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3.03KB ,
资源ID:15654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654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文档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文档资料.docx

1、论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文档资料论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人,唐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参与王叔文、王侄发起的“永贞革新”,力图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打击豪强地主集团以及与之相勾结的宦官、藩镇等势力。改革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改为柳州刺史。 柳宗元一生重视教育,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荀况、王充等人的思想,强调德教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的一生不但重视教育理论,更重视教育实践,注重教育的施教方法,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提出只有“顺木之性”才能“以致其性”等等,这是非常精粹的教育思想。他和同时期的韩愈都强调从师求学,但又有

2、着诸多不同。韩愈抗颜为师,柳宗元则拒师之名;韩愈力主以儒家经典教育学生,而柳宗元强调学习儒家经典,但不株守儒家经典,主张兼习包括佛道在内的百家之言。韩愈提出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柳宗元则师友并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君子不是天生的,强调后天学习,提倡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他的师生观具有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其种树郭橐驼传从表面看虽然是只谈种树的道理,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从教育绩效、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到“顺天”、“致性”,处处闪烁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光辉,富有很高的教育研究价 值。 一、“儒佛调和”的思想根源 柳宗元接受的是传统儒学教育,儒学是其学术思想的主体。与韩愈的反

3、佛教恰好相反,柳宗元又宣扬佛教,曾与韩愈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也受到过韩愈的批评。当时的一般士大夫都喜读佛书,从佛教思想里吸取有价值的内容来充实自己的思想体系。他在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里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他曾自负地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于零陵,吾独有得焉。”(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可见柳宗元是一位极力推崇佛教的人。柳宗元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宣扬佛教却不迷信佛教,特别注重对佛教教理批判地分析与利用,推崇佛教有益的一面。中唐时期,儒、佛、道“三教”的斗争与交流推动着当时思想理论的发展建设,他在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中说:“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是故离

4、礼于仁义者不可与言儒,异律与定慧者不可与言佛。”唐朝是佛教的鼎盛时代,到柳宗元生活的中唐时期,他曾在家庭影响下信佛,对佛学也作了长期研究。他既学儒又兼学佛,认为儒佛的思想学说有共同因素可以相互沟通,因而主张“统合儒释”。他在送文畅上人登五台山遂游河朔序中说:“昔之桑门上首,好于贤士大夫游。晋、宋以来,有道林、道安、远法师、休上人,其所与游,则谢安石、王少逸、习凿齿、谢灵运、鲍照之徒,皆时之选。由是真乘法印,与儒典并用,而人知向方。”他称赞自六朝以来兴盛的士大夫与佛门交好,儒、释相互交流的传统,并肯定其意义,可见他是把佛道当作诸子学说中的一家的。 二、“期以明道”的教育目的 柳宗元所处的是朝廷政

5、治黑暗,国家经济腐败,皇帝昏庸,宦官专权的残破不堪的社会,他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应当开发民智,培养人才,用改革的措施来使统治阶级的思想合于“道”的要求,以使国家长治久安。因此他提出“期以明道”的教育主张,即通过教育手段以期培养统治阶级的治术人才。柳宗元认为教育目就是培养君子,柳宗元所说的君子,除正统儒家学者经常强调的“忠君、孝亲”那一套伦常标准之外,还强调以能否符合“公之大者”的政治要求,以及是否具有“生人之意”的政治理想为标准。他同韩愈歧异的地方也在于此。柳宗元认为君子的历史使命是“行道”,“济世安民”。君子是人格高尚的人,内外兼修,内可以守其道,外可以行其道,为国家所用,就出而施行治道,就

6、居家修养以完善其身。这是孟子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传统思想的继承。“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辞之传于世者,必由是书。道假辞而明,辞假道而传,要之之道而已耳。”(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这就是说,圣人教人,旨在明道。圣人之言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就是因为能明道的缘故。他尤其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认为“君子进德修业”是学习的根本,知识是为德育服务的工具。“君子学以植其志,信以笃其道”(送薛判官量移序),“周乎志者,穷踬不能变其操;周乎艺者,屈抑不能变其名”(送元秀才下第东归序)。君子“周乎志”、“周乎艺”,志艺两方面都应完备。宋代的周敦颐受此影响,主张教育以“学为圣人”为

7、宗旨,认为教育的目的正是要使人们善恶归善,求得“仁义中正”。 三、“取道之原”的教育内容 柳宗元吸收的是先秦诸子百家学派的思想成分,所受的是佛学教义的影响,他把儒、释、道三家以融为一体,兼其所长,认为这些“皆以佐世”,“要之与孔子同道”(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所以诗、书、礼、易、春秋便是教育学生的根本内容,也就是“取道之原”或者说是“准绳”。“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之原也。参之谷粱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苟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答韦

8、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主张教育内容以儒家五经为本,参之诸子之言,但不株守儒家之言,对诸子百家采取兼容并纳的态度。柳宗元认为学习百家时,主张独立思考,反对盲目信古崇古,对古代文化遗产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 四、“顺天致性”的教育方法 必须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柳宗元认为天下万物的生长, 顺应自然规律,否则不仅徒劳无益,还会造成损害。他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谈到一位种树能手郭橐驼,其经验诀窍却非常简单,就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也就是要顺应树木生长的天性,而“不害其长”。只要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就可以“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一般人种不好树,往往是因为“爱之过殷。忧之过勤,旦视而暮抚”,“甚者爪其肤以验

9、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这样,“虽曰爱之,其实害之”。柳宗元所要表达的是“做官理政”的道理,但听者非常高兴地说:“我问养树,得养人术”。一篇种树郭橐驼传通过完整的人物故事来婉转地表 达“养人”的思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与树人的本质是同一的,柳氏“养人”思想在本质上是“育人”的思想,他的自然主义政治理念必然包含着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事实上种树郭橐驼传的确蕴含着丰富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包括教育原则、教育方法、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育人同样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而不能凭着主观愿望和情感恣意干预和灌输。但又不是放任自流,为学生提供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动力是必要的。“善言天爵者,不必在道德忠信,明与

10、志而已矣”,读书人一是意识方向明确,二是志向坚定不移,有了这两点,就可以“尽力于所及”,而使自己“备四德”,又何必要别人喋喋不休地向他灌输那些教条呢?柳宗元认为教育儿童的根本方法是“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应按照自然规律教育儿童,不能太过或教育者只能按更不能人为地束缚或戕害儿童身心的发展。不及,照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即“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恨铁不成钢,动辄体罚。近代龚自珍写的病梅馆记当受其影响。这种自然主义的教育观对我们现代教育何尝没有强烈的启迪性? 五、“交以为师”的师生观 柳宗元赞赏韩愈的师说之论,也钦佩韩愈不顾流俗、勇于为师的精神,对当时社会上层士

11、大夫“耻于相师”的风气感到痛心。他说:“举世不师,故道益离。”(师友箴)但他在师生观上又有自己的见解和实施方式。他写下了师友箴、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等文章,阐述了自己的师道观。其核心观点就是“交以为师”。 柳宗元充分肯定教师的作用。他认为无师便无以明道,要“明道”必从师。“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闯有师,有则哗笑之以为狂人。”(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韩愈写了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柳宗元同意韩愈的“师道论”,认为师道是很重要的。柳宗元的师道观不同于其他教育家,他认为做教师不在于有没有教师的名分,而在于有没有教师的实质,他主张“取其实而去其名

12、”(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取其名全其实”(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这虽然是他个人在特殊情况下提出的主张,但在看待教师的问题上,却有着普遍的积极意义。 魏晋以来,教者耻为人师,众人耻学于师,再加上“永贞革 新”失败,柳子被贬南荒,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贬官罪人,常受到政敌种种造谣诬蔑,如果再大张旗鼓招收学生,更会供给政敌以攻击的口实,因此他不愿公开建立师生的名义。柳宗元力避师名,该是一种明智的表现。这是他“去名取实”的思想根源。从柳宗元师道观的实质来看,做真正的老师怕的是不能胜任其名,而不是不要教师去教学生,只是不取师之名,是事实上做着教师又能胜任教师工作的教师之实。 柳宗元对教师的要求是严格的,认

13、为师是不易求得的,把师道看得特别重。他认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教师必须爱自己的学生,对学生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作为老师,一是“爱学生”。国子司业阳城在太学任教期间“爱加于生徒”,受到柳宗元的大加赞赏;他在长安时,每天有数十人来门下求教,他虽然忙于政事,但“不敢虚其来意,又长必出之,有不致必基之”(旧唐书-柳宗元传);被贬永州十年,全国各地不少青年或写信寄文向柳子求教,或不远千里来永州登门拜访。柳宗元全集中记载有韦立中、严厚舆、袁君陈、韦衍、廖有方、崔黯、吴秀才等;出为柳州刺史,“衡湘以南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先生为师”(柳先生历官记),旧唐书?柳宗元传说“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柳宗元师法;

14、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二是“博学多能,不守章句”。柳宗元在送易师杨君序中说:“宗元以为,太学立儒官、传儒业,力求专而通、新而一者以为胄子师。”“专而一”就是专经典而通达,“新而一”就是有独特见解。这是柳子心日中教师的形象。三是“诲人不倦,一丝不苟”。他继承孔子的“诲人不倦”精神,“有来问我者,吾岂敢嗔目闭口邪?”“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毫不自私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他在师友箴中说:“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他提出“交以为师”的主张,即师生之间应和朋友之间一样,相互交流、切磋、帮助,在学术研讨上是平

15、等的,而不是单纯的教导与被教导的关系,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实际上就是把师生的教与学结合起来,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鼓励学生要“当仁不让于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免去师、弟子的虚名,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相互取长补短,互为老师。这样免掉了世俗的麻烦,彼此又都可以得到教益,古往今来凡是追求真理的人,是没有一个不愿意这样做的。 柳宗元“交以为师”的见解,以师为友,把师生关系变为师友关系,要求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既能两全,又有两利,既体现对师生关系的辩证思想,比韩愈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见解又前进了一步。这种强调以师为友、以友为师、师友并称的思想,包含

16、着师生平等和教育民主的进步因素,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更有借鉴意义,这在古代实在是难能可! 贵的 六、“化人及物”的人才标准 柳宗元对人才的选拔,提出了一个德才兼备、“化人及物”的标准。这种标准的提出,与他一向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分不开。柳宗元始终向往“励才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答贡士元公瑾论进士书),提出“即及辞,观其行,考其智,以为可化人及物者,隆之”(送崔子符罢举诗序)。可见柳宗元的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不仅仅看他的辞章,还要看他的才能,考查他的知识,能道化黎民、为国家社稷出力做番事业。这种选拔的标准实际上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标准,只有选拔培养这样一批有才能、有知识、能化人及物的人才,“俗其以厚,国其以理”,“致大康于民”,“生人之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