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艺术手法 章法的特色:上下两片借景抒情,浑然一体 比兴象征手法 语言特色:语浅意深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作者简介 作品串讲 韩愈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长安雨洗新秋出。” 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殷仲文诗:“风物自凄紧。 苏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侯鲭录卷七) 高蟾秋日北固晚望:“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 内容主题分析 羁旅离愁 秋士悲戚 艺术手法 意境沉雄 梁启超借用温庭筠词评论该词:“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艺蘅馆词选) 多用双声叠韵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称此句法:“不计句读而连绵排列的表现手法。”(唐五代北宋词研究)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
2、苏轼的生平与作品 本词表达的人生态度 超越风雨 超越人生坎坷 本词塑造作者的自我形象 艺术手法分析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 “身与物化”的人生境界 “忘却营营”的理想境界 于自然中见真性情 元好问:“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空马气象。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的生平和创作 谪居之恨 艺术意境:王国维以此词为“有我之境”,并说:“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 象征手法 用典抒情 驿寄梅花:荆州记:“吴陆凯与范哗善,自江南寄梅花诣长安与哗,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鱼传
3、尺素: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周邦彦生平和作品作品串讲本词的主题:送别还是伤感?艺术手法层层递进的情感波澜摇曳多姿的景物描写似浅实深的语言风格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 李清照生平和作品 内容和主题分析 闺阁女子的深刻人生反省 矛盾挣扎中的进取精神 豪放的风格 象喻的手法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 辛弃疾生平和作品 串讲作品 辛弃疾鹤鸣亭绝句:“饱饭闲游绕小溪,却将往事细寻思。有时思到难思处,拍碎栏杆人不知。 本词主题:壮志难酬的家国悲愤 艺术成就 豪放为主的词风 用典兼顾白描 以比兴之法,抒豪壮之气 谭献词辨:“裂竹之声,何尝
4、不潜气内转。 陈洵海绡说词:“稼轩纵横豪宕,而笔笔能留,字字有脉络。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 “英雄失志”的愤慨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关注 艺术成就 刚柔相济的风格 比兴寄托的手法 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 姜夔的生平和作品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商略”二字诞妙。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点绎唇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二字提唱,“凭栏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 民国俞陛云宋词选释:欲雨而待“商略”,“商略”而在“清苦”之“数峰”,乃词人幽渺之思。白石泛舟吴江,见太湖西畔诸峰
5、,阴沉欲雨,以此二句状之。“凭阑”二句其言往事烟消,仅余残柳耶?抑谓古今多少感慨,而垂柳无情,犹是临风学舞耶?清虚秀逸,悠然骚雅遗音。 第二章:宋代诗 宋诗概说 宋初模仿唐诗的三大流派 学白居易的“白体” 学李商隐的“西昆体” 学晚唐诗人的“晚唐体” 北宋主盟诗坛的代表人物 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南宋诗歌流派和诗人 爱国诗人陆游 杨万里和范成大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人 宋末爱国诗人 文天祥 汪元量 郑思肖 林逋山园小梅 林逋的生平和作品 借梅花表现高雅的人格和情怀 托物言志 对比映衬 语言精致 梅尧臣鲁山山行 梅尧臣生平和作品 主题:“适与野情惬” 语言朴素 意境疏淡欧阳修戏答元珍串讲作品内容
6、主题分析山乡早春之景与谪边的悲凉思乡恋京之情和不遇之苦写景与抒情的特色章法布局错落有致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通过遭贬遇赦途中的感受,表现作者心胸坦荡,荣辱不惊,对待困境泰然处之的生活态度和幽默性格,以及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比兴手法 用典妥切 黄庭坚登快阁 黄庭坚生平和作品 “快”与“不快” 江西诗派的典范之作 化用典故 推敲词语 陆游游山西村 陆游的生平和作品 作者与农家的深厚感情 乡间的民俗风情 平淡自然 质朴而富哲理 陆游关山月 陆游的生平和作品 全诗分为三层。第一层写将军沉湎酒色致使战备荒废;第二层写戍边战士年华蹉跎而功业无成;第三
7、层写遗民渴望恢复却屡盼屡空。 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按:击节拍。厩(ji):马棚。 戍楼: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沙头:沙场。 逆胡:对金人的蔑称。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现实感慨,诗人假托守边士兵之口,愤怒谴责了统治者的妥协投降政策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倾诉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表达了中原遗民盼望光复的迫切心情,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艺术构思巧妙。 善于选取细节构成典型的生活场景 沉郁
8、悲壮的意境与风格 第三章:宋代散文 宋代散文概述 北宋初期散文:骈文昌盛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唐宋八大家 北宋理学家的散文 南宋理学家的散文 南宋功利思想家的散文 宋代骈文 欧阳修秋声赋 对悲秋的主题的深入发掘 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潘岳秋兴赋 通过对自然秋景的感叹,转入对人事忧劳、形神日渐衰丧的悲叹。反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儒道互补的思想基础 。 对赋体发展的贡献 散文化的笔法 写景、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炉 骈偶和铺排的延续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对士文化理论的贡献 短小精悍,峭拔凌厉 清人沈德潜评云:“语语转,笔笔紧,千秋绝调。”(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三十) 刘大櫆评云:“寥寥数言,
9、而文势如悬崖断堑,于此见介甫笔力。”(古文辞类纂卷十引)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生平和作品 内容主题:“不以物伤性” 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淡泊之境 深邃之境 豁朗之境 形散神聚的结构 第二编:元代文学元代诗文 元代诗文概述 元代诗文成就不高的历史原因 元朝时间短 元蒙政治军事力量与文化程度的反差 文人地位的下降 不重接科举,却大力提倡理学 诗文分期与主要作家作品 前期:北方诗文,上承金代文学,受元好问影响较大,主要以刘因为代表;南方诗文,主要受南宋江湖派文风影响(也能略转江湖风格),主要以赵孟頫为代表。 后期诗文: 自元延祐以后,诗文号称盛世,世称的“盛世之文”,“治世之音”产生于此时。 延祐
10、二年(1315)开科举,北方诗人马祖常、许有壬与南方作家欧阳玄、黄溍、杨载等同科举进士,标志着南北两股复古诗风的汇合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王冕、杨维桢 少数民族诗人马祖常、萨都剌、耶律楚才。 刘因渡白沟 刘因的生平和作品 宋末战乱之象 士人报国无门之叹 意象万千 气概雄奇 萨都剌芙蓉曲 萨都剌生平和作品 郭璞芙蓉赞:“泛叶云布” 屈原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李白渌水曲:“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粱简文帝采莲曲:“棹动芙蓉落” 以秋江女珍惜荷花表达珍惜美好事物的感情 以景写情 化用前人名句杨维桢五湖游杨维桢生平和作品自我精神的恣肆飞扬向往世俗享乐艺术特色雄
11、奇怪诞的风格吴复评论五湖游时说:“先生此诗雄伟奇丽,逸气飘飘然在万物之表,真天仙之语也。如海荡邙山漂髑髅之句,使长吉复生,不能过也。杨维桢曾说:“天仙快语为大李(按:指李白),鬼仙吃语为小李,(按:指李贺) 。它有李贺式的跳跃的思维与怪诞的词汇,却没有李贺的阴冷与凝重;有李白游仙诗的奇想联翩与奔畅的语势,却没有李白的愤世嫉俗、远离凡尘的情绪。在诗中,诗人自我的精神形象,化为一个超越时空的“谪仙”,逍遥于仙境与尘世,纵览古今,赏玩历史与自然的变迁,而又始终不失去凡俗的享乐。 虞集南昌刘应文文稿叙 虞集生平和作品 作者有鉴于江西文风之弊,提出严厉的批评,劝勉刘应文共挽时弊。 有感而发 条理井然 用笔清简,造语生动第二章: 元代散曲 元代散曲概述 散曲的起源与发展 词的衰微 歌女伶工的创制 散曲的体制特征 与词相比: 句式更加参差 押韵宽松 可以加衬字 与杂剧相比: 抒情文学/叙事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