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3.39KB ,
资源ID:159846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9846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黄庭坚《论书》原文注释与译文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黄庭坚《论书》原文注释与译文Word文件下载.docx

1、“鲁有独处室者,邻有嫠妇。夜暴风雨,室坏,趋而托之。鲁人闭门曰:“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皆幼,不可纳。” 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时鲁国人。居柳下,谥惠。相传有一次他夜宿郭门,见一女子受冻,便用衣服裹着她,抱着坐了一夜,却未生淫乱之心。【译文】兰亭序虽是行楷书的好范本,但不必一笔一画都作为准则。正如周公、孔子不能没有过错一样,但小过错不影响他们的圣明,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善于学习的人,连圣人的过错都学,所以容易固守一隅。今天学兰亭序的人,多是这样。鲁国那位闭门不纳邻居嫠妇的男子说:“我将用不让妇人进屋的办法,来学习柳下惠坐怀不乱的精神。”有了这种认识,就可以学习书法了。王羲之书法,被认为如同以锥画沙、

2、用印印泥一般。大概说的是他在行笔时中锋藏锋,意在笔先。师承王氏的人总是以兰亭序开头的“永”字作为楷模,这样容易拘泥于法,形成俗气。重要的是明白王羲之笔法“如锥画沙”、“如印印泥”这两点,这是我们值得师法的。【原文】 东坡先生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如东方朔画像赞、乐毅论、兰亭禊事诗叙。(1)先秦古器,科斗文字,结密而无间,如焦山崩崖瘗鹤铭、永州摩崖中兴颂、李斯峄山刻、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诏。(2)近世兼二美,如杨少师之正书行草,徐常侍之小篆。(3)此虽难为俗学者言,要归毕竟如此。如人眩时,五色无主,及其神澄意定,青黄皂白,亦自粲然。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

3、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注释】(1)书法史上,东方朔画像赞有二:一为晋王羲之小楷,二为唐颜真卿大楷;此处及乐毅论、兰亭禊事诗叙(即“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都是指王羲之书法。(2)瘗鹤铭:南朝摩崖石刻,中兴颂:即唐颜真卿书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崖壁;秦始皇及二世诏版:秦朝为了统一度、量、衡将诏书刻于器具上字法相对自由的小篆文字。(3)杨少师:即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字景度,陕西华阴人。官至太子少师,人称“杨少师”。徐常侍:即宋代徐铉,字鼎臣,江苏扬州人。擅长小篆,累官至散骑常侍,故世称“徐常侍”。 【译文】 苏轼先生说:“大字书写难以达到结体严密不散,小字书

4、写难达到结体宽绰疏朗。”像王羲之的东方朔画像赞、乐毅论、兰亭禊事诗叙等就是这样。先秦古物器皿上的文字,蝌蚪篆文,紧密而不散,如焦山摩崖瘗鹤铭、永州摩崖大唐中兴颂、李斯所书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诏文的峄山石刻等。近人能够兼二者之长的,如杨凝式的楷书与行草书,徐铉的小篆。这虽然不被俗人认可,但要领根本应这样。正像人在目眩之时,五色难辨,等到神情安静,意定神闲之时,青黄皂白,就自然分明。学习书法经常临摹,可以做到形似。重要的是要多取古人法帖本细细品读,做到心领神会,才能到达妙境。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做到神似。 【原文】 学书端正,则窘于法度;侧笔取妍,往往工左而病右。古人作兰亭序、孔子庙堂碑,皆作一淡墨本,

5、盖见古人用笔,回腕余势。若深墨本,但得笔中意耳。今人但见深墨本收书锋芒,故以旧笔临仿,不知前辈书初亦有锋锷,此不传之妙也。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然学久乃当知之。墨池笔冢,非传者妄也。【注释】(1)孔子庙堂碑:初唐书法家虞世南撰并书。虞世南师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乃王羲之一脉嫡传书家。(2)墨池笔冢:墨池,洗笔和砚的水池。书法史上著名的墨池有三处。河南陕州有汉代张芝墨池,浙江省绍兴县有晋代王羲之墨池,江西临川也有一处传为王羲之墨池。笔冢,据书断记载,隋朝智永和尚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毛笔头写坏十瓮,每瓮都有几担重。后把笔头埋了,

6、称之为“退笔冢”。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象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 【译文】 学习书法过分强调端正,则受制于法度;侧锋有利于作品妍美,但往往容易左部工整而右部参差无法度。古人书写兰亭序、孔子庙堂碑,都用淡墨临摹一遍,这样大概能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如何用笔,如何回腕收笔,运笔蓄势。如果是浓墨临摹,仅仅是得到了玩弄毛笔的趣味罢了。今人只见到了浓墨帖本用笔收笔蓄势,笔画无露锋芒,所以用写旧了无锋颖的笔临摹,岂不知古代书家最先作书时也是锋颖锐利,这恰是没有留传给后人的秘诀。作书时意在笔先,心使手,手运笔,写出来的字才能合乎书者心意。古人作书没

7、有其他不一样的,只是能够心手合一用笔熟练罢了。草书的妙处,须学书人自己体会,学得久了,就会明白。池水尽墨和用笔成冢的故事,并非胡乱编造出来的。【原文】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1)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注释】 1.元常:汉末书法家钟繇,字元常,河南人,官至太傅,故世又称“钟太傅”。逸少: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官至右将军,故世又称“王右军”。钟、王二人为楷书的定型做出了突出贡献,钟繇整理了雏形的楷书,为“楷定”做了铺垫

8、;王羲之在钟繇整理规范的基础上定型了楷书,故世称“楷以钟王为祖”。传世的钟繇楷书代表作有贺捷表、荐季直表、宣示表等;王羲之楷书代表作有东方朔画赞、黄庭经等。钟繇楷书“平画宽结”,有隶书遗留笔意;王羲之楷书“斜画紧结”,定型了楷书。【译文】 大凡作书法要拙多于巧。现在的年轻人学习书法,就像新娘子梳妆打扮,百般装饰,到底时缺少贞女烈妇那种自然而然的端庄稳重气质。学习书法者要胸中有道德和义理,再广泛吸收、领会和实践圣贤哲人的学问和教导,书法作品才能高贵。如果他心灵中没有法度,即使笔墨不逊于钟繇、王羲之的水平,也只是一个庸俗的人罢了。我曾经说过,读书人处世什么都可以做,唯独不可庸俗,一旦庸俗就不可救药

9、了。【原文】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直须具此眼者,乃能知之。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1)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不难工矣。【注释】1.双钩回腕:双钩,也叫“双苞”,是用食指和中指勾住笔管的一种执笔方法。唐代书法家韩方明在授笔要说中说:“夫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指,其要实指虚掌,钩压平送,亦曰抵送,以备口传手授之说以。”其方法是,大指向外压着,食

10、、中两指向内钩着,无名指向外揭着,小指或蜷缩于手心或抵在无名指下面。这里所说的回腕,并非清代何绍基那样掌心向内,肘筋反纽,逆生理顺性的回腕法。而是指唐代所提倡的一种执笔法。黄庭坚山谷论书讲“盖见古人用笔回腕余势。” 明董其昌容台集-论书亦云:“唐人书皆回腕”。唐代的执笔法大概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笔法诀谈到执笔时的状态:“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节力均平。次拳虚,拳虚则运用便易。”【译文】 写字有笔法,就像禅诗中有“诗眼”一样,具有把握诗眼的能力,才算懂得诗。凡学习书法,要先学会用笔。用笔的方法,要采用双钩回腕执笔法,掌要虚,指要实,用无名指抵住笔管,这样才能有力。古人学习书法

11、不全在于临摹,他们还将前人的书法作品张贴在墙壁上,观摩到心领神会,那么,下笔就会得心应手。学成书法后,还要加强自身学养的提高从而除却世俗之气,然后进行书写,成为别人学习的范本。大凡学习书法要熟读魏晋书法作品,心领神会,自然能明白古人笔法了。想要学习草书,须精通楷书,知道笔法和字法向背顺逆的道理,那么,就会懂得草书用笔和结字法则,写草书就不算难事。【原文】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古人学书,学其二处(1),今人学书,肥瘦皆病,又常偏得其人丑恶处,如今人作颜体,乃其可慨然者。(2)楷法欲如快马入阵,草法欲左规右矩,此古人妙处也。书字虽工拙在人,要须年高手硬,心意闲澹,乃入微耳。(3)【注释】1

12、.二处:两方面,这里指古人书法中肥笔与瘦笔,即笔法中的的按与提。2.今人学书,肥瘦皆病:指北宋初书法学习者学书不得法,肥瘦皆病源于对笔法的误解,正如书法家米芾所言:“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3.年高手硬,心意闲澹:这里指的是学习书法的有效时间的积累和心性的有效修为,而非单纯的年龄的增长。【译文】 肥腴的笔画要有硬朗劲健的感觉,瘦硬的笔画要有饱满温润的感觉。古人学习书法,兼学这两方面,今人学习书法,肥笔与瘦笔都有毛病,不但如此,还常学别人拙劣的东西,像今人学颜体就是如此,让人感慨不已。楷书要如快马入阵,有草书的爽快,草书要出规入矩,有楷书的法度,这是

13、古人书法的妙处。书法的工拙虽然因人而异,但毕竟阅历深厚、笔法娴熟、心意恬淡的人,才能进入精妙之境。 【原文】 余在黔南,未甚觉书字绵弱,及移戎州(1),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今方悟古人沉著痛快之语,但难为知音尔。元符二年三月十二日,试宣城诸葛方散笔(2),觉笔意与黔州时书李太白白头吟笔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后百年如有别书者,乃解余语耳。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若有心与能者争衡后世不朽,则与书艺工史同功矣。 【注释】1.戎州:隋唐唐时州名,今天四川宜宾市及其附近属地。北宋徽宗政和四

14、年(1114年),改戎州为叙州。2.散笔:又称为“散卓笔”。大抵笔毫长一寸半,藏一寸于管中。宋代制笔名家宣城诸葛氏以擅长制作“散卓笔”而著称。【译文】我在贵州南部时,没太感到字写得绵弱无力,后来到四川宜宾,见以前的字大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字勉强可以。现在才悟出古人沉着痛快这句成语的道理,但很难做到成为古人的知音。哲宗元符二年三月十二日,我试用了宣城人诸葛方所制的散卓笔,觉得笔意和在黔州时所书李太白诗白头吟的笔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百年后如有其他的写法,就是真正理解我的这番话了。张旭的折钗股,颜真卿的屋漏痕,王羲之的锥画沙、印印泥,怀素的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的银钩虿尾,是同一种笔法,即心

15、不知手,手不知心罢了。如果有心要名垂青史与那些书法名家争高低,那末就会与书法艺术史有一样的功绩了。 【原文】幼安弟喜作草(1),求法于老夫。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2),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余寓居开元寺之怡偲堂,坐(3)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颠长史、狂僧(4),皆倚酒而通神入妙。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5),计遂不得复知醉时书也。 【译文】幼安弟弟喜欢草书,向我求教笔法。我的书法本来无法,但见世间万物,犹如蚊蚋或聚或散,全然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