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3.93KB ,
资源ID:169632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9632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惊风学说源流与学术争鸣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惊风学说源流与学术争鸣Word文档格式.docx

1、 元曾世荣对小儿惊风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活幼口议小儿惊风痰热四证认为:“小儿有热,热盛生痰,痰盛生惊,惊盛作风,风盛发搐。有退热而愈者,有治惊而愈者,有截风而愈者,有化痰通关而愈者,皆是依证用药。”对急惊用下法,提出“可量其轻重,如病五六分,只下三四分许,随通且利,热去痰消,则病与证次第徐徐而减瘥。若不揣度,一概并荡下之,大过伤害脏腑,疾病阴证,乃作慢惊风候”。并公开其家传秘方金珠散,即琥珀抱龙丸入珍珠合和,治惊风尤效。另外,他对五苓散、宽气饮治疗惊风独有心得。活幼心书明本论云:急惊用五苓散加辰砂、薄荷疏涤肝经,安魂退热镇惊,“内有泽泻导小便,心与小肠表里,小肠流利,心气得通,其惊自减;内有桂

2、,木得桂则枯,是以有抑肝之气,其风自停;况佐以辰砂,能安神魂,两得其宜”。宽气饮以枳实、枳壳等调气之品为主药,能治惊止搐,是因为“搐始于气”,“治搐之法,贵以宽气为妙,气顺则搐停”。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云:治“急惊之候,通关截风、定搐去痰,其热尚作则当下之,一泄之后又急须和胃镇心,不可过用寒凉等剂。”“慢惊之候,宜于生胃气药,和以截风定搐,不可太燥。”至于慢脾风,指出“若逐风则无风可逐,若疗惊则无惊可疗,但脾间痰涎、虚热往来” 明代对惊风治疗的认识更为丰富,王纶明医杂着急惊认为:“治急惊有余之证,先须降火下痰,一二服后加养血安神之药。若饮食少、大便溏、或吐泻,则当兼补脾胃;若脾胃原虚,当于直泻药中

3、加补脾药;若屡作屡服利惊驱逐之药,便宜认作脾虚血散,治惊药内加养血补脾药,不可用温热丁香等药,恐助胃火,宜参、术、芍药等以补脾中气血,麦门冬、黄连以清金制木。” 明万全幼科发挥提出“急惊风有三因”,“有外因者,如感冒风寒温湿之气而发热者,宜即发热之”;“有内因者,如伤饮食发热者,即宜消导之,下之”;“有不内外因者,如有惊恐,或客忤中恶得之宜先去其痰,辰砂膏主之,后安其神,琥珀抱龙丸主之”。并对急惊变痫,用如神断痫丸;急惊成瘫,宜地黄丸加当归、牛膝、川独活、肉桂。还对急慢惊风提出预防方药,“方其热甚之时,腮赤面黑,目且怒,直视不转者,此急惊风之候。宜服河间当归龙荟丸,以泻肝胆之火,则不成急惊风也

4、。当吐泻不止之时,见其手足冷、睡露睛、口鼻气出冷者,此慢惊欲成之候也。急用参苓白术散以补脾,琥珀抱龙丸去枳壳、枳实,加黄芪以平肝,此慢惊风不能成矣。此吾家传秘法”。张景岳景岳全书小儿则提出急惊属阳证、实证,“当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慢惊属虚,为无阳之证,“当专顾脾肾以救元气”。在具体治法用药上进一步提出:“治之之法,有要存焉。一曰风,二曰火,三曰痰,四曰阳虚,五曰阴虚。但能察此缓急则尽之矣。”风非外来之风,血躁之风不可散,“凡如防风、荆芥、羌活、独活、细辛、干姜、柴胡、紫苏、薄荷之类,如有外邪发热无汗等症,乃可暂用。如无外邪,则最所当忌”。痰与火,若痰因火动则治火为先,火以痰留则去痰为主。“火

5、之甚者宜龙胆草、山栀子、黄连、黄柏、石膏、大黄之属;火之微者宜黄芩、知母、玄参、石斛、地骨皮、木通、天麻之属。痰之甚者宜牛黄、胆星、天竺黄、南星、半夏、白芥子之属;痰之微者宜陈皮、前胡、海石、贝母、天花粉之属”。另外朱砂能坠痰降火透络,雄黄破结开滞,冰片、麝香为开窍要药,琥珀、青黛清利助佐,僵蚕、全蝎、蝉蜕祛风镇惊,皆可选用。并说:“凡惊风之实邪,惟痰火为最而风次之,治实之法,止于是矣。”而“惊风之重,重在虚证。治虚之法,当辨阴阳。阳虚者宜燥宜刚,阴虚者宜温宜润。然善用阳者,气中自有水;善用阴者,水中自有气。造化相须之妙,既有不可混,又有不可离者如此。”对于“惊恐致困者”,为大惊气散,治当以秘

6、旨造神丸等收复神气为主。鲁百嗣婴童百问对慢惊风的治疗提出“须当审源流,不可一概用药”。“如吐泻得之,则理中汤加木香以温其中,五苓散以导其水;如脏寒洞泄得之,则先与术附汤;下积取转得之,则先与调气散调和脾胃;如外感风寒,则可与桂枝汤、葛根汤辈。其他可以类推矣。然慢惊属阴,亦须准校阴阳亏盛,浅深如何,不可纯用温药及燥烈大热之剂,惟于生胃气中加以截风定搐,如全蝎、花蛇、僵蚕、白附、天麻、南星辈为良方”。对慢脾风,“治法大要,生胃回阳”。如黑附汤、川乌散、金液丹、白丸子以及异功散、蝎附散之类,若“手足不冷”、“阳气未甚脱”,“则不必回阳”,“亦不可用硫黄、附子”。 清代对惊风的治法更趋于多样化,有内治

7、、外治、针灸推拿等。内治法则也争鸣甚多,主张各异,其中以夏禹铸、陈复正、吴鞠通、庄一夔、王清任等为代表;推崇外治法者以夏禹铸、陈复正为代表。 夏禹铸幼科铁镜认为:“疗惊必先豁痰,豁痰必先祛风,祛风必先解热解热必先祛邪。前书上只云解热,并未说到祛邪,今以祛邪之法详之。一用拿,一用推,一用灯火,一用灸,一用药。”夏禹铸治疗惊风多以天保采薇汤加减,痰盛加重半夏、前胡、苍术,夏月加香薷;风盛加重柴胡、羌活、半夏,夏月加香薷;热盛加重干葛、桔梗。 陈复正幼幼集成分误搐、类搐、非搐三门论治。误搐分柔痉、风痉治疗;类搐分暑证、疟疾、痢疾、咳嗽、丹毒、疮痈、痘疮、霍乱、客忤、中恶治疗;非搐分吐泻、大惊卒恐治疗

8、。十分注重辨证施治,忌见痉止痉,忌金石重坠峻烈,并结合外治。创立集成沆瀣丹、集成金粟丹为治惊风的常用方剂 ,集成沆瀣丹为清热解毒、通利三焦、导滞通腑之剂,适用于痰热惊风之证,“诸般风搐,并皆神效”,“此方用之最久,功效莫能殚述”。集成金粟丹为疏风化痰、定惊止搐之剂,他认为“凡诸家截风定搐之方,皆不及此方之圣”。 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按九大纲论治:寒痉:柔痉用桂枝汤加减,刚痉用葛根汤,风寒咳嗽致痉用杏苏散。风温痉:用辛凉之剂如银翘散、白虎汤、清宫汤、牛黄丸、紫雪丹之类。温热痉:同风温痉论治。暑痉:按暑病治法,“痉因于暑,只治致痉之因,而痉自止,不必沾沾于痉中求之”。温痉:按温病治法。燥痉:按燥病

9、治法。内伤饮食痉:按吐泻伤脾、脾病及肾的不同,予以温补脾肾,如异功散、理中汤、补中益气汤之类。客忤痉:宜养血安神宁心,用复脉汤加减。本脏自病痉:为阴虚风动,宜育阴柔肝为主,如三甲复脉汤、大小定风珠之类。 谈金章在诚书中提出惊风治法的宜与不宜种种:“宜治痰不宜治火”、“宜安神不宜镇惊”、“宜导不宜下”、“宜解不宜汗”。 庄一夔撰福幼编专论惊风,主张急惊以清热养血,慢惊风温补脾肾。对慢惊尤有心得,必用姜、桂、附子。创慢惊二方:一为逐寒荡惊汤,一为加味理中地黄汤。 王清任善用活血化瘀之法,在医林改错中也明确指出“抽风非风”,乃“气虚血瘀之症”,方用可保立苏汤加减。 清代江笔花在笔花医镜中认为急惊风乃

10、痰火闭证,治疗“初起以通关散开其嚏,嚏则醒。轻者利火降痰汤,重者清膈煎加石菖蒲、竹茹,或抱龙丸,醒后清热养血汤”。吴医汇讲载姚德培所言,“若于病来猖獗之前,先以辛凉开肺,继以甘寒化热,佐以润剂降痰,两候自能痊可”。 外治法治惊风在清代较为盛行。夏禹铸在幼科铁镜中首先批评了“村妇庸夫多以铁针于儿手挑筋破肉”的可笑做法,然后提出拿、推、灯火、灸的四种外治方法。先用拿法:“如惊痰筑甚,昏昏不省人事,于不抽掣时,把精威二穴对拿紧,不咬齿、不摇头、不直视、人亦无挣声的模样,将儿面向我,以我两手骑儿肩,大指握前,以第二两指并狠狠揉肺俞两穴。”然后“急灸肺俞穴各三壮”,“若发惊拿醒,便知人事,即用推法”。推

11、法:开天门24下,分阴阳9下,感寒重揉太阳,体弱感寒重揉太阳、太阴,然后掐天庭、眉心、山根、准头、人中、承浆各1下,左手推三关30下,退六腑6下,运八卦推艮入坎30下,重揉外劳30下,揉五指节2次,捋左委中穴30下。灯火法:定惊元霄灯火,囟门、眉心、脐心、脐轮、合骨、鞋带各穴共15燋。另外,熊运英小儿推拿广意则对惊风分门别证予以推拿手法和穴位。 陈复正幼幼集成对惊风的外治提出全身灯火法,能“疏风散表、行气利痰、解郁开胸、醒昏定搐,一切凶危之候,火到病除”。该法共用灯火64燋,自角孙瘈脉起,次及听宫、曲鬓、本神、天容、囟会、承浆、肩井、曲池、合谷、神门、乳根、阴交、命关、长强、肺俞、阳陵、承山、

12、昆仑、解溪、丘墟、涌泉。另外,还常用药物外治的方法。如因中恶致惊,用霹雳散搐鼻取嚏;因客忤致惊,用涂囟法,也可用搐鼻法;如因霍乱致惊,急用盐汤探吐,以疏通气机;如因丹毒致惊,“速宜砭去恶血”,用磁锋砭法,不可妄用搽敷,逼毒入内。 清代另一位儿科医家许佐廷在活幼珠玑中,主张“急惊发时,牙关紧闭不醒者,急用灸法即醒”。方法为:将患儿两大指及两中指相合,灸大指相合的指甲侧缝及中指相合的指甲缝中心处,各1、2壮。 清代道光年间医家王锡鑫幼科切要以祛风败毒散治急惊风大作而喉中有热痰者;治疗急惊发搐,抱龙丸以甘草汤为丸,苏荷汤下,服后吐痰即愈;治急惊口眼歪斜或内热火泻若酱色者,宜泻青丸,酒水为丸,茶清下,

13、煎汤亦可。慢惊风多因小儿吐泻失治,或久病之后,或急惊用药攻降太甚,其病实质为脾胃虚损。因寒凉吐泻而症见手冷、唇白、便清者,或发痧腹痛者,宜逐寒荡惊汤,并配服理中丸;对于慢惊脾虚泄泻不止及腹中时有微痛者,宜景岳胃关煎;治慢惊四肢厥冷,方用景岳六味回阳饮。对于小儿精神已亏、血气大坏、瘦弱至极的危重之证慢脾风,治宜加味理中地黄汤,实有助气补血、袪病回阳、参天回元之功。 20世纪30年代,叶隐衡在幼科指南一书中言简意赅地归纳惊风之治法。惊风急性发作,搐搦昏愦者,因其为痰壅气塞胸中所致,当急用通关散吹入鼻内,无嚏则死,有嚏则生也。急惊风之接触异物致惊者,清热镇惊汤、安神镇惊丸主之;火郁生风者,至宝丹主之

14、;痰盛生惊者,牛黄丸攻下之;热极生风者,凉膈散清解之。对于急惊风之病不甚者,则用平治之法:风热者羌活散主之;肝热者泻青丸主之;痰兼热者清热化痰汤主之;心经热者导赤散、凉惊丸主之。急惊多用寒凉,实为急则治标之法,但痰火稍退,即当调理脾胃,因此惊邪一退而尚有痰热未清时,当用琥珀抱龙丸;若神气虚弱、痰兼热者,则用清心涤痰汤。慢惊风之本质为脾胃虚弱,治宜培补元气。气虚夹痰者用醒脾汤;脾虚肝旺者宜缓肝理脾汤。慢惊因脾虚而虚热内生,热生痰,故有夹热或夹痰,痰热相兼者宜清心涤痰汤;脾虚肝旺痰盛者用青州白丸子、柴芍六君子汤煎服。慢脾风为纯阴无阳之证,惟宜大补脾土,生胃回阳。因此,吐泻亡阳者宜温中补脾汤;大病后

15、虚弱者宜固真汤;四肢厥冷者宜理中汤。 同一时期,秦伯未在幼科学讲义一书中指出,急惊虽多用寒凉之药,然而倘得痰火稍退,即当调补气血。若过用寒凉,必致转成慢惊等证。故惊邪一退,余热尚在,当用琥珀抱龙丸;脾虚多痰,宜清心涤痰汤。慢惊风则以培补元气为主,挟痰者用醒脾汤;慢惊本无热可言,但脾虚虚热内生,每多痰涎上泛,咽喉气粗,身热心烦,所谓虚挟痰热,宜清心涤痰汤。慢脾风则为纯阴无阳之症,逐风而无风可逐,治惊而无惊可治,惟宜大补脾土,生胃回阳,方用温中补脾汤。阳回调理,宜醒脾散。 钱鸿年在中国儿科学一书中将惊风辨证引入西医理论,把急惊风分为急性脑膜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两种。对于急性脑膜炎当标本兼治,因于外

16、感者,无汗宜葛根汤,有汗宜栝楼桂枝汤、阳旦汤,银翘散、桑菊饮、葛根芩连汤、白虎汤亦可酌用;因于痰热者,当用宣肺祛痰之品,如麻杏石甘汤、抱龙丸、太乙玉枢丹;因于积滞者,当用调胃承气汤、凉膈散等;因于痧毒内陷者,则须向外透发,亦有直接从内清者。治标可分清脑和镇静神经两法,清脑如犀角地黄汤、钱氏凉惊丸、至宝丹、紫雪丹等,镇静神经如天麻、钩藤、羚羊角、僵蚕、蝉蜕、全蝎等。对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初起恶寒发热,可 以麻黄汤加葛根、秦艽、龙胆草汗之;表症差解、壮热口渴者,宜葛根芩连汤加芦根、白茅根、桑叶、杏仁、防风、龙胆草清之;见项向后仰、角弓反张等重症,当以弛缓神经为主,苦寒降热佐之,宜犀角地黄汤加菊花、

17、天麻、胆南星、僵蚕、川黄连、龙胆草,并用开水化服紫雪丹。对慢惊风治宜温补为主,挟痰者,宜醒脾汤;脾虚肝旺者,宜用缓肝理脾汤、钩藤六君汤。认同秦伯未关于慢惊风的治法,至寒极者,当以逐寒荡惊汤、附子理中汤急切图之。钱鸿年认为慢脾风不可以推拿治之,谓:“乞灵于推拿之手者,则其死更速,良以慢脾之症,至痰鸣气促之时,其一点真池,已届半离半续之际,一经动摇,其有不随手而脱者乎?” 上海儿科医家徐小圃认为,急惊风多属阳证、热证、实证,每因风邪、痰热而起,治疗以疏风清热、豁痰开窍、熄风镇痉为主;慢惊风多属阴证、寒证、虚证,每由久病形成,以温中健脾为治;慢惊风重至脾肾阳衰,元气式微,为慢脾风,治当温补脾肾、回阳

18、救逆。徐小圃认为古代所指的慢脾风范围较广,现代医学的结核性脑膜炎是典型的慢脾风。对慢脾风须依据辨证而施治。如痉厥兼气阳不足者,予熄风镇痉中参用温肾潜阳之法;肺气闭塞与慢惊风同病者,合宣肺开闭、温肾回阳、潜阳熄风于一方;慢脾风气阳下虚者,寓平肝熄风于温肾扶阳之中,标本兼顾。在治疗慢脾风的用药上,常选附子、肉桂温脾散寒、回阳救逆;磁石、龙齿、天麻、钩藤、制僵蚕、蝎尾、玳瑁等平肝潜阳、熄风解痉;远志、胆南星、姜汁辛开化痰;半夏、橘皮降逆和胃;桂枝、白芍调和营卫;石菖蒲开窍;淫羊藿、巴戟天温肾。 江苏无锡医家时逸人认为,急惊可先用卧龙丹取嚏,有嚏者轻,无嚏者重,若不能得嚏者难治。对急惊风的治疗宜清热解

19、表、镇痉熄风、化痰开窍。常用牛黄镇惊丹、牛黄抱龙丸、琥珀抱龙丸、定风散、紫雪丹等。牙关紧闭者可用乌梅擦牙。病势进行急骤,可用千金龙胆汤加减治之。若大便色淡,不甚臭,防转虚证,清热药品当慎用。慢惊风因脾胃虚弱、气阴不足者,可用庄氏加味理中地黄汤治之;如拘挛搐搦,可加用定风散;如痰壅气粗,可加用抱龙丸。慢脾风因脾虚气弱,吐泻日久所致者,宜温补,可用温中补脾汤加减。 江苏仪征医家孙谨臣认为,热极生风之候,惊厥频作,应视熄风止痉为当务之急。身热炽盛,解表泄热,不失为治病之本。急则治标,痉暂解必将再作。审因治本,则热邪去而痉自平,必标本并治,始能挽其狂澜。方用蝉蜕、全蝎为散,以熄风止痉。蝉蜕善疏风热,又

20、能平肝定惊,适用于外感高热抽风;全蝎独入厥阴,为“风家要药”。另用沈氏尊生“蝉蝎散”加减,去胆南星、甘草,用治阳证急惊风甚验,加用金银花、连翘、钩藤、碧玉散,金器煎汤为饮,意在表里两清,潜熄并用。 湖北宜昌医家梅大钊以幼科全书“急惊风为实为热,当用凉泻;慢惊风为虚为寒,当用温补”为惊风的治疗原则。梅大钊认为,急惊风发作时,须先采取应急措施以缓解病情,根据不同证型施用针刺和推拿,可针刺人中、合谷、内关、十宣、百会、大椎、涌泉等穴,手拿肩井、委中、风池、内关、外关、承山等穴,必要时灌服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通关散、止痉散等成药。待病情稳定,遵循疗惊必先豁痰、豁痰必先祛风、祛风必先泻热的治疗方法,热解则诸症随之而安。自拟截风定搐汤,方用葛根、连翘、蝉蜕、僵蚕、天花粉各10 g,黄芩、地龙各6 g,大青叶、钩藤各15 g,甘草3 g。寒凉勿太过,待热退惊定,随行益气养胃。对于慢惊风和慢脾风,以扶正祛邪为主,寒重者可选福幼篇的逐寒荡金汤;气血大亏者用理中地黄汤加味;肝肾阴虚者用大定风珠以滋水涵木。 惊风学说是历代儿科争论最多的学术问题之一,从历代医家的争鸣来看,主要是对惊风概念认识上的泛化造成了不同的看法。惊风的概念应该明确为惊厥抽搐的病证,摒弃与此不相关的内容。在此范围内发掘研究整理历代医家的学术观点和医疗经验,才有利于学术的提高与发展,有利于临床的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