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20.06KB ,
资源ID:158773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8773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翁同与荫堂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翁同与荫堂Word文件下载.docx

1、S,在此时矣。连年以来,征调频繁,公私并困,不特坞堡之筑小民力有未能;即州县城池亦多颓废不治。贼踪飘忽。来往自如,迎击则无一定之途,追袭则有兜裹之虑。事势诚有难焉者。阁下才为世出,知人善任,知必有以抚辑而歼夷之也。同自遭先公大故苫幽余生,百疾交作。遗书难读。窀穸未安,夙夜愁痛,负疚滋重。所冀东南绥靖,得以归葬故山,躬耕邱陇之旁。以养以食。守先人清白之训,则亦幸矣。同稣疏拙无壮,辱相知之深,相遇之殷。故附达一二使者,称遽不尽所怀,专布谢忱。伏乞矜鉴。愚弟制翁同叩头上,两家兄同叩谢。姚延之兄诸蒙延纳,感荷不尽。其二:荫堂尊兄方伯大人阁下,旄节入都,得近光霁;叔度千顷,犹恨奉教之日浅耳。伏想台候清和

2、,前旌所莅太行,草木欣欣,再被甘雨,百城向风。万姓蒙福,盖可知矣。即日受印视事,多贺多贺!家兄负担西行,蒙执事逾分之爱,感刻不忘。到太原必有滞留,大约尽此月当南去耳。易曰:“旅琐琐。”惟执事能鉴之,故非外人所知也。凡百尽废,恒往来于昌平山下,与野老相周旋,久不见书史。家言一函,敢乞饬交。感意非浮辞所可罄,故不复具。骈牍草草,敬问起居,不尽弛仰。愚弟制翁同顿首上。四月望。翁同的这两封信都是写给荫堂的,在翁同稣的交往者中,号荫堂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王榕吉(1810年1874年),字子莪,山东长山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另一个是屈承干,常熟人,举人出身,曾任安徽知县。所以我们先要弄清楚这个

3、收信人荫堂是谁。这两封信的落款中都有一个“制”字,这是旧时依礼守丧的称谓,常指居亲丧。在第一封信中有“先公大故”“并辱厚赙”等句,“先公大故”是说他的父亲去世了,“赙”是指向办丧事的人家赠送财礼,所以可以断定这是在翁同稣的父亲翁心存死后,翁同对荫堂赠送财礼表示答谢。因此,书写的时间应该是在翁心存死后不久,即在同治元年十一月初六日(1863年12月26日,翁心存于这天去世)之后。翁同在信中称荫堂“惟阁下猷为风节,举世推重,朝廷俯鉴畿辅士民喁喁仰望之意,属公以军事,电扫风驰,禽弥草薤,在此时矣。”又说“阁下才为世出,知人善任,知必有以抚辑而歼夷之也。”可知当时荫堂刚被授以军事。据清史列传?刘长佑传

4、:“(同治元年)会张锡珠、宋景诗降而复叛,近畿骚动。十二月,调直隶总督(同治二年)三月,败贼束鹿,阵歼张锡珠。四月,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地方剿匪事宜,旗、绿防剿弁兵均归节制六月,率按察使王榕吉军于馆陶,部署诸军,逼甘宫屯九月,败贼张秋镇,阵歼贼目杨殿一,宋景诗仅以身免。十月,三省渐就肃清。”与翁同信中所写事正合,则荫堂当是王榕吉无疑。据清代职宫年表,王榕吉于同治元年(1862年)六月由大顺广道迁山西按察使,同年十二月改直隶按察使,同治二年五月迁直隶布政使(清史列传?刘长佑传中记同治二年王榕吉还是按察使,当是由于剿捻事急,未及就任)。信中不称“方伯”,应当是王榕吉还没有任直隶布政使,则

5、翁同写这封信的时间应当在同治二年五月之前。在这一时期,翁同与王荫堂(榕吉)多有书信往来。我们从翁同日记中可以看到他们书信往来的一些记录,如同治二年六月廿九日(1863年8月13日):“作致王荫堂书,为陆吾山说项。”同年八月二十日(1863年10月2日):“作书致王荫堂为陆吾山说项。”十月初八日(1863年11月18日):“得王荫堂书。” 又信中对当时捻军的描述“贼踪飘忽,来往自如”云云。翁同日记同治二年三月十一日:“闻直隶贼踪飘忽,距保定才三舍矣,制军刘长佑驻威县,则在贼后矣。”所述亦同。信的后面附言“姚延之兄诸蒙延纳”。按翁同日记同治元年闰八月十三日(1862年10月6日):“姚延之忽从河南

6、来,求予觅馆。王荫堂廉访来,今日甫入城接印也。”二十日记:“访王荫堂为姚延之说项。”又前引委托王榕吉为陆吾山说项,当即指这些请托的事。第二封信对荫堂的称谓中多出“方伯”二字,又说“旄节入都,得近光霁”,按翁同日记同治三年三月十八日(1864年4月23日)写道:“王荫堂榕吉方伯来都,入城访之不值。”按清代布政使又称藩台、藩司、方伯、东司,按察使不得称方伯(按察使为正三品,布政使为从二品),王榕吉在同治二年五月廿一日(7月6日)由直隶按察使迁直隶布政使,又于同治三年二月丁丑(3月13日)调山西布政使,所以翁同稣的日记和信中都称他“方伯”。王榕吉的这次来都,大概就是因为由直隶布政使调山西布政使而在京

7、作短期的逗留。所以翁同信中说他“即日受印视事”。翁同的这封信主要是委托王榕吉转一封信给翁同书。翁同书此前在安徽巡抚任上遭到太平军与捻军的合击,先失定远,退守寿州。又与苗沛霖不和,苗转而围攻翁同书于寿州,寿州陷落。朝廷旋召翁同书还京。同治元年正月初十日,曾国藩即上奏折参翁同书失定远,又不能妥办,致使乡绅与团练仇杀(苗沛霖杀徐立壮等人),又寿州城陷,奏报前后矛盾。于是下“王大臣会鞫,拟大辟”,后因为翁心存病逝,恩诏“持服百日仍入狱”最后是免去死罪,改戍新疆。同治三年,都兴阿请留甘肃军营效力,后来即死在甘肃,这是后话。翁同日记同治三年三月廿六日(1864年5月1日)“未时三兄(按翁同书是翁心存长子,

8、但是在翁咸封世系中,排行第三,所以翁同称他三兄。)启行,叩别之际相对不能出声”即送别翁同书起程远戍新疆。两天以后,翁同稣又与王荫堂告别,“廿八日王荫堂送别敬三十金,余亦以路菜、京靴答之”“廿九日,晴。送王荫堂,晤之。”当是送别王榕吉任山西布政使。而在这之前,翁同又“致 书王荫堂,托其于三省吹嘘”,即委托王荫堂帮助一路上打招呼;所谓的三省,当是指翁同书远戍新疆将要途经的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信中说“家兄负担西行,蒙执事逾分之爱,感刻不忘”也是对王榕吉在山西对翁同书的照顾表示感谢。翁同信中引易“旅琐琐”,按周易旅卦:“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正是对他三兄此时处境的形容。

9、又说“到太原必有滞留,大约尽此月当南去耳”“家言一函,敢乞饬交”即是请王荫堂转交一封信给翁同书,由此可见当时王荫堂正在山西做官(山西布政使)。而翁同书在山西一直滞留至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二十一日,翁同日记七月廿四日:“得三兄十八日太原书,二十目将启行矣。”廿八日日记:“得三兄二十日书,次日启行。那么为什么翁同稣要委托王荫堂转信呢?当时翁同书是戴罪远戍新疆,一路上行踪不定,后来都兴阿奏请留翁同书在甘肃营中效力,朝廷也不知他的行踪,只能寄谕“令该将军(都兴阿)行文直隶、山西、陕甘各督抚,该员行抵何处,即调取赴营”当时寄信的主要途径是信局和提塘,提塘是由京城向各地方传达重要文件的专员,当时“驻

10、京提塘官十有六人。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各一人,陕甘、新疆一人,云南、贵州一人,漕河一人,由督抚保送本省武进士、举人及守备咨补。后改隶邮传部。”翁同也经常托提塘带信,如他同治三年五月十五目的日记中说:“发山西信,一由提塘,一由信局。”王榕吉既为山西布政使,通过提塘带封私信既方便,也在情理之中。又信中说:“恒往来于昌平山下。”按翁同日记同治二年九月廿五日(1863年11月6日):“随五兄往昌平相地。”廿六日(11月7日):“偕树南至孟祖村名,距东郭北十里。相度新茔,树南遂归,余等赴昌平,西北趋过一小山,其地皆沙地矣。未正抵昌平州。”当时南方战事还没有结束

11、,翁同稣不能护送翁心存的灵柩回乡安葬,就先在北京郊外的昌平山下相了一片茔地,暂时将翁心存下葬。古人有庐墓守孝之礼,所以翁同说自己“恒往来于昌平山下”。常熟博物馆藏翁同隶书节临汉张迁碑(按张迁碑又名张君表颂)四条屏,落款曰:“荫堂仁兄今之循吏也,政声在江南北,临张君表颂请正,弟翁同稣。”钤“翁瓶生”(朱文印)、“同印信”(白文印)、“松禅居士”(白文印)三印。翁同晚年开缺回籍,革职编管,遁迹人世,庐墓虞山,自署瓶庐、松禅、松隐的晚号。“光绪戊戌以后,静居禅悦,无意求工,而超逸更甚,署款曰瓶居士,曰松禅,曰天放闲人。”翁同当年在昌平山下相茔地的过程中,曾至八里庄恩济庄庙,见“庙有圣祖赐林老人御书联

12、额,额曰:敬慎,联曰:松柏禅心静,幽情化日长。”这或许与他晚年号松禅有关,因为他正是在晚年编定日记的。翁同是在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1898年6月lS日)因草拟“变法国是诏”触怒慈禧太后而被开缺回籍的,此时王荫堂已去世,则这个“荫堂”应是屈承干。屈承干也是常熟人,翁同晚年与他来往甚密。翁同在回到常熟的第二天,即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廿一日(1898年7月9日),屈荫堂就和严心田等同去谒见翁同,并一起商讨处理“西乡抢粮事件”的办法。光绪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1899年3月25日)翁同即“作隶四巨幅赠屈荫堂”,当即此幅临张迁碑四屏条。落款称荫堂“今之循吏也,政声在江南北”,这是对屈荫堂处理“西乡抢粮事

13、件”的表彰,而此前屈荫堂曾“屡任皖中剧邑”,正是“在江南北”,与翁同的评语正合。并且,在这一时期,翁同对隶书非常痴迷,研习格外用功,日记中经常写他写隶或搜集、借阅各种隶书的碑帖,如“隶课外惟看柳文”“习隶外看蒙庄及?z叟诗”;而研习得最多的就是张迁碑,如“屺怀以所得古碑旧拓见示,皆世间稀有之珍,一阅即还,独留张迁一本审视张迁碑。苏斋藏,东里字不完,然极旧之拓。”“苏斋所藏张迁题记数干言,且三图甚妙,因摹之。”“屺怀以旧拓张迁见示。亦沈钧初物。”“再看张迁碑较余藏为胜。”翁同对何绍基(1799年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晚号?z叟)的隶书也极其喜欢、钦佩,他曾经与人论书曰:“极服膺?z叟直起直落,不平不能拙,不拙不能涩,石庵折笔在字里,?z叟折笔在字外。”细观此隶书四屏条,用笔正是受到了何绍基的影响,“直起直落,不平不能拙,不拙不能涩”。昆仑堂所藏翁同写给荫堂(王榕吉)的两通信,是他33岁时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早期书法的风格特点。而常熟博物馆所藏翁同写给荫堂(屈承千)的隶书,则是他的晚年巨作,两件作品之间相隔三十六年,清稗类钞“翁叔平书超逸”条称:“常熟翁叔平相国同,书法不拘一格,为嘉、乾以后一人,说者谓相国生平,虽瓣香翁覃溪、钱南园,然晚年造诣,实远出覃溪、南园之上,论国朝书家,刘石庵外,当无其匹,非过论也。”从这两件书法作品中亦可窥见其书法风格之变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