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基础知识一)填空。1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是不是相等。34:6和8:12,他们的比值都是(),组成的比例可以写成(),也可以写成()。412的因数有(),选出其中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二)判断是否能组成比例(括号里写上是或否,照例子写出理由。)(1)3:8和15:40(因为3:8= ,15:40= ,两个比的比值 ,所以两个比 组成比例。(2)下表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课本第43页练习八第1题) 二、能力训练1、用下面4组数据,你能组成几个比例?聪聪说:我4分钟跑 了1200米。明明说:我6分钟跑了1800米。2、完成41页“
2、做一做”2题。右图中的4个数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三、拓展训练 一个比的各项都是整数,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0.6,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小10,第四项是第二项的,写出这个比。第二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1、表示( )叫比例,比例是由( )个比组成的。2、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4、5、12和15 (2)2、3、4和5 (3)1.6、6.4、2和5 (4)、和二、新课预习同学们,比例中的四个数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你能发现吗?下面请同学们预习课本第41页的内容,把重要的地方画上线,不懂的问题用铅笔标在书上。提示:可以结合以下问题进行预习: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两
3、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2、比例2.4:1.6 = 60 :40中的( )和( )是外项,( )和( )是内项。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 =(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 =( )。3、我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 )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 )。小组评价:4、你能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吗?改写成分数后你还能找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吗?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考一考:(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20,其中一个内项是4,另一个内项是( )。(2)如果4 :a = b : 5,那么ab=( )。1、比例中,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改
4、写成乘法等式是:2、说说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 )的积等于两个( )的积。3、想一想: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应用比例的( ),还可以利用( )。4、: =是不是比例?为什么?5、小红说得对吗?(课本第43页第6题)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在比例里,两个( )的积等于两个( )的积,这叫做比例的( )。2、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有( )种方法,一种是应用比例的( ),看两个比的( )是否相等,另一种是根据比例的基本( ),看比例式中的两外项之积是否( )两内项之积。【达标检测】 一、基础训练。1、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4.52.7=106 63 =852、把下面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并
5、找出它的外项和内项。6: 10 =9150.22.5450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课本第41页做一做)二、能力训练。1、填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两个外项的积是( ),如果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在比例式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内项是0.2,另一个内项是( )。2、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1)440 = 820 (2)2.50.8= 0.54(3)3.64 =24 (4) (221)(67)=1 三、拓展训练 1、 某班里男生人数的和女生人数到相等。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 2、根据一知式子,你能推出什么样的结果,把它写在后面
6、的横线上。a b = ca 第三课时 解比例1、什么是比例?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填一填。(1)5 :( )= 2.4 : 1.6 , 5 )=( ) )(2)8 0.1 = 1 ( ) , 8 : ( )= ( ):( )同学们,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以下问题,自学课本第36页的内容。1、比例中共有( )个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根据( )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 )。2、在12 :3 = 16 :x这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是( )和( ),两个内项是( )和(
7、 )。因为12 :3 = 4,所以16 :x = 4,那么未知项x =( )。3、学习例2:根据题意可知模型铁塔高度:原塔高度 =( ):( )。已知原铁塔的高度为( ),如果设模型铁塔高为( )米,则可以列出比例式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上面的比例式可改写成: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 ),解方程得这座铁塔模型的高为( )米。4、试一试:完成课本第42页中的例题3。 5、我发现:解比例要依据( ),先把比例转化为( ),然后解( )。6、我还有 不明白。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什么叫做解比例?2、怎样解比例?(1)汇报板演例2解答情况。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为X米。 X :320 = 1 :10
8、(根据是 ) 10X=3201(根据是 ) X=X= (2)汇报板演例3解答情况。小结:根据问题设( )为X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 )解( )。3、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想解比例的根据是( ),关键是( )【达标训练】一、基础训练1、解比例。课本第42“做一做”。 2、完成练习八8、10题。3、按下面的条件组成比例。(1)12和5 的比等于3.6和x的比. (2)x和的比等于4:3(3)x除4.2的商等于 二、能力训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 (2)0.63 :( )=( ):102、A、B两种商品的价格比是7:3,如果它们的价格分别上涨70元,那
9、么它们的价格比是7:4,这两种商品原来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三、拓展训练 音乐兴趣小组有男生24人,女生18人,又转来几名女生后,男、女生的人数比是6:5,转来女生多少人?第四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课1、关于比例你知道哪些?你能区分下面的概念吗?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解比例的方法:2、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方法有( )种,一种是根据( )看两个比的( )是否( );另一种是根据( ),看组成比例后的两( )之积与两( )之积是否( )。3、我能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八第14、15题。我的小问题: 三、合作探究,质疑优化。1.小组展示自学第3题内容。2、组际之间互相提问,探究解
10、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检测反馈】一、填空题:1、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2、用2、3、4、6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式: )、(3、在一个比例中,如果两个外项的积是 72,其中一个内项是8 ,则另一个内项是(4、甲乙两数的比是5 :3,乙数是60,甲数是(5、在8:15中,如果前项加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要加上( );如果后项扩大3倍,要使比值不变,前项要加上( )。6、一个比例式,两个外项的和是37,差是13,两个比的比值是,写出这个比例式:( )7、:89:,那么,()。8、,那么:():()9、:1.75时,那么()()。10、如果9,那么( )/
11、( )。11、如果甲数的等于乙数的,那么乙数:甲数():二、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比例是由任意两个比组成的。 ( )解比例也就是解方程。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差是0。 ( )如果ab=30,那么,a:6=5:b。比例式中有四个外项,四个内项。三、选择题。(30分)1、一块长方形的周长是28米,它的长和宽的比是4:3,这块地的面积是()。 A、192平方米B、48平方米C、28平方米2、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已知圆锥体和圆柱的高的比是9:1,圆柱体底面积和圆锥体底面积的比是()。 A、9:1B、3:1C、6:13、做一批零件,甲需要4小时,乙需要3小时,甲与乙
12、的速度比是()。 A、4:3B、5:4C、3:44、把10克糖溶解在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 A、10:1B、1:10C、1:11D、11:1 5、一批零件,合格与不合格产品的比是4:1,这批产品的不合格率是()。 A、25%B、20%C、10% 6、一个三角形内角度数的比是7:2:1,这个三角形是()。 A、钝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四、解决问题1、一幅画,长与宽的比是3 :2,已知这幅画的长是80厘米,宽是多少?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两车在距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这时甲车与乙车所行驶的路程比是2 :3,甲车与乙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设甲车每小
13、时行X千米。 3 X :(3X+182)=2:3 ,解得X=24。乙速:24+1823=36(千米)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 一课 时 成正比例的量一、知识链接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4、圆柱的体积=( )( ) 二、新课预习上面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下面我们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5、46页中的例1,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 和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如:3.5:1=3.5 7:
14、2=3.5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 ),它们的关系叫做( )。在例1中,因为( )相同,也就是总价和数量的( )一定,所以总价和数量成( )关系,总价和数量是成( )的两个量。4、我还能含有用字母的式子表示正比例关系:1、出示下表,并根据上述内容填表。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时间(时)25678路程(千米)90 180270360450540630 720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表中有哪两种两种量相关联的?(2)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3)请各组取一组相对应的数据,然后计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4)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
15、么?(5)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什么? 2、想一想:时间和路程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存在的条件是什么?1、判断下列每题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4)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1、判断下面没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面积和长。(2)圆的周长和直径。(3)行走的路程一定,已走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思维拓展】1、 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成正比例吗?长方形呢?2、 x、y 是两个变量,而且x =
16、请先填表,再判断x和y成什么比例。 x 10 30Y 4080 160 第二课时 正比例图像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两种量成正比例的关系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这两种量必须是( ),这两种量的( )必须是一定的。2、例举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1、自学课本P46,我能回答下列问题。(1)纵向的轴表示 ,横向的轴表示 。(2)从图象中你发现:(3)根据图像判断,如果买彩带4米,那么总价是( );28元钱可以买( )米彩带。2、我的思考:知道彩带的数量,只要先找到 ,就能不通过计算得出彩带的总价。合作探究 1、成正比例关系的图像的特点:(1)它是一条( )。(2)图像中横轴上的数据表示水的( ),
17、纵轴上的数据表示水的( ),水的( )和它对应的( ),每一对数据都要可以用一个( )来表示。(3)从图像上可以直观地看到水的高度与体积之间的变化情况,即 2、观察图像解决问题。(1)把数对(10,35)和(12,42)所在的点描出来和上面的图象连起来并延长,你还能发现 。(2)不计算,根据图象判断,如果买9m,总价是( ),49元能买( )米彩带。(3)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 )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O的 ,从图像中可以直观看到两种量的 情况,不用计算,由一个量可以直接找到 的另一个量的 。根据一个量找到另一个量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18、。【达标测评】1、课本P46做一做。(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2)用描点法画出表中两种量的正比例图像。(3)利用图像进行估计,体会正比例图像的意义和作用。2、课本P49练习九第3题。 判断: 成正比例的量,在图像上描的点连接起来是一条曲线。( ) 三、拓展训练。 订阅少年报的份数与总价的情况如下表。 数量/份 1 2 3 7总价/元30 60 90 1501、 把上面表格填写完整。2、 根据表格中数据,在下面图中描出份数和总价所对应的点,再把这些点依次连起来。 3、图中所描的点在一条( )上,图中总价与数量成( )关系。 第三课时 成反比例的量一、知识链接1、下表中的两种量是
19、不是成正比例?购买练习的本数(本)9总价(元)0.801.603.204.807.202、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是 。3、圆柱的体积=( )( )自学课本第47页例2,完成下面各题。1、 分别计算出每组数据相应的体积,完成统计表。1030= 1520= 2、观察表格,探索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规律。(1)从表中我发现,底面积增加,水位( ),底面积减少,水位( ),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 ),它们是两种( )量,(2)计算并比较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我发现: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 ),也就是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
20、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 ),它们的关系叫做(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自学检测1、出示例2表格。(1)表中有( )两种量。(2)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3)表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 ). 2、用字母表示出例2中的数量关系式。3、互批自学第一、二题,并进行星级评价。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的个数和所需的时间如下表。每小时加工个数60201512加工时间(小时)252、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以下问题。(1)哪两个两量是相关联的?(2)由上表可以发现什么特征?(3
21、)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关系有什么特征?(4)写成关系式是什么?3、与例题2比较,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4、小组试着概括反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定义(各小组记录员进行记录)。归纳总结: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 ),它们的关系叫做成反比例关系。 一、基础训练1、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举出例子。 2、完成课本P48做一做。 3、在体积计算中,体积、高、底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当底面积一定时,体积与高成( )比例关系; 当体积一定时,底面积与高成( )比例关系。 电脑小组练习打同一份文件,下面记录的是每人
22、打字所用的时间。1. 完成上面的统计表。2. 不同人在打同一份文件的过程中,( )没有变。3. 打字的时间和速度成( )关系。4. 李老师打这份文件用了24分钟,能算出他打字的速度吗? 三、拓展训练:看图表填空。(1)根据规律判断比例关系,并填空。X4.57.5X与Y(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2.4(2) B. 成反比例 第四课时 正反比例的量练习课 【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看课本P48你知道吗?一)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 3、生产总时间一定,生产一个零件所用时间和零件总数。4、中国儿童报的订数
23、和钱数。二)能独立完成课本练习九第12、13、14题。 我的疑问:1、观察统计表。表一:路程/千米40160200320时间/时表二 :速度(千米/时)1202、小组内说一说:(1)从表1中,我发现 ,我是通过 发现速度是一定的,根据 判断路程和时间成 。(2)从表2中,我发现 ,我是通过 发现路程是一定的,根据 判断速度和时间成 。(3)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速度 时间 路程 或 路程 速度 时间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 比例关系;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 比例关系;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 比例关系。3、小组讨论: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吗?4、组内完成P52第15、16题。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不同点:正比例使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