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07.19KB ,
资源ID:1700246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0024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案第二课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案第二课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1、4对仗与对称美对仗也就是对偶。格律诗中的对仗不但要求上下句的字数要相等,而且相对字的意义、词类、平仄也都要一一相对。对仗类型特点工对对仗用词不仅词类相同,还必须是意义上属于同一大类的词宽对只需要同一种词类的词(或词组)相对借对诗中用了一个词语的甲义,同时借用它的乙义与另一联中的词语相对串对(流水对)前后两句的意义相连,就像连续说下来的一句话教材“小试身手”参考答案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同学们对古代诗词的掌握情况。各句出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古体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词)。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绝句)。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体诗)。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词)。参考答案:A.。B.C。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同学们对平仄、押韵、对偶等知识的掌握情况。1根据绝句押韵的原则,D“柳条折尽花飞尽”应该是第三句,因为其他三句的最后一字都押韵;再根据绝句对偶、平仄规则A“杨柳青青着地垂”(平仄平平仄仄平),C“杨花漫漫搅天飞”(平平仄仄仄平平),以及D“柳条折尽花飞尽”,判断应该先写“杨柳”,后写“杨花”,判定应该先A后C。答案:ACDB2“梨花院落溶溶月”是“花处所形态自然景物”,只有

3、A“柳絮池塘淡淡风”符合要求;B“榆英临窗片片雪”是“花动作形态自然景物”;C“带水芙蓉点点雨”是“动作花形态自然景物”;D“丁香初绽悠悠云”是“花动作形态自然景物”。A3清风“拂”面,轻柔、生动。其他的或缺乏美感,如“吹”;或太猛烈,如“掠、袭”。月“落”繁星,有动感。其他的或不合当时场景,或太普通,缺乏动感。船“横”浦口,有动感,船随水轻荡,很形象。其他的没有这种形态感。“一声”与“数只”相对,声音清晰明亮,穿透力强。其他的缺乏美感,也对不上“数只”。DACD1下列关于诗歌押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诗词对押韵的要求比较严格,现代文的写作在文句上有时也是讲究押韵的。B所谓押韵,就是韵

4、脚的字必须同音。这里的“韵”,指韵脚字的韵母。C押韵可以使诗歌曲调和谐悦耳,富有韵味。D从押韵的要求看,“安(n)、烟(yn)、弯(wn)、冤(yun)”相互可以押韵。解析:押韵是指韵脚的字必须同韵。这里的“韵”指韵脚字的韵腹、韵尾和声调的平仄都相同。B2下列对诗歌中平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仄是针对整首诗歌而言的。B“平仄”中“平”就是平声,“仄”就是指上、去、入三声。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都是平声。C古体诗的仄声就是指现代普通话的上声和去声。D七律的平仄格式是五律的扩展。C项, 古代诗歌中的有些仄声转为现代汉语中的阴平和阳平了。C3下面一首七言律诗中所缺的一句诗应是()社南村酒白如饧,

5、邻翁宰牛邻媪烹。插花野妇抱儿至,_。淋漓醉饱不知夜,裸股掣肘时欢争。去年百金易斗粟,丰岁一饮君无轻!A老翁堑水西南流B老叟无衣犹抱孙C曳杖老翁抚背行D负鼓盲翁飞作场根据对仗特色来判断。4集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它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等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平仄、对仗等要求组成联句。请用集联的手法完成下面对联,并注明对仗类型。(1)上联:夕阳无限好下联:_()(2)上联:劝君更尽一杯酒(1)高处不胜寒宽对(2)与尔同销万古愁串对(流水对)5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仿照“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写一句歌词,注意押韵。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

6、喷发的爱。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答:_生命如歌,时而舒缓,时而慷慨。链接考点撰写对联这一节内容主要是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对应考点涉及正确使用修辞和诗歌鉴赏等。具体的题型有对联题、鉴赏诗歌的语言、仿写句子、拟标题、写广告词、写宣传语等。对联属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查的范围,也属于仿写句式考查范围,是语法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积淀的综合体现,它直接指向对考生素养的考查。对联的考查从2004年开始,以后每年都有若干考区的试题对此有所涉及。有的单独考查,有的则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等结合

7、起来考查。例1(湖南高考)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解析根据对联的特点,“山”对“水”,“春”对“秋”的特点来判断。答案A例2(天津高考)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解析题目中提供了五副对联,要求考生从中选取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

8、、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仔细阅读五副对联,不难发现它们都是行业联。第副适用于照相馆,当然适用于摄影小组;第副则适用于图书馆;第副适用于文学社;第副适用于邮局;第副适用于戏馆,当然适用于戏剧社。答案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例3(山东高考)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门上桃符碧波竞舟江边柳线青艾驱瘴迎春绿十里欢耀眼红千家乐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既是解题的要求,也是答题的线索。首先,根据节日特点,尝试着将提供的短语分成两组(初步分组,因为有的不太容易看出来是属于春节的还是属于

9、端午节的):一组表现春节门上桃符、江边柳线、迎春绿,一组表现端午节碧波竞舟、青艾驱瘴。然后根据节日特点和对联要求,尝试着进行组合:“门上桃符”可以和“耀眼红”组合,因为桃符是红色的;“江边柳线”可以和“迎春绿”组合,因为柳树是绿色的;“碧波竞舟”和“十里欢”组合,因为龙舟竞赛有十里之遥;剩下的“青艾驱瘴”和“千家乐”组合,因为挂艾草是在家里,驱瘴是为了生活的安宁。这样两两组合完毕后,再根据对联的特点出句末字一般是仄声(三四声),对句末字一般是平声(一二声),就可以得出答案了。答案(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1对联的特点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

10、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句式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横批就形式而言应该是一个四字短语,就内容而言应该是对上下联内容的概括。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2对联的

11、分类从上下句所表达的意义关系看,对联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就是上下句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上下两句所表达的内容相同、相似或相关。正对是对联中最常见的。例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反对:顾名思义,上下两句意思相反,它们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艺术效果更加突出。破千年旧俗,立一代新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又叫流水对,指上下两句的意思是顺承的、连贯的,只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表达,如果将上下句独立起来,意义就不完整。串对的上下句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

12、进、条件、假设等关系。聚来千亩雪,化作万家春。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3对联的写作方法(1)对联的内容都相关,在解答对联题时,就可以借助联想,利用相关、相似、相反的联想。先把一句拆成几个词组,利用联想的方法,给每个词分别作对,再把这些对出的词连缀成一句。例如全国卷出的上联“扫千年旧习”可拆成“扫千年旧习”,与“扫”相关的词有“除、革、去、改、破、树、立、乘、展”等,与“千年”相关的词有“万载、百岁、三秋、四时、一代、几辈”等,与“旧习”相关的词有“陋俗、歪风、恶俗、新风”等,从中选词连缀成句就可以构成“除百岁陋俗”“树一代新风”等。(2)一副对联就像一首浓缩的诗歌,也要注意立意。或写景

13、或言志或抒情,或深思历史,或剖析现实,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得有明确的感情,思想内容要积极向上。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选取符合这一立意要求的意象。(3)平时应该多积累,很多名言警句都是工整的对联,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读得多,记得多,对写对联大有裨益。4写对联的一般思路对联要求的对仗,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修辞中的严式对偶。而在撰写对联的时候人们一般遵循这样三种思路:一是正对,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又如“科学能致富/勤劳可兴家”。二是反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三是流水对

14、,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又如“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荣”。除了以上三种思路,还有一个比较通用的规律,即上联往往写物,下联往往写人。如“春晖盈大地/正气满乾坤”“爆竹声声脆/祖国日日新”等。本节训练点: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_”。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题写

15、的楹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内涵与品味。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吟咏起来朗朗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A万户杨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本题考查对联及修辞的运用。对联要求上下联对仗,词性相同,字数相等。题目中和“冬”对应的是“春”,排除A和B,第一段写过年习俗,所以应该选C。(2)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此题直接考查对联的相关知识。对联字数上不固定,不只限于四言和六言,

16、故A项错;对联不必押韵,故B项错;对联不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在丧葬等场合也可使用,故C项错。对联的书写是书法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D项正确。D2(江苏高考)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偶。对偶,首先要注意词性相对。先分析题干诗句,“墙头”是名词,“头”是对“墙”的补充;“雨”是名词,“细”补充说明了“雨”的状态;“垂”是动词;“纤草”是名词,且“纤”是形容词,说明了“草”的状态。然后分析选项:A项,“水面”对“墙头”,“风回”对“雨细”,“聚”对“垂”,“落花”对“纤草”,意义相称,

17、词性相同,对仗工整;B、C、D三项中的“数峰无语”“雨来”“蝉曳残声”词性都与题干句不对仗。3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春蕾文学社决定举办一次宣传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活动。为营造氛围,彰显主题,请你从清明、端午和中秋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为它们撰写一副对联,要求突出特征,主题鲜明。上联:_(示例)清明节: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端午节:拴五色线挂荷包吃粽子度端午饮雄黄酒去百病赛龙舟过夏日中秋节:三秋桂子十里荷一轮明月两地心4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根据对联的特点,写出下联。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孔孟儒家道(示例)纵观千里,横溢才华,独尊韩非法家术5阅读下面四首杜牧的诗,把下面四句诗分别填入到上面四首原诗中

18、去。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_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_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_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_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这四首都是绝句,都应该符合基本的押韵规则。选项A韵脚是“箫”,与之相配的是第三首诗寄扬州韩绰判官,韵脚字“凋”;选项B韵脚是“名”,与之相配的是第二首诗遣怀,韵脚字“轻”;选项C韵脚是“如”,与之相配的是第一首赠别,韵脚字“初”;选项D韵脚是“枝”,与之相配的是叹花,韵脚字“时”。

19、C,B,A,D。6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园千里绿春绣锦座凝香万山金新春对联教师办公室对联对联讲究字数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反,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从结构上看:四字短语都是主谓结构,但“芝兰”“桃李”为并列式,“黄牛”“翠柳”为偏正式;三字短语中“千里/绿”“万山/金”结构一样,“春/绣锦”“座/凝香”结构一致。然后依据平仄确定上下联:上联最后一个字多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则应为平声。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绣锦芝兰绕阶座凝香7有人读完水浒传和西游记后,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_梁山好

20、汉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得人心(示例)西游师徒从善如流降妖除魔应天道8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析字联”又是对联中的一朵奇葩,变化无穷,妙趣横生。 据说,有两家联姻,男方姓潘,女方姓何,在举行婚礼这天,有客人赠联祝贺:嫁得潘家郎,有水有田方有米;又对下联:娶得何家女,添人添口便添丁。上联以“水、田、米”合成“潘”字,下联以“人、口、丁”合成“何”字,既暗含双方的姓氏,又反映了双方的愿望,幽默诙谐之中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传说,康熙求才若渴,一旦发现,便不拘一格地重用。一天,康熙听说一位和尚很有学问,便请他来宫中下棋。康熙连输三盘,出上联试和尚:“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此联析“岩”“枯

21、”“柴”三字而成,文字连贯。和尚随口而出:_。康熙一听,和尚也妙析了三字,对得无懈可击,心中十分高兴,便委以重任。请你写出和尚对的下联:_。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9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注意满足三点要求:描述宝黛初会的情景;用对偶句;不超过30字。(示例)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痴宝玉初识欣喜如

22、梦里重逢林妹妹10把下列对联补充完整。(1)朝霞映窗棂(2)开卷读美文(3)月色与灯光辉映(4)晨曦中书声琅琅(5)七尺小屋,承载父母殷切希望(示例)(1)晚灯伴书声;(2)抚琴奏妙音;(3)天籁共琴声奏鸣;(4)月光下琴音泠泠;(5)三更灯火,照亮学子锦绣前程。11请根据下列内容,拟写一副对联,再加一个四字横批。要求对联能从“形、色、香、味”四个方面概括龙井茶的特点,横批对龙井茶作总的评价。龙井茶素以“形、色、香、味”俱佳而闻名于海内外。它的色泽并非翠绿,而是嫩绿中略透黄色;悠悠的香气沁人脾胃,有芝兰似的清香;外表扁平光滑,中间宽,两头稍尖,有人说像麻雀的舌头;细细品饮有淡淡的甜味,浓醇可口。对联_横批_(示例)形如雀舌色(呈)黄绿,香似芝兰味(觉)甘醇。 四绝佳茗或驰誉海内。12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赞颂我国南宋一著名诗人的对联。池馆重新接草堂宦游西蜀烟尘誓扫还金阙志复中原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高吟铁马铜驼对联:_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13下面这副对联明显有对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修改为:_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