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而反与诞者,其旨难知也。清代余飏o庄子思想的渊源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一般认为庄子思想来源于老子。但至少从宋代开始,就一直有人认为庄子出于儒家,甚至直接认定庄子出于子夏之儒。o我认为,虽然可以找出庄子出于儒门的诸多材料,但不能否认的是庄子与儒家思想多有不合。o庄子思想的核心是不满意社会既有的道德规范,认为它们束缚了人的自由发展,要求将其去除。o庄子或学于儒,其思想与老子却更为相符。这种情况可称为“出儒入老”。恰如墨子学于儒,但后来自创一派一样。o所不同者,墨子无所依,其前没有与之相应的派别,庄子之前老子已创立了自己的学派。o但老子与庄子又有差异:o一、老子为入世,庄子为游世;o二、老子更关心社会
2、发展,庄子更关注个人生命;o三、老子强调无为,目的是无不为,庄子更多是消极避世,全性保真。o从总体上准确把握庄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庄子最后一篇名为天下,从中可以得到不少信息。o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o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o我认为这是庄子思想的第一个核心:无待逍遥。o庄子思想核心的第一个方面:o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庄子讲无待逍遥亦与此有关。o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
3、生地。(大宗师)o庄子同样否定自然有一个确切的起点:o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齐物论)o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为生,然则生生者谁哉?块然而自生耳。o自己而然,则谓之天然;天然耳,非为也,故以天言之。所以明其自然也,岂苍苍之谓哉?郭象齐物论注o有先天地生者,物耶?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于物也,犹有其物也。犹有其物,无已。(知北游)o谁得先物者乎哉?吾以阴阳为先物;而阴阳者即所谓物耳。谁又先阴阳者乎?吾以自然为先之;而自然即物之自尔耳。o明物之自然,非有使
4、然也。郭象知北游注o庄子的重点不在探讨宇宙的生成,而在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违逆了自然,压抑了人性。内篇最后一篇应帝王最后一章值得细细品味:o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此独无有,尝试凿之,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o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心不定;神心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天地)o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渔父)o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臚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o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o“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o接其鬢,压其秽
5、,而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外物)o庄子中有两句话虽然出自外篇,但鲜明地表达出庄子对社会现状的不满:o“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骈拇)。o“丧己于物,失性于俗”(刻意)。o庄子与同时代的孟子的思路完全不同。孟子要求人们遵从道德原则,努力成德成善。庄子则认为,社会的道德规范破坏了自然,丢失了真我,从而要求回归真我。o回归真我是庄子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庄子思想最为重要的意义。考虑到庄子的时代背景,这个意义就更为明显了。o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回归真我呢?庄子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开出了自己的治世药方,其中有三味药。o第一味药:弃功名。o功名对人有巨大的诱惑,人们纷纷趋之若鹜。庄子则认
6、为,这些都是最愚蠢的,要不得。庄子主张除功名。o尧让天下于许由之事,代表了庄子的价值取向:o名者,实之宾也。吾將为宾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滿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逍遥游)o秋水篇庄子对于惠施的讽刺,说的是同样道理:o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北海,非悟恫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秋水)o第二味药:绝有用。o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无不追求自己的价值,使自己成为有用之人。庄子则看到了个中的危险。o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o当然也不能太无用:o夫子出于山
7、,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山木)o既不能太有用,又不能太无用,结果只能在两者之间:o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人间世)o第三味药:外死生。o人们无不求生怕死,从而也成为一待。庄子则认为大可不必。o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之乐,不能过也。(至乐)o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亦而有形,形亦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春秋冬夏四时行也。(至乐
8、)o总之,庄子要求弃功名,绝有用,外死生。如果人能够依此而行,也就做到了无待,不为外物所累,从而达到逍遥之境了。o去除了待,达到了无待,也就做到了“吾丧我”。o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齐物论)o尼采的一句话正合庄子之意。o“无论我到哪儿,我的狗总跟着我到处走,它的名字叫我”。尼采o“吾”摆脱了“我”也就做到了无待逍遥:o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o在逍遥游中,庄子将人生划分为四个境界,清晰表达了庄子的人生态度。首先是功德境界:o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9、,其自视也亦若此矣。o其次是脱凡境界:o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o其三是御风境界:o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o其四是无待境界:o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o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会衍生出很多不自然的东西,形成各种各样的待,如智巧、名利等等,从而形成了一个“我”。o只有摆脱这个“我”,摆脱“我”对“吾”的束缚,追求无待,才能达到逍遥。庄子对我们的最大教益莫过于此。o庄子将无待逍遥的形象深深
10、刻画在中国文化的背景墙上,成为道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不少人为追求自由,纷纷向其顶礼膜拜,希望有一天能达到这个境界。于是乎,庄子成了捕获人们心灵的无敌杀手。o西方存在主义的传入,庄子思想的影响得以进一步扩大。重估一切价值,冲破一切网罗,追求自由个性,回归真实的我,成了最时髦的口号。o对庄子的思想需要有冷静的态度。它涉及两个重要的哲学话题,必须认真对待,马虎不得。o首先,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是否绝对不合自然?我们必须明白:道德当然也会出问题,但不能因此而否认道德本身也是自然。o庄子并不了解人的存在本身就包含道德的内容,不明白道德的自然属性。o将自然与道德有机结合起来,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o其次,破除“我
11、”是否可以不受限制?受到“我”的限制,“吾”当然有破除之,以追求本真的存在。但必须明白,追求本真的存在,必须在充分的理性自觉下进行,必须有好的动机,必须考虑它的效果。o只有“大人”才能合理地突破旧有的范式并达到理想的社会效果。现在不是这样,不管什么人都要追求真我,追求本真的存在。o结果追求来的只能是彻头彻尾的假我、俗我,是人们在物欲方面的彻底堕落。现在整个社会光怪陆离,俗不可耐,哲学家必须承担责任,逃不掉的。o追求本真的存在,追求无待,是美好的理想,但这并不是只讲一句大胆选择,同时为选择负责就可以完事大吉了。这里蕴含着大学问。o总之,庄子不明白,人只能在待中求得无待。无待逍遥因而成了一个无法收口的圆,庄子无论如何没有办法将这个图形真正完成。o正确看待庄子这一思想,给予合理的评价,是我们必须认真解决的时代课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