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0 ,大小:3.31MB ,
资源ID:1502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02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doc)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doc

1、 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二一三年十一月131编制:陈庆俊 李 强 田 锋 于建国 毛育华 叶丽君 王玉倩 王 敏审核:李 强 李志坚 审定:李君发目录1 总论11.1 背景概述11.2 规划编制依据31.3 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51.4 规划范围61.5 规划时限62 规划目标及原则82.1 规划目标82.2 规划原则及思路93 产业规划123.1 指导思想123.2 规划原则123.3 产业发展定位143.4 主导产业143.5 产业构成163.6 产业布局234 建设条件分析244.1 气象条件244.2 矿产资源254.3 水资

2、源254.4 场地条件264.5 交通运输条件265 总体布局规划285.1 依据及原则285.2 土地开发现状295.3 规划用地评价305.4 总体布局规划325.5 用地平衡表375.6 绿化规划386 交通及物流规划426.1 规划目标及原则426.2 运输量预测426.3 对外交通连接436.4 区内路网规划496.5 物流规划507 公用设施规划547.1 供排水规划547.2 供电规划627.3 通信工程规划687.4 供热工程规划707.5 工业气体规划757.6 工业管廊规划757.7 维修规划758 环境保护规划778.1 规划原则778.2 规划执行标准788.3 环境影

3、响识别与环境目标788.4 污染物排放及防治措施818.5 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859 安全及防灾规划899.1 消防规划899.2 安全规划949.3 防洪规划999.4 抗震规划1019.5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0210 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10610.1 循环经济10610.2 生态文明11311 城镇化与公共服务体系11611.1 城镇发展战略11611.2 城镇发展目标11711.3 公共服务体系11811.4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11811.5 产城一体化11912 规划效果分析12112.1 基础设施投资规模12112.2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12212.3 社会效益分析12213 规

4、划实施计划12413.1 规划项目实施计划12413.2 土地开发计划12513.3 资源开发计划12613.4 配套设施建设计划12814 实施建议13014.1 加强组织领导13014.2 加快基础设施13014.3 落实项目建设各项保障措施13014.4 紧抓龙头项目,夯实基地发展基础13214.5 加大招商力度13214.6 严守安全、环保与循环经济13214.7 建立人才保障机制132 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1 总论1.1 背景概述安徽省位于我国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江三角洲腹地,安徽省东邻江苏、浙江,北接山东,西有湖北、河南,南有江西,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

5、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是中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桥头堡,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发展安徽经济,努力形成东中西部地区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淮南市是安徽省重要的资源型工业城市,是淮河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南矿区拥有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资源品质最好、储量最大的整装煤田,是全国十大煤田和十三个亿吨煤炭基地之一。探明煤炭储量153亿吨,占华东地区储量的50%、安徽省储量的74。淮南煤品质优良,是理想的动力及化工用煤。但长期以来,淮南煤炭的消费模式传统粗放,主要用于发电和工业燃煤,资源利

6、用效率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环境影响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和扩大内需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化学工业进入了优化升级、转型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大型化、集约化、高端化、绿色化以及原料多元化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流。新型煤化工是以当代先进技术为依托,将煤炭资源深度加工转化,生产石油化工产品和洁净能源的独立化工门类,是在传统煤化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新型煤化工开始在我国崛起,显示出强大竞争优势和良好发展前景,将迅速壮大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将对调整化工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发展步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攻关,我国新型煤化工逐步走向成

7、熟。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相继进入大型化项目示范并取得成功,展现出良好的技术成熟度和经济竞争力。煤制天然气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煤制芳烃工业化实验获得成功,产业化加速推进。这些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新型煤化工在技术集成、工程化水平、重大装备制造等领域实现了关键性突破,技术培育基本完成,进入了大规模产业化阶段。我国新型煤化工的突出成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有大型能源企业将新型煤化工作为结构调整的优先选项,凭借强大资本资源实力,率先成功进行了大型示范项目的建设运行,是现阶段我国新型煤化工的产业先锋和主要推动力。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化水平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当前,各

8、产煤省份和企业高度重视发展新型煤化工,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全力扶持和推动,国家也在对新型煤化工发展进行宏观统筹布局。为了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新型煤化工发展,国家和安徽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如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规划、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安徽新型煤化工基地发展纲要、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皖北及沿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等等。这些文件为淮南加快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提供了广阔的政策空间和重大发展机遇。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要求:“推进传统煤化工结构调整,促进其向现代煤化工、煤炭深加工升级,集成多种单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

9、化和无害化,使煤炭深加工产业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安全型产业。煤制油品、烯烃、天然气、乙二醇、二甲醚、芳烃等领域根据产业化示范情况,主要在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有保证、生态环境许可、运输便捷或适宜管道输送的地区择点建设。按照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发展模式,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建设煤炭深加工产业基地和示范基地。发挥煤炭深加工产业优势,完善和延长煤炭下游产业链,促进资源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皖北及沿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要求:“以 两淮一蚌沿淮城市群为龙头,以大基地、大项目、大投资和加速重化工业发展为抓手,积极实施东向发展、工业强区战略。”安徽新

10、型煤化工基地发展纲要制定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的发展原则、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作为指导规划编制、基地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淮南市煤、水资源丰富,水陆运输条件优越,比邻主流化工市场,煤炭和化工产业基础较为雄厚,发展新型煤化工综合要素优势明显,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支撑条件。为了发挥淮南比较优势,加快推进新型煤化工发展步伐,带动全省化工做大做强,省政府做出了建设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规划总面积94.98km2,新型煤化工基地位于淮河北岸潘集区的四镇一乡(平圩镇、祁集镇、架河镇、高皇镇、古沟乡)。基地南临淮河,周边与大型电厂,煤矿比邻,便利煤、水、电的就近配置。公

11、路、铁路、水路运输条件较好,充分发挥淮河黄金水道航运优势。与潘集城区距离较近,可利用其部分配套条件和社会功能,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目前,中国石化与安徽皖北煤电集团在基地内合资建设大型煤制烯烃工程,安徽省能源集团和国投新集能源集团在凤台县杨村镇合资建设煤制天然气工程,揭开了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大发展的序幕,充分显示了淮南市发展新型煤化工的巨大优势和竞争潜力。 1.2 规划编制依据1.2.1 法规和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5)中华

12、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7)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8)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9)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国家发改委 2013年)(10)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工业20061350号文件)(11)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12)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1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14)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15)安徽新型煤化工基地发展纲要(16)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皖北及沿

13、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皖发200615号)(17)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8)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19)淮南市潘集区规划(2012-2030)(20)潘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1)国家及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22)淮南市及潘集区各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23)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掌握的相关行业资料1.2.2 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本规划与淮南市潘集区规划(2012-2030)在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具有相容性。淮南市潘集区规划(2012-2030)对基地规划如下:1.2.2.1 发展定位(1)产业定位:国家能源基地

14、和安徽省煤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职能定位:淮南市副中心,潘集区公共服务、生活及交通中心。(3)环境定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创业高地。潘集区总体发展定位为:中原经济区探索“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先行先试区,淮南市探索“两型城市”跨越发展的北部示范高地。1.2.2.2 空间布局化工产业新城总占地约100km2,分为煤化工产业核心组团、滨河北部新城组团、远景预留用地。1.3 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长期以来,淮南煤炭的消费模式传统粗放,主要用于发电和工业燃煤,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环境影响大。近年来,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大型化示范项目相继取得成功,我国新型煤化工正逐步走向成熟,以此为契机,发挥淮南市煤、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的优势,加快新型煤化工基地建设步伐,构建新型煤化工产业体系,优化煤炭消费结构,提升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益,对加快淮南市资源型经济转型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