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5.80KB ,
资源ID:161486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1486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绝句和律诗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绝句和律诗Word下载.docx

1、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许拗格存在,允许三仄尾。如崔灏的【黄鹤楼】就是典型代表。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每首

2、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4,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

3、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律句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

4、出这四种基本句型。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

5、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由这些基本句型构成一首完整的诗。粘对我们已经知道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怎样由这些句子组成一首诗呢?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下句就是:同理,如果上

6、句是: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与此相似。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外两种:平起:仄起: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

7、相对,就成了: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一、仄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二、仄起首句押韵:三、平起首句不押韵:四、平起首句押韵: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比如仄起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是: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

8、,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粘的规则确定得比较晚,在初唐诗人的诗中还经常能够见到失粘的,即使是杜甫的诗,也偶尔有失粘的,比如名诗咏怀古迹的第二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第三句就没能跟第二句相粘。这可能是不知不觉地受到齐梁诗人的影响而一时疏忽。对的规则在齐梁时就确立了,所以在唐诗中很少见到失对的。现存杜甫近体诗中,只有寄赠王十将军承俊一首出现失对: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缠结青骢马,出入锦

9、城中。时危未授钺,势屈难为功。宾客满堂上,何人高义同。第一、二句除了第一个字,其它各字的平仄完全相同,是为失对。这可能是赠诗时未来得及仔细加工而一时疏忽。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不顾格律。比如杜甫的另一首名诗白帝: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第二句的第二字本来应该用平声,现在用了仄声字帝,既跟第一句失对,又跟第三句失粘。但这是有意要重复使用白帝城造成排比,所以只好牺牲格律了。拗救如果仔细看一下前面所举的近体诗的几种基本格式,会发现一个规律:在一联之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总数相等。如果我们在

10、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那么往往就要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以保持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也就是说,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起来就叫拗救。前面谈到的对孤平的补救属于在本句自救。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对句补救。比如在五言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型,第三字改用了仄声,往往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救,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了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例如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第三句鸿雁几时到第三字该平而仄,第

11、四句江湖秋水多就把第三字改成了平声。七言的与此相似,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救,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甚至是第一字,诗人也喜欢救一下。比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用了仄声晓,第八句的第一字就改用平声花补救。又如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第三句第一字该平而仄(五),第四句第一字就改仄为平(三);第七句第一字该

12、平而仄(卧),第八句第一字就改用平声(人)。有时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补救混用。比如解闷十二首之一:草阁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飞初。山禽引子哺红果,溪女得钱留白鱼。严格的格律应该是:而此诗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这里有本句自救(以江救翻,以得就溪),也有对句补救(以留救哺),但也有拗而未救的(星)。实际上,在一三五位置上拗而未救的也是很常见的。象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第二句的沙救了渚,渚又救了第一句的风,但是第一句的猿就未救。象这样拗而未救,破坏了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但是这些都发生在一三五的位置上,只要不出现孤平或三平调,就是可以容忍的,确切地说不能算拗。另外还有一种拗,出现在二四六的位置上,那才是真正的拗,在这里不讨论。但是有一种拗句,在唐诗中用得相当多,不能不提一下。请看天末怀李白:第一句本该是平平平仄仄,却写成了平平仄平仄,第二、四字都用平声,违反了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逢双必反的规律。在七言中,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