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60.34KB ,
资源ID:158605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8605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8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8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1、(2)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3)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4)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改造: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知识点拨“一五”计划是实现总路线的重大步骤之一,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突出特点,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合理的工业布局,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全面展开。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1探索中共八大(1)召开: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2)内容:基本形势:明确指出中国的

2、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地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建设方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3)评价: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原因党中央和毛泽东急于求成的思想开始滋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脱离了中国的国情。(2)概况掀起“大跃进”运动

3、,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3)后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给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混乱,造成了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3国民经济的调整:(1)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成效: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4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工业生产有了巨大增长,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易混易错“大跃进”属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范畴,

4、错误的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变革生产关系的范畴,根源在于生产关系变革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思维点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说明当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因此,搞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变革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三、“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破坏1原因: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动乱并扩展到经济领域。2表现:“文化大革命”十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3调整(1)1971年,周恩来对国民经济进行恢复和调整,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好转。(2)1975年,

5、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得到进一步好转。 图解识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主题一工业化建设的起步史料一“一五”计划工业成就图史料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19531957年),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史料三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史料解读从史料

6、一可以看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分布在东北,从图中给出的成果可以看出主要是重工业。史料二划线部分说明投资的重点是重工业。史料三经济成分的变化则表明资本主义逐渐缩减并最终消失,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问题思考(1)据史料归纳“一五”计划时期大型企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根据史料一、二归纳“一五”计划时期在工业结构方面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史料三反映了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提示(1)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原因: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从历史上看,已形成

7、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由于当时这些项目主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与苏联距离较近,比较方便。(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包围封锁,增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经验。(3)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史论总结“一五”计划的特点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特点“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一五”

8、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一五”计划中工业化建设要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2)原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主题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失误及教训史料一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的任务,钢产量为1 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 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

9、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估计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200亿元。史料二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明确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实行“以供给制为主”的分配制度,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采取大兵团作战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并实行“生活集体化”,大办公共食堂。人民公社在轰轰烈烈地办了一两个月后,原来宣传的许多优越性很快走向反面,“干不干,三餐饭”“出工不出力”,许多人坐起了“共产主义大船”。史料一表明“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加剧了国

10、民经济比例失调。史料二反映出人民公社体制“一大二公”“政社不分”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史料一反映了经济建设中的什么现象?有何影响?(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应如何认识?提示(1)反映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影响: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他事业,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主要反映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负面影响。认识:从总体来看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脱离社会实际的;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了极大地破坏。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失误及教训(1)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张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

11、高速度。“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十年“文化大革命”: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使经济建设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2)教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放在第一位。重视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要科学发展。避免追求过高的公有化程度,以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是

12、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阶级成分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1.4富农、地主14.554.87.98.6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C人民公社

13、普遍建立 D“包产到户”广泛实施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千千万万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当时农业以个体生产为主,符合“土地占有比重”数据的变化,故A项正确。2(2016重庆万州区二中月考)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20个、24个、52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这表明()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我国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C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D我国已经形成了合理完善的工业布局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国防军工企业”所占比重大,说明以重工业为主。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的评论提到:“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3年平均增长约38%和18.7%。”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