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57.44KB ,
资源ID:159568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9568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现有站网在空间密度和观测频次上,远不能适应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警的需求。为了满足各级气象服务特别是短时临近预报服务的需要,近年来,各省(区、市)气象局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投资建设了一定数量的以加密自动气象站(包括单雨量自动站)为主的中小尺度天气监测网。高时空密度的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在气象服务特别是决策气象服务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密自动气象站的建设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认同。2、存在问题受经济条件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和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与气象服务关系认识的不一致,各省(区、市)的加密自动气象站建设极不平衡,西部天气气候资料空白及敏感区内站点稀疏。

2、已经建设的站点存在着自动观测站网的布局和密度很不均匀、观测要素的配置不尽合理、实时数据组网传输效率不高、资料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运行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等等问题,影响了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3、需求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安全意识的逐步提高,各级政府和公众对重大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和临近天气预报、警报的需求也随之提高。(1)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得公众更加关注与生活、出行、健康密切相关的天气气候和环境信息,对精细化、个性化、无缝隙的天气预报服务提出了日益增长的需求。(2)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三农”向气象部门的服务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除常规

3、的农业生产气象灾害预报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新品种引进等发展项目都急切需要气象部门提供属地化的历史气候资料产品,但这部分资料尚属空白,服务手段匮乏。(3)城市发展和建设、生物资源、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油气开发、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海盐和盐化工业,航空领域、轨道交通、高等级公路、黄金水道运输,核能、风能和太阳能开发利用,电力生产、用电负荷预测、电网安全等对天气敏感的行业和部门,对气象服务的专业性、多样性、针对性等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4)社会的需求要求气象业务实现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灾害性天气全天候的连续监测,开展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格点空间分辨率15KM或站点分辨率到乡镇的常规

4、气象要素预报和03小时临近天气预报,建立精密化、无缝隙天气预报体系和业务流程。根据上述多种综合需求,急需要依据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典型空间和时间尺度特征,参考国际中尺度地面观测网的设计思路,并综合土地面积、年平均降雨量和人口密度等参数,建立区域气象观测网。各省(区、市)需要建设的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参考数量见附表1,供各省(区、市)气象局在编制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规划时进行参考。 二、建设规划编制 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应以区域性气象服务为导向,根据不同的服务需求,确定不同数量的观测要素,同时最大限度地兼顾国家对天气系统的监测和预报需求。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建设规划包括建设目标、站网布局、站号编制、建设内容

5、、建设规模、经费预算等方面内容,由省(区、市)气象局统一编制和管理,并报中国气象局业务主管部门审批。1、 站网布局原则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布局,以需求为目标,以合理为前提,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参考各省(区、市)区域气象观测站参考数量表(见附表1),结合所属各市(地、州、盟)、县(区、市、旗)的地形、气候、面积、人口、灾害、经济等情况和气象服务需求特点,按照观测要素能够满足需求、布局密度科学合理的原则统一编制,确定长远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逐步实施。进行具体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新建区域气象观测站至少要包括气温和降水量两要素。(2)为保障全国人口稠密区精细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的正常开展,满足中小

6、尺度监测、临近预报、灾害预警分析、发布、检验和模式预报对观测要素的需求,逐步建立乡镇资料序列, 经度102(E)以东每个乡(少数乡例外)、每个风景区都应建立包括降水、温度、风向、风速观测的四要素区域气象观测站;可根据需求增加相对湿度、地表温度、浅层地温或深层地温观测等项目。(3)沿大江大河流域,为满足面雨量预报的需求,应建立包括气温、降水观测的两要素区域气象观测站,平均间距为10公里。(4)在沿海陆地、岛屿、海上平台、浮标和灯塔等地方建立的区域气象观测站应包括降水、温度、(强)风向、(强)风速等要素,沿海岸基的间距为1020公里;并尽可能布设气压和能见度观测项目,还可增加海温、海盐、海冰等观测

7、项目。(5)在各干线公路沿线布设的区域气象观测站,应包括降水、温度、风向、风速、能见度、路面温度、路面结冰、湿滑程度等观测要素,其风向风速传感器的距地面高度为1012米;站间距为10公里。(6)在大中城市城区内的区域气象观测站应根据该城市年降水量、人口以及灾害发生的特点和服务需要确定自动观测项目和站点位置,平均间距小于10公里,重点地区为5公里,尽量增加相对湿度要素。(7)与国家气候观象台、国家气象观测站之间的距离超过30公里的区域气象观测站应增加气压观测项目。(8)丘陵、山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多发且影响大的地域,根据具体的地形特点、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以及年平均降水量进行设计,区域气象观测站的

8、间距应当适当加密。平均间距小于25公里;2、站号的编制区域气象观测站的站号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按照中国气象局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管理办法(2004年11月)规定,根据本省(区、市)的区域气象观测站总体规划的最大需求数量进行编制,绘制区域气象观测站网总体布局规划图;站号随着建设进度逐步启用。3、经费预算省(区、市)气象局在编制和申请区域气象观测站经费预算时,需包括设备购置经费,仪器备件、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持等经费,以保证区域气象观测站的长期、稳定运行。(1)设备购置费区域气象观测站的设备经费计划包括自动站数据采集器、各类气象要素传感器、供电系统(含太阳能、风能电站)等自动观测系统购置费,以及

9、观测场围栏、风杆、玻璃钢百叶箱、地温套管等附属设施的购置费。(2)仪器备件费为保证区域气象观测站仪器的及时维修和定期计量标校,对自动站的数据采集器、各类传感器应进行比例不低于10:1的购配,并核定所需费用。(3)基础设施建设费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计划包括建观测场、地下管道、设备和电源接入、防雷工程经费,以及建设必要工作用房和购置交通工具经费。(4)运行维持经费区域气象观测站的运行维持经费包括资料传输费、计量标校费、现场维护费、现场维修费、管理费等。4、站点变动当遇有区域气象观测站的新建、撤销、迁移时,要按照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管理办法将有关地理信息(见附表2)上报中国气象局业务主

10、管部门。三、站址选择区域气象观测站的站点位置由省(区、市)气象局组织选择,在具体的建设方案实施前经现场勘察确定。1、站点位置的基本条件区域气象观测站的站点位置应选择在省(区、市)区域气象观测站网总体布局规划图的网格点附近,以具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满足当地气象服务需要为原则,具备供电、通信传输等条件。为保证设备的安全,应尽量安置在有委托监护的单位,避免频繁迁移。2、站点位置的探测环境条件站点的气象探测环境标准参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对自动气象站的要求执行,要保证观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和满足服务需求,场地、仪器的通风和光照条件须得到保证,避免建在高大建筑群、山凹、绝壁、森林等局地气候变

11、化剧烈的区域,尤其不能建在建筑物顶部。3、站点位置的电力电源条件采用公共电力供电的自动站,所选站点位置应当具备220伏交流电源供电条件,并达到基本不停电;在公共电力供电达不到需求的地方,采用太阳能电站或风能电站供电方式。4、站点位置的通信条件站点位置应满足自动观测数实时传输所需要的(GPRS、CDMA、手机短信、ADSL或专线等方式)通信条件。当采用移动通信方式进行区域气象观测站数据传输时,站点位置的手机信号强度须经现场测试,达到稳定可靠。信号不稳定,又不能改换的地点,需申请当地移动通信部门对基站天线进行调整。5、站点位置的看护条件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场地和设备应当委托看护。负责建设和管理区域气象

12、观测站的气象部门应与站点所在单位或邻近具备看护条件的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落实区域气象观测站的环境保护工作;安排兼职气象员开展专门培训,负责仪器设备和场地设施的经常性维护和设备安全工作,并具有在指导下排除简单故障和一定的快速响应能力,保障设备的运行。四、位置信息的确定区域气象观测站的位置信息由省(区、市)气象局组织编制,在具体的建设方案实施前逐一确定。1、确定站名区域气象观测站的站名要尽量简捷、明确,由区域气象观测站所在地的“省(区、市)简称” “市(地、州、盟)或县(市、区、旗)简称”“地名”构成。2、确定安装位置区域气象观测站的设备安装位置为经实地勘察确定的区域气象观测站设备具体安装地点的位置

13、名称。3、启用站号将在省(区、市)气象局区域气象观测站网总体布局规划图中对相应位置分配、编制的区域气象观测站站号确定为该站的站号。4、确定地理参数采用GPS定位仪在现场测定自动站设备安装地点的经度(度分秒制,精确到秒)、纬度(度分秒制,精确到秒),测定观测场和气压传感器(有气压观测项目时)的拔海高度(精确到0.1米)等地理参数。5、建设情况备案各省(区、市)气象局在完成新建区域气象观测站选址和位置信息测定后,要在每年5月和11月底前及时将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申报表(见附表2)和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分布图上报中国气象局业务主管部门。五、设备的选型省、及省级以下区域气象观测站的设备选型,由省(区、市)

14、气象局组织,并符合规定的性能和要求。1、总体要求所选的设备其结构组成、功能、测量指标、供电、防雷、环境适应性指标、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性、功耗、安全性须满足有关自动气象站功能设计书各项指标,取得中国气象局颁发的设备使用许可证,须能实现组网上传实时资料。2、设备要求(1)所配置的气象要素传感器类型和测量准确度指标必须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2)数据采集器的数据采样速率及算法必须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有关规定。(3)自动气象站采集形成的信息能形成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数据文件格式规定的内容。并形成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格式规定的“状态信息文件”,并实时发送。(4)采集器的数据存储器至少能存储7天的每小时正点观测数据和分钟观测数据。(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