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 连续当选为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 ”。6、古代希腊史诗的描述都围绕着某些英雄而展开,所以又称为“ ”。古代希腊人创作的 ,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雅典卫城的 神庙建成于雅典鼎盛时期,是一座典型的 建筑,也是古代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7、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们冲破了 的束缚,力求用 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 和 被誉为“三大哲人”。8、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历史”一词就源于希腊语,原意为“ ”。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诞生于 时代,是以 的名字及其 为标志的。9、 年,罗马改行 制度,开始了罗马共和国时期。10、 年,继凯撒之后崛起的 夺
2、取了国家最高权力。 年,他被元老院授予“ ”称号,罗马也就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从帝国建立开始,罗马进入长达200年的和平发展时期。11、到公元 世纪初,罗马的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东迄 、西抵 、北达 、南至 ,形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12、 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大部分:以 为都城的“ ”和以 为都城的“ ”。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古代历史终结。13、公元 世纪初,基督教兴起于 地区的 人中间,相传为 所创立。其经典是 ,包括 和 两部分。 年,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更快的速度传播。14、古代罗马人以 立国,以 治国。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堪称古代世界最为完
3、备的法律体系。15、“ ” 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制定于公元前 年至公元前 年。包括 法、 法、 法以及 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 和 利益的倾向。它 、 ,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它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16、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或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文献,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法律的保障和所赋予的权利,被统称为“ ”。随着罗马国家的扩张,相继通过和颁布了一系列决议或法令,以调整和处理罗马人与非罗马人,以及非罗马人之间的权力关系,被统称
4、为“ ”。 年, 皇帝颁布敕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于是两者逐渐统一起来。17、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 的精神和追求 的决心。罗马法以其 和 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当然,罗马法有其历史局限性,他将 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因为他们在当时只是其主人的财产,不具有任何权利。第四单元 古代伊斯兰世界 1、伊斯兰教诞生的背景有:(2) ;(3) 。诞生时间是 ,创始人是 ,其经典是在公元 世纪形成的 。 2、 年4月, 亲率大军围攻东罗马帝国首都 ,最终攻陷该城。 年,奥斯曼人迁都于此,后将起改名为 。第五单元 中
5、世纪的西欧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入侵的日耳曼人建立起国家政权,其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政权是 。在新兴的日耳曼王国中,罗马帝国时期的 和日耳曼人的 两大因素互相影响、互相结合,催生出西欧封建制度。2、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 世纪下半叶, 世纪前后基本确立。 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 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 为 。史称“ ”,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3、 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大体上是一个 的经济实体, 、 和 都是领主。其耕地大致包括三部分: 、 和 。 是主要劳动者,最初普遍采用 的形式。4、 世纪开始,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逐渐复兴。 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
6、要政治目的之一,主要表现在争取 权和 权,常用的两种手段是 和 。5、自 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 ,与会者大多为 、 和 , 制随之登上历史舞台。这期间, 和 等方面的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新的权力机构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 权和 权。 年召开的英国 和 年举行的法国 ,标志着英、法两国该制度的初步形成。6、大学一词源自拉丁语,原意为“ ”、“ ”,即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联合社团。随着 和 的活跃,新兴的市民阶层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强烈要求开展世俗教育,大学由此而兴起。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研究和传播神学,也支持大学的创办。中世纪大学比较重视 教育,教师也多享有神职人员待遇,但大学的
7、教育性质有助于学术研究摆脱教会控制,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因此为日后的 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第二分册: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1、距今 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 与 ,开始农耕生活。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类旱地作物起源于 流域,人工栽培的 起源于 地区。 农业与 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除此之外,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还有 、 等。2、早期农业社会的特点有:(3) ;(4) ;(5) 。陕西临潼的 遗址是早期农耕聚落的一个典型。 3、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 、 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近代以来,中国人普
8、遍以 自称。 4、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今距 年前,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 的 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5、 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礼记礼运说建立之前是“ ”,特征是“ ”,建立之后进入了“ ”,特征是“ ”。6、传说,禹在晚年暗中培植儿子 的势力。禹死后,他杀死公举的继承人 ,夺取权位,尧舜以来的 制至此遭到破坏。7、从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表现在: 、夏朝有一定数量的 ,设置了 ,并制定 以镇压反抗者。8、在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 文化遗存。在该遗存中,发掘出两座类似
9、的遗迹,说明了此时社会的分化已经很明显。9、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 。通过青铜器物,我们可以了解到商朝的 、以及 、 、 等信息。10、商朝的 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 ”规律,其内容以 为主,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史料。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1、 年, 率领军队发起对商的进攻,在商都郊外 打败商军,商王 兵败自杀。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定都 ,史称“ ”。 2、周朝建立后,创立了 体制。背景和目的: ; ; 主体: 、 、 特点: 主要内容: 、 、 关系:形成 和 的关系 诸侯的权利有: 。 诸侯的义务有: 、 、 、 、 、 ,等第5课 社会
10、变革与百家争鸣1、 年, 把都城迁到 ,史称“ ”。分为 和 两个时期。 2、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大转型,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 领域,以 和 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土地 制度逐渐形成。列国间的战争也多以 为目标,各国推行 的政策,促进了 和 的产生。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 、 的新局面。 3、社会转型之时,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 ”最为活跃。他们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了诸子 的局面。 4、儒家学派兴起于 ,由 创始。他创造出“ ”这一核心观念,主张用“ ”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11、。之后,孟子发展出“ ”。荀子熔 、 于一炉,其学生 、 由此而走向法家。后世儒家多认 为正统,奉为儒家的又一宗师,而视 为旁门别支。 5、法家兴起于 初期。法家正面肯定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以提倡“ ”为特色,倡导激进的 ,主张实行 制度,废除 、 、富国强兵,受到当政者的欢迎。然而其提倡 、 等,消极面也十分明显。 6、道家以 为始祖。道家对现实政治持 的态度,认为仁礼、法治都徒生是非,主张“ ”,幻想回到“ ”的时代。他们鄙视世俗的物质享受,鄙薄财富权利的追逐。道家关于 、 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1、战国时代,经过兼并战争,形成了
12、 、 、 、 、 、 、 七个大国,史称“ ”。完成了区域性的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2、为摆脱落后局面, 任用 ,进行变法。主要内容有:(5) ;等 3、秦王 在位期间,开始了统一进程。从 年到 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4、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为“ ”。中央建立 制度, 掌管行政,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其下设 , 等诸卿,分工负责 、 等政务。另外设 管监察; 管军事。但是,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5、秦朝的地方政府为 、 两级。下面还设有 、 等组织。设 管教化, 管听讼、收赋税
13、。 6、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统一 、 、 等,此外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建造 与 ,保证政令的畅通;建筑 ,抵御 的侵扰; ,以充实边地实力; ,以统一思想舆论。秦虽短命而亡,但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却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第7课 秦末农民起义 1、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 、 、 。 2、秦始皇死后,少子 受亲信 的唆使,伙同丞相 ,纂改遗诏,夺取王位,是为秦二世。秦二世继位后,各地的反抗起义已风起云涌,然而统治者仍忙于宫廷争斗,大肆誅杀宗室朝臣,加速了秦朝的覆灭。 3、 年,以 、 为屯长的900名贫苦农民被征调 屯戍,行至 ,遇大雨延误限期。按秦律,误期一律处斩。他们揭竿
14、而起,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4、秦朝灭亡后, 与 展开了长达四年的“ ”,最终 取得胜利,在 年即皇帝位,建立 ,史称“ ”。第三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1、刘邦在继承秦朝的 制的同时,又封 为诸侯,形成 与 并行的局面,最终导致了“ ”。 2、 是春秋战国时期 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它以 家为主,又兼采儒、法,主张 , ,达到“ ”的境界。其思想成为汉朝初年统治者的治国理论依据。 3、西汉初年的 、 时期,采取“ ”、“ ”的政策,倡导 ,多次下诏减天下百姓的田租;又废除了秦朝留存下来的 、 等严刑苛法。这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
15、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1、汉武帝为加强皇帝集权,有意裁抑丞相职权。由皇帝与亲信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 ”或“ ”;而以 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 ”。汉武帝还创设 制度,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又颁布“ ”,消弱诸侯王的权力,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之带来的负面影响。 2、汉武帝时,采用 、 等人的建议,设立 ,将儒学定为官学。后又在长安建立 ,教授 ,从中选拔官吏。儒家在官学中“独尊”地位逐步确立。不过,汉武帝的尊儒术,仅注重 、 之类的礼仪制度。他对为解决社会贫富分化而提出的“ ”主张,以及官吏不得经商货殖的建
16、议,均未采纳。他所信任的大臣,也多是既精通儒术又深明刑法的人。武帝的执政原则可以概括为“ ”。 3、汉武帝通过对 的三次战争,大体解除了其对北边的威胁。为了加强对 的控制,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了 ( 、 、 、 ),天山南北地区遂与内地联为一体。第10课 东汉的兴衰1、 年, 篡汉,建立“ ”朝。为缓解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他推行一系列“ ”的举措,但引发更大的混乱。在 军和 军打击下,政权迅速覆灭。 2、 年, 登上帝位,重建汉朝,史称 。定都 ,史称“ ”。他在位的30余年间,平息了西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全国呈现较为繁荣安定的景象,后人誉为“ ”。3、东汉后期,中央政权日趋衰弱,原因之一是地方
17、不断膨胀。其特点有:占有大量 ,控制着数量众多的 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经济上 ,非常富有。他们还组建“ ”、“ ”之类的私人武装,用以看家护院,称雄一方,并把持地方舆论,使家族声名远扬。有些名门望族还凭借精通儒学的文化优势成为官宦世家,甚至连续数代在朝中位居高官。这些豪强地主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后,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第11课 割据与分立1、 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企图平定天下。结果在 战役中残败。此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 年, 废汉建 ,定都 ,史称“曹魏”。 年, 在 称帝,国号 ,史称“蜀汉”。 年, 正式称帝,国号 ,定都 ,史称“孙吴”。三国鼎立的格局最终形成。
18、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1、 族的 部进入中原后建立政权,史称“ ”。此后,迁都 ,实力日益强盛,陆续攻灭诸国,至 年,统一北方。后又分裂为 与 ,再后又分别被 与 取代。历史上这一时期合称“北朝”。同时,南方在 年建立 ,其后, 、 、 三朝相继更替,历史上合称这四朝为“南朝”。 2、北魏孝文帝亲政后,全面推行汉化。他将都城南迁至 ,随即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包括 、 、 、 、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此外,还尊崇 ,实行 ,提倡 。对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做出了重大贡献。3、民族融合总是双向的,中原农耕民族的先进文化成果深深影响了北方游牧民族,
19、史称“ ”。民族融合还有一个趋势就是“ ”,即北方游牧民族勇猛强悍的民族性格对中原农耕民族深有触动,而且胡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为汉文化广泛吸收。他们的 生产技能和经验的输入推动了中原经济的多样化发展,胡族的生活习俗更对汉族产生了深远影响。 的传入导致高足家具日益流行,终使汉族 的传统起居方式完全改变。胡服以及胡饼、奶酪、烧烤等胡食的流行,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更趋丰富多彩。 、 与汉族歌舞交融汇合,也为传统艺术文化增添了绚丽斑斓的色彩。第四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第13课 隋唐政治新格局 1、北朝后期, 灭 。 年, 建立隋,是为 。 年,隋军南下灭 ,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 年, 被杀,隋朝灭亡。同年
20、, 称帝,建立唐朝,是为 ,仍以隋都 为都城。2、隋唐两朝,在中央实行 制,其中 省负责 , 省负责 , 省负责 。在行政机构下设 部负责 , 部负责 , 部负责 , 部负责 , 部负责 , 部负责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唐朝还设立 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3、秦汉以来,选拔官员主要采用 的方式。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更凭借显赫的声望逐渐把持选举大权, 子弟多遭排斥。隋朝创立的 制主要依据 选拔官员,打破了出身的限制。这种制度常设的有 、 两科,其在历史上的影响主要有:第14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1、唐太宗他接受吐蕃赞普 的和亲要求,将宗室女 嫁往吐蕃,增进了汉蕃两族的友谊,在历史上传为佳话。他统治
21、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史称“ ”。 2、唐朝的鼎盛出现在 统治时期。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将唐朝推向全盛,出现政治清平、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的景象,后人赞誉为“ ”。第15课 中外文化交流1、西汉 出使西域,开通“ ”,成为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进行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渠道。唐朝设有 与 管辖当地事务,并驻军防守,该通道臻于全盛。西域及 、 、 等亚洲诸国的商贾、僧侣和使节络绎不绝,往来于途。其中,擅长经商的 人尤为活跃,他们成为沟通东西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媒介。2、交往中,中国的 、 、 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许多中国的工艺技术与思想文化也向西传播。当时
22、进入中国文化系统的外域文化以 、 、 为三大支。3、唐都 ,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城内有 、 两个商业区。 4、唐朝与东邻 、 的交往尤为密切。 统一朝鲜半岛后,与唐朝交往密切。东方岛国将与唐朝的交往视为国家大事,曾先后十多次派“ ”来中国交流学习。5、大唐盛世,中国文化辐射于整个东亚地区。在19世纪西方影响进入之前,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 为轴心的文化区域,史称 文化圈,也称 文化圈、 文化圈、 文化圈。第三分册:第17课 两宋的历史1、 年,后周禁军将领 ,在 发动兵变,建立宋朝。961年,宋太祖一“ ”的方式,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并开始确立 主军政、 统兵和 总揽兵权
23、的体制。宋朝实行 的方针,拣选地方强壮士兵编入中央 ,地方上则留老弱者充任 和乡兵。采取 ,防止将领拥兵自重。2、宋初以“ ”为基本国策,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 (宰相)、 (副相)、 以及地方要员等,大都由文人担任。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还实行 、 、 相分离的制度。3、北宋中期, 任用王安石,推行变法。主要内容有 法、 法、 法、 法、 法、 法、 法、 法。因触动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发对, 上台后,全面拔出新法,史称“ ”。 4、916年, 族首领 统一各部,称帝建国,后改国号为 。1038年, 族首领 称帝建国,史称 。两者与宋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5、
24、 年, 族完颜部首领 称帝建国,国号 。 年,灭辽。 年,俘虏 、 二帝及后妃贵戚等数千人北撤,史称“ ”。同年, 被拥立为帝,是为宋高宗。后定都 ,延续宋朝政权,史称“南宋”。 6、 年,蒙古各部贵族在 召开大会,推举 为全蒙古大汗,尊号为 ,建立大蒙古国。先后灭 、 。又发起西征,直抵 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 继承汗位后, 年,定国号为“ ”。次年,定都 。 年,军队占领临安。三年后,南宋灭亡。7、南宋时, 、 、 成为著名的三大外贸港,官府设立 ,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在外贸港口,还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 ”和用于番货交易的“ ”。输入的商品主要有 、 、 等,输出商
25、品主要是 、瓷器、 等。“海上丝绸之路”以 为起点,可通往 、 、 、 、 和 等地区。第21课 辉煌的科学技术 1、 朝发明的 印刷术,到宋中期逐渐盛行、普及。北宋 年间, 创造 印刷,获得成功。这是集 、 、 于一体,为近代活字印刷术的先驱。 2、火药在 末开始用于战争。 时创制的“ ”、宋元年间发明的“ ”,已具备管形火器的基本特征。 3、 是 (朝代)科学家 用笔记体裁写成的一本科学著作,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第22课 元朝的统一 1、元朝中央政府设立 ,又称“ ”,下设六部,总理 。设立 掌管 ,设立 掌管 。地方行政则创置 制度,由中央派遣官员管辖地方。此外,还加强对特殊地区
26、的管辖,首都及周围地区称作“ ”,由 直接管辖。青藏高原的 作为特别地方行政区,由中央的 兼管,自此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元朝后期,还加强对东南地区的管辖,设立 ,管理 和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1、 年 在应天(今 )称帝,建立明朝。同年,北上攻灭元朝。 2、为稳固政治,明太祖废除元朝以来的 和 之职,包括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后期始设 ,侍从左右,以备顾问。 即位后,选拔翰林学士入 值班,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正式确立 制度,职责为 、 、咨询顾问、 等。第24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1、 族首领 统一各部后,于
27、年建立大金政权,史称“ ”。继位的 改族名为 ,并于 年称帝,改国号为 。2、 年, 率军攻入北京, 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但是,他在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总兵 的作战中失败,辗转退却中,在湖北遭袭遇害。第25、26课 康乾盛世1、清代前期的 、 、 三朝,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上也有所建树,后人誉为“康乾盛世”。2、清初,中央政府设置 ,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另有 会议,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康熙帝时,于宫中设立 ,希望以此钳制该会议的权力,但实际作用有限。雍正帝在宫内创设 ,又将这一临时性机构定位常设的 。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拟就的诏令,不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 ”。直接下达中央各
28、职能部门,称“ ”。 3、 帝时,清军通过两次 之战打败俄军,双方签订 ,划定中俄东段边界,此后这一地区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4、康雍乾三朝多次遣军征讨,终于平定蒙古 部叛乱。其后,聚居新疆天山南麓的 也起兵叛乱, 帝出兵平定,统一了天山南北,设立 ,管辖当地的军务与民政。5、清朝对西藏的治理也不断加强。 帝时,中央政府派出 ,直接监督西藏政务。 帝时,进一步提高其职权,全藏所有事务都由该官员与 、 互相商定,共同管理,并实行 制,监督宗教首领的转世程序。6、 于 年驱逐 殖民者,收复台湾。 年间,清朝发兵攻占台湾,设 ,驻军守备,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 7、 年间,编成 ,分为 、 、 、 4部,为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与此同时,清朝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下令禁止学者 、 ,还大兴 ,造成一种以文招祸的恐怖气氛。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1、明朝初年,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