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文综T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 B. C. D.【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1)中国对西方“本末”的理解,即对于西方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解。(2)中国人对洋务运动的认识。【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本题的史料是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理解。中国近代以来对西方的认识逐步加深,其中题目材料就认识
2、到西方之所以强大,不只实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而且发展近代科学技术。错误,句读应该是在“末”后,“本末”是一个词。错误,句读应该是在“用”后,错误,句读应该是在“用”后,“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表明中国只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故选B项。3(2012T17)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 B.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理解。(2)端方是清政府封建专制的代表。【解析】选C。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清政府晚期革命力量风
3、起云涌,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酝酿改革,企图实行“预备立宪”,欺骗国民,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选C项。4.(2012海南单科T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近代学习西方思想的特点,考查理解、分析、比较、概括能力。解题的突破口抓住选项所提供的各派的思想主张的特点。材料观点是利用中国传统的儒学来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
4、,这是维新派观点,B项正确。A项只学习西方的科技;C项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主张资产阶级革命,对旧的势力打击大,而不是利用旧的思想;D项是激进派反对传统的文化,答案选B项。5.(2012福建文综T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解题指南】本题解题主要在于通过新视角解读五四运动,把握“打倒偶像”和“启蒙”这两个词至关重要。从“打倒偶像”和“启蒙”这两个关键词中,可以判断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是新
5、文化运动的延续,仍然是思想领域中的解放运动。据此,选项A、B、C的表述显然与题意有别,只有D项符合作者的观点。二、非选择题6.(2012浙江文综T38)(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
6、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
7、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7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的是中外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题目的解答需建立在对其思想准确记忆,并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解析】第(1)题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可以通过所学知识,择其重点进行概括,孔子的思想主要为仁、礼、中庸,老子的思想要注意分别从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方面进行概括;对于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评价,要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概括。第(2)题相对简单,注意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与所学知识对应,以概括性
8、语言表述。第(3)题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引证孔子之言”“维新之说”“维新派”“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受到西方的影响”,可以推知该人为康有为,材料描述的代表作应为孔子改制考。严复在维新理论上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为翻译天演论,需注意的是,不仅仅要写出翻译天演论,还要对这部著作对中国维新思想的影响稍作表述。【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注重实学,经世致用。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
9、史观。(3)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翻译天演论,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7(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T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看清要求,本题属于观点开放式题目,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
10、要观点明确,并且史论结合。【解析】(1)如果你赞成“冲击反应”模式,评论的时候就要依据图片作答:要把纵向的发展写出来,冲击加深,变革就更上一个层次,由器物制度思想;领导阶级也在变化: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2)如果你反对这个“冲击反应”模式,那就要写出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的进步因素,说明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内在动力即可。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略。8.(2012山东文综T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威”
11、“扬武”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12、8分)【解题指南】本题从晚清名人的经历与思想入手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思想的发展状况,隐含对爱国主义、公民的责任意识的考查。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近代化)是在先进的中国人的推动下艰难发展的,国家独立富强才能为个人发展提供更好际遇。【解析】第(1)题应从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与学习、任职(洋务学堂学习、教授军事,为军事服务解决内忧外患)相联系加以说明。第(2)题首先应明确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仅是标,在此基础上,严复提出“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其核心是标本兼治。第(3)题原因应从国际、国内的不利环境,政治、经济、思想等制约因素来考虑。(
13、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9.(2012江苏单科T22)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
14、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萧公权问学谏往录材料二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汪荣祖康有为论材料三从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