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286.72KB ,
资源ID:1692004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9200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株洲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株洲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docx

1、株洲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株洲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市长 王 群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奋力跨越 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过去五年,是株洲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成功抵御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沉着应对建设高峰、偿债高峰的严峻挑战,充分把握“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崛起战略等历史性发展机遇,克难奋进,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

2、济社会发展跨越历史性的新台阶。这五年,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全市GDP由2005年的521.6亿元增加到1230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4%;财政收入由41.1亿元增加到130.9亿元,增长2.2倍,年均增长25.9%,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0亿元,年均增长36.4%。非公经济占GDP比重由45%提高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57.6亿元增加到25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0.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50.5:36.5调整为9.5:54.5:36。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及深加工、汽车、陶瓷、服饰等产业集群

3、不断壮大,涌现出3家过100亿元、4家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25亿元增加到620亿元,增长1.75倍,新型工业化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二。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3.7%。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85万吨以上,年出栏生猪达到440余万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700余家,加工产值超过150亿元。醴陵、攸县连续四年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1亿元增加到425亿元,年均增长18.6%。芦淞市场群进入全国十大服饰市场和服饰物流中心。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5件,被确定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深化,金融

4、体系日趋完善,新入驻股份制银行8家,获评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此外,房地产、现代物流、会展、保险、证券等服务业都有长足发展。这五年,是基础设施继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五年。大气魄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武广高铁客运专线、株洲西高铁站、醴潭高速、衡炎高速和长株高速竣工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杭长客运专线、长株潭城际铁路、衡茶吉铁路、浏醴高速、醴茶高速、茶界高速、分炎高速、炎睦高速、炎汝高速建设顺利推进;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长株潭三市通信实现同号升位并网,天然气成功引入市区和醴陵。大手笔实施城市提质扩容。着力构筑“一体三极”格局,依托市区主体,向北打造云龙示范区,向西拓展河西新城,向南建设

5、航空城;加快构建“一圈三环”路网,天元大桥、芦淞大桥建成通车,畅通了城市内环;中环大道东环北路开工建设,炎帝大道、时代大道、田心立交、王家坪立交等相继完工,荷塘大道开工建设,城市东西南北四张大门全部打开;体育中心、广电中心、规划展览馆投入使用,中心医院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强力实施“五改”工程,全力推进“四创四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大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干线公路205公里,建设乡村公路7645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投入资金124亿元,兴修水利工程15万处,治理病险水库275座,洮

6、水水库基本建成;实施饮水安全工程,37万农民彻底告别了“喝水难”;在全省率先由政府支付农田灌溉水费;新建沼气池4.1万个;新造林7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1.5%;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61.8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2%。炎陵县创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并入选“中国十佳绿色城市”。这五年,是“两型”建设率先突破、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云龙示范区完成投资45.6亿元,云峰湖国际旅游度假区、职教大学城、欧洲小镇等一批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天易示范区拉开大河西发展框架,武广新城、栗雨中央商务区、湘水湾生态公园建设进展顺利,电动汽车、风电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开工;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

7、着力“两改四提”,45个项目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库,12个节能减排和5个限期治理项目稳步实施,产业正加速从“高碳”向“低碳”,从“制造”向“创造”转变。“两型”环境加速构建。大力开展“蓝天碧水净土静音”行动,关停污染企业123家,拆除工业烟囱284根,新建污水处理厂7座,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空气质量良好天数由298天提高到350天,湘江株洲段达到类水质标准,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1.5%,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1%。“两型”改革深入推进。按市场化运作理念,组建了城发集团、国投集团、地产集团等“6+2”投融资公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经营意识逐步增强;城乡统筹改革和土地经营

8、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33%,居全省第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初见成效;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从6.9亿美元增加到14亿美元,年均增长19%。来株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0家,央企达到15家。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230元增加到19600元,年均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957元增加到7550元,年均增长13.8%。新增就业2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稳定在68万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7133个,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

9、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71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城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每月170元提高到300元,始终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住房公积金发放贷款36.6亿元,支持城镇居民购房、建房440多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1.5万套,新建经济适用房4545套,新建农村安居房5927栋。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列高端A型地铁车辆;投入运营电动公交车达420台,是全国推广数量最多、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第七次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大力推广“快乐德育、人文智育、阳光体育”,免费义务教育覆盖城乡,创建合格学校326所,新建城区中小学塑胶运动场52个,救助家庭贫困学生25万人次。甲型H1N

10、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疾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4%,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圆满承办省第十届体育运动会和2009年省艺术节。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加强,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获评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模范城市,荣获“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称号,连续两年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民意测评居全省第一,连续三次荣获“长安杯”,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连续五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与此同时,信访、妇女儿童、计划生育、广电、气象、市志、档案、国防、红十字、助残、老龄等事业都有新进步。这五年,是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效能有效提升的五年。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

11、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共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317件,政协委员提案1436件,办结率、见面率均为100%,满意率99%以上。率先开展“法治株洲”创建,“大普法”、“大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大力推进项目审批代理制、限时办结制、项目代建制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减少69项。“数字株洲”建设步伐加快,政府信息公开深入推进,“12345”市长热线、市长信箱全面开通,妥善处理市民建议、投诉等事项5.2万件。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廉政建设也取得新成效。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我们按照“目标提高、标准提升、发展提速”的总体要求,紧扣转方式、促“两型”这条主线,着力打好“三大战役

12、”,突出了四个重点。一是突出打好“三大战役”。城市提质战果显著。四大精品工程完成投资35亿元,湘江风光带河西城区段、神农城广场对外开放,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一期工程进展顺利,职教大学城已有7所院校入园。“四创四化”纵深推进,新增绿地面积481公顷,提质改造道路路面及人行道66条,亮化小街小巷33条,美化建筑物88栋,改造地下管网96处、老旧小区8个、门店橱窗200余栋,被列为国家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6项指标已有21项达标。创建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一举成功,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园区攻坚来势强劲。全年启动园区项目259个,固定资产投资达238亿元。南车株机公司实

13、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南车株洲所公司、株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北汽集团南方基地年产20万辆整车项目成功下线,投资40亿元的变流技术产业园、投资50亿元的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项目已经签约,山河智能通用航空产业项目正式落户。天桥起重成功上市,唐人神集团上市获批。旅游升温成效明显。旅游总人数达到122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78亿元,增长30%;包装策划35个重点旅游项目,总投资578.7亿元,神农城、湘江风光带、荷塘月色、神农福地、酒埠江4A景区创建等项目全面启动,鹿原镇、酒埠江镇获评省特色旅游名镇。二是突出推进“两型”建设。云龙、天易示范区和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编制全面完成。云龙示范区开发重

14、大项目100余个,合同引资近1000亿元。云峰大道建成通车,迎宾大道基本建成,云龙大道全面开工。天易示范区高塘村完成土地改革试点,实现了“村组变社区、村民变居民、集体变国有”的历史性转变。完成霞湾港水变清一期工程、株冶总废水零排放工程,启动建设重金属污水处理厂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两型”环境建设初见成效。三是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扩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8家,新改建农贸市场21个,农家店600个;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48个。基本完成网株公路等4条干线公路改造,建成农村公路1135公里;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15、356个,20万农户用上清洁能源;整理土地80多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6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万人;1.8万名农村“五保”老人得到供养,10.5万农民领到低保救济金。四是突出改善民生民利。新增城镇就业5.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万人。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0所,市区新建学校3所,新增学位4860个,资助家庭贫困学生3.57万人。在城市四区及株洲县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就诊药品费用下降38%。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新增参保人数26.1万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8.8万人。新增廉租住房7115套,新建公共租赁房470套,新建农村安居房1100栋。全市1.3万户、67万平方米的棚

16、户区改造全面启动。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见附表)。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战略目标不动摇,致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我们始终坚持“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质量全面提升;我们始终坚持“内提外拓、统筹发展”的城市发展格局不动摇,“一体三极、一圈三环”城市框架初步构建,城市空间全方位拓展,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实施惠民行动,想群众所忧,急群众所盼,解群众所难,切实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造福人民,发展

17、成果全民共享。五年风雨,五载耕耘,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注重统筹兼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民利;必须坚持激情工作,做到规范管理;必须坚持勤政廉政,严格依法行政。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影响深远。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参政议政的结果,饱含了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智慧力量,凝聚了全市人民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株部队官兵和全市人民,向关心、支持、参与株洲建设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在总

18、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解放思想的力度还不大,实现“两型”改革率先突破的办法不多;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转方式、调结构任务依然繁重;制约经济增长的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瓶颈有待破解,环境保护的压力仍然较大;项目策划和包装水平不高,推动跨越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发展后劲有待增强;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农民增收渠道有待拓宽;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需解决,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政府自身建设需要继续加强,执行力、创新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奋勇前行 科学谋划“十二五

19、”宏伟蓝图“十二五”时期,是株洲大有作为的机遇期,是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期,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攻坚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期。未来五年,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发展难度不断加大,但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实施和全省“四化两型”战略的推进,为株洲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要应对挑战、战胜挑战,以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争创新优势,推进新跨越。“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全面推进“

20、四化两型”建设,深入持久打好城市提质、园区攻坚和旅游升温“三大战役”,大力实施科教先导、产业转型、城镇带动、民生优先战略,努力建设智慧株洲、实力株洲、绿色株洲、幸福株洲,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两型”社会示范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两个基本建成、三个翻番、两个明显下降”,即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全市GDP、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万元GDP能耗下降1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0%。GDP年均增长13%,达到250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5:55:40;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26

21、0亿元;居民消费率达到4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努力建成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创业型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我们将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突出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两型”理念、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务本求实的要求,转方式、促“两型”、保增长、惠民生,纵深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深入持久打好“三大战役”,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努力建设“四个株洲”,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新跨越。(一)实施科教先导战略,建设智慧株洲加快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现代教育体系、信息应用体系

22、,形成强劲的创新发展能力、教育支撑能力、智慧管理能力,打造智慧株洲。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抓好科技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力争在轨道交通、电动汽车等领域实现科技攻关的重大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争取实施50项以上国家“863”计划,新建10个以上国家级和省级工程实验室,力争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实施教育提升工程。深入推广“人文智育、阳光体育、快乐德育”,抓紧实施株洲市建设教育强市行动计划和株洲市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

23、计划。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职教大学城建设步伐,积极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努力把株洲打造成为“中部地区职业教育创新之都”。重点发展高等教育,支持湖南工业大学做大做强。统筹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构建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市。实施信息应用工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高速宽带城域网覆盖全市,推进“三网融合”,抓好电子商务、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建设与推广,构建信息高速网络平台。加快建设新一代“数字株洲”电子政府,打造全市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和公众信息服务平台。继续完善数字城管、治安电子防控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抓紧建设城市规

24、划、医疗、社保、环保、统计、计生、民政等信息管理子系统,构建高效、现代化的公共管理指挥平台。不断完善智慧服务系统,建立集住房、教育、水电气供应、应急处置、社会治安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应用体系。(二)实施产业转型战略,建设实力株洲做强传统产业,做优新兴产业,做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形成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优质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构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两型”产业体系,打造实力株洲。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继续实施“5115”工程,支持南车株机公司、南车株洲所公司、南车电机公司、株冶集团、株硬集团、北汽集团、中航南方、唐人神等企业继续做大做强,真正成为具有强劲引领和带动力的旗舰企业。深入实施

25、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搭建融资、配套协作、技术创新和信息服务平台,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难题。持续打好园区攻坚战役,进一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优化园区管理和服务,加速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特色发展。突出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汽车千亿产业集群,推进八大特色专业园区建设,构筑工业高速发展的坚实平台。建成1个总产值过100亿元、4个总产值过50亿元的县域工业园区。认真落实“6+1+4”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改造提升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炼、化工、食品加工、陶瓷、烟花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成“四城三基地”,即轨道科

26、技城、航空城、汽车城、服饰城和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和健康食品产业基地,再造一个株洲工业。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坚持“两跳”方针,跳出“农”字抓农业,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园区,培育一批年产值过100亿元、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五年内产值翻一番;跳出农业抓农村,以城镇化的理念建设新农村,切实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加大城镇投入,做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品位。强化“两调”举措,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不断调低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体验、观光等现代农业,努力调高现代农业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加快“两转”步伐,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

27、转,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发展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集中;实施“百万农民进城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向产业工人转变。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继续打好旅游升温战役,加强策划宣传,深化区域合作,打造精品线路,加快“一廊两片”、“一城三湖”、“一江八镇”建设步伐,推进炎帝陵创建国家5A景区、湘江风光带、云峰湖国际度假区、云阳山、酒埠江、荷塘月色等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精心打好“炎帝牌、红色牌、生态牌、工业牌”等特色旅游品牌,努力把株洲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力争旅游业产值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组建一批大型专业物流

28、企业,建成长株潭国际物流园、芦淞现代服饰物流仓储配送中心、荷塘生活用品商贸城,努力构建面向全省、辐射中南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手抓存量扩张,一手抓增量引进,在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的同时,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芦淞服饰市场群提质改造,扶持大型商业超市连锁经营,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提升消费水平。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政银企交流对接,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发展信息咨询、会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打造一批服务业品牌。(三)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建设绿色株洲科学制定城镇规划,调整优化城镇布局,加快城镇提质扩容

29、步伐,增强城镇集聚和辐射能力,致力形成城镇相连、交通便捷、生态宜居的“两型”城镇体系,打造绿色株洲。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中心城市按照“两型”理念和“一圈三环,三环七射”的战略构想,强力推进云龙示范区、天易示范区、航空城建设,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加快建设武广新城、金山新城、新马片区、白井片区,实施“一江八镇”城市拓展建设工程,力争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深入持久打好城市提质战役,纵深推进城市创建工作,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抓好城区污水处理、停车场所、公交站场、消防设施、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完善电力、自来水、燃气、新能源等供应保障设施,强化城市功能。按照“一主两次、两轴四

30、带”的发展构想,以株洲市区为主中心,以醴陵市区、攸县县城为次中心,沿106国道、S211省道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提升县城在县域经济中的首位度。加快构建交通能源体系。构筑大交通,建设大枢纽,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沪昆高速客运专线、衡茶吉铁路株洲段,加快长株潭城际铁路株洲段建设,改造提升醴茶铁路。建成岳汝、泉南、分炎、炎睦、长株潭南环等高速公路,完成京港澳高速株洲段和左权大道等拓改工程,力争建成长株潭高速东环线,形成市域2小时高速通勤圈。建成洞株路、铜霞路等城际干道;开工建设湘江大道、长株攸快速路株洲段,完成芷渌

31、公路、G106、S320等7条干线公路改造。完成湘江株洲段航道改造工程,建成铜塘湾新港区,使湘江主航道常年达到2000吨级航道标准。建成株洲通用机场,形成比较完善的区域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茶陵洮水电站、攸县桐坝电站等新增电源点的建设。完成“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构建稳定、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体系。按照“人在林中、城在园中、路在景中”的目标,扎实推进湘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三边”造林等项目建设,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抓好城区生态园林建设,增加城市绿化量,构建立体化的城市绿化系统,城区绿

32、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快构建环境保护体系。继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静音”行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治理工业污染源。加强“一江四港”综合治理。推进清水塘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快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加快建成重金属污水处理厂,彻底改变清水塘地区面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落实国家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跨区域占补平衡;严厉打击非法开采、乱采滥挖矿产资源行为,深入推进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工作,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力度,倡导绿色消费,打造低碳示范城。扎实推进城镇、农村治污工作,构建生态宜居家园。(四)实施民生优先战略,建设幸福株洲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改善民生,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幸福株洲。实施收入倍增工程。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根本举措,努力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带动就业,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统筹机制,稳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离退休人员工资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工资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劳动报酬。加强市场价格监控,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加强农民就业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