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3 ,大小:726.64KB ,
资源ID:170375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0375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普通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普通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晨昏线:向着太阳的半球叫昼半球,而背着太阳的半球叫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有一个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18时。6、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自转地理意义之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记忆方法:深圳卫视有档电视节目叫男左女右)7、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自转地理意义之三)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地方时是东边地点时刻比西边地点时刻要早,表现为时间值要大(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转);国际上规定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

2、间,叫做区时,又叫标准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差一个小时;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计算;第三步: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知西(时区)求东(时区)用加,知东(时区)求西(时区)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小时,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区时的计算:题型一:求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题型二:求区时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以西用“”。8、光照图的判断方法:判

3、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的依据为: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分、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为所求地=90-(所求地纬度和直射点纬度之差)先求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4、的纬度差;若所求地点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点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和;再用90减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昼夜长短的计算(1)一年中无论何时,赤道永远昼夜平分,即昼长12小时、夜长12小时;(2)若节气为夏至时,则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昼长为24小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夜长为24小时;(3)若节气为冬至时,则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昼长为24小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夜长为24小时;(4)二分(春分、秋分)日时,全球昼夜平分,即昼长12小时,夜长12小时;(5)计算方法:方法一:比例法a在侧视日照图中,利用晨昏线分割的昼弧、夜弧的线段比例计算;b在俯

5、视日照图中,利用晨昏线分割的昼弧、夜弧的弧度比例计算。方法二:日出日落时刻法a日出时刻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昼长(12日出地方时)2;b日落时刻当地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昼长(日落地方时12)2方法三:对称法a在同一天中,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某地的夜长;b同样,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某地的夜长.10、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可粗略地划分地球五带。(图见必修一P20 图1.24)(四)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线,绘制、标识地球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结构示

6、意图;概括地核、地幔、地壳、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的主要特点;正确认识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1、 地震波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2、 在地下33千米处的不连续面称为莫霍界面,经过莫霍界面后,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加快;在地下2900千米处的不连续面称为古登堡界面,经过古登堡界面后,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消失。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见必修一P22 图1.26)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4、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为氮和氧

7、;水圈是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的水处于不断地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一)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含义;能绘简图说明并设计实验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见必修一P29 图2.2 右图)记忆方法: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二)理解并能绘简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的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的影响。1、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1

8、)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根本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原因)。(3)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大地密度差异;竖直方向上气流上升或下降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4)热力环流的判断口诀:“高高低低”:等压面向高(低)处弯曲,同一水平面为高(低)压。(5)常见的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2、大气的水平运动(1)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南左北右;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使风速减小,但在高空中不考虑摩擦力。(2)判断

9、风向(运用“左右手定则”,即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这是后面学习的一大重要方法)第一步:先确定南、北半球,高空还是地面;第二步: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第三步:伸出左手或右手,手掌朝上,四指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同;第四步:若是在地面,则拇指与偏离手掌45即为风向;若是高空,则为90。(例题:考纲P18 4、5,P19 6、7 )(3)判断风速同一幅等压线上,等压线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反之,风速越小。3、气压带、风带(1)名称、位置:(图见必修一P34 图2.10)(2)季节性移动:全球气压带、风带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0、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必修一P37)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4)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气压带分布特征气流性质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冷高压下沉干冷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冷低压上升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热高压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赤道附近热低压湿热风带风向北半球南半球极地东风带(2个)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低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盛行西风带(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信风带(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注:在全球气压带中,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为热力成因(由

11、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为动力成因(由于气流被迫上升或堆积下沉而引起的)。(5)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必修一P38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冬季风夏季风 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小,较之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5)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自然带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0-10之间终年被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25之间的大陆

12、东岸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雨林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西岸和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全年炎热干燥热带荒漠带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之间大陆东岸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40之间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温带季风气候卑微35-50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外围温带草原带,内部温带荒漠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的控制终年温和多雨寒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70

13、之间的大陆北部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亚寒带针叶林带(6)如何判断气候类型?根据最高气温判断南、北半球(一般可以省略)判断依据判断结果判断南北半球6、7、8月气温最高12、1、2月气温最高根据月平均气温数值判断所属温度带月均温温度带最冷月均温大于15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根据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状况确定气候类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2000 mm温带海洋性气候 700-1000 mm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750-10

14、00 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800 mm温带季风气候 800 mm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 200 mm温带大陆性气候 400 mm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300-1000 mm(三)应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点;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1、锋与天气 冷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过境前:温暖晴朗;过境时:有雨雪天气;过境后: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气温降低。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过境前:晴朗低温;有阴雨天气,多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转晴,气压下降,气温升高。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移动的锋,形成持续性降水。如我国长江中下

15、游地区的“阴雨”天气。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气压系统气旋(低压系统)反气旋(高压系统)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风向北半球逆时针流向中心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顺时针流向四周南顺时针流向中心偏北风 西部:逆时针流向四周偏南风 西部: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我国天气典型实例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判断“气旋”与“反气旋”四周的风向方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确定上、下、左、右四个点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各点右(左)偏(南左北右)偏45即可判断风向方法二:“左右手定则” 第一

16、步:南左北右,即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 第二步: 判断气旋拇指朝上,表示气流上升;判断反气旋拇指朝下,表示气流四周扩散; 第三步:四指所指方向就是风向。3、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天气(1)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是由热带气旋形成的。(2)寒潮:多发在深秋到次年初春,是来自于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快速入侵。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一)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发生的领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水循环类型类型陆地内循环,也可叫“内陆循环”(图中甲部分)海陆间循环(图中乙部分)海上

17、内循环(图中丙部分)特点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少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参与水循环的水量最大距离内流区的内流河,如塔里木河在外流区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如长江、黄河等海洋上的降水(3)水循环的意义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二)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理解洋流的形成动力;能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2)分类:(按性质分),或(按形成原因分)。(3)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

18、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4)寒、暖流的判断流向判断法:根据洋流的流动方向进行判断,这要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来判断。a若一致该海区在南半球或北半球,这样就可以判断:在北半球向南流的是寒流,向北流的是暖流;在南半球向南流的是暖流,向北流的是寒流;(原因:赤道最热,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冷)b已知不同海区的海水温度,这样就可以判断: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为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为寒流(题目已标明流动方向);c若已知某一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则用等温线可以判断南北半球,之后判断方法同a。如下图,图甲,温度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故图甲为北

19、半球,等温线弯曲的地方就是洋流的流向,因此可以判断出甲洋流为北半球暖流;同理,乙洋流为南半球寒流。 二、洋流形成的原因(理解,可以不用记忆)1、盛行风定向吹拂。在盛行风吹拂下,表层海水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流动,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风海流(世界上的洋流大多数是风海流);2、密度不同。不同的海域因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称为密度流;3、邻近海域补充。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是海水流出的海区海平面降低,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进行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例如:秘鲁附近海区存在明显上升补偿流。二、世

20、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见必修一P57 图3.5)三、表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2)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3)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易于形成大的渔场(知道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纽芬兰渔场四大渔场的位置并且知道是由什么洋流交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日本,由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形成;纽芬兰渔场:加拿大,由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北海渔场:英国,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冰冷的海水交汇形成的;秘鲁渔场:由

21、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秘鲁寒流)形成的。(4)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五、水资源的及其分布(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2)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3)大洲: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少;国家: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4)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从地区分布即空间上看,我国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从时间分配即时间上看,夏秋多,冬春少。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一)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结合实例说明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22、能量来源来自于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对地表进行破坏,把物质从高处搬到低处堆积起来,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二、地壳运动的两种运动方式运动方式岩层运动状况形成的地表形态举例水平运动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垂直运动发生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刚果盆地、台湾海峡3、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以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化作用地表岩层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普遍

23、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湿蘑菇等沙漠地区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形成“V”型谷,使地表破碎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溶蚀形成溶洞、峰林、地下暗河等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海滨地区搬运风力搬运“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搬运“泥沙俱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冰川搬运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堆积冰川堆积堆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地貌在有冰川分布的山麓地区和高纬度地区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堆积物颗粒大小有选择性,堆积顺序为:先堆积大颗粒,后堆积小颗粒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平原河流

24、出口地区以及河流中下游地区海水堆积形成海岸地貌滨海地区四、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分别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注意这些板块的位置);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在海洋中,亚欧大陆中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都处于印度洋板块;2、在板块的碰撞挤压处若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则会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若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互碰撞,大陆板块被抬起,形成海岸山脉(在沿海地区)或岛弧(在海洋中),大洋板块则向下俯冲形成海沟,如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和海沟。3、在板块的张裂拉伸处,会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五、三大岩石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在板块的内部(1)形成常见岩石岩浆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