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2.66KB ,
资源ID:163374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374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言文虚词教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言文虚词教案Word下载.docx

1、伊指示代词: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中的作讲。此外还有此斯夫或疑问代词: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中的孰作疑问代词谁讲,此外还有何安药等词也是疑问代词。B.起限制或修饰作用的虚词。程度副词: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中的愈更加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甚很以为妙绝(口技)中的绝极点殊稍益等词均可充当表程度的副词。范围副词: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中的咸都众妙毕备(口技)中的毕全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中的并一共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中的但只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石壕吏)中的唯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中的止通,表范围。悉俱举等

2、词都可以作表范围的副词。时间副词: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中的已已经讲,表时间。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中的既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中的向从前囊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元一焉(捕蛇者说)中的囊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中的会适逢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中的素平素,平常忽逢桃花林(桃花源记)中的忽忽然情态副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中的诚实在讲,表示一种情态。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口技)中的渐渐渐讲,表示一个变化的过程。尉果笞广(陈涉世家)中的果果然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中故故意讲,表情态。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捕蛇者说)中几几乎表谦敬、频率、重复的

3、副词: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中的敬表谦敬。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中的猥和枉表降低身份的谦词。扁鹊出,桓侯又不悦(扁鹊见蔡桓公)中的又再一次讲,表频率。表语气或否定的副词: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复兴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中的庶表陈述语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中的宁表反问语气。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主(陈涉世家)中的不表否定。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中的弗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表否定。C.起关联作用或组合结构作用的虚词。表时间、处所、对象、方式、原因、被动、比较的介词:试用于昔日(出师表)中的于是一个表时间的介词,相当于在。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中的后

4、面跟地点,表处所。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中的乎也是一个表地点的介词,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中的缘沿着讲,表方式。当窗理云鬓(木兰诗)中的当对着讲,表对象。告之于帝(愚公移山)中的表对象,作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以凭讲,表示对象。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中的也是的意思,但表示方式。比表比较关系。表并列、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转折、关联作用的连词: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中的及表并列作用。下视其辙,登就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曹刿论战)中的遂表结果的连词。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中的苟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藉第令

5、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中的藉第令是一个表假设关系的连词。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中的而是一个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当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中的表修饰关系。D.表结构的虚词。结构助词: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的相当于结构助词,作的讲;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中的后一个结构上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何陋之有中的在结构上充当宾语前置的标志。者所等词可以作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盖-岁之犯死者有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捕蛇者说)中的盖表陈述的语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中的表判断语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中的焉表肯定的语气。吾与汝毕

6、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中表询问语气。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中的耶表疑问语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哉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矣表强烈的感叹语气。E.表感叹的虚词一一叹词。.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中嗟夫表示作者的感叹。嗟乎!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嗟乎表示陈涉对无人了解自己的感叹。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呜呼表示作者无可奈何的感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噫表示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的感叹。一、复习“之” (一)用作代词,有以下两种情况: 1. “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她”(他们)、“它”(它们)等。如:

7、愿陛下亲之信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代人,他们)肉食者谋之(代事,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代事,这件事)太医以王命聚之谨食之(代物,指蛇)。“之”代人时,多指代第三人称,但是,有时“之”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我们”。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主人处处款之(于园)2.“之”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二)“之”用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1.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小大之狱 。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 何陋之有?(陋室铭) 3.“之

8、”用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4. “之”用作音节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 公将鼓之。久之,目似瞑。(三)“之”用作动词。译为:“去”、“往”、“到去”。 吾欲之南海(为学) 至之市(郑人买履)解释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1.辍耕之陇上(动词,去,到)2.二世杀之 (代词,代扶苏)3.嘱予作文以记之 (代词,这件事)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助词,的)5.怅恨久之(语气助词,凑足音节)6.此之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二、复习“其”1.用作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译为“他(她)”

9、“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等。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专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说) 3、“其”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或不译。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马说4、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其业有

10、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解释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1.百姓多闻其贤(代词,代扶苏)2.殚其地之出(代词,他们的)3.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词,它)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代它的) 5.专其利三世也 (代词,这种)6.其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三、复习“何”(一)“何”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2.“何”用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3.“何”用作宾语,可译为“什么”“哪里”。子何恃而往?

11、(为学) (二)“何”用作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三)用作复音虚词。 1.“如何”相当于“把怎么样”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2.“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 3.“何以” 即“以何”,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何以战?(曹刿论战) 解释句中“何”的意义和用法:1.何夜无月(疑问代词,哪)2.吾欲之南海,何如(怎么样)3.何有于我哉

12、 (代词,什么)4.又何间焉(为什么)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怎么)6.其如土石何 (把怎么样)四、复习“以”(一)“以”用作介词 ,有三种情况: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本句中前一个“以”表原因,“因为”,后一个“以”表目的,“用来”。)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根据”等。 如: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以天下之所顺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

13、等。 屠惧,投以骨 太医以王命聚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二)“以”用作连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用来”、“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以”有时相当于连词“而”。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三)“以”用作动词,可译为“认为”。 一儿以日初远(两小儿辩日)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四)“以”用作

14、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作副词,通“已”,译为“已经”)陈涉世家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介词,把)2.策之不以其道 (介词,按照)3.属予作文以记之 (连词,来)4.以伤先帝之明 (连词,以致)5.可以为师矣(介词,凭、凭借)6.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五、复习“于”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种: 1.、表示处所,译作“从”、“在”、“到”等。 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15、)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3“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受制于人”的“于”。4.“于”表示时间,可译为:“到”。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5.“于”表示比较,用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 苛政猛于虎也 。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6、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解释句中介词“于”的意义:1.管夷吾举于士(从)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到)3.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4.吾祖死于是(在)5.有求于我也 (对)六、复习“为”(一)“为”用作

16、介词,读作“wi”。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等。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3. 表示被动,译作“被”。 二虫尽为所吞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士卒多为用者 梅花为寒气所勒 4、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韩愈短文两篇)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 (二)“为”用作动词 ,读作“wi ”。 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 中峨冠而

17、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知之为知之 (论语八则)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若为佣耕(陈涉世家)2.“为”也可作一般动词: 为坛而盟(筑)陈涉世家 以丛草为林(当作,作为)幼时记趣 孰为汝多知乎!(认为) 两小儿辩日 为人五(雕刻)核舟记(三)“为”用作名词,如: 或异二者之为(指心理活动) 岳阳楼记。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1.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动词,雕刻)2.行拂乱其所为(动词,做)3.项燕为楚将(判断动词,是)4.愿为市鞍马(介词,为了)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介词,向、对)七、复习“而”(一)“而”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也”

18、等,也可不译。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2.表示承接关系,译作“然后”“就”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水落而石出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3.表示转折关系,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4.表示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敏而好学。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吾

19、恂恂而起,视其缶 熙熙而乐 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朝而往,暮而归(二)用作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 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俄而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环而攻之而不胜(第一个“而” 表示承接,第二个“而”表示转折)2.弛然而卧(表修饰)3.一鼓作气,再而衰(表承接)4.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 5.佣者笑而应曰(表修饰)八、复习“则”(一)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表示承接关系。说明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八则) 。2.表示假设

20、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译为“可是”“却”。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 至则无可用(黔之驴)(二)“则”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1.非死则徙尔 (副词,就是)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连词,那么) 3.欲速则不达 (连词,但是)4.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连词,如果)九、复习

21、“乃”(一)“乃”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 。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久而乃和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二)“乃”用作代词,译为“你、你的”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三)“乃”用于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四)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乃入

22、吴寻二陆。(周处)乃重修岳阳楼。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副词,才)2.乃大惊 (副词,竟然)3.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副词,才)4.乃重修岳阳楼(副词,于是)5.陈涉乃立为王 (副词,于是,就)十、复习“若”1.“若”用作代词。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若毒之乎?(你)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 (你的)捕蛇者说。2.“若”有时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3.复音虚词 “若夫、至若” 为句首语气词。用于引起下文,意思近似“像那”“至于”“又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4.“若”有时用

23、作动词,译为“如同”、“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若”有时相当于“如”、“比得上”,如: 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十一、复习“且”(一)“且”用作连词。主要有三种情况: 1.表递进关系,译为“况且、而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并列关系,如:河汉清且浅(古诗十九首); 3.表让步关系,译为“尚且” ,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二)“且”用作副词,主要有两种情况: 1.译为“将要” “将近”,如: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 2.译为“姑且、暂且” ,如: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十二、复习“虽”“虽”用作连词,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口技)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2.“虽”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虽不能察 ,必以情。(曹刿论战)十三、复习“然” 1.“然”用作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记)2.“然”用作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