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8 ,大小:235KB ,
资源ID:16934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934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学经典20课教案.doc)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学经典20课教案.doc

1、弟子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教学内容: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诵读“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理解基本意思。2、通过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觉搜索、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指导言行。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2、进行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课

2、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引领展示(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谨而信”的前两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2)听说,有的同学已经把这两句话编成了歌、小品多种多样的形式,谁来展示一下?(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诵读经典的快乐,给经典注入时尚的元素)建议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比如:快板背、配乐吟唱、小品表演等,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念经”式背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成功的快乐。2、答疑解惑(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章,让我们把这一章的内容完整地读一

3、读。(齐读“谨而信”部分)(2)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疑问?(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建议这个环节对于经典的学习定位于“答疑解惑”。问题由学生中来,课堂上更多的是“生成”。学生将学习时的疑惑提出,由师生共同解决。教师不同于教材体系的语文课教学,不做“传道授业”式的讲解,不对经典原文做照搬理解。画面:生1:这一段的大部分意思我都懂,就是那个“晨必盥”的“盥”我不理解。师:你真是个善问的孩子,不过我要纠正你一下,“盥”这个字的读音是(gun)。生1:噢,我知道了,谢谢老师。师:真有礼貌!请你带着大家一

4、起读读这个字。生1:带着大家齐读。生2:老师,“袜与履”中“袜”是指袜子,“履”是什么意思呢?师:这个词平常我们做动词用,其实它的本义是名词。你看看袜子和什么呢?哪个同学可以做他的小老师?生3:我知道了!“履”的本义就是鞋子!师:真聪明!学贵有疑!但还要善读书。还有什么不懂的,再读读书!我们这本弟子规后还有“经典解说”,请你试着向它求解!(学生读书自学)建议在这个画面中,学生质疑提问,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质疑探新的精神。(3)这章所写的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这些细节往往影响到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大家了解吗?

5、(交流王安石的成就)(4)我们手中的这本弟子规里有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默读故事)建议故事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和感染力,还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在读故事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本小节后配备王安石不讲卫生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相比,这样浅显的小故事更易于让学生接受。3、链接“经典故事”不讲卫生的王安石(见弟子规第51页)4、“经典拓展”(见弟子规第51页)(1)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相机交流)(2)这个故事后还有几个小问题,你是怎么看这些问题的呢?(完成习题,交流)(3)如果我们能按这一章所说的去做,就能培养出良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齐背这两句!5、自

6、由创编(1)弟子规是清代的儿童蒙学教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是新时期的弟子,在理解这几句的基础上,让我们来改一改、编一编!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弟子规。(配乐、独立创编)(2)编好了吗?在四人小组内好好交流交流,把你的大作读给伙伴们听,大家都要洗耳恭听!(四人小组交流)(3)你觉得谁创作得最好,推荐他代表你们小组展示给全班同学听。我们来评评看谁编得最好,谁是我们班的“大学士”。(小组交流后推荐一名代表,全班展示)(4)还有许多同学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现在你就可以去找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交流。(全班交流)评析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是诵读、理解,那么这个环节就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学生在理解的基

7、础上,联系实际,联系个人经验,创编具有时代特点的弟子规,赋予经典以鲜活的生命,以真正继承中华经典中的精华,弘扬民族精神。6、总结延伸(1)到这里,这一章就全部读完了。你能完整地背一背吗?(自由背)(2)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分男女生比赛)评析这节课只是一个“驿站”或“加油站”。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激发兴趣,受到熏陶,获得方法,所以课堂是以“还准备读什么经典书籍”而结束的。给学生打开的是读经典的大门,读经典的广阔天空。让学生一直走下去,读下去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学内容: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诵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理解基本意

8、思。2、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习惯。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句中多音字的读音和字义。2、进行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交流展示(1)出示论语学而篇第一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们还记得这段古文吗?这是我国哪位历史名人说的?(2)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了论语学而篇第一部分,谁来为我们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读

9、背交流,可以按顺序读背,也可以把内容有联系地放在一起读背;可以单人读背;也可以邀请同学合作读背。)(3)学了论语学而篇第一后,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建议反复单一的读背会让学生对经典著作产生厌倦。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给他们创建平台展示自己。同时,这个环节的目的既是复习巩固旧知,也是对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建议学习不仅是停留在知识本身,对于知识背后,尤其是这样的经典著作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教师也可以适当引领。(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论语学而篇第一。(齐读论语学而篇第一)2、答疑解惑(1)论语中还有许多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为政篇第二中

10、的两则。(2)请看这一章的其中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示相应内容和自学建议)默读文句,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连起来自己说说句子的意思。(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建议无论是何种教学,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即使是教学经典著作也不例外。学生自己产生的疑问,自己才有探究、解决的兴趣。但论语这部经典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要想自己解决问题,势必要借助外力。好的是,我们的这套丛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每一则都标有拼音,每一则后都有“经典注释”和“经典解说”环节,一定程度上已经帮助学生扫清了认读和

11、理解的障碍,所以也帮助教师在教学时消除了理解的顾虑,这样为放开教学、鼓励学生充分自学奠定了基础。(3)交流汇报通过自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提醒“为”的读音)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用“故”组词。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了一个成语“温故知新”。(相继出示“新故”、“温故知新”)建议除了理解论语中的每一则的意思外,文字训练也可以适当地贯穿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训练和积累,达到知识的迁移。同桌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说意思。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面:师:通过借助书本以及大家的互相学习,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吗?生(齐答):没有了。师:真的没有了吗?那么下面请大家做小老师了。这里有个

12、问题你们思考过吗:“为什么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生1:说明这个人聪明,有创造精神。师:这种解释是有些道理,但好像理由还不够充分。生2: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说明是获得了过去连老师也没有讲到的知识,如果把这新知识告诉别人不就是老师了?师:嗯,有道理。虽然这则论语是我们刚刚学的,不过这个同学已经可以“为师矣”了,因为你已经把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句子做了更充分的诠释。这就叫温故而知新。建议在教学中,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对文字本身的理解,“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人文理念才能为学生所吸收,经典著作的教育价值才能得以体现。了解了意思,

13、再来读读原文。(4)“温故而知新”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但凡知识渊博的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毛泽东主席就有这样的习惯,书中“经典链接”里就记载了他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默读故事)建议本书每篇后都有相应短小而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相比这些浅显的小故事更易于学生接受。链接“经典链接”:毛泽东读书(见论语第26页)“温故知新”:请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用“温故而知新”写一句学习感受。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交流感受)故事后的习题,就是用我们这则论语中出现的成语命名的。下面我们就是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和运用了。(完成习题,交流)建议既然教材本身的语言文字就有和

14、本则论语教学相关的内容,当然要把握好这一契机,随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强化学生的认知。(5)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样去对待知识,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一定会受益匪浅的。让我们来背一背这则论语。(集体背诵)3、总结延伸(1)我们已经学了十几则论语了,这其中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学习的,有些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事情的,还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你们能自己总结一下学过的这十几则论语分别是属于哪一类的吗?(总结归类)(2)其中哪一则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或者说对你的帮助最大,为什么呢?(结合实际,交流总结)(3)对于学习、对于生活,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能试着像孔子这样用凝练的一句话概括出来吗?(自由

15、创编)建议理解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联系实际,自我提炼,说明他们已不仅仅停留在学知识的层面,而是具备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学到的知识能被学生自由运用,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这样经典才能被赋予新的价值和新的意义。教学随感:我们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少儿读国学经典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在被人们所争论。综观近年来网络及主流媒体对少儿读经典一事的评论,持批评意见者居多。反对少儿读经典的代表性观点是,历史已经证明,四书五经救不了中国,让孩子们背诵经典完全是在开历史倒车,培养不出现代化人才,万一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百无一用的书生,于私不能养家糊口,于公不能报效国家,只怕悔之晚矣。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角度而言,亲身经历让我深深感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相反,他们的智力、他们的眼界在不断地发展,应该说他们的起点更高。可是,他们却不爱学习,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事。而在我们那一部部国学经典中积淀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