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生阅读“交流平台”的对话,边读边批画,小组交流从中得到哪些启发,有哪些收获。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获得的启发。3.结合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深入评价作品中的人物。(1)回忆本单元课文中令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及对他们的印象。(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说出依据。(3)完成“人物评价图”。(4)小结: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是否倾听了与自己观点不同的观点,是否做到了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是否对人物作出了立体的、多维的评价。如果没有,还可以怎样补充和完善?(三)拓展练习,制作人物书签1.回顾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著人物,发挥创意,制作自己的“作品人物评价图”,夹在平时阅读的名著中。2.展示交流。
2、三、学习“词句段运用”(一)初读例句,体会特点1.请学生自读文中的例句,感受句子的特点。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它们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对事物的某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二)对比阅读,加深感悟1.出示两组句子,学生自主阅读揣摩。2.师生交流运用夸张的手法的好处。(相比第一个句子,第二个句子读起来,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感受更强烈。)3.出示课本中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出夸张的味道,增强体验。(三)乘兴而练,巩固掌握1.学生自主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出一两个,发挥想象,与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想写的句子。饿安静厚盼望喜欢2.展示交流,教师点评指导。板书设计1.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3、2.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一、学习“词句段运用”(一)名言导入“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外国名著翻译成中文时,由于翻译者阅历不同,思想不同,习惯不同,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和表达也不同,进而形成各种迥异的翻译风格。(二)结合例句,朗读体会1.学生朗读文中表格中的句子,并说说表格中的内容有哪些异同点。(小组交流,指名汇报)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师生共同总结:一是内容相同,但是语言表达不同;二是译者不同。3.引导学生对比这三组句子,说说自己更喜欢哪种语言表达。4.学生交流,教师适当总结: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常常会有不同的译者,要关注作品的译者,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挑选译者。二
4、、学习“日积月累”(一)学习句子,交流感悟1.说说以前学过哪些增广贤文中的句子。2.介绍增广贤文。3.出示例句,学生自主阅读,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4.指名朗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五句话的意思。5.按小组汇报,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或者纠正,教师点拨。(二)学以致用,巩固积累1.出示句子,学生填空。(1)听完刘叔叔的这番金玉良言,小明深受启发,不禁感慨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2)爷爷发现我看书总是不专心,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这些格言和谚语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3.尝试背诵。三、作业设计1.实践:找找你喜欢的名著的不同译本,体验不同的语
5、言风格。2.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句子。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2认识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3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用法。4了解人名和路牌上的地名的拼写规则。5背诵积累过故人庄。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经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排比句的特点,感受运用排比手法对语言起到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1教师:配套课件。2学生:收集田园诗。课时安排第一课时1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经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2了解排比句的特点,学习分号的用法。板块一交流平台1任务驱动。同学们,阅读有两个法宝“读进去”与“想开去”
6、。首先就是要“读进去”,其次练习“想开去”。怎样“想开去”呢?2交流经验。教师在倾听中启发学生自我的学习经验,如:要点:(1)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如,阅读草原,读到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可以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2)从课文中的“例子”想开去。如阅读丁香结,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以联想到梅、兰、竹、菊这“花中四君子”,再由它们的品性想到对人生的追求。3迁移练习。可以利用“想开去”这一阅读策略自主阅读“日积月累”中的过故人庄。板块二词句段运用活动1: 认识排比句,体会排比的好处。(1)认识排比句。出示教材中的第一个
7、句子,自读自悟。课件出示变换排列后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句式特点。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小结:像这样的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甚至字数都基本相同且意义相关的句子组合在一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2)出示不用排比的句子,对比发现排比的好处。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思考:用上排比有什么好处? (句子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更能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小结排比句的好处:一是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二是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强烈感情。指名说另两句排比句的好处。设计意图:这个板块通过变换呈现形式让学生自主发
8、现排比的句式特点,再通过对比发现排比的好处,整个板块的学习以学生为本。出示句子:漓江的水有静、清、绿的特点,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活动2:认识分号,了解分号的用法(1)认识分号。 出示句子: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引导学生发现特点:自由读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句式相同,并列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变化:现在把这两个句子合在起 ,仔细观察标点符号的变化。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凤芬芳馥郁。引导学生认识分号:分号是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
9、的两个分句。(2)了解分号用法。同桌交流例句中分句间的关系。小结:分号可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但有时为了使句意紧密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的句式中出用分号。(3)练习运用。出示一组词语,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来写一句排比句。四季山峰小溪母爱爱心友谊时间例: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1会借助拼音认识地名。2熟读成诵过故人庄。板块一词句段运用活动:借助拼音认地名。1激活经验。平时行走或乘车,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路牌,课文中出示的图片就是指路
10、牌,想一想,你分别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类似的路牌?这些路牌上有哪些信息?左图是街道指路牌,蓝底白字,有地名、地名的拼音和方向;右图是高速公路指路牌,绿底白字,有地名、地名的拼音和千米数。2任务驱动。看路牌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地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用拼音拼写地名,有什么规则?借助拼音认识地名。拼音字母都是大写,没有声调,两个字的地名拼音没有间隔,三个字的地名“穆家湖”中“湖”的拼音前有一个空格。3迁移运用。你会用拼音拼写自己的名字吗?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字母一律小写、连写,复姓或双名字,字间既不空格也不用半字连接线;不标声调;无缩略形式;必要时用隔音符号。板块二日积月
11、累1走近作者。我们读过孟浩然的诗,比如春晓。你们把老师当作孟浩然,你知道我的哪些信息?还想知道哪些信息?唐代诗人;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等。课件出示:(1)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2)王维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两人均为盛唐时期杰出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主要是抒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致。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的佳作,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等,其诗情与画意有着高度的统一。2自读古诗。给学生充分时间朗读过故人庄,然
12、后运用猜读、联系上下文语境、查阅资料等方式尝试自己读懂。交流:怎样让老师知道你已经读懂了呢?提示:学生朗读,说说诗句的大意,理解“过”“故人”“具”“鸡黍”“就”等词语的意思。3展开联想。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策略。阅读这首诗,可以从哪儿“想开去”呢?提示1:想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画面,近景绿树环抱,远景青山相依。提示2:联系生活想象“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场景,可以让学生扮演孟浩然和他的好朋友,将他们“端着酒,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谈论着农事”的情景表演出来。提示3:联想以前学过的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等描写田园的诗。提示4:联想孟浩然其他的诗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4背诵古诗。课题语文园地课型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2.了解分号的用法。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以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为例,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2.从读中感悟排比句、分号的用法和作用。教具准备文章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新课( )分钟一、对比阅读教学(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1.我们刚刚学习了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