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2、介绍颐和园,自读课文,初步了解顺序。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单元我们将去游览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课件播放颐和园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颐和园(请学生上台写课题,讲解颐的写法)。二、 学习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划出来。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3、请学生上台听写,划
2、出错的多的字,让生注意。4、让学生提出不懂之处,并讲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耸立:高高地直立。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用词语造句)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1、 请去过的同学介绍颐和园。2、 初读课文(1)听了他的介绍我真想去颐和园看看,同学们想去吗?好咱们现在就出发(播放录音朗读)。注意哪里停顿哪里重读,哪里语调轻柔,用笔在书上标出来。(2)怎么样,说说游览了颐和园后有什么感受。(3)师:想走进颐和园细细欣赏一番吗?通过图片感受到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
3、颗爱美的心,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要美的智慧,你们行吗?相信同学们一定行。那好,咱们就来一次集体旅游。(请一个学生做导游朗读课文,提醒学习录音朗读,读出颐和园的美)作者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都用了一句句子连接起来,这些句子写得很有顺序,看了让人一目了然。出示“绕过、走完、登上、下来)3、 指导朗读,了解作者游览顺序(1)读完一二段,提出刚刚学习了神清气爽,知道了神清气爽的感觉,让学生再读这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2)我想问问同学们,导游刚才是带我们游览了什么地方?(3)好,继续我们的行程,刚才那位导游介绍得很好,陪我们走了那么久,我想他累了,我想换一个导游,谁想来试试?好,游客们我们上路了,
4、快跟上可不要掉队。(4)读完第三自然段后,问学生刚刚导游又带我们游览了哪里?(5)用换导游的方法指名读第四自然段。(6)读至“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停下师:我感觉导游这里介绍得非常好,我好像真的看到水平如镜的昆明湖。来,我们都像小导游那样把这句话读一读,看谁能超过这位小导游。(7)读完第四自然段,哎呀,我一路只顾欣赏风景,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你能告诉我吗?这儿可是站得高看得远,你们都看到什么?(8)用上面的方法指名读第五自然段。(9)问生游览的顺序。作者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游览路线的,画出有关语句。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红漆的柱子,氯气的栏杆,一眼
5、望不到头。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浮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课文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向我们介绍他看到的景点。四、作业1、 抄写生字词2、 分四大组查找颐和园资料第二课时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大致游览了颐和园,这节课我们来细细地游览。二、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1)把学生分成颐和园总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四个组,各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推
6、荐三名同学作为导游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理解的目的。(2)学生相互问答间引导学生体会颐和园的美a. 长廊的特点?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的?(体会观察、表达方法)从整体上看,从里看,从里向外,向两旁。作者又是怎样写长廊的?出示句子,比较:A:原句B: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体会作者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b. 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美,作者又是怎么来写的呢?(体会作者有顺序、抓特点:建筑物的特点)c. 昆明湖的特点?(这段话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静”的特点来描写的。描写得很具体、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昆
7、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绿得像一块碧玉”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质好。”“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d. 出示下面两句话:“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了。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我们都知道,镜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
8、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块碧玉。跟玻璃一样,玉的表面也很光滑,这里应该用“滑”字。而且“滑”字还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强,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就能浮现出昆明湖平静的美,给人以一种安逸、舒适的感觉。e.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9、。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2)学生模仿练习。(3)指名朗读、齐读。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看谁读得好。 全班深情朗读一遍。四、总结:课文不仅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也是一篇很好的游记范文,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些好游记要注意: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按照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特点来写出颐和园的大。作业:写一次游览活动17、东北大森林1、掌握本课的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4、联系上下
10、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5、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比颐和园一文的写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教学难点: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朗读理解法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去一个新的自然风景区:东北大森林。(大屏幕出示大森林的配乐图片)东北大森林不但森林覆盖面积大,而且在森林中繁衍生息着400余种珍禽异兽,1000余
11、种野生植物,是我国的一个巨大的宝库。今天,让我们去走进东北大森林,看看那里的动物和植物们吧!二、欣赏大森林的美景。(出示课件中的“课文初读”,让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三、朗读课文。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2、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时纠正错误。四、学习生字生词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自己解决不了的询问同桌或查工具书。2、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学完后同桌交流识字方法。3、检查学习效果。(出示生字课件)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浏览课文,思考: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东北大森林比作什么?问题引导:1、这句话在哪一段?(齐读第一段)2、你从这段中读
12、出了作者对大森林什么样的感情?3、你从哪几个词看出来?(相机点拨“沉浸”、“奇妙”的意思。六、总结:东北大森林是奇妙的海洋,它奇妙在哪里呢?为什么会让人沉浸其中?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第二课时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作者把东北大森林比作奇妙的海洋。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品读四季的东北大森林各是一个怎样奇妙的海洋。我们先去看看冬季的东北大森林。(切换到冬季的画面。二、品读第二自然段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欣赏画面。2、全班交流:冬天的大森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3、提出要求:这段中有没有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勾画出来,和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生默读交
13、流)4、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拨“飞舞”的妙处和比喻句的作用。5、课件出示:冬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补充句子)6、齐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冬天的大森林的奇妙。三、学生自主学习,品读其它三段。1、导语:冬天的大森林是如此奇妙,你还喜欢其它三个季节中哪个季节的大森林呢?带着你的喜欢,去读一读你喜欢的季节吧。(生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2、要求学生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1)这个季节的大森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2)这段中有没有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3、全班交流阅读感受,师相机点拨“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4、课件出示:春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夏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秋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补充以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