能量飞离。淘小子
7、用小石子打厚玻璃,常常出现被砸面没坏,另一面却出一坑就是这个道理。 当锤速大于每秒0.8571米,小于每秒4.2857米(相当于自由下落0.937米的速度)时,杆内压应力第一个最大值对应的是图二中黑色曲线的最高点,值是4.2857=30, 3.5v杆在端会被拉坏,进一步细想,有脱离的能力,不能忽视它从处借得的能量,一旦脱离,将无处讨要,也就是说,不会再有那么大的能力,但依然可能脱离,若也脱离,则的能力更小.所以发射出去的拉应力波幅值不会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另一方面,断裂引起的扰动同样以音速传递,不会追上先前发射的压应力波,所以压应力波幅值不受断裂影响,又因混凝土不是均匀材料,所以只拉掉单原子
8、厚薄片的可能性极小,往往损坏从某点开始,因应力集中扩展到不很规则的整个截面,可断掉的部分基本上还是薄片形状,有过采石工作经历的人,一定见过这种薄片;拉应力第二个最大值对应的是图十四中黑色曲线的最低点,杆在末段会被拉断。 当锤速大于每秒4.2857米时,压应力第一个最大值对应的是图二中黑色曲线的最高点,值是 7v超过了3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杆在端会被压成粉末,锤不反弹或反弹极小,应力波将出现平顶,随后降到零,平顶的高度是30兆帕,基本上是梯形波(图十七),在端的反射情况与前述的类似,由于反射的拉应力波幅值也是30兆帕,远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3兆帕,所以末段也会拉断,断点在距离末端二分之一波长处,
9、但也只能拉断一段(图十八)。 可见在锤击作用下,最易受损的并不是捶击点,而是距离末端半压应力波长处,其脆弱程度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甚至包括普通建筑学专家的预期。 对于现实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问题变得异常复杂,不是人类的能力所及。可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比如盖一堆楼,用锤击之便可摸到上帝的脉搏。只是要花很大的一堆钱。若能估算一下结果或许可以省点。 我们以120毫米厚由30混凝土制成的楼板构件、加一层50毫米厚的20混凝土做楼地面的傻瓜楼板为例考察这个问题。新产权人要在厅地面铺地砖,为保持原地面高度,他要去掉部分低标号混凝土,这时铁锤、钢钎就是时髦的工具。一锤下去凿出鸡蛋大小的坑是普通的效果。从这样的
10、坑底痕迹可以推断,曾存在应力约为80兆帕(20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三到五倍)半径约为10毫米的球顶楔状高压区。它可看作是应力波的扰动源,产生的应力波与前述不同,基本上是球面波,其幅值与所在的球面半径成反比。因为应力波穿过两种混凝土界面的幅值变化只有4%,所以我们可以忽略这种变化。图十九中的红线代表反射的拉应力波,标注为“3MPa”的红线,是反射波的拉应力幅值为3兆帕的等应力面,绿线代表尾随的拉应力波,构件能否损坏可由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叠加结果确定。相信即使不做叠加也可看出,得到鸡蛋大小坑的代价是构件中产生烧饼大小的裂缝。如果考虑构件中原有缺陷,那么受损范围还会更大。 图二十说明构件为空心板时的情况,
11、其中蓝线圈定的是裂缝区。若直接上大锤,则因扰动源半径的增加减缓了应力波的衰减,构件产生同样的损害根本就用不着楼地面有明显的砸痕。小锤同样可以造成这种损害,只要它有足够的速度。不难想象,玻璃锤儿大小的手枪子弹造成的损害绝不会比上述的小。锤击钢筋混凝土构件产生的应力很大,持续时间却很短,正是因为卸载极速才造就了足以产生裂缝的拉应力,这种裂缝多在构件内部,其开裂程度注定很小,甚至在其它应力作用下重新对合,但与常见裂缝一样,强烈地削弱混凝土的强度。而后续的锤击既可使裂缝扩展,也可产生新的裂缝。另一方面,钢筋的疲劳极限是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六、七倍,锤击产生的应力波在混凝土完全断裂前不会对钢筋产生任何影响,可适筋梁的比例关系会被锤击所破坏,楼板可能成为严禁使用的超筋梁。因为失效前缺乏足够的预兆,所以这种楼板的危害极具欺骗性。那么,多少次锤击可以导致超筋梁?按规范计算是一锤,实际只有天知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