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6.74KB ,
资源ID:162344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2344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编 第一单元 第5节 板块精练doc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编 第一单元 第5节 板块精练docWord下载.docx

1、解析:是侧面描写,不是表现说书技艺。答案:C2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敬亭机智灵活,后来又在莫后光的指导下,说书技艺经过三重境界的提升,达到了精妙的程度。B柳敬亭说书技艺达到精妙程度后,先后到了盱眙、扬州、杭州、金陵等地,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C宁南侯结识柳敬亭后,感觉相见恨晚,并且让他在府中担要职,因此军中官员也不敢轻视柳敬亭。D宁南死后,柳敬亭上街头重操旧业,他结合在军中的见闻,使得说书造诣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时序颠倒,盱眙在柳敬亭说书技艺达到精妙程度前。B【参考译文】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十五岁时,(因为)蛮横凶悍,刁钻不讲道理,触犯刑

2、法,应当处死刑,(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那时(他说书)已经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很久以后,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要象春秋时楚国优孟那样以隐言和唱歌讽谏,而后才能达到目的。”柳敬亭回到家里,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用心练习,反复推求。过去一个月,(他)前往莫后光处,莫(对他)说:“你说书,能够使人欢乐喜悦,大笑不止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不禁赞

3、叹地说:“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之上,在悠闲亭榭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宁南侯左良玉渡江南下时,安徽提督社宏域想结交左良玉,介绍柳敬亭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惋惜与柳敬亭相见太晚,让柳敬亭参与决定重要秘密军务。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的身份来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没有读过书,所有公文,都是部下文人立意谋篇,炼字炼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可是)左良玉都不满意

4、。而柳敬亭耳朵经常听到的,口里经常说的,从僻陋里巷俗语常谈中得来的,倒没有不合左良玉之意的。(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当时南明朝中群臣都敬畏左良玉,听说他派人来,上下没有谁不以恭敬之礼接待(他),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让柳敬亭坐在向南的尊位上,称呼他柳将军,柳敬亭也没有什么不安的表现。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亲近互称你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达了!不久,南明朝庭覆盖,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又象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开始走上街头,重操旧业。柳敬亭既然在军队里的时间很长,那些蛮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杀人犯法、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流离失所、悲

5、欢离合、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因此他)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像刀枪剑戟碰撞,带甲骑兵突然冲出,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像狂风怒号,苦雨泣诉;有的像鸟鹊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他的艺术造诣)已大大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

6、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

7、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是()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

8、,岂非畴昔之愿也哉!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A B C D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句是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从那时起苏轼对范仲淹就心生仰慕,但一直没能见到他。B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来传世,尊敬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D这篇序言如

9、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

10、,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然而(我)不敢推辞(为他的文集作序)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

11、,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

12、。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察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也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板块2文言传记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徐豁字万同,东莞姑幕人也。豁晋安帝隆安末,为太学博士。桓玄辅政,为中外都督,豁议:“致敬唯内外武官,太宰、司徒,并非军职,则琅邪王不应加敬。”玄讽中丞免豁官。玄败,以为秘书郎。永初初,为徐羡之镇军司马。历二丞三邑,精练明理,为一世所推。元嘉初,为始兴太守。三年,

13、遣大使巡行四方,并使郡县各言损益,豁因此表陈三事,其一曰:“郡大田,武吏年满十六,便课米六十斛,十五以下至十三,皆课米三十斛,一户内随丁多少,悉皆输米。且十三岁儿,未堪田作,或是单迥,无相兼通,年及应输,便自逃逸。既遏接蛮、俚,去就益易。或乃断截支体,产子不养,户口岁减,实此之由。谓宜更量课限,使得存立。今若减其米课,虽有交损,考之将来,理有深益。”其二曰:“郡领银民三百馀户,凿坑采砂,皆二三丈,功役既苦,不顾崩压,一岁之中,每有死者。官司检切,犹致逋违,老少相随,永绝农业,千有馀口,皆资他食,岂唯一夫不耕,或受其饥而已。所以岁有不稔,便致甚困。寻台邸用米,不异于银,谓宜准银课米,即事为便。”

14、其三曰:“中宿县俚民课银,一子丁输南称半两。寻此县自不出银,又俚民皆巢居鸟语,不闲货易之宜,每至买银,为损已甚。又称两受入,易生奸巧,山俚愚怯,不辨自申,官所课甚轻,民以所输为剧。今若听计丁课米,公私兼利。在郡著绩,太祖嘉之,下诏曰:“始兴太守豁,洁己退食,恪居在官,政事修理,惠泽沾被。近岭南荒弊,郡境尤甚,拯恤有方,济厥饥馑,虽古之良守,蔑以尚焉。宜蒙褒贲,以旌清绩,可赐绢二百匹,谷千斛。”五年,除广州刺史。未拜,卒,时年五十一。太祖又下诏曰:“豁廉清勤恪,著称所司,故擢授南服,申其才志。不幸丧殒,朕甚悼之。可赐钱十万,布百匹,以营葬事。(选自宋书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5、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讽中丞免豁官 讽:暗示B便课米六十斛 课:征收C千有馀口,皆资他食 资:供给D不闲货易之宜 闲:熟悉“资”应解释为“依靠”“凭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B.C. D.B项,两个“且”都是连词,“况且”。A项,第一个“因”是介词,“趁”;第二个“因”是介词,“凭借”;C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和”;第二个“于”是介词,“在”;D项,第一个“所”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第二个“所”是助词,和“为”字配合使用,表被动。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徐豁“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并使郡县各言损益 一户内随丁多少

16、,悉皆输米谓宜更量课限,使得存立 功役既苦,不顾崩压谓宜准银课米,即事为便 拯恤有方,济厥饥馑A B C D说的是朝廷,说的是朝廷的赋税制度,排除,答案选D。DA徐豁在担任中外都督期间,和当时辅佐朝政的桓玄产生矛盾,因而被免去了官职。后来,桓玄败亡,他又被任命为秘书郎。B徐豁认为,朝廷赋税制度的不合理是户口每年都减少的原因,朝廷应该重新规定征收赋税的制度,让百姓得以安家立业。C徐豁针对赋税政策的种种弊病,提出了三条合理化建议,深得太祖赏识,太祖为此下诏书表彰他并给予他二百匹绢、一千斛谷的奖赏。D太祖非常器重徐豁,认为即使是古代贤能的州郡长官也赶不上他,于是多次表彰徐豁并提拔他担任广州刺史,可惜

17、徐豁未及赴任便去世了。太祖下诏书表彰徐豁的原因是他“在郡著绩”,并不是他“提出了三条合理化建议”。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历二丞三邑,精练明理,为一世所推。译文:_(2)今若减其米课,虽有交损,考之将来,理有深益。(1)“为一世所推”是被动句,语意要连贯。(2)“若”应译为“如果”,“考”译为“考虑”;语意要连贯。(1)徐豁做过两次中丞、三次县令,办事干练,通晓事理,被当时的人们所推崇。(2)现在如果减少他们应上交的租税,虽然国家有些损失,但为将来考虑,应该有非常大的好处。徐豁字万同,是东莞姑幕人。徐豁在晋安帝隆安末年担任太学博士。桓玄辅佐朝政时,徐豁担任中外都督

18、,徐豁提议:“只有武官才必须致敬,太宰、司徒并非军队的职务,所以对琅邪王不应加以致敬。”桓玄暗示中丞免去了徐豁的官职。桓玄败亡后,朝廷任命徐豁为秘书郎。永初初年,徐豁任徐羡之军队的镇军司马。徐豁做过两次中丞、三次县令,办事干练,通晓事理,被当时的人们所推崇。元嘉初年,徐豁担任始兴太守。元嘉三年,朝廷派遣大使巡视四方,并让各个郡县的官员陈述为政的得与失,徐豁趁此机会上表陈述了三条建议,第一条建议是:“本郡实行大田制,对年满十六岁的武官,就征收租税六十斛米,对十五岁以下十三岁以上的,都征收租税三十斛米,一家之内根据人口多少,都要上交租税。况且十三岁的小孩子,还不能种田地,或者是单身一人,没有人能帮

19、忙,到了应交租税的时候,便(因交不起租税而)逃到远方。因为与蛮、俚少数民族接近,逃走或返家就更加容易了。百姓有的截断手脚,生了孩子又养不活,户口每年都有减少,确实是赋税过重的原因啊。我认为朝廷应该重新规定征收赋税的标准,让百姓得以安家立业。现在如果减少他们应上交的租税,虽然国家有些损失,但为将来考虑,应该有非常大的好处。”第二条建议是:“郡中采掘银矿的有三百多家,他们挖坑开矿,每个坑都有二三丈,这种劳役非常辛苦,他们不顾土矿塌方的危险,一年之中,总有死亡的人。官家严厉对待,往往导致百姓逃亡,老少相随,永远离开农业,一千多口人,都仰仗他人而吃饭,这难道仅仅是一个农民不去耕田就要挨饿而已吗?所以遇

20、到荒年,百姓就特别穷困。考虑到官府用米,与用银子没有差别,我认为应当准许用银来代替米作为赋税,使税收工作更为方便。”第三条建议是:“中宿县俚人交银税,每人交银锐“南称”半两。考虑到这个县不出银矿,加上俚民都是巢居,说话像鸟语一般(外人根本听不懂),不熟悉交易的方法,每到买银子的时候,损失就很大。另外称两而收,容易产生欺诈行为,山民朴实而胆小,无法分辨申明,以致公家所收的税很轻,俚民缴纳的却很重。现在如果允许按人头缴纳米(而不是银)作为赋税,于公于私都有好处。徐豁做出了显著成绩,太祖称赞他,下诏书说:“始兴太守徐豁,廉洁奉公,恪守为官之道,政绩卓著,造福一方。近来岭南饥荒,始兴郡内尤其严重,徐豁

21、救灾安抚有方,赈济饥民,即使是古代贤能的州郡长官,也赶不上他。应该给予褒奖,以表彰他卓越的政绩,可以赏给他二百匹绢,一千斛谷子。”元嘉五年,朝廷授予他广州刺史的官职。还未授官他便去世了,当时他年仅五十一岁。太祖又颁发诏书说:“徐豁清廉勤劳奉公,任官期间政绩卓著,所以提拔他为南方的镇守者,让他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可惜他不幸早逝,我非常悲伤。应赐给他家人钱十万,布一百匹,来料理安葬之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

22、。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於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芦之下。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於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

23、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彊,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

24、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注】 人主:即武帝。汙:亦作“污”,弄脏。论议:议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 说:劝说B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 怀:揣在怀里C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 据:趴着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 难:诘难A项句子的意思是“每次叫他到跟前谈话,武帝从未有过不高兴的”,“说”译成“劝说”不符合语境语意,错误。A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A项第一个“然”,代词,这样;第二个“然”,助词

25、,表状态。B项第一个“之”,这件事;第二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第一个“其”,代词,它的;第二个“其”,代词,他的。D项两个“以”都是介词,用、凭。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东方朔博学和佯狂的一组是 ()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芦之下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A B C D是说汉武帝左右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疯子”,是别人的评价,不是东方朔的表现。是他对隐居和为官的看法。是说博士先生们听了东方朔的申辩后都无话回答了,不是直接表现。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

26、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疯子”,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疯子”。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这一项的理解错误。汉武帝是非常器重和赏识东方朔的,他没有称东方朔为“疯子”,他已经习惯了东方朔的怪异行为。另外不是“所有”的侍臣都称东方朔为“疯子”,而是半数的侍臣称东方朔为“疯子”。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主闻之,曰:_(2)是固非子所能备也。_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