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9 ,大小:55.11KB ,
资源ID:170127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0127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 死而已! ”遂殴宦者。(选自韩愈顺宗实录 宫市)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 “宫市”拿走他 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 “门户 ”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 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 ”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 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 ”农 夫就殴打了宦官。(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

2、赐给农夫十匹绢。然 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1.解释文中加点词:(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 ”中的 “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4.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 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1.(1)给(2)眼泪(3)通“值”价值(4)就2.A3.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

3、削、迫害。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3.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也。(选自礼记学记)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 也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 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 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知困( 4)教学相长也2.

4、翻译(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 _和_的关系,说明了 _的道理。(1)味美(2)即使(3)困惑( 4)增进,促进2.( 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 处。(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3.教学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4. 樊重树木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 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此之谓也。(选自齐民要术序)【注释】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 嗤之以

5、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 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 ”说的就是这件 事呀!(1)然积以岁月( 2)向之笑者( 3)咸来求假焉(1)时人嗤之。(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3. “此之谓也 ”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1)但是(2)从前(3)都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启示:学习也是如此。5. 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6、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 【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 “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 “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 ”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 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蚤死( 2)孔子哭之恸( 3)门人益亲(1)弟子孰为好学?(2)不迁怒,不贰过。3.孔子“哭之恸 ”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早( 2)极度悲哀(3)更加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6. 王充博览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

7、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 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 众流百家之言。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 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 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 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1)乡里称孝( 2)师事扶风班彪( 3)一见辄能诵忆(4)遂博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3.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1)赞扬(2)以, 为师(3)就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 荀子等。

8、7. 不记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 ,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 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 怒,令诘其官位姓 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 量。(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 一位中央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了呀 ?”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 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

9、有彻底查 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 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 ”当时的人都 佩服吕蒙正的度量。【注释】 吕蒙正( 994-1011):宋代政治家。 初任参知政事,初:刚刚;参知政事 :官名,副宰相; 朝士:中央官员。 同列 :同事。 量:肚量。( 1)不喜记人过(2)佯为不闻( 3)令诘其官位姓名(4)遂止之(1)罢朝,同列犹不能平。(2)不问之何损?3.上文赞美了吕蒙正在怎样的品质?( 1)过失、过错(2)假装(3)责问(4)制止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 更有

10、智慧。8. 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 ,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 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 食之。 ”(选自百喻经)【注释】 嗔恙:责怪自己有病。 唐:空,徒然。译文】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假 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1)因其饥故(2)食六枚半已( 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3.这个故

11、事讽刺了怎样的人?1( 1)原因、缘故(2)停止(3)假如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9. 反裘负刍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 而负刍 。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 ”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译文】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 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而背柴火? ”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 ”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裘:皮衣。 刍:柴火。( 1)反裘而负刍( 2)胡为反裘而负刍( 3)若不知其里尽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

12、成语是 。(1)背( 2)为什么(3)你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0. 管庄子刺虎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 :“虎者,戾虫;人者 ,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 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选自战国策秦策二)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的老虎,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管与止住他 说:“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的美味。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 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这 就只用一个举动杀死两只老虎了。不用刺死一只老虎的力气,却能赢得一下子 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1)管与止之曰(

13、2)子待伤虎而刺之(3)则是一举(4)而有刺两虎之名(1)有两虎争人而斗者。(2)人者,甘饵也。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1)制止(2)代词,指老虎(3)举动(4)却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 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 于耕作。 ”猎者曰:“何为? ”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 是退而疾 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 独猎也,百事也尽然。(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

14、 致力:致:竭尽(精力)、集中(意志);集中力量从事(某项事业)。 疾:急切从事。齐国有个喜欢打猎的人,荒废了许多时日,可什么野兽也没猎到。回到家 里,就感到对不起妻子和孩子,走出家门,就感到对不起朋友乡邻。他猎不到 野兽的原因,是他的猎狗不好。(他)想要买一只好狗,(可是家里又十分贫困,买不起。)有个人对他 说:“你应该尽力耕田。 ”这个打猎的人说:“为什么? ”那个人没有回答他。他就自己想到,该不会是想要我努力耕田 有了收获之后就可以买到好狗了吧?于是,他回家后就辛勤耕田。辛勤耕田, 家里就富裕起来。家里富裕起来,就(有钱)买到了好狗,于是他每次打猎的 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仅仅是打猎,许

15、多事情都是这样。(1)入(2)家室(3)宜(4)疾耕(1)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3.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1)回家(2)妻子孩子(3)应该(4)努力耕田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 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何梅谷之妻何梅谷,鄱阳人也。其妻垂老,好事佛,自旦至夕,必口念 “观音菩萨 ”千 遍。何梅谷以儒学闻于时,止之则弗从,弗止又恐贻笑士人。进退狼狈。一 日,呼妻至再三,随夜随呼勿辍。妻怒曰:“何聒噪若是耶? ”梅谷徐答曰:“仅呼半日,汝即我怒,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

16、,安得不汝怒耶? ”妻子顿 悟,遂止。(选自明程文宪中州野录)何梅谷,是鄱阳人。他的妻子将要老了,喜欢拜佛念经,从早晨到黄昏, 一定要嘴里念 “观音菩萨 ”上千遍。何梅谷凭着儒学好而在当时出了名,(他 想)阻止他的妻子做佛事,可是妻子不听从,不阻止呢,他又怕给当时的读书 人留下笑柄,(这样使得他)进退两难。一天,他三翻两次地喊他妻子的名 字,一直到晚上也呼喊个不停。妻子生气地说:“为什么这么吵闹呢? ”梅谷慢慢地回答说:“(我)才喊了你半天,你就对我生气,观音菩萨一天被你呼喊上百遍,怎 么能对你不生气呢? ”妻子顿时明白了,于是停止做佛事。1.解释:( 1)垂( 2)夕( 3)止之则弗从( 4

17、)贻2.翻译: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3.何梅谷为何 “进退狼狈 ”?(1)将(2)黄昏(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 “观音菩萨 ”这件事。( 4)留下。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 让读书人见笑。邴原弃学邴原 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 ”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 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 然曰:“欲书可耳!“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 孝经 论语。(选自明李贽初潭集卷十二)【注释】 邴原:三国时人,当时著名的学者,与管宁、

18、华歆并称 “辽东三杰”。 恻:怜悯。 苟:假如,如果。 徒:白白地。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着作。 初潭集:明代思想家李贽所撰,共十二卷,系内府藏本,按内容分为五类: 曰夫妇,曰父子,曰兄弟,曰君臣,曰朋友。每类之中又各有子目,皆杂 采古人事迹,加以评语。【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经过书塾时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 “小孩子为啥哭泣? ”邴原说:“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人,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 都是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 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我没有上学的学费。 ”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

19、学好知识的志向,我可以白白地教你,不要你的学费。 邴原于是就进了学堂。(他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能熟练地背诵孝 经和论语。(1)凡得学者(2)苟(3)徒(4)资( 1)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3.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1)能够( 2)假如,如果( 3)白白地(4)钱,学费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 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 “关心贫幼 ”、“帮助有志者成才 ”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并在学习中刻苦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 晋人好利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

20、。遇物即攫 之,曰:“此吾可羞 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 ”攫已, 即去。市伯 随而索其直 ,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 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 ”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 之者,晋人戟 手 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 何哂之有?(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注释】攫(ju 0 :夺取。 羞:通 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 吃”。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 直:通值”。哂(she n :讥笑。戟(j )1手:竖起中指与食指如戟形。这是骂人时侮辱人的动作。有个贪财的晋

21、国人,走进市场。碰到东西就取,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吃,这个东西我可以穿,这个东西我可以收藏,这个东西 我可以用。 ”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和他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两眼晕眩、发热,天下的东西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 不知道是你的东西了。幸好你给了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就还你钱。 ”管市场的 官吏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就离开了。旁边有人讥笑 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贪财的人比我还要严重,(他们)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 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好多了吗?有什么好笑的?阅读训练】1)即去2)索3)予4)甚于(1)皆若己所固有。( 2)何哂

22、之有?3.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1(1)离开(2)求取(3)给( 4)比, 严重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 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但表面君子风范, 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 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 虚伪!15. 范仲淹罢官范文正公守邠(bi)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 a ng)见 缞绖(cu i d)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 卒于邠,将 出殡近郊,贝冒(f e n)殓棺槨(guo)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

23、席, 厚赒(zhou)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的时候带领下属和官员登上城楼准备酒宴 ,还没有 举起酒杯,就看见几十个穿着孝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 问,原来是一个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近郊。下葬时入殓 的衣服、棺材外面的套棺都没有准备。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 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 得流下眼泪的人。【注释】邠(bi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觞(sh a ng)酒杯。缞绖(cu 1 d) 丧服,此指穿着丧服。 营理 :筹办。 寓居士人 :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冒(f e n殓:

24、下葬时入殓的衣服。槨(椁)(gu o ):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套棺)。 彻:通撤”赒(zhoU :救济。(1)亟2)具3)怃然4)毕(1)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3.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 “先天下之后而忧 ”思想的有关词句。这个故事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 1)急忙,赶快( 2)具备,齐备( 3)失意的样子( 4)结束,完毕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6. 知半解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 。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 ”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 ”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 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选自战国策魏策三)【注释】 名其母:直呼他母亲的名字。宋国有个求学的人,(求学)三年后回到家居然直呼他母亲的名字。他母 亲说:“你学习了三年,(现在)回到家却直呼我的名字,(这是)什么原因? 她的儿子说:“我所认为是圣贤的人,没有超过尧、舜的,可对尧、舜是直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