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71.60KB ,
资源ID:162777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2777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汉语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 ”(赤壁之战)句中“禽”通“擒”,“禽”是“擒”的声旁字。(2)、声旁相同的形声字可以通假。“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墨子公输)句中“距”通“拒”,都是以“巨”为声旁的形声字。(3)、有时候,形声字还可以和它的声旁字通假,如:“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句中“指”通“旨”,“旨”是“指”的声旁字。另外,音同或音近的字,也可以通假。如前面所列举的“蚤”通“早”就是一例。了解和掌握相当数量的通假字,学会通假字的辨认方法,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1).弄清汉字通假的基本概念汉字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这种现象在先秦和汉代相当普遍。字与词的关

2、系尚不稳定,采用音同音近字代替,相沿成习,得到了社会认可。通假字普遍,构成了阅读古籍的障碍,要摆脱字形的束缚,因声求义,在具体语境中探寻本字。要明确什么是本义(这里的本义,不同于与引申义相对的本义概念),什么是通假义。如“蚤”,跳蚤义是本义,被借去当早晨义讲的是假借义。(2).明确用字通假和六书假借的区别用字通假和六书假借不同:用字通假是已有本字,临时借用一个音同音近字来代替,是“本有其字”;六书假借是为了全面记录汉语,对没有造字的词借用音同字来书写,是“本无其字”。用字通假是偶尔的、暂时的借用,很快恢复使用本字;六书假借是长期的永久的借用,所谓“久假不归”。(3).了解汉字通假的条件判断汉字

3、通假,必备的条件是音同或音近,而且指的是上古音。如“锡”和“赐”,今天读音差别很大,但在上古,它们是同音字,上古声纽同属心毋,韵部皆属锡部。今天读音的差别是历史上语音演变的结果。(4).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差异古今字不论是同源分化形成的,还是为解决假借问题形成的,都有个孳乳分化的过程。这是文字求区别律在起作用;文字记录语言,文字写词,不外是求表达,讲效率,由此而趋于简化;求区别,防混误,由此又出现繁化。如“见”和“现”是古今字,最初看见义、显露义都用“见”来表示,容易混淆,于是加偏旁分化之,成为“见”和“现”,以示区别。通假与古今字不同,原有本字,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临时借用同音字代词。其次,古字与

4、今字存在着孳乳分化关系,而通假字与本字根本不存在这种关系,只是音同或音近,如“蚤”通假为“早”。1、 区别字和累增字古代字少,由于假借、引申,一个字往往兼有几项意义,不便理解。为了加以区别,专门为其中一个意象另造新字,这个字叫做区别字。由于先造字久借不还,另造新字以记本义,这个字叫做累增字。两者都属于古今字。2、 重文异体字音字义相同而写法不同的字,这种字可以互相代替。说文把它叫做“重文”。说文各字下(篆文)所附的古籀文,或古籀文下所附的篆文,皆为之重文(可参看上字、旁字。在说文的第一、二页)。说文有9353个字,而重文就有1163个字。7、异文异文:通常指古籍中因不同的传授、版本等关系所出现

5、的相异之字,最常见的是人名,如伏羲,就出现很多异文。就说文一书言,许慎所引到的先秦典籍与现在流通的版本便很多不同。钱大昕写过一本书叫:说文引经异文。这一类的书还有毛毓澧的说文称诗毛氏异文考唐梦庚说文引经异同考等等。尔雅:中国最古的字典是尔雅。尔雅和后代的字点不一样:后代字典是按部首排列,把同一意苻的字排在一部;尔雅的字则是按意义分类的。全书共三卷,按照词的内容分十九章,就是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释诂和释言两章所讲的基本上是形容词、动词和抽象名词,释训基本上是连绵字,其他分类都容易了解。前三章占全书三分之

6、一。词汇解释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训”。它的做法是把许多同义词排在一起,最后用一个常用词作为解释,例如释诂里有一条是:“初、哉、首、基、肇、祖、元、胎、落、权兴,始也”。第二种是“互训”,主要先把共同的词义作为统一说明,然后再把另一些含有其他意义的词选出来,互相说明,如“敛盍仇偶妃匹会,合也;仇雠敌妃知仪,匹也。”第三种是先通后分,重要是先把共同意义统一说明,然后再把含有另一种意义的词分别说明。如“乔嵩崇,高也;崇,充也。”其他十六章则是事物名称的简单分类,并加上定义。如释亲是专解释人的称谓关系的词;释宫是专解释宫廷建筑方面的词,等等。方言: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的方言在字典中属

7、于特殊的类型,它是中国第一部纪录方言的书。方言也是按照意义排列的,但是不象尔雅那样系统分类,也没有“释诂”等等的类名。方言是一部训释方言的专著,全名作鞧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传为杨雄所作,争议未定,是我国第一部专集古代给地方言词汇的辞典,并对个地方言进行了综合比较,分别指出异同,其中包括今之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湖南、湖北、安徽、四川、江苏、浙江等地。除集有汉方言外,还包括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先将一些意义相近的词集中在一起,用当时的凡语(普通话)做概括说明,然后再按不同的方言逐一进行解释。此书本来释为考察当时个地方言而作,流传至今,却成为研究文字训诂的重要资料。就是指一些字形不同

8、而字音相同的字。异文的产生是由于后代的人引用古书的时候,因为某种远古(比方口授),某些字句没有依照原文去写,用了一些别的同音字来代替。这样就产生了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就叫做异文。异文既是同音字,当然就可以用来帮助考证古音。反切:是我国古代字电磁书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注音方式,兴起于汉代末年。它用两个字拼合被切字的读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声纽)相同,而且同清浊;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而且同开合。在字书中,反切一般称“某某反”(或翻)或“某某切”。韵书:韵书就是我国古代一种按韵母的次序排列的字典,它是为了帮助人们写作诗词韵文的时候,便于检查那些字可以押韵而编制的。汉代以前没有韵书,韵书是

9、魏晋以后才产生的,因为这个时候,反切的注音方法已经普遍运用。沈约周颙等又发现了语言里的四声区别。于是,有些语文学者就根据当时的音韵系统,把同韵的字搜集在一起,又取出其中一个字来作为标目的代表字,成立了许多韵部,每个韵部下面的同音字都用反切来注明它的读音;在依照平、上、去、入四声分别韵类,就成为了韵书。切韵: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是隋朝陆法言等编制的切韵(193韵),书以于公元601年。但是现在可以看到的也只是若干残卷了(比较完整的是故宫所藏唐代王仁煦的切韵刊谬补缺唐写本)。切韵是隋陆法言编撰的,成书于仁寿元年(601年)。 参加讨论该书编写原则的有刘臻、颜之推、魏渊、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

10、道衡8人,在当时他们都是地位很高的学者和文人。在审音上萧该、颜之推起的作用最大。20年以后,陆法言根据讨论的大纲编成切韵。据学者考证,陆法言切韵共193韵,全书按四声分五卷,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0韵。共收11000字左右。切韵到了唐代,更名为唐韵,唐代孙愐编撰唐韵除了增字加注外,语音体系没有什么变化。广韵:只有公元十一世纪初,宋真宗时候陈彭年等精制的广韵(206韵)至今还很完整地保存着。这也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完整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韵书。这部书的全名叫做大宋重修广韵。韵书是一种按韵编排的字典。它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中古的(从南北朝到宋末)语言系统,

11、今天的学者可以依据广韵确知中古语音的声母、韵母及声调情况。学者还以广韵为桥梁,上推古音(两汉以前的语音)、下证今音(现当代语音)。所以说广韵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研究当代汉语方言不可缺少的典籍。另外,作为韵书,从它问世的那一天起,一直起着供文人写作诗文查找韵字及辨析字音、字形、字义的作用。 广韵是宋陈彭年、邱雍等人奉旨编撰的,成书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一说成书于景德四年(1007年)。书成后皇帝赐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广韵是宋代的官韵,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广韵是在切韵、唐韵基础上增广而成的。广韵分206韵,比切韵增加13韵。虽然增了韵数,语音体系并没有发生变化,因为增加的韵只是

12、把某些包含两个韵母的韵析成两韵。广韵收单字26194字,比切韵增加15倍。注文191692字,比原本切韵增加若干倍。广韵注文引证丰富,使韵书具有一般字典或辞典的作用。 广韵在体例上也继承了切韵、唐韵,下面对广韵体例做个简要介绍。 1分卷。按声调分卷。当时汉语共有四个声调,四声即应是四卷。由于平声字多,分为上下两卷,全书共五卷。平、上、去、入四个字,除了代表本调类之外,还有直接描述调值的作用。 2分韵。同声调的字在同一卷里,在一卷之中用韵做单位。同属一韵的字汇集在一起,称为一韵。同一韵里原则上不掺入其他韵的字(有个别例外,下文会提到)。 3韵目。每个韵有一个名称,又叫韵目,如一东、二冬、三钟,这

13、些韵目都是每个韵开头的第一个字,它与本韵其他字同韵。一部韵书有多少个韵,就有多少个韵目。 4韵次。韵的排列次序,一个韵之后接哪一个韵,一组韵后接哪一组韵,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现在我们能清楚知道的是一组相邻次的韵,韵母相近,至于两组韵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就不完全清楚了。每个声调的韵都按先后次序标上一、二、三数字,表明它的韵次。 5小韵。一个韵中的一个音节为一个小韵,一个小韵把同韵中所有同音字汇集在一起,在小韵的第一个字下注出反切,并标出这个小韵同音字的数目。小韵的第一个字,也称这个小韵的代表字。广韵中的小韵次序是没有规律的。 6注文。在小韵的代表字下首先注出词义,末尾用反切注音,最后标出这个小韵包

14、括多少字。小韵中的其他字主要是注出词义,如果该字有又音,注文末尾标出又音。 广韵全书206韵,下面介绍其中的三个主要问题。 1四声相承。广韵206韵,首先按四声分成四大类,也可以说是以四声为纲。所谓四声相承,是指韵母相同、只有平上去入声调不同的一组相配的韵。如平声一东、上声一董、去声一送、入声一屋就是四声相承的一组韵。这样一组韵,通常叫一个韵部,也叫以韵为单位的韵类。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称说的方便,常常用平声韵代表这一组韵,比如说东部,同时包括了董送屋三韵,这叫“举平以赅上去入”。一个韵部并非都是四声俱全,阳声韵四声俱全,阴声韵只有平上去三声,没有入声,如支、纸、寘韵;有的只有去声,没有与之相承

15、的其他声调韵,如去声中的祭、泰、夬、废。 2四声韵数不等。在206韵中,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平声分上、下,是因为平声字数多,与今天说的阴平、阳平无关。既然是四声相承,平声57韵,上去声也应该是57韵,实际却不是这样。其原因是:平声冬、臻两韵的上声字太少,没有单独立韵,这两个韵的上声字分别归到相近的韵钟韵的上声肿韵、欣韵的上声隐韵里去了,这样上声就是55韵。去声祭、泰、夬、废四韵,没有与其相承的平声韵和上声韵,等于比平声多出4韵,这样去声应该是61韵,但由于臻韵的去声字太少,没有单独立韵,把臻韵的去声字归到欣韵的去声惞韵里

16、去了,这样去声就是60韵。综上所述,如果按四声相承的原理说,广韵共有61个韵部。 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阴声韵指没有韵尾或以元音为韵尾的韵,阳声韵指以鼻音m、n、E为韵尾的韵,入声韵指以塞音p、t、k为韵尾的韵。入声韵与阳声韵相承,阳声收m尾,入声则为p尾;阳声收n尾,入声则为t;阳声收E尾,入声则为k尾,对应得非常整齐。在广韵61个韵部中,阴声韵26个,阳声韵35个,这样入声韵也应该是35个。 但由于阳声欣韵的入声字太少,因此,没有单独立韵。 广韵是韵书,按韵编排,考查韵部比较容易。如果考查声母系统,就比较困难了,因为韵书并没有明确标出全书的声母系统。为此,清代学者陈澧创造了反切系联法。

17、利用系联法研究广韵声母系统,他得出40声类。现当代学者用同样方法研究,结果与陈澧很不一样,如:黄侃得到41声类,白涤洲、黄粹伯得出47声类,曾运乾、陆志伟、周祖谟得51声类。当今多数学者认为广韵有36个声母。 广韵从刊行到现在版本很多,现在常见的本子有张氏泽存堂本、古逸丛书覆宋本、涵芬楼覆印宋刊巾箱本、曹刻楝亭五种本、未乾道五年黄三八郎本(钜宋广韵)、覆元泰定本、小学汇函内府本等7种。前5种称繁本,后两种称简本。所谓简本是元人根据宋本删削而成。繁本和简本主要表现为注文的多少不同,个别韵收字多少也略有不同,但音系是相同的。其中宋乾道本钜宋广韵曾于清末传到日本,而在国内失传。80年代初期,上海古籍

18、出版社据日本经籍访古志影印出版。据周祖谟考证,此本与楝亭五种本相近。此外还有周祖谟广韵校正,周氏以泽存堂本为底本,以能见到的其他本子进行校雠,同时吸收了清段玉裁、近代王国维、赵万里的校刊成果,并参考了唐写本残卷20种。此书搜集资料全,校雠方法精,是目前最好的广韵校本。集韵:三十年后,宋仁宗时代,丁度等又编成一部更大的集韵。这部书也很完整的流传到现在。不过,它用的反切和切韵用的已经有许多不同了。所以,它只能够代表宋代的语音系统,不能拿来考证隋唐时代的语音情况。还有一些接近口语的韵书,例如唐代元廷坚的韵英、宋朝的平水韵,也是很重要的参考资料。平水韵:我国历史上,写诗、填词、作曲,在一定时期内大体上

19、都有一个共同的用韵标准,这就是各种韵书。但在隋代以前,还没有这种韵书。从隋代陆法言开始,以四声分为二百零六韵,编为切韵一书,便成为千古韵书之祖。在清代以前,都认为切韵是二百零六韵。近几十年来,发现几本唐写本的韵书,从而考定切韵为一百九十三韵:平声五十四韵,上声五十一韵,去声五十六韵,入声三十二韵。然而切韵久佚。继切韵之后,唐代孙愐编撰唐韵,宋代陈彭年等编撰广韵,宋代丁度等编撰集韵。韵分得太细,写诗很受拘束。唐初许敬宗等人奏议,把二百零六韵中邻近的韵合并起来使用。南宋时,江北平水人刘渊编写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二百零六韵合并为一百零七韵。因刘渊是平水人,后人则将其称为“平水韵”。但是,刘渊的平水

20、韵也已佚失。在平水韵佚失之前,金代王文郁编写了平水新刊韵略一书,又把平水韵的一百零七韵改并为一百零六韵。这就是后来通行的“平水韵”。清代将平水韵改称为“佩文诗韵”,也是一百零六韵。王力先生曾指出,因为平水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的,所以,唐人用韵,实际上用的是平水韵。按这个观点,象清代的佩文韵府、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这是有道理的。元代的韵府群玉,清代的佩文韵府、经籍纂诂等工具书,都是按照平水韵编排的。中原音韵:北方话早在元代就成为汉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最先反映这个语音系统的韵书就是元代的中原音韵。它是周德清在1324年为指

21、导作曲和正因而编的韵书。中原音韵的内容分两大部份:第一部分是韵书,周氏将所收的5876个字分别归纳在十九韵部中。平生分阴阳两类,上、去、入三声各只一类,都不另立韵目。每个韵部又按声调、声母、韵母的不同分为许多同音字群,同音字群之间用圆圈隔开。全书共有1622组同音字群,1622个音节。第二部分是正语作词起例,讨论作曲的方法、用韵和语音上的某些问题,是理论部分。周氏完全抛开切韵以来的韵书系统,根据当时的实际语音建立一个新的系统。它在韵书中是一部革命的创作,这是它的一个最大特点。它既然反映了当时语音的实际情况,我们根据它就可以了解十四世纪的北方语音系统,因此,它在汉语语音史上占着重要的位置。它是研

22、究普通话语音系统来源的重要资料。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民歌,差不多没有布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做辙,押韵叫合辙。诗词种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种所谓的韵母。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有叫做“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和谐。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一致的;依照韵书押韵,是比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

23、那就变为不合理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体诗,自然不一定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四声:古代的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端掉。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个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盟列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平仄:诗人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因为平声诗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胜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和微降),较短的。这样,他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

24、错着,那就是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交错的原则是:(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错的。(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可以句中自对,也可以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原则,是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世纪上,名词还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实行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在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像诗经中那样随便。这个

25、规则是:(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柏梁体:有一种七言古时是每句押韵的,称为柏梁体。据说汉武帝建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其实鲍照以前的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都是句句用韵的,古代并非另有一种隔句用韵的七言诗。等到南北朝以后,七言诗变为隔句用韵了,句句用韵的七言诗才变成了特殊的诗体。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和丽人行都是这种体裁。十三经汉代,把易、书、诗、礼、春秋称为“五经”。到唐代,把“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公羊传、榖粱传)和易、诗、

26、书合称“九经”。中晚唐之交,唐文宗大和至开成午间刻石经,加孝经、论语、尔雅,合称“十二经”,开成石经今藏陕西省博物馆。到末代,又加孟子,便成了“十三经”。注解“十三经”的著作很多,最为通行的是清代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简答 说文的内容和体例说之解字又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许慎。此书作于和帝永元二年(100年),历时21年,直到安帝建光二年(121年)才告完成。许慎在病中遣其子许冲将此书献给皇帝。说文旧称字书,按今天观点看,它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同时,它创立了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文献语言学,说文就是文献语言学的莫基之作。说文成书不久,就被当世学者

27、所重视。郑玄注三礼,应劭、晋灼注汉书,都曾援引说文以证字义。说文对传统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后世所说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字,大体不出说文所涉及的范围,而说文本身则形成一个专门学科。说文完整而系统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是我们认识更古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桥梁;说文的训解更是我们今天注释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所以说文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说文这样一部巨著,是在经学斗争中产生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学术思想领域中最重要的一场论争。秦以前的典籍都是用六国时文字写的,汉代称六国文字为“古文”,用古文书写的经书称为古文经。秦始皇出于愚民政策的需要,把这些用古文字写成的诗书

28、等典籍付之一炬。西汉初年,一些老年儒生凭记忆把五经口授给弟子,弟子用隶书记下来。隶书是汉代通行的文字,称“今文”,用今文书写的经书,称今文经。后来陆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经书。这样在汉代经学家中就分成了今文经学家和古文经学家。两派的区别不只是表现为所依据的经学版本和文字不同,更主要的表现为怎样使经学为封建统治服务上。今文经学家喜欢对经书作牵强附会的解释和宣扬迷信的谶纬之学;古文经学家则强调读懂经典,真正理解儒学精髓,为此侧重名物训诂,重视语言事实,比较简明质朴。许慎属于古文经学派,他编著说文是要以语言文字为武器,扩大古文经学在政治上和学术上的影响。说文全书共收单字9353个,另有重文(异体字)1163个,附在正字之末,把9353个字分别归在540个部首之中。说文一书的突出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建立部首是许慎的重大创造之一。汉字是凭借形体来表示意义的,因此,对汉字义符加以分析,把所有汉字都按所属义符加以归类,这是汉字学家的工作,这项工作,由许慎最先完成了。说文一共分540部,除了个别部首还可以合并与调整外,从总体上说都是合理的,都符合造字意图。许慎在安排540部的次序上煞费苦心,把形体相近或相似的排在一起,这等于把540部又分成若干大类,这可以帮助读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