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1.31MB ,
资源ID:163529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529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八章尿生成与排出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八章尿生成与排出Word格式.docx

1、1.分布 皮质肾单位2.构成球旁细胞入球小A肌上皮样细胞 分泌肾素球外系膜细胞入球小A与出球小A间致密斑远曲小管高柱状细胞 NaCl感受器3.功能 调节尿生成(三)神经支配肾交感神经肾动脉(入球和出球小A) 肾小管 球旁细胞(四)血供1.丰富 心输出量的1/42.分布 皮质94%3.两套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管网:高压(有利滤过)肾小管旁毛细血管网:低压(有利重吸收)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一、肾小球滤过(一)滤过膜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肾小囊上皮细胞1.5m2孔:有效半径2-4.2nm的物质能通过带负电荷:主要为糖蛋白超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除外(二)滤过机制有效滤过压动力: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2、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忽略不计)阻力: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45mmHg 25mmHg 10mmHg滤过平衡: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滤过过程中不断升高,最终动力与阻力相等,有效滤过终止。(三)滤过的衡量1.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原尿)量。(125ml/min, 180L/24h ,180/2.5=450次/24h)2.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125/660=19%(1/5)(四)、影响因素1.滤过膜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

3、球毛细血管阻塞滤过面积滤过尿少肾病滤过膜糖蛋白血浆蛋白滤过蛋白尿2.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动脉血压80mmHg滤过动脉血压40-50mmHg滤过为03.囊内压输尿管阻塞囊内压滤过4.血浆胶体渗透压大量注射生理盐水血浆胶体渗透压滤过5.肾血浆流量中毒性休克交感神经兴奋肾血浆流量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有效滤过段滤过二、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原尿终尿:量变+质变重吸收+分泌(一)近端小管的物质转运1Na+、Cl-和水的重吸收(1)量 67%(2)机制A前半段 跨上皮途径基侧膜上的Na+泵管腔膜上的Na+-H+交换体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细胞间隙高静水压B后半段 细胞旁路途径+跨上皮途径Cl-顺浓度梯度细

4、胞旁路毛细血管Na+顺电位差 (3)特点 定比重吸收2.HCO3-的重吸收和H+的分泌(1)量 HCO3-85%重吸收(2)机制 CO2形式 同H+分泌密切关联(3)意义在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3.K+的重吸收(2)机制 主动转运(?)4.葡萄糖的重吸收(1)量 100%同Na+吸收耦联载体继发性主动转运(3)肾糖阈尿中刚出现葡萄糖的血糖浓度(180ml%)。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二)髓袢的物质转运(1)量 20%的Na+、Cl-、K+重吸收(2)升支粗段的重吸收机制Na+:2Cl-:K+同向转运模式:A.基侧膜上的Na+泵B.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体C.K+循环使用D.N

5、a+细胞旁路途径(3)意义 尿浓缩和稀释(三)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1.Na+、Cl-和水的重吸收(1)量 12% Na+、Cl-重吸收(2)机制 跨上皮途径A.远曲小管初段管腔膜Na+、Cl-同向转运体基侧膜Na+泵B.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管腔膜Na+通道(3)特点 可调节(体液因素)2.K+的分泌(1)量 随摄入量而变 顺电位差与Na+吸收密切相关顺浓度差3.H+的分泌(1)机制管腔膜H+泵 同HCO-3的吸收密切相关(2)意义 调节机体酸碱平衡4.NH3的分泌(1)、机制扩散(脂溶性) 与H+的分泌和HCO-3的吸收密切相关(2)、意义 调节机体酸碱平衡第三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概念:尿

6、浓缩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量少。尿稀释尿渗透压65%-70%水肿二、神经调节 (一)作用 肾交感神经兴奋尿量(二)机制1.肾小球率过率降低入球和出球小动脉收缩(尤其是前者)肾小球毛细血管压2.肾小管重吸收增加(1)去甲兴奋近端小管和髓袢细胞膜上的1受体水和NaCl重吸收;(2)刺激球旁细胞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水和NaCl重吸收三、体液调节(一)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1.来源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2.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水重吸收增加。3.机制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膜上的V2受体结合兴奋性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激活cAMP

7、蛋白激酶A激活管腔膜上的水通道4.调控因素(1)血浆晶体渗透压严重腹泻血浆晶体渗透压下丘脑前部的渗透压感受器+ADH尿又如水利尿。(2)血量血量过多左房容量感受器+迷走传入ADH尿(3)动脉血压动脉血压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ADH尿(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1.来源及产生2.作用及机制(1)血管紧张素II: 水和Na+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A.直接刺激近端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B.刺激肾上腺皮质醛固酮的合成与分泌;C.促进垂体后叶ADH的释放。(2)醛固酮:保Na+排K+,尿量减少。与胞浆受体结合醛固酮诱导蛋白管腔膜通道蛋白、基侧膜Na+泵活性、线粒体ATP生成3、调控因素A.肾素

8、交感神经兴奋如失血牵张感受器+ 肾素释放致密斑感受器+B.血K+、血Na+,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三)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1.来源 心房肌细胞2.作用 很强的排钠利尿作用(1)与集合管上皮细胞基侧膜受体结合激活鸟苷酸环化酶cGMPNa+通道关闭;(2)出球和入球小动脉舒张;(3)抑制肾素、醛固酮和ADH的分泌。第五节 清除率 (clearance, C)一、概念(一)两肾在单位时间内(每分钟)能将多少ml血浆中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这一ml数称该物质的清除率。如 尿中尿素排出量21mg/min 血浆尿素浓度30 mg%=0.3 m

9、g/mlC=21 mg/min /0.3 mg/ml =70 ml/min(二)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 尿中排出量 血浆浓度 清除率(mg/min) (mg%) (ml/min)甲物质 21 30 70乙物质 21 60 35二、计算方法 尿排出量 UVC= =(ml /min) 血浆浓度 PU某物尿中浓度(mg/100ml) V每分钟尿量 (ml /min) P某物血浆浓度(mg/100ml)三、意义(一)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血浆净化程度)如葡萄糖C=0, 尿素C=70 ml /min(二)测定肾小球滤过率1.原理某物尿中浓度(UV)=肾小球滤过量-重吸收量+分泌量 (FP) (R) (E) U

10、如果 R=0, E=0 则UV= FP, F=CP2.方法静脉滴注一定量的菊粉3.简便法 内生肌酐清除率(1)自由滤过,很少重吸收和分泌(忽略不计);(2)禁食肉类2-3天,并避免剧烈运动。(三)测定肾血流量如血浆中某物经肾循环一周完全清除,则 UV=PX(肾血浆流量) UV CX=C, 肾血流量=P 55%静脉滴注碘锐特或对氨基马尿酸钠盐,维持较低的血浆浓度(1-3mg%)。(四)推测肾小管功能1.根据:比较C和F的大小2.例:(1)、C=F(菊粉) 无重吸收和分泌,或两者相等;(2)、C分泌;(3)、CF 有分泌、无重吸收,或分泌重吸收 第六节 尿的排放生成连续不断 排放间歇性一、输尿管的

11、蠕动(一)起源靠近肾盂的管壁平滑肌有起步点细胞(二)特点自上而下传到末端(2-6cm/S, 3次/min);尿入输尿管蠕动(3)作用输送尿到膀胱。二、膀胱的功能活动(一)贮尿1.膀胱有较大的伸展性尿量(0.98kPa)排尿欲尿量700 ml内压明显升高(3.43kPa)排尿欲尿量700 ml内压显著升高(6.86kPa)痛觉,不得不排尿(二)排尿 反射性活动1.反射弧分析(1)感受器及传入神经膀胱壁牵张感受器(盆神经)尿道感受器(阴部神经)(2)中枢A.骶髓: 初级B.脑干和大脑皮层: 高级(3)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盆神经的副交感纤维(逼尿肌、内括约肌)阴部神经(外括约肌)2.反射过程:大脑皮层排

12、尿欲 脑干 膀胱内尿牵张感受器+盆N传入骶髓中枢+盆N传出 阴部N传出 逼尿肌收缩 内括约肌舒张 外括约肌舒张 阴部N传入 尿道感受器+ 排尿3.排尿异常(1)尿频: 炎症或机械刺激(2)尿潴留:初级中枢受损(3)尿失禁:初级中枢与高级中枢联系中断参考文献1.姚泰 主编. 生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王庭槐 主编. 生理学,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Berne RM, Levy MN. Physiology, 4th ed, Mosby, St.Louis, 19984.Guyton AC, Hall JE. Human physiology and mechanisms of disease, 6th edition, Saunders, Philadelphin, 1997.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