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7.20KB ,
资源ID:151172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1172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洛阳博物馆讲解词讲课教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洛阳博物馆讲解词讲课教案Word下载.docx

1、我们在洛阳北窑旧石器遗址发现了距今30万年前的砍砸器、刮削器等,证实了早在十万年前,洛阳的先民们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大家从这些砍砸器、刮削器中可以看到这些工具很路边的石头没有太大的区别,旧石器时代劳动工具的特点就是通过简单的砍砸用于平时的劳动,劳动工具的加工相对简单。 在这边我们可以看到一具非常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是1994年在南昌路中亚大饭店出土,经复原长5.7米,高2.8米。古菱齿象躯体雄伟庞大,两根门齿粗壮,生活在距今3到5万年前。裴李岗文化属于新石器早期文化,因1977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属于距今约8000-7000年。石磨盘和石磨棒为代表性器具,它们是进行粮食加工

2、的工具,为粮食、谷物脱壳使用的。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距今5000-7000年,仰韶文化是原始社会由繁荣走向分化、逐步趋向文明社会的时期。当时制陶工艺已相当成熟,流行泥条盘筑法和彩陶制品。彩陶是仰韶文化的标志,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原始艺术形式。伊川缸(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展柜里摆放的几个大约半米高的筒形的缸,它们大多圆唇外卷,大口深腹,底部则是平的,缸体上绘有不同样式的花纹,看上去像制作粗糙的工艺品。可别小看这些不大起眼的缸,它在文物界可是大名鼎鼎,有着自己专有的名字伊川缸。缸的底部有一个小指粗的小洞,是瓮棺中有代表性的一种。伊川缸

3、因1959年首次在伊川县发现而得名。为仰韶文化较为典型的彩陶葬具。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就是图板上所展示的绘有一幅颧鱼石斧图案的伊川缸,为1980年临汝阎村遗址出土,通高47厘米。左侧为颧鸟衔鱼,右侧为带柄的石斧,颧、鱼很可能代表古人崇拜的神灵,斧表示武器或者劳动工具。原始画师为表现鹳的轻柔白羽,将鹳身涂白色,石斧和鱼则以简练、流畅的粗线条勾勒出轮廓再填充色彩,犹如后世中国画填色画法,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今天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陶火种器这件陶器貌不惊人,但意义重大。它高11.8厘米,为手工制作,属厚胎夹砂红陶器;形状为亚腰筒状,小口圆唇,口径4.5厘米,斜肩,束腰;底径9厘米,底不平;腹中部偏

4、上处有2个对称圆孔,底部中心有1个圆孔,3个圆孔的孔径均为2厘米;外表装饰竖绳纹。该器物的制作与使用年代应为距今5600年前。其口部较小,便于放置火种后聚火、排烟;腹部有对称双孔,便于器内充入适量氧气;其底部不平且有一孔,既可以排灰,又可以让少量空气充入器内,促进空气循环,保证了火种在该器内缓慢、持续燃烧。火种器的发明,其筒状、透气、漏渣、耐高温等特征,均被后世的火炉所继承。从这一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小小火种器人类大发明。离开了仰韶文化我们进入龙山文化的展区。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类型,距今约5000-4500年前。因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发现而得名,龙山文化时期农业有了进一步发

5、展,制陶业有明显的进步,普遍使用了轮制技术。龙山时代的陶器其中最著名的是黑陶。黑陶以黄河古道淤积的天然黄胶泥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温室烟熏渗炭工艺烧制而成,先进的封窑技术,让弥漫在窑中的浓烟通过科学的渗碳原理,将烟中的碳粒渗入坯体而呈黑色。其特点是胎壁细薄但质地坚硬,表层无釉却漆黑发亮。陶纺轮,纺线工具,也是纺织业开始的标志之一。陶鬲l,炊器。侈ch口(大口),圆腹,下方为三个中空的袋状形足,这样的中空袋状足,对内可以增加容积,对外可以增大受热面积,作用是直接放置在火焰上加热煮食。从龙山文化时期大量出现,分布范围广泛,应当是作为日常生活用具使用。陶甑(zeng四声)古代陶制炊器。圆形,器壁近底处也

6、有孔,置于陶鬲上面蒸食物用。黑陶镂空高柄豆,豆形器得名于甲骨文中的“豆”字,是古人用来盛放食物的容器,上方为一托盘,下方的喇叭形托柄,装饰圆形镂空图案,从这件器物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将食物放置盘中,席地而坐,下方的高柄将托盘垫高,方便取食,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河洛文明展夏部分看完了石器时代让我们走进最早的中国,富有神秘色彩的夏时代。大家小心脚下的台阶,约在公元前21世纪,随着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在河洛地区的建立,中国历史进入了建立在发达青铜文化基础上的王国时期,正式步入文明时代。夏斟浔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今大约40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

7、的夏时期。无数个堪称中国乃至东亚“之最”在这里揭晓,有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铸铜作坊、最早的城市道路网、最早的车辙印迹、堪称“超级国宝”的早期龙形象珍品大型绿松石龙形器等等,向我们证明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存在。我们看到的二号宫殿模型,由正殿、中庭、大门、排水沟槽等组合而成,开创了中国传统古代建筑的先河。好的,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展厅,来欣赏一下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部分展品,在先秦时期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使用青铜器,夏代二里头遗址出土了少量造型精美的空腔式青铜容器,如图版上这件乳钉纹铜爵,一种饮酒器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也是最精美的青铜空腔容器

8、,被誉为“中国第一爵”。在珍宝馆中展出,稍后大家可以到珍宝馆欣赏该展品。陶器仍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以灰陶和黑陶为主,可以看出它们依然延续着龙山文化的特色。鼎,是古人用来烹煮肉食的炊器,这件陶鼎上的绳索纹,是二里头文化时期所特有的。这件距今至少3700年,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被学者正式命名为“中国龙”,认为它的出土,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绿松石龙形体长大,总长702厘米,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至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文物中都是十分罕

9、见的。它是在二里头宫殿区一座高等级贵族墓葬中被发现的。当时,它被放置于墓主人骨架之上,由肩部至髋骨处。 这件展品现在存放于国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洛文明展商部分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都于亳。洛阳偃师尸乡沟一带发现的偃师商城遗址,被认为是商代最早的都城所在。商朝是中国青铜文明最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铸造的青铜器纹饰精美,器形雄健、生动,其铸造技术已相当成熟。铜器制作主要采用合范铸造法,以分铸焊接等技术制作形制复杂的器物。偃师商城发现的精美的兽面纹大口尊、斝(ji古代青铜制的酒器,圆口,三足。)等,显示出当时的铸造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左传的一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人好酒、生性好斗,

10、到了商代出现了大批精美的青铜酒器和兵器。面前展示的是商代时人们经常使用的,有斝、爵、尊、觚gu,还有青铜兵器戈等。子申父己鼎商代炊具。1958年伊川县文化馆送交。通高20.20厘米,口径16.50厘米。立耳,浅腹,圜底,扁足。腹饰浅浮雕花纹三组,中为蝉纹,上下为斜角雷纹。鸟形足,头接鼎底,鸟尾着地,与腹上的扉棱相连。腹的内壁有铭文“子申父己”。“子”是商代时期王族姓氏,而据文献记载夏商王族多以天干命名,也就是说,这是子申为他的父辈“己”所制作的一件青铜鼎,外面的玄鸟纹是商代的一种常见纹饰,商代认为玄鸟是一种祥瑞的神鸟,诗经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一说,商人将玄鸟看做祖先崇拜,玄鸟就是我们平时

11、常见的燕子。河洛文明展周部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西安长安区),史称西周。西周建立之初,为加强对中原地区广大殷遗民及东南地区方国的统治,周武王命弟弟周公旦营建成周洛邑,正位于洛阳地区,也是文献记载中最早出现的洛阳城。洛阳成为西周时期地位仅次于镐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宗法、分封、礼乐、世袭制度,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儒家学说奠定了基础今天的考古发掘表明,洛阳瀍河两岸分布着大型王室铸铜遗址、贵族墓地及祭祀遗址,出土了大批铸造精美的西周青铜器及罕见的大型原始青瓷器,她们是洛阳作为西周国都的见证。陶器和陶范制作工艺:1塑模:将准备铸

12、造的器物先塑出泥模。2翻范:在泥模上翻出外范,在泥模或外范上雕刻所需的花纹。然后,将泥模外表刮去一层作内范,或另外制作内范,内范与外范之间的距离,即为浇注后铜器器壁的厚度。3.烘烧:将外范和内范阴干,晾晒后,组合放入窑中烘烧,使之脱水、定型。4浇注:经常是陶范出窑后趁热浇注。从浇注口注入铜液,待凝固后,将内、外范打破,取出所铸器皿,对器皿的表面加工整理,青铜器便制造出来了。上世纪90年代,在洛阳城东的马坡和北窑一代,发现了一系列西周贵族墓葬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1993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召伯虎盨x。盨是一种盛食器,说文中对于盨的解释是:“盨,负载器也。”洛阳博物馆藏的召伯

13、虎盨高25厘米,长35厘米,宽20厘米。两侧有附耳,底部有四条柱状足。在盖子口沿和腹部口沿处装饰着云雷纹衬底的变形龙纹,腹部下半部分装饰了四道弦纹,柱足的上半部分装饰着兽面纹。盨作为盛食器,常见的为圈足,像召伯虎盨这样的柱状足较为少见。更为重要的是内壁有两行铭文“召伯虎用作朕文考”,表明这件器物是西周晚期的名臣召穆公为祭祀亡父所用。整件器物做工精湛,纹饰简练而精美,造型古拙而质朴。召伯虎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召穆公,成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以及我们现在所说的“共和”一词都和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按照史记 周本记的记载,周厉王为政暴虐,还不允许国人当街发表言论,在厉王的高压政策下,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

14、,也不敢交谈招呼,只用眼色示意,道路以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伯虎劝谏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水”,但厉王刚愎自用,并不纳谏,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在公元前841年酿就了国人暴动。厉王带着亲信仓皇出逃彘(zh)地,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霍州。暴动的国人冲入王宫没有发现厉王,便转而寻找太子静。召穆公将太子静藏在了家中,国人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迫于压力便将自己的儿子假充太子静交了出去,被国人杀掉。据竹书纪年记载:“(国人)执召穆公之子杀之”。 从此便开始了召穆公、周定公(周厉王到周宣王时期担任周公,周公旦后裔)共同执政的“共和时期”,公元前841年也就被认为是共和元年。到了公元前828年,也就是共和十四年,厉王死在彘地,召穆公和周定公才拥立太子静继任王位,成为周宣王。按照诗经 大雅 烝民记载:“(宣王)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可以说正是由于召伯虎的孜孜汲汲才出现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