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5.08KB ,
资源ID:157037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7037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以是诸大译师有译修道有译串习如《现观庄严论》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以是诸大译师有译修道有译串习如《现观庄严论》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顺抉择分、见道和修道里,都有数数思维、称量、观察的修习之道。其中,顺抉择分是指加行道。想想这个教证就知道,如果认为观察后的护持跟修二者相违,那就是可笑之处。上至大乘圣者在修道位尚且要数数思维、称量、观察,如果圣者修道位的观察思维都不属于修,那就是处在非修的颠倒状态,没有修法内涵。但谁会说大乘圣者不具有修法的内涵呢?如是如说修习净信、修四无量、修菩提心、修无常苦,皆是数数思择将护,说名为修,极多无边。这才知道,譬如修习净信、慈悲喜舍、菩提心、无常苦,都是数数思维抉择、保护,称之为修。像这样应思择修的法门极多,是数不到边的。所以,承认修只是止修或者修成,已经完全封闭了修法之门。对此本论着重加以破斥

2、,同时显明修就是串习闻思所决定之义,这样就会开拓出无边广大的修法天地。过去我们把无数的修法门类都颠倒地认为不是所修,一概予以舍弃。现在这种见解已经被打破,那么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出来了,就想:那么多的修心内容我都放空档了,现在必须重新捡起来。例如修信心,只有去思维功德才能生起信心,不思维功德而数数串修,信心哪里会有?哪里会增长?再说慈悲喜舍,都是对待众生的态度,这也必须得思维众生都很匮乏乐和乐因,所以我对他慈;他们具足苦和苦因,所以我要对他悲。因为跟我同体,他有善根有福乐,我要修愉悦的喜。再说,贪嗔分党完全是我执的产物,毫无意义,何必那么狭隘?所以要住在一种无有贪嗔的平等舍当中。这些都要通过思维才

3、能知道,之后才知道颠倒在哪里,好的地方就要不断地培养串习,才有这样的心出来。或者修无常苦,也要通过不断地观察来决定这世间是不是无常,是不是三苦相续。真正认定了以后,就有了出离意乐,对待轮回盛事的心态、言行、观感等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认定这些都是苦性毫无意义,一定要从中解脱!这样不会再想从中求取到圆满、快乐。修就是要把错误面修正,把好的地方修炼出来,这样才能除过引德。要把那些颠倒心态剔除掉,好的方面励力地培养,这样时时在自己的心上非常有理智地调整,才真正走上了离苦得乐之道。这必须自己身体力行,别人是没办法代替的。如果自己不主动寻求改变,处在十分愚痴的状态里就很危险。你看世间弱智的人,他连基本的自

4、救能力都没有,这是很危险的。一旦自救的力量发起来了,不好的地方立即能排、能消,好的地方能数数培养,这个人就进入了自新之路,这样才是有前途的。另外,就是千万不要堕在无因论当中。懂了缘起,就知道事事要靠自己励力地除过引德才有前途。不要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幻想着哪一天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无条件的把最好的东西给我。结果却发现自己还是老样子。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一种谬解,必须得把自己的力量发动起来。譬如服药也只是一种辅助,用药以后调动起体内的正气把邪气赶走,这个时候是依靠自身功能的调节,才从病况里出来。这样才懂得自动自发的主动性是有多重要!入行论及集学论云:“为自意修我造此。”是二论中所说一切道之次第,皆说

5、为修。集学论云:“以如是故,身受用福,如其所应,当恒修习,舍护净长。”此说身及受用、善根等三,于一一中,皆作舍护净长四事,说此一切皆名为修。故言修者,不应执其范围太小。再举一例,入行论和集学论里说:为了我自己的心能实修的缘故,造了这部论。这是寂天菩萨的谦词,也是示现给后人的典范。他说:我造这部论,实际是为了自己的心能够进入修道的缘故,能够策勉我的心,激励我的心更好地起修,所以把经教里修心的要义摄集在这里。这很明显是对后人说,已经这样摄集起来的要义,是按照它的轨范一点点地来修心。可见入行论和集学论从头到尾的道次第都是修,从开始就是要观察修的。有人问:第一品不只是说利益吗,怎么叫做观察修?他不晓得

6、为什么从这里就要开始观察修,我们想一想,不修利益怎么会有信心和欲乐?所以没有经过道次第的启蒙,就不了达一切圣言都是修心教授。在那种极片面的眼光里,只能见到一线,就是他认为的那个修,此外一切都否认是修,那是多狭小啊!集学论里面讲:以这个缘故,身受用善根,按照所应搭配的那样,应当恒时修习舍护净长这四件事。总的这一切都叫做修。譬如身体受用等是要布施的方面,要护持布施的善心不失坏,这就是护;清净各种障碍,就是净;布施以后以随喜这分所作,让功德增长,就是长。这些都是修,方方面面都要按照佛法的指导,自己发起实行。所谓的学就是仿效,老师已经讲明该修什么,接下来自己就要以思维决定好。因为这是一生的课程,一旦决

7、定就不变了。然后就按着这个模板去实行,不要搞很多花样。搞很多花样,完全是立奇好异,象现在搞什么创新一样,本质上只是一个表演,跟修行毫无关系。实际上,皈依不需要什么创新,所皈依的就是诸佛的法道,关键是我们要有一个清净的传承,得到这个传承后用思慧把它决定好,再随之真正殷重、长时的行持,按照这样去做就成了。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它没有什么要改革创新的,所有的大菩萨都知道这件事,他们都一致表白:我们就是开显佛的密意。像这样,我们作为后学,就是学习先祖的法规,我们是他们生出来的,叫学子,就要按照那样去做。不按那样去做,那到底是来干什么呢?这个要好好问一问。下面破除第二个邪执:又说一切分别是相执故,障碍成佛

8、,弃舍一切观察之修。此为最下邪妄分别,乃是支那和尚堪布之规。破除此执,于止观时兹当广说。又说到一切分别都是相执的缘故,障碍成佛,因此舍弃一切观察修。这是最下劣的邪妄分别,是支那和尚之规。如何破除这种执著,在止观时会广作宣说,这里就不多谈。又此邪执障碍敬重诸大教典,以彼诸教所有义理,现见多须以观察慧而思择故,诸思择者,亦见修时无所须故。这种邪执就是认为观察是闻思时的事情,修的时候不必要,修的时候是另修一种,这就导致障碍敬重诸大教典。因为这些教典里的义理,现见了多数都需要用观察慧来思维抉择,而这些思维抉择的,又见到在修的时候不必要,所以就对于这些大教典不生敬重。又此即是圣教隐没极大因缘,以见诸大经

9、论非是教授,心不重故。这又是使圣教隐没的极大因缘。以见到诸大经论不是修心的教授,心里不重视的缘故。总的来说,如果不明白这样的修心之轨,由于偏在只认止修为修,就见不到修心之处,对很多教典都认为是无关实修的事。他看不到宣说业果、皈依、依止法、苦谛、菩提心等都是以观察思择来修行的教授。这些教典都在开示真实义,开示缘起之理,教导我们按照这样不断地思维、抉择,就会发起无颠倒的心。当然最初要有一个无颠倒的认识,然后随顺缘起正道的意乐和行为不断地去熏习,从而彻底转变心相续。不通过观察思维就没办法转变观念,所以在根子上心和行为翻转不过来。尤其现代,因为邪执深重,熏习了很多邪见,在没有破除的时候,心完全被蒙蔽了

10、。邪见好比毒素,一旦熏得深了,慧命的机体就没办法正常运行,一直受它的掌控,落在邪机制的运转里。要破除它,必须通过观察抉择,在观念上有一个大翻身。这个时候内里的正机制开始运动了。之后,逐步逐步地让它运动的力量增大,就可以遣除邪的系统,或者不支持它,使它不起作用。正面的方面,在缘起正道上运行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相续恒常、猛利,这样就真正地除掉了过去的过失。为什么一开始就要破掉不作观察的见解呢?这里要认识到颠倒心是一个很大的系统,执著庸俗的无分别是正道,会导致整个系统不发生丝毫的变化,甚至会成为保护这个邪机制的方便,使得数十年无义的空过。这就是很大的过患。就整体的圣教来讲,这也是让圣教隐没的极大因缘

11、。此处用了“极大”二字,正是由于认为圣教只是一种讲说的法,没有修心内涵,所以都有一种图省事、走捷径的想法:既然从教典里学到的东西都只是讲讲,修的时候根本不需要,那就不必为之花费精力了。这会导致普遍性的废弃教典。人的心总是在作评判。譬如让你随便去取几种东西,一种高级,一种中级,一种低级,随手都会去取高级。这是他惯常的逻辑。现在他的心里一评判:哦!这个修心教授才是真的,那些教典只是口头说说的,一点用处没有!当然他的心就不重视教典了,而且传染面很大。这样就很容易愈趋愈下,结果最后圣教隐没了,人们就连很基本的道理都不知道,一个非常简单的调整都做不到。总的来说,要让一个凡夫的颠倒心逐步地转成无颠倒心,须

12、要一个很庞大的圣教体系,这是为了对治众生观念的病,从而转化他的意乐和行为。在这上面,由于众生知见的颠倒是无量无数的,遍布于各个侧面,所以诸佛菩萨说经、造论、演教,用很大的慈悲心来反复不断地讲解、指示。或者把慧眼亲见的真相直接开示给众生,或者用权巧方便把众生逐渐引入实相。这些圣教住世弘扬,就使得法道能在人们的心中不断地转动,给予众生真实的利乐。所以我们发愿的时候,都是为着圣教和众生的利益不断地祈愿。但是,如果认为这些所观察的地方全部不是修,修持毫无必要,那他就认为这可能是一种课外娱乐,好像佛菩萨也是闲着没事,要转转文、讲讲话来搞一点佛教文化。其实不是这样。前面一再说了,一切圣言都是能给众生显示究

13、竟利乐的方便,不然就成了佛无义利而说法。但是这决不可能。就当年释尊说法的情况来看,最基础的因果法一说完有多少人证果?多少人信受奉行?这不是很明白的事情吗!如是修道有思择修及不思择止修二种,然如何者思择修耶,及如何者止住修耶?谨当解释。像这样修道有思择修和不思择止修两种。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要思择修?什么情况下又应当止住修呢?下面就对此解释:如于知识修习净信,及修暇满义大难得,死没无常,业果,生死过患及菩提心,须思择修。这里给出了思择修的范围。比如对善知识修持净信,必须得思维功德才能不断地生信心,这是离不开思择修的。如果没有思择,也无从去抉择、断定善知识有何等的功德或恩德,那怎么能起净信呢?它不会无

14、因而起。有人说:他也没怎么修,不也生起了信心吗?一方面这是他前世的善根,另一方面,一直在善知识旁边耳濡目染,有些事情也是可以自发自觉的。实际上,他的心里还是在想这个善知识有什么功德。修持暇满义大难得,也是要通过缘起上的思维观察,才能懂得义大难得的真理。首先,必须抉择到什么叫做八暇十满,并且能够一一地体会,这确实是极圆满的修法之身,否则就这一点都不可能彻底明白。这个懂了以后,才知道它具有的大义。也就是这上面圆具各分德相和内外顺缘,所以能够顺利地成办无量现前和究竟的义利,这才会懂得义大。或者必须从因果上去衡量,成熟这个暇满的果需要多少因?这样才知道:原来它是无数的善业资粮成满的结果。或者从数量上衡量:得人身者如爪上泥,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这就是从因、果、喻各方面去观察、衡量,最终会了解到确实这是极其难得的。只是口里重复,而没有通过观察真正去确认它,那么珍惜心还是很难出现的。其他的死无常、业果、生死过患、菩提心也都是需要通过思维、抉择来修正观念。当正见很猛利的生起时,就开始能摄持身心转入如理的意乐和行为。所以,死无常也是通过三根本、九因相来作思维。当衡量到位了,就能发起今生决定要修法,而且决定现在及时修,不能拖延。或者思维业果,才知道所有的安乐之道就在业果上,所以必须在当下断掉苦因,积集乐因。生死过患也是通过不断地思维三苦等的道理,一一抉择到确实全部都是苦,这样对轮回生起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