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8年,台湾成立中华茶文化学会;1990年,中华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中国茶叶博物馆于1991年4月在杭州正式落成开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开始筹备,1993年正式成立,每两年举行一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致力于茶文化研讨与交流,不久前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了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2001年,在浙江上虞成立了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江西省社科院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于1998年成立,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2000年成立,这是茶文化学术研究的专门机构,前者将茶文化作为江西省社科院的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后者是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唯一一个研究基地。此外,香港、澳门和全国许多省区市
2、纷纷成立了茶文化社团。目前,大陆已有湖北、四川、浙江、河北、辽宁、福建、山东、新疆、云南、宁夏、贵州等省级茶文化学会或协会成立,还有湖州、广州、昆明、思茅、桂林、宁波、绍兴、抚顺、汕头等市级茶文化学会和协会的成立。这些研究机构和学会、协会、团体的建立,对开展茶文化研究和交流,推动茶文化研究不断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今,已经形成一支造诣深、成梯次、门类齐、素质高、献身精神强的茶文化科研队伍和茶文化工作者队伍。从事茶文化研究人员包括史学界、经济界、茶业界、哲学界、文学界、医学界、文艺界人员,其他还有新闻界、摄影界、饮食界、出版界、旅游界等人员。(二)出版和发表了一批中国茶文化研究论著二十世纪
3、八十年代以来,陆续创办了一批茶文化杂志,为茶文化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了条件。茶人之家杂志1983年创办,1993年改名茶博览,2004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出版发行;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自1983年开始编辑陆羽研究集刊,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自1990年起也编辑陆羽茶文化研究;农业考古杂志自1981年创刊后,先辟有茶史专栏,1991年开始推出中国茶文化专号;北京的中华茶人和茶世界、上海的上海茶业、广州的茶文化、昆明的民族茶文化、四川的茶界、河北的河北茶文化等也先后创办;此外,茶叶科学、中国茶叶、中国茶叶加工、茶业通报、福建茶业、广东茶叶、茶叶、茶叶通讯、茶苑等茶学杂志也刊发一定数量的茶文化论
4、文。而一些文史哲、艺术、饮食类杂志及大学学报也偶尔刊发茶文化论文。众多出版社也纷纷抢滩出版茶文化书籍,形成一股茶文化书籍出版热潮。综观20多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是发表了数千篇茶文化论文。以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为代表,该刊是国内容量最大的茶文化杂志,每期约300页,刊发各类文章130篇左右,每年出2辑,现已出31辑,计约发表文章4000篇。初步统计,20多年来全国刊发的各类茶文化文章约有6000篇,其中研究论文约3000篇。二是出版了六百多部茶文化著作。近年来茶文化热不断升温,茶文化著作出版也日趋繁荣。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共出版的各类茶文化书籍有60
5、0多种。(三)中国茶文化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20多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在茶史研究、茶艺和茶道研究、陆羽及其茶经研究和茶文化工具书编纂四个方面。1、茶史研究在中国茶文化研究中,中国茶史的研究起步最早,目前已成为中国茶文化研究中的热门。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成果是茶学宗师陈椽的茶业通史。该书初稿完成于1977年,定稿于1982年,1984年5月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43万字,分茶的起源、茶叶生产的演变、中国历代茶叶产量变化、茶业技术的发展与传播、中外茶学、制茶的发展、茶类与制茶化学、饮茶的发展、茶与医药、茶与文化、茶叶生产发展与茶叶政策、茶业经济政策、国内茶叶贸易、茶叶对外贸易、中国茶业今
6、昔共15章。茶业通史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通史著作,书中对茶叶科技、茶叶经济贸易、茶文化都作了全面论述,是一部体大思精之著,是构建茶史学科的奠基之著。1993年,陈椽又出版中国茶叶外销史(台湾碧山岩出版社),对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历史作了深入研究。茶学宗师庄晚芳的中国茶史散论(科学出版社1988年),朱自振的茶史初探(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也为茶史学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关剑平的茶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对汉魏六朝茶史作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陈文华的长江流域茶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按本书的实际内容应该取名为长江流域茶文化史”1,实际上是一部关于中国茶文化史著作;滕军的中日茶
7、文化交流史(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对中国茶文化向日本的传播历程作了细致的研究。诸家著作都是厚重之作,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积淀。郭孟良的中国茶史(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是一部简明的中国茶史读本。中华茶人联谊会编辑的中国茶叶五千年(人民出版社2001年)是第一部编年体的中国茶史著作,对近现代茶界大事记载尤详。沈汉、朱自振的中国茶酒文化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其中上篇是由朱自振撰写的中国茶文化史;余悦的茶路历程中国茶文化流变简史(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是一部简明的中国茶文化史著作;姚国坤、胡小军的中国古代茶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王建平的茶具清雅(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
8、胡小军的茶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对中国茶具的历史和发展作了梳理;陶德臣的中国茶叶商品经济研究(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年)论述中国茶叶商品经济发展的历程;吴旭霞的茶馆闲情(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连振娟的中国茶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对中国茶馆历史和演变作了梳理。断代茶史著作有梁子的中国唐宋茶道(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廖宝秀的宋代吃茶法与茶器之研究(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1996年),沈冬梅宋代茶文化(北京:学海出版社1999年),丁文的大唐茶文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孙洪升唐宋茶业经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还有少量地方茶史著作如浙江省茶
9、叶志、四川茶业史等。另外,一些综合性茶著如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中也涉及到中国茶史的内容。各种杂志上还发表了一批关于中国茶史的研究论文。当前中国茶史研究的趋势,一是专门史研究,二是断代史的研究,三是综合研究,朝茶学通史方向发展。茶史研究的时间跨度基本集中于古代(清代及其以前),对20世纪中国茶史的研究则非常不够。然而20世纪是中国茶学、茶叶科技发展最重要、成就最大的一个世纪,理应得到重视和加强研究。诚如凯亚所说,中国茶史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不足2。有关先秦的茶史,扑朔迷离;汉魏两晋南北朝茶史,语焉不详;中华民国茶史,新中国50年茶史,亦待补阙如之憾;至今尚
10、无一部涵盖中华民国、新中国50年的全面、系统、科学的茶史著作。除陆羽、吴觉农外,古今众多杰出茶人尚无传记。中国茶史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缺憾和空白,亟待从学术上去填补、开拓。2、茶艺和茶道研究茶艺是茶文化的基础,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茶艺和茶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内涵和外延均不相同。虽然中华茶艺、茶道古已有之,但是它们在当代的复兴、被研究却是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是现代茶艺、茶道的最早复兴之地。蔡荣章自1980年以来长期致力于现代茶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并创立无我茶会。其夫人林瑞萱女士主持坐忘谷茶道室,夫妇俩志趣相投。蔡荣章独著有现代茶艺(台湾中视文化出版社1989年)、无我茶会180条(台湾中
11、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1999年)、茶道教室(台湾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茶道基础篇(台湾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说茶之陆羽茶道(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等,林瑞萱独著有心经讲义茶道精神领域之探求(台湾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社1989年)等,夫妇合著有现代茶思想集(台湾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2000年)、茶学概论(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2000年)等。蔡荣章、林瑞萱夫妇为现代茶艺、茶道的理论和实践作出重要贡献。范增平、吴智和、张宏庸、周渝等也是台湾较早致力茶艺推广和研究的人,范增平出版了喝杯好茶(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1999年)、生活茶艺馆(城邦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2、)、茶艺学(修订版,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2年)、生活茶叶学(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2年)等,吴智和则出版了中国茶艺论丛第一辑(台湾大立出版社1985年)、中国茶艺(台湾正中书局1989年)等。张宏庸著有茶艺(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台湾传统茶艺文化(台湾汉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等。大陆方面,在茶艺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上有突出成就则有童启庆,她先后出版了习茶(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年)、生活茶艺(金盾出版社2000年)、影像中国茶道(浙江摄影出版社2002年),为现代茶艺、茶道提供了范式。此外,陈文华在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长江流域茶文
13、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中,余悦在中国茶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以及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对当前的茶艺、茶道概念和特征、精神作了精要的阐释。丁文的茶乘(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对茶道与儒释道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林治的中国茶艺(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中国茶道(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对茶艺美学、茶道精神等进行了探讨。乔木森的茶席设计(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对茶席设计的基本构成因素、一般结构方式、题材及表现方法、技巧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丁以寿则以中国茶道义解、中国饮茶法源流考、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中国茶艺概念诠释、中国茶道概念诠释等系列论文(均见农业考古
14、中国茶文化专号),对茶道和茶艺的概念、分类及两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中国现代茶艺、茶道还处在探索阶段,目前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3、陆羽及其茶经研究陆羽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茶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关于陆羽及其茶经研究,是中国茶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陆羽的出生地湖北省天门市,不仅成立了天门陆羽茶文化研究会,还成立了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在陆羽生活的第二故乡浙江省湖州,也成立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编辑陆羽研究集刊,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编辑陆羽茶文化研究,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也辟有“茶圣陆羽研究”专栏,促进了陆羽及其茶经的研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1)茶经的辑校、注译和研究台湾最早从事茶经研究者为林荆南,他在1976年即将茶经今注今译,这是中国当代最早的茶经译注本。接着是张迅齐在1978年将日本布目潮风的中国之茶书里的茶经译成中文,见张迅齐编译茶话与茶经(台北:常春树书坊)。1980年,朱小明根据日本福田宗位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