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先生认为“开幕式是对奥运会的集中考验,也越来越成为东道主展示本国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平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名为美丽的奥林匹克,上篇为灿烂文明,下篇为辉煌时代,有画卷文字戏曲丝路礼乐星光自然等章节。开幕式表演以灵活多变的手法,运用具体的艺术表演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杂揉在一起,成功地打造了一台色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展示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胸襟,集中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乐舞中国,太极八卦”彰显东方的文化特质与文化豁达思想家钱穆先生把“天人合一”看做“中国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中国很早就在探讨人和天的问题,并追求能使天、地、人融合在一起的境界
2、。“天人合一”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又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同时还是人本身的和谐统一。可以说,“天人合一”的观念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很多体现“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中国元素。乐舞作为奥运会的前奏和序幕,成为奥运会开幕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东方文化中,对于“乐”曾给予人和社会的影响与作用,在班固编纂的白虎通德论卷二礼乐篇所引的孔子的一段话,作了以下的论述,子曰:“乐在宗庙之中,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所以崇和顺,比物饰节。节文奏合以成文,所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
3、乐之意也。”在这一段文字中突出了一个“和”字,“乐”的存在是用来促进整个社会关系和谐统一的。中国文化中的“和”字同奥林匹克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奥林匹克不仅是为了让人类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时获得自我肯定的勇气,更是为了引领全人类追逐全世界的和谐与和平。“舞”是“乐”的一部分,舞乐在不同的时代,都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暖叹之,暖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在原始社会,巫师是通过祭祀仪式中的乐舞,来实现个体神性的升华,在神秘的鼓点和舞蹈中完成与意识形态中神灵的交流与沟通。延续原始祭
4、祀仪式中的歌舞,神秘而庄严的味道慢慢转化,由神坛逐渐走向人间,或欢快、或沉郁、或凝重、或激昂,成为不同社会阶层精神的传达。在歌舞的极盛时期唐代更是如此,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无不喜欢歌舞,唐玄宗就是一位精通音律的皇帝,他的贵妃杨玉环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舞蹈家。在唐代还有一些大型的乐舞活动,舞者可多达数千人,“公元713年,宫廷组织了几千女子的踏歌队伍,除上千宫女外,又从长安(今西安)、万年(今临撞)两地选出千余妇女,衣罗衣锦绣,饰金银珠翠,在灯轮灯树下,踏歌三日三夜。”常非月(咏谈容娘“马围行处匝,人压看场园”写出了街头表演吸引游人的盛况,可见歌舞是一种雅俗共赏,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
5、式。乐舞发展至今,依然是人们精神生活中活跃精彩的部分,它不仅是为自己载歌载舞,更是为了同他人分享。开幕式中活字印刷表演以“和”为贵,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既表现出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传达出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也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员们营造出孔子三千弟子高诵“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场景,传达出儒家文化蕴涵的仁爱精神。礼乐这一章节中所体现的礼让,是一种高度自律的文明。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尊奉的是“正人”必先“正己”的做人原则,他还教导弟子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整天关心的是个人的穷达而非天下安危,那么这个
6、人就是“喻于利”的小人而非“喻于义”的君子。因此,“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修己安人,天下为公”成为东方人为人处事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太极拳表演展示的是另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拳路,它的特点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正如太极图所呈现的寓意一样,一阴一阳,相生相克,变化无穷。灯光亮起,在图像与声音模拟的自然环境之中,“八卦”呈现,生动再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8名太极演员排成圆阵,他们时缓时疾,动作利落的拳术,演绎出变化莫测的阵型,不仅在艺术形式上,使观众领略了太极拳独具魅力的风采,同时在精神上体现出“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理论
7、真谛。“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认为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源。唐代孔颖达解释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周敦颐所着太极图说解释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太极拳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气韵生动,要求行拳时顺乎自然,天人相通,追求“无人之境”的心态,其认识论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论核心,就是要求人与自然建立和谐统一的关系,保持宇宙、自然、人、物的和谐。周易的“三才”观,将天、地、人相并。在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中,人是天地造化的杰作,天生人,地养人。相对于天地而言,人在形体上
8、何其渺小,但人可以取法天地的精神,“与天地合其德”,德配天地。在儒家看来,天地的精神主要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故天地的精神乃是“大公无私”;天地有生养万物之功,故天地的精神为“仁”,“仁”即“生生”之义。如果说“上帝”是西方人精神的终极来源,那么“天”(天地)则是中国人的精神价值来源。“天人合一”蕴涵着“兼爱”思想,这种理念为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操作手段。在承认人与自然差别的基础上,把人类之爱推之于自然万物,从而以博爱主义将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统一起来,自然这个主题实现了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二
9、、“歌唱祖国,连接世界”彰显东方的博大与和平追求在整个奥运会开幕式中,伴随歌唱祖国的歌声,56名各民族儿童簇拥着五星红旗进人会场,表现的是中国各民族的团结与和谐;梦想中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唱响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伴随歌声呈现的2008个向全世界征集的笑脸,这些笑脸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语言,体现着全世界人民的和谐与友爱,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们跨越了民族、性别、宗教以及政治制度的界限,胸怀和平与梦想相聚北京。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具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胸怀,从盛唐时期“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和平共处都是具体的体现。在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中,丝路这一章节中敦煌的舞者
10、在沙漠中舞蹈,然后水手用船桨组合成船形,与风浪搏斗,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让人们回顾了中华文明的历程。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展现的是中国文化与精神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国交流互通的象征,无论是穿越陆地还是横渡海洋,中国人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向世界传播着自己的智慧,同时也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引人中华大地。中国的四大发明是经过丝绸之路传到世界各地的,给人类文明以很大的推动。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文说:“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土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了
11、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的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郑和下西洋施行的是睦邻友好、互利双赢的和平交往政策,与近代西方一些国家推行殖民掠夺和对外扩张形成鲜明对照,在中华民族正在崛起的现今,开幕式中选择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为开幕式中的一个部分,是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中国对世界不是威胁,而是福音。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于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希腊,奥林匹克文化从一开始就从属于西方文化的范畴,西方文化追求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与探索精神,把运动员看成社会的精英,是向人类生理极限不断提出挑战的英雄。“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无不折射出西方社会中“竞争、奋斗、征服、索取”文化特质,这与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所倡导的精神大相径庭。三、结语正如于丹教授在圣火传递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现在应该是一个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话的时代,奥运就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契机,一个平台。”奥运会是不同文明间对话的纽带和桥梁,它促使人们通过多元文化的对话达到一种和谐与统一,为人类和平创造了条件。西方文化强调竞争,而中国传统更重视和谐,奥林匹克运动与北京的对接,正是和谐与竞争的结合,这正是对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诊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