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29KB ,
资源ID:154984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4984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外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模式比较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外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模式比较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1.1.1 城市化背景与土地开发理念。美国在1790年进行第一次人口统计时,城市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19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始后,美国人口不断由农村向城市集中,城市由小城市逐渐向中等城市再到大城市发展。到了19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和西部的大规模开发,美国城市化发展也进入了鼎盛时期,1940年时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47.6%,接近美国人口总数的一半。二战之后,美国再次崛起,经济迅速增长,中产阶级群体不断壮大,这部分人群逐渐开始搬离环境、交通逐渐恶化的市区,向城市周边迁移。这种迁移带来的巨大住房及公共生活需求,使得城郊范围的地产业发展一时十分兴旺,直接推动了城市的土地扩张。到了1970年

2、,美国城市化率达到了73.6%,基本完成了城市化,前后经历了近120年的时间。城市的不断向外扩张,不可避免地将挤占大量土地,被称为城市蔓延。城市蔓延具有3个突出特征1:(1)低密度的分散发展和每户住宅占用较多的土地;(2)生活的基本地点,如工作地、居住地、学校和购物地在地理上是分开的;(3)几乎全部靠汽车出行。这种城市的快速化扩张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首先,郊区的大量土地被占用,包括农田、湿地和森林等。据统计,1982-1992年,美国平均每年有5,670平方公里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2000年这一数字上升为9,320平方公里。其次,由城市蔓延引发的城市化模式,是一种低密度的土地利用。虽然美

3、国地广人稀,人均占地面积约为中国的4倍,但这种不健康的城市发展模式为日后的区域发展埋下了隐患。所以,自1970年起,美国政府针对快速推进的城市化浪潮,推行“城市成长管理”政策,对城市发展采取了多方位的管理措施,推进城市基础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有效遏制了城市的蔓延。同时也保护了土地和生态环境,改善了社区生活质量,保持和恢复了老街区和老商业区的活力,拓宽了住房和就业机会,降低了公共及私人投资在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又提出了“精明增长”(Smart Growth)的城市发展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城市蔓延的负面影响。其核心内容为:(1)混合利用土地,

4、减少盲目扩张,并且采用紧凑的规划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2)打造有特色的社区,创造广泛的居住机会和选择,加强社区性理念。(3)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整治污染,保护公共空间及自然景观。至今,美国已经有超过20个州实行了“精明增长”理念,如马里兰洲等,多年来拥有良好的政策控制城市边界的扩张2。1.1.2 土地使用制度和农地保护。美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大致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用地增长管理规划3类以及区域级、州级、亚区域级、县级、市级5个层次3,土地所有制分为公有和私有两种形式。美国主体上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主,其占有量约占全国土地的58%,此外,公有制土地占40%。土地资产作为一种财富在美国社会中

5、所占比重分别为:占政府总财富的11.5,占个人财富总额的12,占工商业全部财富的18。美国的土地利用采用完全的商品化模式,政府和个人需要利用非自有的土地资源用于开发时,必须通过购买、租赁等方式取得。此外,尽管联邦政府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拥有对私产的征用权,但依然没有对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有土地的处置权,同时美国政府颁布了美国联邦宪法、美国联邦土地政策管理办法、美国财产法等法律来约束和规范征地行为,保证了被征地者权益,防止政府滥用征地权。在耕地保护方面,由于城市化的推进,不可避免地会占用农业耕地,过度的耕地流失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隐患,所以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确保耕地的面积,是政府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6、。从历史上看,美国从20世纪中叶开始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在1961-2001年间,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基本维持稳定(见图1)。这种耕地面积保持稳定的城市化推进模式,得益于美国政府一直采取优选的城市扩张,大多数的城市扩张选择了草场、森林等,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同时,各州政府或地方政府购买优质耕地的非农开发权,并付给农民补偿金,避免农民将私有土地出售给非农用途,永久地保护战略性农地及生态区4。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加强对农地的保护,通过发放农地保护补贴,使农民获得放弃改变土地功能的补偿,增大耕地保有量5。由上述可以看出,在美国城市化的进程中,美国政府始终

7、采取手段限制农地向非农地转变。在因城市发展影响到土地所有者权益时,美国政府重视公民财产权益,通过相关法律政策对土地所有者给予充分补偿,这为城市化进程扫清了障碍,提高了效率,也驱使了土地的集约化、紧凑化利用。1.2 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模式与相关政策。1.2.1 城市化背景与土地开发理念。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之后,开始了工业革命的步伐,也由此拉动了城市化的进程。英国土地规划采取法规导向型体系,从1909年创建土地规划制度,1947年大幅度调整和修改,不断调控土地市场需求,其特点为:力求城市化模式呈可持续发展状态,防止出现低密度的蔓延式发展,同时倡导民众

8、参与,推动土地利用节约化、紧凑化。从英国的城市开发历史看,20世纪4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为了缓解大城市人口密集、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疏导人群向城市周边卫星城转移。到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政府开始对其村镇进行被称为“发展规划”的规划性开发,其具体措施是通过建设中心村,产生规模效益,改善生活、就业环境,带动区域人口集中,提高城市化水平。但在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之后,由于以中心村建设为模式的规划性开发所存在的一些弊端,英国政府改变发展战略,由过去的单一中心村建设模式转变为多元化建设的发展。英国从1760年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经历了90年的时间,

9、到1921年时,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2%,基本实现了城市化,目前维持在80%左右,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1.2.2 土地使用制度和农地保护。英国城市化开发体系由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执法系统构成。依照英国城乡规划法,英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中央规划、大区规划、郡规划和市规划四级构成,规划自下而上制订,上级规划控制下级规划。英国实行土地私有制制度,政府允许私人购买土地,但在对土地开发时,必须通过政府的执法系统签发规划许可,同时遵照政府土地使用规划,遵守土地使用限制、土地开发密度等条件。在英国政府部门参与土地分配、再分配,尽量均衡各方利益的同时,公众对土地使用规划的参与度也很高。政府在规划

10、制订前会广泛寻求公众意见,法律规定开发规划阶段必须有三个月公众参与阶段开展公众讨论,进行公众审核等程序。此外,在赔偿价款方面,英国土地征用补偿以土地交易市价为基础,而非采用补偿性价格,买卖双方通过协商的办法商定赔偿价款,这样可使征地补偿尽量保证公平。在另一方面,英国通过租赁的方式转让城市化用地,且租期一般长达150年,而非我国采用的使用权一次性价格转让。这样使租金分期支付的做法,既保证了政府有长期稳定的土地收入且不亦产生土地财政依赖,又杜绝了宏观经济过热的现象,这为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合理集约利用奠定了基础。英国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在欧洲各国中也属最少的国家之一,2000年其垦殖指数为2

11、4.3%,低于欧洲31.3%的平均水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英国未进行专门的耕地保护,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才开始着手采取措施。英国政府首先以立法为根本措施,如颁布新城镇法、村庄土地法等十多部相关土地法律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耕地保护;其次,进行土地调查、分类定级和科学规划工作,对城市交通、农业等用地部门进行合理安排,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同时,实行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从而调控农牧业生产,使之扩大或缩小经营规模,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6;此外,从20世纪80年代起,大力推行环保型农业,节约耕地占用,提高农业质量,发展农村经济。1.3 日本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模式与相关政策。1.3.

12、1 城市化背景与土地开发理念。日本资源匮乏、国土狭小、人口稠密,与中国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稀缺的基本国情有相似之处。然而,日本的城市化水平早在1960年就达到了62.5%,1974年上升到74.77%,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了美、英等传统发达国家的水准,并且一度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拥有东京、大阪这样的世界级城市。日本的城市化道路是一条以大城市主导,先形成有规模效应的都市圈,再向周边多极发散的道路,同时严格控制城市盲目扩张,推动城市向空中、地下利用空间,立体化发展。作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用地成本,在这一系列的城市化快速发展中,日本仅付出了较小的代价。在公认的耕地保护难题上,耕地流失控制得当,从1

13、961年到2011城市化水平上升了26.95个百分点,而全国耕地面积比例仅下降了3.76个百分点,且耕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见图2),是当今世界城市化土地集约利用的典型代表。在日本推进城市化的历史上,1952年政府制定了农地法,把农地的各个区域作为对象进行严格管制, 确保了一定数量的优质耕地。1968年,政府颁布城市计划法,推行区划制度和实施开发许可证制度,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抑制城区无序发展。之后,日本又相继颁布了农振法(1968)、增进农用地利用法(1980)、国土利用计划法(1974)等为核心的130部法律及其实施细则,为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耕地保护提供了保障。1.3.2 土地

14、使用制度及农地保护。日本的土地制度实行私有制与国有制并存,65%为私有,35%为国家所有和公共所有,产权很明确7。日本土地可以作为私有财产自由交换,市场机制发挥能动作用,政府通过政策及税收杠杆来调整土地市场供需关系,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起了决定性作用。从日本农地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以1952年制定的农地法为主的、以严厉管制为中心的农地制度, 在1961年制定旧农业基本法之后, 走上了放宽管制和促进土地流转的道路, 这正是日本的耕地数量由增到减的重要转折点, 同时也是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转折点8。根据1968年颁布的农振法规定,日本的土地使用审批按土地等级划分为4大类:(1)第一类农地,通常指生产力高的农地,土地改良事业的对象农地以及集团农地;(2)甲类用地,即位于城市计划法中规定的城市化调整区域内的、具有特别良好营农条件的农地9;(3)第二类农地,即已有规划利用计划的农地,主要用于一般农用开发;(4)第三类农地,主要指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农地。原则上,第一类与甲类农地只可转用为农业及医疗等公益设施,第二类农地在周边无替代用地时才可转用为其他用途,第三类农地转用限制较少。通过土地的分级划分,日本农地根据所处宏观环境分等级开发利用,对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